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2012年5月27日)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任务进行了凝练,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三项重点目标任务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项重点工程,并于4月向国务院进行了汇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听取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精神,切实完成上述三大任务和二项重点工程,需要各方面统一认识、通力合作,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内容,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发挥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全新的战略目标与任务,教育信息化并无现成的模式与路径可循,必须采取“试点先行、有序推动、科学管理”的策略,探索并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

化发展道路。试点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先导性工作,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先行先试,为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有益经验。试点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事关教育信息化本身的成败,也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

二、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方向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紧密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展开,找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以应用为导向来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切实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处理好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之间,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之间,技术与教育之间,适度超前和因地制宜之间的关系。

三、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

试点工作要紧密围绕“十二五”时期三大任务和二项工程开展。各试点申报单位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相关内容,特别是政策、机制和模式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宽带网络建设

学校宽带网络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学校宽带网络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

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

试点工作要重点探索以政府政策支持、大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为主的学校宽带网络建设新机制,辅之少量政府资金投入,用于补助中西部地区学校的基本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设施运维服务外包新机制,由专业化的企业或非赢利性事业机构提供运维服务,学校购买运维服务。试点工作要探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国有电信企业参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的政策,解决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允许学校使用公用经费购买信息化服务相关政策,解决学校信息化经常性经费投入问题;财政给予少量专项经费支持,在已经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适当增加投入,适当扩充建设内容,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构建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包括基本网络设备、教师电子备课室及相应的软件、资源和教学工具与骨干教师培训等。

(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关键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有硬件无资源或有资源而不能充分使用资源,教育信息化的效果都难以体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实现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普遍使用。

试点工作要重点探索开设“三个课堂”。一是“专递课堂”,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短缺课程资源、民族双语教学资源和职业教育新设专业教学资源,力争解决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师资短缺课程开课问题,以及职业教育新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问题;二是“名师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快速提高广大教师专业水平;三是“名校网络课堂”,利用现有名校的教学资源,通过企业化运作的“网校”机制,把优质资源快速普及扩散到全国其他学校。

试点工作应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方面进行探索,特别是推进建立“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资源建设、共享新机制。一是通过市场开发,政府择优收购、后补助、奖励或推荐使用等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共同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二是建立资源使用者自主选择和购买资源的机制,改变由政府分发资源的方式,使学校、教师、学生等资源使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资源购买力与资源市场,并通过市场选择机制形成优质资源、支持优质资源开发企业;三是建立对资源市场的引导、监管、准入机制。由政府部门制定完善技术标准,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评价与审查机制,引导企业开发行为,监管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市场环境。

试点工作要探索出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比如: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师生校内资源服务购买政策,允许学校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增列数字教育资源或资源服务购买费用,保证资源使用的持续性经费支持,增强使用者自主选择和购买资源的能力,培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市场,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使用的长效机制;对通过市场机制不能提供的紧缺性资源、特殊需求资源的开发给予适量财政支持,如特殊教育资源、双语教育资源等;制定教育资源的收购、后补助及奖励办法,政府通过收购、后补助及奖励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发优质资源。

(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

建设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它突破了现有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与学习方法的限制,使学习资源无限丰富,并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可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网络学习空间的成功实践,将对现行的以校园内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与理念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构建意义重大,也将在世界范围内起到引领作用。网络学习空间具体可分为教师教研空间和学生学习空间两类。网络学习空间

的建设与运营还可支持形成相当规模的教育服务与IT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服务产业。

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的基本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每个教师、职校学生、高校学生和初、高中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鉴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前沿性特点,试点工作可按“三个优先”探索启动:一是教师优先,即采取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特级教师工作室等方式,重点推动中小学与中职教师教研空间建设;二是东中部发达地区优先,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经济和财政条件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率先在大学和初、高中学利用网络空间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与模式;三是职业教育优先,重点在职业教育阶段推动建设学生学习空间,以加快提升职业教育的手段和水平。

试点工作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一是建立以企业建设、运营为主体,政府规范引导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运营学习空间,学校、教师、学生自由选择服务;二是探索建立学校购买信息化服务相关机制与政策;三是探索政府重点支持教师教研空间建设的政策,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

(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规模化应用

利用云计算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节约教育信息化硬件资金与人力投入,减少重复浪费。可使学校与师生更加方便共享使用资源、更加关注资源的使用。教育资源云服务模式具有超前性与引领性,试点成功将对我国云计算起到示范作用。目前,教育部正在抓紧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形成资源服务的云模式,可向所有师生提供教育资源云服务。充分依托国有大型电信企业的基础设施,共同开发管理服务平台,形成我国教育云基本架构。2012年,一要完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架构与顶层设计,力争于9月开通上线,提供服务;二要与科技部共同实施示范工程,组织实施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试点示范的目的是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开发建设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制定购买教育资源云服务的政策与机制,支持引导学校与学生等学习者使用资源。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开展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支持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此,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了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10种应用服务模式(详见附件),各申报单位可在原申报方案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内容,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服务应用模式开展试点工作。

(五)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已有多年建设的基础,现阶段关键是系统建设和强化应用。当前工作重点是完善与建设相关数据标准,集成建设中央级和省市级数据中心,开发部署学校管理、中小学学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管理等10个左右重点业务系统,完成98%以上学校基本信息,95%以上的本年度学生、教师信息入库,初步建成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试点工作要全面推动市区县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支撑本地(校)业务和服务信息化,建立运行维护体系,探索建立学校、学生、教师各类基础数据维护的长效机制。

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积极开展试点,通过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节约管理成本。

三、做好教育信息化试点内容充实工作

各地要认真学习《规划》,贯彻落实国务院听取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精神,根据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特点和任务,依据试点通知和本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做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统筹考虑不同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积极引导区域和学校做好试点内容的调整充实工作,重点做好中小学、职业学校和区域的试点内容充实工作。

修改审核后的“教育信息化试点申请表”请于2012年8月1日前随正式申请文件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相关电子文档请发送至tjbxmz@https://www.360docs.net/doc/1315847815.html,。

附件: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0种服务应用模式

附件: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0种服务应用模式为落实“十二五”时期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三大任务”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方案》基础上,特提出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10种服务应用模式。

一、专递课堂

(一)模式1:同步课堂

同步课堂模式主要用于帮助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2012年重点在小学英语、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信息技术等四个学科开设同步课堂,并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开展试点。

同步课堂基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机构空间、学校空间、教师空间进行。1个播出教室和1-5个接收教室构成一个虚拟课堂。教育行政部门在其空间内,利用同步课堂组织管理工具,统一组织播出学校和接收学校,统一安排虚拟课堂课表,并组织教学。播出学校和接收学校也可自行配对,在其空间内向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永和县城关小学 2013年8月

永和县城关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为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不断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路径和方法,根据《临汾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一、基础设施及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永和县育才巷号,目前有29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学校已开通光纤,并接通了学校局域网,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有计算机台,生机比,多媒体教室29个,语音教室1个,电化教室面积为76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各一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教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 学校先后被授予等称号。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主要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设施: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都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有29个多媒体教室, 1个计算机房,可用学生机100多台。目前,学校教师还未能达到人手一台电脑,部分新老师还缺少电脑,办公室能上网;学校教师所配备的部分电脑硬件配置都比较老,内存都比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办公效率。 软件设施: 学校建有校园主页,目前主要是学校概况、学校信息、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几个模块,各模块初步应用。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经有投入,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学校各教师也存备了些自己收集或制作的资源。相对来说,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较高,且校外的资源库使用也比较多,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收集或制作资源。 3.师资水平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 展规划 1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未来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当前很多发达国家教育领域都已相继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以教育为服务内容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这种信息化网络以先进的应用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之间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应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推动了本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几代新人的长远大计,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经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当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是: 1.大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学业绩,但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认识比较模糊。

2.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确立发挥各种教育媒体作用的观念。对教育媒体如何跟课堂教学和教室环境设计三者相适应的研究相当肤浅。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指导。 1.适用于校园辅助教育的软件资源太少,软件建设思路不明,课件制作问题上认识有偏差,受上级各种评比活动的导向影响较大。 2.骨干学科带头人对信息技术指导和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带动应用的开展。 3.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相应配套政策没跟上。 二、发展目标: 第一,继续全面推广应用视听传播技术,积极探索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一:XX年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XX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 努力创造环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活动,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抓好信息化基础建设。本年度,我校顺利完成了校园工程, 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保证,学校设置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DVD播放教室,还在办公室里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 基本满足了教师备课、上课的使用。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本学期我校的 教师能认识到“教”而后知不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和自己自学信息技术,从而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材及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从应用需求入手,重在让学生进入大运动量的操作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络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练习量和学习质量,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强调了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其求知欲。 四、注重第二课堂的训练,提高特长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学校的安排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画图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新思想,有超前发展意识,掌握最新信息,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本校实际,顺应时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所作为。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科学教学手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探索现代办学教育规律,从而使他们与学校同步超前发展。要教育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正确使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好用好电教发展资金还要多方筹措,自力更生,坚持进行硬件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班班通"”工程要本着超前、能升级的原则,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第三、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学校要逐步实施自己信息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实施目标 以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教育资源库和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与学的转变、加强课程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保障 1、各级政府在设备的配备和技术指导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以大连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以各级政府的支撑为动力,学校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制度,保障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学校现状特点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学校现有学生数527人,班级数15个,教师数36人。学生来源为本学区、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学区学生的比例居多。由于学校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较弱,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0%左右。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和上网率都偏低,不过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的实施,家长的信息化意识也会随着学校实验的进行而提高。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关注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校园办公系统不够齐全,需要继续完善和开发。 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1、学校建有专题网页。

2、教师自制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部分学科购买了教学光盘资源。 4、市、区等教育信息资源库。 现有的资源少,对校外的资源的搜集和使用少,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并且使用率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飞跃,资源的类型要摆脱单一化,向多样性、实用性过渡,这样才会改变和日常教育教学脱节,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务 1、创设符合千山路小学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建设并完善学校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 3、基于校本培训,开展多元培训,加速学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4、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5、开展课题、专题研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2020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3篇

2020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3篇 XX年xx县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赴xx师范大学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培训研修班16名学员牢记使命,按照培训日程安排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领导重视,任务明确。本次培训是xx县派往xx师范大学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批,xx县高效课堂建设进入了一个持续深入推进的阶段,XX年xx县教体局提出“321”战略举措,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关键建设是业精于勤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高素质的教师,课改才能有保障。县局经过推荐、审核等程序,遴选16名骨干教师组成研修班,并在培训临行前的动员会上,给研修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除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学习外,思考学生情商和民主教学的构建,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2.方式合理,注重实践。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针对研修班的学习任务和实际情况,xx师范大学理想信息软件工程学院在前期培训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全程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集中讲授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定点培训与外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三结合中突出了学员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到长春市浙江路小学、天津路小学和师大二附小等三所小学进行了教学观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3.理论指引,突出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理念

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教学活动,才能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东师理想倡导教育信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师理想为我们安排的五场讲座:朱玉民教授的《数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第九讲)、赵玉铨教授的《智慧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程帅老师的《从翻转课堂到微课》、吉喆老师的《微课录制的软件和制作》、长春市宽城区浙江路小学高级教师窦继红的《网络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实践探究》,并观看了钟绍春教授、刘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讲座视频。讲座中教授们用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渐渐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智慧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型。4.牢记使命,扎实研修。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执行,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将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这是教学的规律,也是我县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本次培训研修,我们培训学员怀揣着局领导的期望,每个人都感到压力重重,在东师大抓住一切机会和教授们、老师们交流,向他们请教智慧课堂的构建,每有收获必撰写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一个月的培训,我们先后撰写了十篇心得体会。东师大倡导的智慧教育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的支持实现的,它为教师备课、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搭建高效的数化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化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的问题。我们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xx城关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隶属xx教育局,位于新华路西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x平方米,现有教职工x人,专任教师x人,37个教学班,学生x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前提;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每学期工作计划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其中,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保障。我校充分意识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工程来建设,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如下: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为了更快地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了由焦xx校长任组长,沟xx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办公室主任、专职教师、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指导、督促、检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信息中心由校办公室刘xx主任分管,信息技术教师邓xx老师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如《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各类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等。每个年级每个班有一位学生负责班级的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教师适时地对各班的负责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配合各学科教师做好班级电教方面的工作。 我校配备了足额数量的专职教育技术人员,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

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布置工作任务。学校将信息技术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实绩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加大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投入。学校建有学生用机房1个,内有计算机57台,现有教学班37个均能实现网络班班通,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完全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宽带通达所有普通教室和所有办公室,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校园网络系统、自动广播音响系统等设计到位,图书电脑管理系统齐全,这些设备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校产、教务、学籍等均实现电子化管理。学校为丰富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特订阅了《电脑报》,扩大了教师们的视野。 学校建有教学资源平台,与省市县教育资源网能够实现互联,有资源管理制度。我校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能够积极组织教师注册省、市教育资源网,引导、鼓励教师上传、下载和应用教学资源,研发、管理、存储校本资源。各年级备课组积极整合资源,设计本学科导学案,备课组电脑上及时存储本学科教学课件、教案、导学案等资源,为我校校本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 以上设施的建设,使得学校形成了现代化教育系统,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重视校园网站的建设,将之视为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书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表 一、学校概况 信丰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60年,是江西省重点中学,现有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07人。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十一五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江西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赣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等数十项殊荣。 二、试点选题和目标 1、选题: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 自2008年以来,作为“江西省新课程样本校”,学校现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选修课管理体系。我校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目前已开发校本课程24种,每周开设4节选修课,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2009年以来,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已建成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各办公室、教室全部接通有线网络信息接点,全部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积极依托信丰二中网站,整合网络应用,现拥有信丰二中智能办公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学生评价系统等,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为进一步在课改选修课领域取得更好成效,我们拟将教育信息化与选修课选课、开设、评估相结合,实施选修课信息化建设。 2、目标 学校争取5年内建成以“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为核心,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体系。 三、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1、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 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我校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2、开发我校选修课管理系统

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2012年5月27日)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任务进行了凝练,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三项重点目标任务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项重点工程,并于4月向国务院进行了汇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听取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精神,切实完成上述三大任务和二项重点工程,需要各方面统一认识、通力合作,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内容,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发挥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全新的战略目标与任务,教育信息化并无现成的模式与路径可循,必须采取“试点先行、有序推动、科学管理”的策略,探索并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

化发展道路。试点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先导性工作,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先行先试,为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有益经验。试点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事关教育信息化本身的成败,也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 二、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方向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紧密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展开,找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以应用为导向来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切实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处理好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之间,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之间,技术与教育之间,适度超前和因地制宜之间的关系。 三、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 试点工作要紧密围绕“十二五”时期三大任务和二项工程开展。各试点申报单位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相关内容,特别是政策、机制和模式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宽带网络建设 学校宽带网络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学校宽带网络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xxxx〕24号)文件精神和《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发〔xxxx〕20号)要求,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 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

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阜宁中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从“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生态型智慧校园”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

2019教育信息化总结

装备中心2019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一、获得荣誉 1、沧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2、沧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3、WER赛季中国赛区河北地区公开赛优秀组织奖。 二、重点工作 1、加快“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步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月、9月召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应用培训工作会议,安排技术人员多次入校一对一技术辅导,每学期初对各校进行数据维护,保障平台正常运行。及时联系平台技术人员更新系统堵塞漏洞,增加相应功能,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为广大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教学平台。 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对传统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研究上级政策,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培训、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我县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 3月9日参加“2019年沧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3月27日参加沧州市第二届中小学教育机器人暨创客竞赛,5月组织东光县首届教育机器人大赛;从7月开始联合县科协邀请专业人员来我县进行教育机器人编程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筛选优秀师生参训。至2019年已进行学生培训7次,教师培训9次;10月参加河北省第三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 11月组织参加沧州市2019年创客大赛;12月组织二中、三中组队参加在上海举办的WER2019赛季世界锦标

赛,参赛的3个队伍均获得不同项目的一等奖。 3、做好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的升级更新工作。因工作需要,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更新到二期系统,网址、功能全面更新。装备中心按市局要求发放新账号,编辑使用说明和填报方法,及时回复学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至2020年2月底平台原有数据平稳过度到二期系统。 4、开展多种层次的培训,强化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设备利用水平。6月聘请“乐教乐学”的技术人员对于网络直播功能进行了专项培训;4月、9月组织举办了新装多媒体应用能力培训;暑假期间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河北省信息技术项目培训;11月组织全县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5、积极组织中小学校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活动,成绩斐然。 4月开展“经典阅读2019”读书、绘本、原创课本剧、阅读指导课等一系列活动,优秀作品推荐到市参赛并获奖;5月遴选优秀教师参加沧州市实验教学说课及物理实验操作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其中1人选送参加河北省第五届实验教学说课并获奖; 9月组织参加沧州第四届、河北省第五届微课大赛,其中三人获省级奖项,16人获市级奖项;10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其中1人获省级奖项,3人获市级奖项;10月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局小学科学新教材实验技能培训。 6、配合“教育信息化指挥中心项目”安装、调试,认真研究项目的各项功能,根据本县教育系统实际需求提合理化建议,对相关功能进行调整和完善,如增加网络教研、集体备课、教师听评课能功能。项目完成后对信息化教育管理督导指挥中心进行日常维护,对县局及各中小学校相关业务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该项目的正常运行。

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方案

项城市某某小学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工作方案 项城市某某小学 2019年2月

项城市某某小学申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办学内涵。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现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订项城市某某小学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工作方案。 一、学校现状 项城市某某小学是城区义务教育的主阵地。目前,学校有47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5672人,教职工200余人。90%的教职工能应用电脑进行日常办公和教学。近年来,按照“分步进行,逐步完善”的原则,先后配置了电子显示屏2个,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相继为各班教室安装了47套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和音箱、触摸一体机等班班通设备,教师办公室共配置办公电脑61台,外接互联网,通过“三层交换”技术把各楼、各室信息点连通。同时配置了2个物理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及相关实验器材。完善了校园数学广播系统、数学高清监控系统,正在建设校园高速光纤,学校网站。目前,现代化教育装备基本能满足教学、办公需要,网络信息全覆盖(筹建),实现了内外资源共享,为远程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我校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工作制度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技术人员队伍数量和结构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开发、研究的需要,还未形成一支稳定的、有责任、能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的团队;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特别对资源开发、网络维护和建设。办公软件开发的投入偏少;学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特色学科资源和信息教学平台缺乏。今后,我校需要积极争取社会及上级部门资金的支持,加大信息装备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综合性、网络化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实现校园教学信息化、校园管理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二、成立创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工作领导小组

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基本方案说明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培训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转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特拟定此培训方案,切实提升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内涵,以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构建信息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全面、深入、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硬件建设上,教师和学生用机数量均不达标,且设备老化,不能很好满足全体教师的用机需求,不能很好地普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导致了师生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整体不高。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学校还没有建成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等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方方面面所需要的校园信息化应用平台或软件环境。二是在目前有限的教育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条件下,由于缺乏专业引领和指导,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尚处于以知识为中心的网上查找信息,简单制作课件,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低效应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 三、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的现状分析及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学校应确定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

1、加强学习,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意识,使之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并产生一定程度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2、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资源运用能力,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为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提供必备的物质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计算机,使教师和学生用机数量逐步达标;购置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班班通工程;购置、安装系统应用软件,建成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等。 4、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推进教学资源库,互动教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5、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过程和各环节中的常态应用;探索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深度,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6、通过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程度,提升管理的效能。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形成系统。 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学校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总务等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制定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好实施工作。 1、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①制订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在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学校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学校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信息中心成员虽然

都是兼职,但他们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积极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现有危机室一个,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办公室内部通道并外接教育网,使得学校网络教室和各办公室都能上网。极大方便了教师使用电脑。许多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先后出台信息中心工作制度和信息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使得学校的电脑使用正常,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终端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

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极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Application material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 monstration school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小泰温馨提示:申报是指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本文档根 据题材所需要的申报材料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xxxxx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隶属xx教育局,位 于新华路西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x平方米,现有教职工x人,专任教师x人,37个教学班,学生x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开展 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前提;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每学期工作计划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其中,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保障。我校充分意识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工程来建设,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如下: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为了更快地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了由焦xx校 长任组长,沟xx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办公室主任、专职教师、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指导、督促、检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信息中心由校办公室刘xx主任分管,信息技术教师邓xx老师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如《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各类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等。每个年级每个班有一位学生负责班级的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教师适时地对各班的负责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配合各学科教师做好班级电教方面的工作。 我校配备了足额数量的专职教育技术人员,学校信息化 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布置工作任务。学校将信息技术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实绩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加大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持续加大投入。学校建有学生用机房1个,内有计算机57台,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工作现状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目前,我校采用“有线+无线”信号接入方式,教学楼(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室)可以做到网络信号全覆盖,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距离信息化校园的目标却还差的很远。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努力,不久我们即将在所有功能室和教学班级安装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届时教师可以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人人通”,也可以进行浏览访间,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应用情况 虽然硬件设施不足,但我学仍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广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效果好。许多青年教师包括一些即将退休的有这方面特长和爱好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充分应用网上资源进行敎学,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功能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要求每学科教师在毎周内至少使用多媒体设备或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两个课时;对每学期举行的上课比赛都严格要求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三、数字校园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校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1、统筹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2、分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等,因此整个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布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加强应用,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分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4,整合资源,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三),建设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畅,高速流畅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构建数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数字校园。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模式

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教育化(一) 本学期,在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学校信息中心,配备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学校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信息中心成员虽然都是兼职,但他们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积极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健全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学校现有危机室一个,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开通了办公室内部通道并外接教育网,使得学校网络教室和各办公室都能上网。极大方便了使用电脑。许多教师的备课已运用电脑处理,多媒体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先后出台信息中心工作制度和信息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使得学校的电脑使用正常,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终端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加强了学校办公室电脑的维护。信息中心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三、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开展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极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年级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河南省第二十四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指南

附件 河南省第二十四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指南 2020年4月 —6—

目录 一、参加人员范围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三)作品资格审定 (四)作品制作 三、参加办法 (一)作品报送办法和名额 (二)报送时间 四、评选及交流展示 五、组织工作 (一)组织领导 (二)联系方式 附件:作品推荐参考指标 —7—

一、参加人员范围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相关教辅机构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简称“交流活动”)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项目。 1、基础教育组: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幼儿教育组、特殊教育组不设置)。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资源(以下简称“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 3、高等教育组:课件、微课、职业岗位能力精品课(针对高职院校)。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其作用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一个课件可以包含单个或多个知识点、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可以是基于PC —8—

终端的课件和移动终端课件。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建议同时报送软件运行录屏解说文件。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 (2)报送形式:作品以zip或rar压缩包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课件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2、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 (1)制作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报送形式:作品以zip或rar压缩包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