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
2017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4.1.2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共48张PPT)

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缓解华东、华中及重庆地区的能 源供应紧张状况
社
会
经
发
济
效
电
益
效
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位良好,与华中、华东地区的输 电距离仅为500千米和1000千米,
在经济输电范围内。
成为未来全 国统一电网 中心主导站
益
环境效益
清洁水电 代替火电
提高环境质量
航运
长江三峡地区
有利条件:
业Hale Waihona Puke 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水污染严重
1、问题: 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大__气__和__水__体___的质量普
遍下降。特别是以 太湖 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2、任务: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1)自学教材,阅读分析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发展农业和工 业的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商品农业基地 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制造业基地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
☆农业资源
洞庭湖 平原 江汉 平原
鄱阳湖 平原
商品粮、棉、油、肉类 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各种矿产,尤其 各种有色金属
工
程
的
效
应
效
益
负面效应
防洪 航运 农业灌溉 水产养殖
发电 城市供水 南水北调
旅游等
移民安置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名胜古迹问题
活动题 三峡工程的利弊分析:
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基本清 楚.总的来说是有利有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1)它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 的生存环境; (2)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量; (3) 促进东西部物质流通,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②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③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⑤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开发条件
中游地区
1.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2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存在问题
洪涝问题严重。
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③以水 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④修建水 利工程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扬长
长江 流域
自然概况 社会经济概况
上中下游优 势的开发
可 持 续
存在问题的 治理
发 展 之
路
避短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一)上游地区
重点开发任务: 水能资源
注意: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防__洪__!
思考: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有什么影 响?
三峡工程除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 综合效益外,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正面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 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探究3: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 哪些行政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四川
云南
重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湖北 湖南
江 安
苏 徽
上海
江
西
探究3: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 哪些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1)地貌 :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千姿百态 (2)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3)水文:流量最大,河网稠密,河湖密布 (4)流域: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
高中地理鲁教版三教学案第四单元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含答案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1)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2)气候:大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文: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4)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2.自然资源(1)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2)长江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易错提醒]水文特征不同于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主要侧重对河流外貌特征的描述,如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状况、弯曲状况等;水文特征主要是对河湖内部特征的描述,如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能等。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上游:以重庆为中心,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城市化水平高,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
3.航运(1)干支流通过京杭运河与其他水系相连通,通航里程长.(2)上游:重庆是最大港口,中游:武汉是最大港口,下游:南京是重要河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1)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发展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
(3)三峡工程:①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②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
(4)存在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5)整治重点及措施:①重点:生态环境建设。
②措施:a.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b.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2.中游地区(1)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2)开发重点:商品农业基地、制造业基地。
(3)存在问题及原因:①问题:洪水灾害。
②原因:a.自然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外排入长江。
长江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长江: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11个省市,注入东海。
全长6300千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最长的支流为汉江。
2.自然环境(1)地貌: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千姿百态(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水文:流量最大,河道长,河湖众多,(4)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物种丰富(5)流域: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3、自然资源(1)水资源--全流域(2)矿产资源--中游(湖北大冶的铁矿,江西大余的钨矿,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湖北冷水江的锑矿) (3)水能资源--上游(典型的水电站和水库有:二滩,龚嘴,长江三峡,葛洲坝,丹江口水库等。
)(4)森林资源--上游(本区有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5)旅游资源--全流域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1)经济发展快地理位置优越,水热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城市密布,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社会协作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上中下游分别以重庆、武汉、和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高(总体)但中下游地区城市密度远远高于上游地区(差异性)(3)航运便利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干流横贯东西,直通海洋;支流沟通南北,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沿岸港口众多。
有“黄金水道”之称。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上游地区: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例如:长江三峡水电站(湖北宜昌市境内西陵峡的三斗坪)综合效益:存在问题:(主要在库区)泥沙淤积在河床底部,水环境问题严重、地质灾害加重。
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纺织。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优质课件(共85张PPT)

阅读课本P83-85段落“中游地区”,思考:
1、开发的有利条件? 2、开发方向?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4、整治措施?
河段
中游
有利条件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 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
开发方向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制造业基地
主要问题 及原因
洪水灾害。 原因:①自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 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阅读课本P85-87段落“下游地区”,思考:
1、开发的有利条件? 2、开发方向? 3、存在的主要问题? 4、整治措施?
不利条件:
①气象灾害频繁,如水旱(旱涝)。
河段
②矿产资源匮乏,下尤游其是能源不足
有利条件
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 人口密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开发方向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上游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防洪的重点河段是 ( )
A.三峡段
B.金沙江段
C.荆江河段
D.虎跳峡段
3.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和水体质量下降 B.水土流失
C.滑坡、崩塌
D.土壤盐渍化
4.近年来太湖水质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有( )
①农用化肥、农药排入湖中 ②工业污水的排入
③乡镇企业的排污 ④生活污水 ⑤海水倒灌的影响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对现有森林实 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保护上游生态环境。
西电东送:中线通道
华中、华东 地区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很高。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水能资源 B.中游地区治理的重点是环境污染 C.下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矿产资源 D.上游地区治理的重点是疏浚湖泊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__以长江

必备知识·导学思练
一、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地貌
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_盆__地__和平原
气候
多属_亚__热__带__季__风__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基础考点2 水利工程的评价 【研析考题】 例题 水利工程的评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拉洛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部、雅鲁藏布江以南萨迦 县,是雅鲁藏布江右岸一级支流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库区海拔4 300 m, 库区淹没涉及拉洛乡8个行政村,居民迁移线下人口1 331人。夏布曲流域面积 5 417 km2,干流全长185 km。2016年9月30日,西藏水利发展史上投资最大的水 利工程——拉洛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进入大坝主体施工阶段。下面图1为 夏布曲流域示意图,图2为拉洛水利枢纽附近的降水、河流流量变化图。
【关联知识】 关联1 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关联2 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1)水能资源的开发。 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径流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 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 等方面入手。
(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 分析时可从影响航运的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 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 有无、长短)、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联运条件等方面入手。
答案:(1)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 (防 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 多方面的利益,只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 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 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 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以长江流域为例

高地 中理
江苏省 镇江市 第一 中学 ( 1 0 1) 付 娟 江 苏省镇 江市 丹徒 区教 育局教 研室 ( 1 0 1) 王 明生 2 0 2 2 0 2
一
、
考 纲解读
的 、综 合 的 眼 光 看 待 地 理 问 题 ,建 立 流 域 分 析 的 模
六 、教 学 过程 【 情境导入 】
1 0
高中地理
有人把长江 比喻成一条巨龙 ,上海是龙头 ,重庆
是 龙 尾 。 今天 ,我 们 就 以 长 江 流域 为 例 来 探 讨 流 域 的
21 0 0年 第 1 2期 i
一
整耄
师 :那水能资源丰富与否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 、学情 分析
在学习本节 内容之前学生 已经掌握了区位 的分析 方法 ,所 以入手比较容易 ,再加上镇江市靠近长江 , 因而学生在 日常生活 中就有 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这些 对于学生学 习这部分 内容是有利 。但是学生对 问题的 综合分析能力较弱 ,因而提 出流域规划与发展 的主要 方 向,并探究其综合治理 的对策将是这部分教学的难
理由。 9 年 长 江 全 流 域性 洪 水 ,仅 湘 鄂赣 皖 四省 淹 没耕 8
地 2 .万 公 顷 , 受 灾 人 口2 1 万 人 , 死 亡 人 口1 2 人 。 39 3. 6 56
向。对流域的开发和治理都应遵循因地制宜 的原则 。
( 边讲 边进 行板 书 ) 要 分 析 长 江 流域 ,那 我 们 就先 来 了解 一 下 整 个 长 江 流 域 的 概 况 。 ( 灯 展 示 长 江 流域 地 形 图 、我 国 沿 幻
掌握 分 析 一 个流 域 的方 法 。因此 这 一 节 的 教 学 重点 放 在 流 域 分析 方 法 的 指 导 上 ,教 学 时可 以 以所 用版 本 教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最终稿)

2、阅读上图分析长江洪灾的人为原因
(3)如何防治长江水患?
①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④搞好分洪工程;
a.破坏植被,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 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三)长江下游的开发与整治
自主探究3:阅读教材,以及长江流域地形图。
长江中上游防 护林
(二)长江中游开发与整治
青 藏 高 原
自主探究2:阅读教材,及长江流域地形图
宜昌
四川盆地
湖口
自主探究2: 1、长江中游 地区的农业发 展有哪些势? 开发重点? 2、长江中游 工业发展势? 开发重点?
青 藏 高 原
四川盆地
宜昌
湖口
1、分析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 农业发展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气候、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交通、市场等) 技术条件 开发的重点:商品农业基地
(1)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
A) D)
(2)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优势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修建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长江水系
30°N
上游
中游
下游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
全流域 中游与上游 上游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上游 全流域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发源地、
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图4-1-3、
流经气候区、
注入的海洋
主要湖泊
主要支流
编辑课件
3
长江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 图4-1-3、流经气候区、注入的海洋
编辑课件
4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 干流沿途流经: 11个省市注入东海(太平洋)
青海 四
西藏自治区 云南
川 重庆
湖北
江 安
苏 徽
上海
西江
湖南
编辑课件
5
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与尼罗河、亚马孙河, 居于世界第三位;年径流量近10,000亿 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37%, 在世界上仅次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 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 米。总之,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 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中国第一大河。
编辑课件
6
编辑课件
7
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 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 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增加,落 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 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 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 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 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 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 于水量大,地势低编辑平课件,防洪任务艰巨.8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编辑课件
21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长江流域经济分布图4-1-5 1、社会经济特征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布、 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 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 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编辑课件
22
2、主要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 成渝工业基地(成都、重庆) 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 鄂西工业基地(襄樊)湘中工业基地(长沙) 武汉工业基地(武汉) 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
编辑课件
17
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江西、福建、台湾
编辑课件
18
我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
区和木材生产基地,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3以上,属亚
带,天然林大多已不存在,分布着大面积的松木、马尾松
等人工林、次生林,以及油茶、油桐等经济林木,并有樟
树等优质木材,竹林的广泛分布是其一大特色。
编辑课件
19
编辑课件
20
小结: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基础知识梳理:
1.自然环境
(1)地貌:
(2)气候
(3)河湖
2.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编辑课件
9
编辑课件
10
图2、沿北纬320中国地势剖面
主要地形单元
编辑课件
11
2、自然资源
图3、读图长江流域主要资源分布主来自水利枢纽 发电站:编辑课件
12
编辑课件
13
编辑课件
14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 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安康、 丹江口(汉江)二滩(雅砻江)、 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 岩(清江)、五强溪(沅江)、 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 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 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体的强大工业体系,电子、通讯等高精尖产业发
展迅速;农业生产发达,是我国水稻、油菜和
小麦、蚕丝的主要产区,淡水渔业发达
(2)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丰富,
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能源、钢铁、
冶金等重工业发达;江汉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水热充足,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油菜、
小麦、棉花、茶叶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
编辑课件
25
课后活动: P79
自然条件:有利: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水热充足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流域内,地形复杂,便于多样化经营
水能资源丰富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动力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
原料
不利:地形复杂,平原狭小,煤、石油等能源缺乏
季风气候,多洪涝等自然灾害
编辑课件
15
安康
丹江口
铜街子
三峡
﹡﹡
﹡﹡
﹡﹡﹡ 隔河岩 ﹡
葛洲坝
﹡ 龚嘴
五强溪
二滩
长江流域主要水电站分布
编辑课件
16
(1)、水能资源与水资源:
水资源:人们能够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 的各种水体
水能资源: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它的大小与流量和落差成正比
水利资源:包括航运、灌溉、水产和水 能等方面的利用
3、主要农业基地 成都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
4、主要城市 攀枝花 宜宾 重庆 宜昌 武汉 九江 湖口 南京 上海
昆明 成都 贵阳 襄樊 长编辑沙课件 南昌 合肥 苏锡常宁23 等
4、长江流域经济分布
(1)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较为
先进.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
社会经济条件:
有利:长江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
流域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不利: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上游经济落后,
编辑课件
26
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 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编辑课件
1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基础知识梳理:
1.自然环境
(1)地貌:
(2)气候
(3)河湖
2.自然资源
(1)水资源
(2)矿产资源
(3)水能资源
(4)森林资源
(5)旅游资源
编辑课件
2
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
阅读长江流域示意图
(3)长江上游地区,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
基地;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生产水稻、小麦、棉花、
甘蔗、油菜、蚕丝,素有“编辑天课件府之国”美称。
24
图4-1-6 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干流横贯东西 ,直通海洋 支流沟通南北,通过京杭运河联系了海河、黄河、 淮河、钱塘江水系; 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 沿岸港口众多。
寒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小
兴安岭的红松和水曲柳都是优质木材 。
西南横断山地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
山南坡,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
1/4以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山地的垂直分布,
亦有大量的云松、冷松等树种。
东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的山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