精铸件的成本分析与定价
精铸件的成本分析与定价

二。
影响精铸件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严格来讲,不同铸件在每个工序的制造成本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有的环节差异很小可以按照平均水平核算,我们所要关注的是那些对铸件成本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导致铸件过程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出品率工艺出品率也叫收得率,是实际得到的铸件重量占浇注重量的百分比,对具体铸件来说工艺出品率等于同一棵树上的铸件总重量占树重的百分比,它与铸件结构和组树方案有关,可能在30%至60%的X围内变化,一般多在40-50%之间。
前段成本与工艺出品率的关系为每公斤铸件前段成本=每公斤浇注重量前段成本工艺出品率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与工艺出品率成反比,工艺出品率越低单位重量的铸件前段成本就越高,而且工艺出品率越低影响的程度越显著。
浇注每公斤钢水的前段成本为6元,当工艺出品率为45%时,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为13.33元;工艺出品率为30%时铸件前段成本为20元/公斤,比平均水平高6.7元,使过程成本上升37.6%,对304不锈钢铸件总成本的影响幅度大约为17%;当工艺出品率为60%时铸件前段成本为10元/公斤,比平均水平低3.3元,使过程成本降低18.5%,对304不锈钢铸件而言相当于总成本降低约7%;将铸件前段成本对工艺出品率求导数可得出:工艺出品率对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的影响程度与工艺出品率的平方成反比,当工艺出品率为45%时,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增加0.3元,当工艺出品率为30%时,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大约增加0.67元由此可见工艺出品率对成本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好比电工学上的功率因素,降低工艺出品率相当于增加了无功消耗。
当然工艺出品率也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想高就高得了,过高的工艺出品率会降低浇注系统的补缩能力,导致补缩不足而产生缩松或缩孔缺陷;另一方面,有些铸件尤其是形状不规则的薄壁铸件由于受铸件结构和组树方案的限制工艺出品率很难提高,在核定铸件价格时应考虑到这一重要因素。
铸件成本分析报告

铸件成本分析报告铸件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铸件成本是指生产一件铸件所需的材料、人力、设备以及其他费用。
铸件作为一种常见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行业。
了解铸件成本对于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铸件成本,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二、铸件成本的构成1. 材料成本:铸件的材料成本主要包括金属原料和砂型材料。
金属原料的成本可以通过计算材料的重量和单价得出,而砂型材料的成本则需要考虑砂型的用量和成本。
2. 人工成本:铸件生产过程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人参与,包括操作工、检查员等。
人工成本主要包括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费用。
3. 设备成本:铸件生产中需要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包括熔炼炉、造型设备、清理设备等。
设备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费、维护费和能耗费用。
4. 工装夹具成本:铸件生产中还需要使用一些工装夹具来保证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工装夹具成本主要包括夹具的购置费、维护费用和使用寿命等。
5. 其他成本:铸件生产中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费用,如研发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等。
三、铸件成本分析方法1. 分步分析法:按照铸件生产的不同阶段分步分析成本。
将成本按照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分类统计,然后根据各个成本项的比例计算出总成本。
2. 直接成本法:将所有与铸件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作为直接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和工装夹具成本等。
通过直接成本可以了解到每一件铸件的具体成本。
3. 间接成本法:将与铸件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归入间接成本,如研发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等。
通过间接成本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铸件生产所需的其他费用和资源占用情况。
四、铸件成本控制策略1. 优化材料成本: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砂型材料,合理控制材料的用量和成本,同时可以考虑对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
铸件成本核算方法(清晰整齐)

铸件成本核算方法一,冲天炉熔化:1,灰铸铁(HT150 HT200 HT250)配料:新生铁75%,废钢25% 硅铁0.6% 锰铁1.3% 焦铁比1:7 新生铁,废钢按10%消耗。
(1),吨铁水熔化材料成本:新生铁=2240X1.1X75% =1837元废钢=2000X1.1X25% =550 元硅铁=4700X1.1X0.6% =31 元锰铁=4950X1.1X1.3% =71 元焦炭=1170X1.1X14.3% =184 元吨铁水熔化材料成本=1837+550+31+71+184=2673 元(2),吨铁水熔化成本:含修炉材料,电费,木柴,焦炭,工人工资,硅铁,锰铁。
吨铁水熔化成本=130+184+15X5+71+31= 491元2,球墨铸铁(QT400-15 QT400-18 QT450-10 QT500-7)配料:新生铁95%,废钢5% 硅铁1.6% 锰铁0.3% 焦铁比1:7 球化合金1.6% 新生铁,废钢按10%消耗。
(1),吨铁水熔化材料成本:新生铁=2330X1.1X95% =2435元废钢=2000X1.1X5% =110 元硅铁=4700X1.1X1.6% =83 元锰铁=4950X1.1X0.3% =17 元焦炭=1170X1.1X14.3% =184 元球化合金=7300X1.1X1.6% =128.5元吨铁水熔化材料成本=2435+110+83+17+184+128.5=2957.5 元(2),吨铁水熔化成本:含修炉材料,电费,木柴,焦炭,工人工资,硅铁,锰铁,球化合金。
吨铁水熔化成本=130+184+15X5+83+17+128.5= 617.5元二,电炉熔化:1,灰铸铁(HT150 HT200 HT250)配料:新生铁80%,废钢20% 硅铁0.5% 锰铁1.3%新生铁,废钢按10%消耗。
(1),吨铁水熔化材料成本:新生铁=2240X1.1X80% =1971.2元废钢=2000X1.1X20% =440 元硅铁=4700X1.1X0.5% =25.85 元锰铁=4950X1.1X1.3% =71 元电费=吨铁水熔化材料成本=1837+550+31+71+184=2673 元(2),吨铁水熔化成本:含修炉材料,电费,木柴,焦炭,工人工资,硅铁,锰铁。
铸件加工报价计算方法

铸件加工报价计算方法
1. 引言
铸件加工报价计算是确定加工铸件价格的重要步骤。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铸件加工报价计算方法。
2. 加工内容细分
首先,需要将加工内容细分为各个工序和材料。
将铸件加工过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 铸型制作
- 浇注
- 固化
- 精整
- 检验
同时,需要考虑所需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3. 工序加工时间计算
针对每个工序,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确定其加工所需时间。
这
可以通过工人的平均工作效率来估算。
将每个工序所需时间累加,
得到总加工时间。
4. 材料成本计算
根据铸件所需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查询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
将材料价格乘以所需数量,得到材料成本。
5. 人工成本计算
根据工序加工时间,确定所需工人数量。
查询工人工资表,将
所需工人数量乘以其工资,得到人工成本。
6. 间接成本计算
考虑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费用、能源费用等。
将这些间接成
本合计,并按加工时间分摊到每个铸件上。
7. 利润和税费考虑
根据企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确定所需的利润率。
根据该利润率
计算利润,并考虑税费等其他因素。
8. 总报价计算
将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间接成本和利润进行合计,得到最终
的铸件加工报价。
9.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铸件加工报价计算方法。
根据
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对该方法进行灵活调整。
以上为铸件加工报价计算方法的概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铸成本分析报告,1200字

精铸成本分析报告精铸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精铸是一种先进加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和高物理性能特点。
精铸产业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
然而,与之相关的成本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精铸成本进行分析,为相关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成本构成精铸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和管理成本。
1. 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是精铸的基础,其成本占据整个生产过程的很大比重。
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辅助材料。
金属材料成本受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需密切关注市场供需情况进行采购。
辅助材料如砂型、铸模等,成本相对较低。
2. 人力成本精铸过程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进行操作,其工资、福利等构成人力成本。
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是重要环节。
3. 设备成本精铸过程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设备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的购买成本、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
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较高,需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水平进行调整。
4. 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涉及到生产计划、物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费用。
高效的管理能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控制策略为降低精铸成本,可采取以下策略:1. 优化原材料采购和使用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优化采购渠道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降低原材料成本。
合理使用原材料,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成本。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稳定性。
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4. 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如精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
四、案例分析以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精铸生产线为例分析成本优化策略。
【干货】铸件成本核算及工艺方案选择

【干货】铸件成本核算及工艺方案选择企业的命脉是利润,而利润=价格-成本。
在市场化的竞争中,价格往往由市场决定,这时成本就占据了主要因素。
而企业又是工程师所赖以生存的平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企业节约成本是工程师的价值核心所在。
不计成本的采用所谓高水平技术方案,是不负责任的“炫技”。
现代经营有一句话叫“You Get What You Measured”,也就是说你要得到什么,你就必须衡量什么。
想降低成本,首先要测量成本,即成本核算。
一、铸件成本核算下面以粘土砂铸铁件为例,来计算铸件的成本。
笔者水平有限,有些项目并不齐全,请各同仁依据本厂实际情况来完善。
铸件成本由混砂费用、造型费用、熔炼浇注费用、后序清理费用、模具均摊、运费、管理费、质量成本等构成。
原则上能按单件计算的成本以单件计,否则以均摊计。
每项费用均折算到单件,最后求和即可得到铸件成本。
计算前,需有铸件重量、工艺出品率、废品率、班产量(节拍)等信息。
报价预算时,这些应该由技术人员根据以往经验给出。
1、混砂费用其中,新砂、膨润土、煤粉等材料消耗,可以按单件计算成本,因为不同种类铸件,材料消耗多有不同,按单件计算更为准确。
而其他费用难以精确到单件,则按吨位均摊计算。
其中设备成本折旧可以按总体使用年限平均折旧,更为精确的计算可以按递减折旧法。
其他工段设备均摊与此相同。
2、造型费用其中芯子、冷铁、过滤网,均是按单件计算成本,而其他项目按均摊计算。
不同产品的节拍不同,则周期内生产件数不同,成本也就不一样了。
工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产节拍。
3、熔炼浇注费用在本例中,回炉料不计费。
因为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回炉料的加入比例是结合工艺出品率和成品率来计算的,其产生和使用长期来看是一个平衡的状态。
4、后序清理费用后序处理中,砂轮费用、工人工资根据不同产品波动较大,可以按班次为计费周期。
其他项目可按长期平均计费。
5、模具均摊试验阶段要额外投入人力物力,费用可以包含在模具类别中。
铸件成本核算及报价

铸件成本核算及报价一、精铸件成本的组成:按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铸件成本是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与管理经营成本的综合。
按成本特性可简单地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项。
即铸件成本(完全成本)K等于变动成本K1与固定成本K2之和。
K= K1 +K2。
1、变动成本K1-----------K1是指随铸件产量增减而相应变化的成本值.主要项目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辅材料(蜡料、制壳材料、筑炉料、熔炼金属所需的脱氧剂、造渣集渣剂、精炼除气剂及铸件后处理消耗的材料、工具如钢丸、喷砂、砂轮切割片、打磨砂带、酸洗钝化液、焊条等),构成铸件本体的金属材料(废金属炉料及铁合金)。
另列一项不包括在K'1中,称为“直接材料成本”G(基本可以回收利用)。
按财务统计口径,生产工人的工资、福利应归入变动成本中。
将金属材料制造成铸件成品所消耗的动力、燃料(水、电、油、煤、蒸汽、压缩空气等)也应包括在变动成本中。
2、固定成本K2------------K2是指相对固定的成本支出,原则上它与铸件生产量增减无直接关系。
K2包括:生产经营、管理、销售、财务成本等。
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均属于固定成本K2之中。
土地、厂房、租金、设备、大修、折旧费用,办公、出差、车旅费用及低值易耗、劳保用品等成本也属K2内容。
二、铸件变动成本K1的影响因素及计算:(一)影响因素:1、铸件材质2、制壳工艺方案3、铸件成品率P%4、每公斤铸件件数X15、铸件比表面积S(每公斤铸件的表面积)增加成本C16、型芯附加成本C27、后处理附加成本C38、铸件成品检验附加成本C4以上八项是变动成本K1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变动成本K1的计算:K1= K'1×PPcp+ C3+ C4+G (1)式中K'1--除G外的与铸件成品率P%有关的变动成本(元/kg)(不含税) G --铸件直接金属材料(炉料及合金元素)成本(含税价)(元/kg)P --铸件成品率%(每100kg 金属液浇注出的合格铸件重量%) P cp --铸件平均(基准)成品率%C 3 --后处理工序附加成本(元/kg )C 4 ---铸件成品检验附加成本(元/kg ) 1、铸件成品率P%的计算:P%= F ×L 0× H ×100% (2)式中F --铸件工艺出品率% ,每组铸件中铸件净重W 0占铸件组总重W 的百分数。
铸造业成本核算制度

铸造业成本核算制度概述铸造业是指通过熔铁或其他金属材料,借助铸模、砂模等工具制造成各种铸件的制造过程。
由于铸造业的特殊性,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铸造业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构成了解铸造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前提是确定铸造业的成本构成。
一般一个铸造件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费用2.人工费用3.设备折旧费用4.管理费用其中材料费用是指铸造件所用材料的成本,如铁、钢、铜、铝等;人工费用是工人生产铸造件所需的工资和福利;设备折旧费用是指用于铸造生产的设备及其价值随时间逐渐降低所需要补偿的费用;管理费用则包括了企业经营管理、销售、办公等费用。
成本核算制度铸造业成本核算制度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合理的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是指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需的成本。
企业应该根据生产情况、市场需求、物料价格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以便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2.合理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开销,以便确保最终的成本符合预算,并且在维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3.合理的成本分配成本分配是指企业合理计算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并将其分配到铸造件上,以便最终合理确定铸造件售价。
成本核算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铸造业成本核算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降低生产成本铸造业成本核算制度的核心是合理控制生产成本。
通过降低成本,铸造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2.效益评估成本核算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合理、实用的成本信息,为企业之后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3.促进管理上的透明和规范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可以促进生产和管理的透明、规范和有序,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并且从根本上规范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结论铸造业成本核算制度是铸造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和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
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成本预算、控制和分配制度,严格执行,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这样可以让企业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比直接用铸件重量核算更准确。
例如,如果根据铸件重量核算蜡模制造成本,小件与大件的成本关系就明显不符合实际。
因此比较合理的方法是蜡模制造、制壳、熔炼浇注过程的成本(本文称之为前段成本)按浇注钢水重量(本文称之为浇注重量)核算,而后处理及辅助生产成本(本文称之为后段成本)按铸件重量核算。
按浇注钢水重量与按铸件重量测算的制造成本及其构成见表1,其分布结构比例见图1和图2.由此可见,制壳和熔炼阶段的成本占过程成本的比例超过了60%.二。
影响精铸件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严格来讲,不同铸件在每个工序的制造成本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有的环节差异很小可以按照平均水平核算,我们所要关注的是那些对铸件成本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导致铸件过程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出品率工艺出品率也叫收得率,是实际得到的铸件重量占浇注重量的百分比,对具体铸件来说工艺出品率等于同一棵树上的铸件总重量占树重的百分比,它与铸件结构和组树方案有关,可能在30%至60%的范围内变化,一般多在40-50%之间。
前段成本与工艺出品率的关系为每公斤铸件前段成本=每公斤浇注重量前段成本工艺出品率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与工艺出品率成反比,工艺出品率越低单位重量的铸件前段成本就越高,而且工艺出品率越低影响的程度越显著。
浇注每公斤钢水的前段成本为6元,当工艺出品率为45%时,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为13.33元;工艺出品率为30%时铸件前段成本为20元/公斤,比平均水平高6.7元,使过程成本上升37.6%,对304不锈钢铸件总成本的影响幅度大约为17%;当工艺出品率为60%时铸件前段成本为10元/公斤,比平均水平低3.3元,使过程成本降低18.5%,对304不锈钢铸件而言相当于总成本降低约7%;将铸件前段成本对工艺出品率求导数可得出:工艺出品率对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的影响程度与工艺出品率的平方成反比,当工艺出品率为45%时,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增加0.3元,当工艺出品率为30%时,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每公斤铸件的前段成本大约增加0.67元由此可见工艺出品率对成本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好比电工学上的功率因素,降低工艺出品率相当于增加了无功消耗。
当然工艺出品率也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想高就高得了,过高的工艺出品率会降低浇注系统的补缩能力,导致补缩不足而产生缩松或缩孔缺陷;另一方面,有些铸件尤其是形状不规则的薄壁铸件由于受铸件结构和组树方案的限制工艺出品率很难提高,在核定铸件价格时应考虑到这一重要因素。
2.制壳层数由于铸件形状和结构的不同,制壳层数会有差异。
例如有细长孔或狭槽的铸件需要做两次甚至三次面层;一般铸件做两次背层就够了,而比较大的铸件可能需要做三次甚至更多层数。
每公斤铸件的制壳成本约为5.9元,其中材料费占67.8%,燃料和动力占23.9%,工资占13.3%.在4元/公斤的制壳材料费中,锆砂锆粉的消耗约占63%,占整个制壳成本的42.7%,硅溶胶的成本约占制壳成本的12.2%.尽管锆砂锆粉只是用于面层制壳,但由于价格昂贵而成为制壳成本中主要项目。
从表中可以看出,面层的成本大约是背层的4.4倍。
而且第二次面层所耗用的材料比第一次要多,按增加10%估算,多做一次面层的成本大约是6.2元。
平均每公斤铸件增加成本2.7元,每公斤浇注重量增加成本1.21元。
也就是说增加一次面层每公斤铸件的制壳成本增加45.8%,每公斤铸件的过程成本增加15.1%.就304不锈钢而言,对总成本和价格的影响幅度大约在7%左右。
而增加一次背层每公斤铸件增加成本0.56元,每公斤浇注重量增加成本0.25元。
每公斤铸件的制壳成本增加9.4%,每公斤铸件的过程成本增加3.1%,对304铸件总成本的影响大约只有1.4%.3.后处理难度铸件浇注后需要经过碎壳清砂、切割、打磨、抛丸、酸洗、整形、补焊整修等后处理工序方能得到合格铸件,后处理的平均成本可以按铸件重量核定,如表1所示,每公斤铸件的平均后处理成本为3.33元。
不锈钢铸件酸洗顿化的成本大约为0.3元/公斤,碳钢件虽然不需要酸洗顿化,但考虑到在浇注后需要扣箱,而且扣箱后清砂比较困难,成品需要防锈等因数,可以不区别成本差异。
铸件结构不同时后处理的工序内容和难度也不同,一般铸件浇注之后经过碎壳、切割、打磨、抛丸等工序就可以了,有些铸件则需要增加工序。
客户要求在铸件毛坯以外增加热处理、表面处理、机械加工等工作内容时应单独核算费用计入总价中,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后处理成本差异主要来自于清砂、矫正变形和整修三个方面,其成本取决于铸件结构和技术要求,核定价格时应考虑其成本差异。
(1)清砂:有些带有狭长槽或细长孔的铸件清砂比较困难,需要钻砂、咬酸、喷砂或碱爆才能清理干净。
这样的铸件需要单独估算清砂费用。
(2)整形:容易变形的铸件需要矫正其变形,整形的难度取决于铸件结构、变形程度和客户对尺寸及形位公差的要求。
整形费用应单独核算。
(3)整修:铸造过程属于特殊过程,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也比较多。
客观地讲铸件表面缺陷是难以避免的,不同客户或不同用途的铸件对表面质量的要求不同,接单之前供需双方根据铸件特点及可能出现的表面缺陷确定一个合理的质量验收标准非常重要。
如果客户对表面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整修成本也就比较高。
整修费用主要受铸件质量要求和铸件一次合格率的影响,前者需要在定价中考虑而后者取决于内部质量控制。
整修费用可以在后处理平均成本的基础上乘以适当的质量等级系数进行调节。
三。
管理费用的分摊企业管理费是产品工厂销售成本的组成部分,可以按重量分摊到具体铸件。
报价时的预先评估可以先确定一个期望的盈亏平衡产量或平均产量,再按这个产量核算出每公斤铸件所负担的管理费。
事后评估则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分配。
管理费与企业规模和产品结构有关,产品结构比较简单和稳定的工厂需要的管理费比较低,品种多、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管理费就会比较高。
中等规模的五金件精铸厂的管理费水平合每公斤铸件5元左右。
四。
精铸件成本核算模型1.每公斤铸件平均产品工厂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管理费铸件制造成本=直接材料费+过程成本过程成本=前段成本+后段成本直接材料费=配料成本×损耗补偿系数每公斤铸件前段成本=浇注每公斤钢水前段平均成本+制壳成本差异工艺出品率制壳成本差异=二次面层成本×(面层次数-1)+背层成本×(背层次数-2)后段成本=每公斤铸件后处理平均成本×质量等级系数原材料损耗补偿系数用于补偿在熔炼和切割、打磨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大约为1.1.制壳成本差异按浇注重量计算。
质量等级系数主要依据客户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确定,取值范围可在0.8-1.5.将统计测算的数据代入公式可得铸件制造成本=配料成本×1.1+6+1.21×(面层数-1)+0.25×(背层数-2)工艺出品率+4.45×质量等级系工厂销售成本=配料成本×1.1+6+1.21×(面层数-1)+0.25×(背层数-2)工艺出品率+4.45×质量等级系数+5依据上述方法计算不同工艺出品率和不同制壳方案每公斤304不锈钢常规铸件的过程成本与工厂成本(元/公斤)见表3.2.铸件单件成本铸件在生产过程中无论大小都要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逐一进行。
因此,铸件的实际成本并不完全与其重量成正比,尤其是对很小的铸件按重量计算成本偏差较大。
我们把过程成本根据平均公斤成本和单件成本按9比1加权平均来计算铸件单件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铸件工厂销售成本=(配料公斤成本×1.1+每公斤铸件的管理费)×铸件重量+每公斤过程成本×(铸件重量×0.9+综合平均重量×0.1)+补充工序成本代入测算数据得:铸件工厂销售成本=(配料公斤成本×1.1+每公斤铸件的管理费)×铸件重量+(6+1.21×(面层数-1)+0.25×(背层数-2)工艺出品率+4.45×质量等级系数)×(铸件重量×0.9+0.012)+补充工序成本补充工序成本是指常规工艺之外的清砂(如钻砂、咬酸、喷砂、碱爆等)及整形等附加工序所发生的费用。
铸造过程之外的热处理、表面处理、组焊及机加工等费用应单独计算成本,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五。
铸件的价格评估铸件的成本清楚以后,铸件价格的评估就容易了。
铸件价格评估分为预先评估和事后评估。
预先评估的目的是报价,而事后评估的目的是盈亏分析。
预先评估时存在未知因数,可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估算标准成本,事后评估时各项费用都是已知的,可以按具体产品归集费用,费用的分配应尽可能与实际相符。
铸件价格评估的基础是工厂销售成本,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预期利润、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等。
用公式表示为铸件价格=工厂销售成本+预期利润+销售税金+销售费用其中预期利润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变化幅度也比较大,一般在15%左右。
概括起来,预期利润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因数:包括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市场竞争状况等。
因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价格最终是由市场决定的。
应该说最终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达成平衡的结果。
因此脱离市场的定价只能是一相情愿的想法。
2.铸件特点:主要包括铸件技术含量、材质、批量等。
技术难度小、批量大,材料通用性强的铸件市场竞争往往比较激烈,铸件期望利润就不能过高;相反地技术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的铸件或者批量小、材料不常用的铸件期望利润就可以要求高一些。
3.结算方式:结算方式要考虑的主要是货款回收期。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际上是资本流动和增值的过程,投入的资金经过生产过程变成产品再通过销售过程收回货款完成一个资金循环,在这样一个循环周期中资本得到增值,企业从中获得利润。
这个周期越短,资金周转越快,累积的利润就越多。
考虑到资金运做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资本增值作用,货款回收期对利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4.生产能力利用率:确定期望利润还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如果工厂有富余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上是资源的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利润率可以低一些,甚至可以为零或负数。
期望利润为负数并不一定就要增加亏损。
只要在价格中除去直接成本、税金、销售费用之外还有剩余部分可以分担部分管理费,就可以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增长提供边际贡献,这就是管理会计中的边际利润概念。
相反地如果生产能力不足,有些铸件按常规算起来并不亏损,如果它的边际利润率不高、耗用资源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