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实验报告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1-16次)(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遵义医学院《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1-16次)第一次实验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一、填空1. 骨、骨连接、骨骼肌2.颅骨、躯干骨、四肢骨3.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4. 骨髓腔、骨松质间隙、红骨髓、黄骨髓5. 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6. 椎体、椎弓、椎孔7. 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8. 骶骨下端、骶角9.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10. 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二、单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2. 14. B三、多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确答案)1. A B C D E2. A E3. A B C D4. A C D D第二次实验分离颅骨、颅的整体观及其连结一、填空题1. 23、脑颅骨、面颅骨2. 额骨、枕骨、蝶骨、筛骨3. 额骨、顶骨、枕骨4.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5. 额窦、上颌窦、蝶窦、筛窦6. 中鼻道、上鼻道、下鼻道7. 眶上裂、视神经管8. 筛骨垂直板、犁骨9. 寰枕关节、枕髁、寰椎侧块上关节面 10. 下颌头、下颌窝、关节结节二、单项选择题2. C3. A三、多项选择题1. B、D2. B、C、E3. B、D4. A、B、C5. A、B、C、D、E第三次实验四肢骨及其连结一、填空题1. 锁骨、肩胛骨2.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3. 胸锁关节、锁骨的胸骨端、胸骨的锁切迹、骶髂关节、骶骨耳状面、髂骨耳状面4. 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盂肱5. 肩峰、肩胛骨的喙突、喙肩韧带、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6.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7. 构成一尖端朝下的等腰三角形8. 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前臂骨间膜、旋前或旋后、半旋前 9. 髂骨、耻骨、坐骨10. 左右髋骨、骶骨、尾骨 11. 髋臼、股骨头、髋臼横韧带、股骨头韧带、髂股韧带12. 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前交叉、后交叉 13. 后方、滑向前方14. 伸膝、屈膝、半屈膝、旋内和旋外15. 胫腓骨的下端、距骨滑车、背屈(伸)、跖屈(屈)、跖屈 16. 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跟骨结节二、单项选择题、E13. C三、多项选择题、B、C、D、E 、E 、C、D、E C E 、C、E、B、C、D 、C、D、E 、D、E 、B、E 、B、D、E第四次实验肌学一、填空题1. 骨骼肌、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2. 肌腹、肌腱、收缩3. 面肌、咀嚼肌4. 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下颌关节5.背阔肌、胸大肌6.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竖脊肌或夹肌7.胸廓侧壁、上8个或9个肋骨、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使肩胛下角旋外8.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多一空)、肱骨小结节嵴9. 腹直肌鞘、腱划 10.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腹横筋膜、腹外斜肌腱膜、精索、子宫圆韧带 11.腔静脉裂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下腔静脉、食管、主动脉 12. 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13. 三角肌、冈上肌、喙肱肌、肱二头肌14. 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屈肘关节、肱三头肌、(多一空)、伸肘关节 15. 股薄肌、股二头肌16.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直肌、缝匝肌 17. 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18. 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伸踝关节 19.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二、单项选择题、D三、多项选择题1. A、B、C、D、E2. A、B、C、E3. B、D4. B、C、D5. B、D、E6. B、C、D7. A、C、D、E8. A、E9. A、E 10. B、C、D11. B、C、D、E 12. A、C、D第五次实验呼吸系统、胸膜与纵隔一、填空题1. 呼吸道、肺2.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3. 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4. 嗅、呼吸5.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6. 环甲关节、环杓关节、环杓、环甲7. 喉与支气管杈之间、环状软骨下缘、胸骨角、气管杈 8. 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9. 心切迹、左肺小舌 10.斜裂、水平裂、十 11. 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12. 第6肋、第8肋、第10肋二、单项选择题、E三、多项选择题1. B、C、D、E2. A、B、C、E3. A、B、C、D、E4. A、B、C、D、E5.A、B、C、E6. A、B、E7. A、C、D、E8. A、B、C9. A、B、C、D、E 10. D、E第六次实验消化系统、腹膜一、填空题1.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2.硬腭、软腭、腭帆 3.丝状乳头、叶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4.鼻咽、口咽、喉咽 5.食管裂孔、40 6.胃体、胃底、贲门部、幽门部7.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悬韧带 8.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9.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尾状叶 10.肝总管、胆囊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上部、胰头、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11.胰头、胰体、胰尾12.粗、厚、丰富、较红13.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 14.胃大弯、横结肠15.胆总管、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B 4.E 5.E 6.C 7.C 8.B 9.C 10.D 11.B 12.D 13.C 14.E 15.D 16.D 17.A 18.B 19.D 20.D 21.D 22.B三、多项选择题1.BC 2.ABCDE 3.AB 4.ACE 5.AE 6.ABCD第七次实验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一、填空题1.肾、输尿管、膀胱、尿道2.肾静脉、肾动脉、肾盂3.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保护固定4.腹段、盆段、壁内段5.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前列腺6.生殖腺、输送管道、附属腺体、阴囊、阴茎7.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8.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精索部9.膀胱、尿生殖膈、耻骨联合、直肠10.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二、单项选择题1.C 2.D 3.A 4.D 5.D 6.E 7.A 8.A 9.C 10.A 11.A 12.A 13.D 14.B 15.D三、多项选择题1.BCD 2.ACE 3.ABCE 4.ABC 5.BC第八次实验报告女性生殖系统一、填空1.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2. 卵巢窝、髂内外动脉3. 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4. 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峡、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5. 输卵管子宫口、子宫腔、输卵管腹腔口、腹膜腔6. 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阴道部、阴道上部7. 皮肤、皮下脂肪、纤维组织、乳腺8. 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尾骨尖、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9. 尿道、尿道、阴道、肛管 10. 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11.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 12. 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二、单项选择题1. B 3. C 4. B 5. A 6. A 8. E 9. B 10. D11. A 12. C 13. C 14. E 15. C 16. C 17. D 18. E 19. C三、多项选择题1. A、B、C、D、E2. A、C、D、E3. A、C、D、E4. A、D、E5. A、C6. A、C、E7. C、D、E第九次实验报告心脏 (1)一、填空1. 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2. 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3. 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处,距正中线7~9㎝处4. 冠状沟、前室间沟、前室间支、心大静脉、后室间沟、后室间支、心中静脉5.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左右肺上和肺下静脉6. 肺动脉干、主动脉7.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窦房结8. 动脉圆锥、主动脉前庭9. 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纤维环、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瓣膜间隔 10. 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升主11.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冠状窦口、右心房 12. 纤维性心包、浆膜性心包 13. 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二、单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1. B、D、E2. A、3. A、B、C、D、E4. B、C、5. A、D、E6. A、B、C 、B、D 8. A、B、C、D、E第十次实验动脉一、填空题1.肺动脉干,主动脉。
数电实验——广告流水灯

第五次实验报告第五次实验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任务:广告流水灯:用时序期间、组合器件和门电路设计一个广告流水灯,该流水灯由8个LED组成,工作时始终为1暗7亮,且这一个暗灯循环右移,1)写出设计过程,画出设计的逻辑电路图,按图搭接电路2)验证实验电路的功能3)将1秒连续脉冲信号加到系统时钟端,观察并记录时钟脉冲CP、触发器的输出端Q2、Q1、Q0的波形实验5.1一、实验原理图设ZZ0ZZ1ZZ2ZZ3ZZ4ZZ5ZZ6ZZ7分别为8个灯的输出段,由题意得卡诺图如下:触发器输出端输出端QQ2QQ1QQ0ZZ0ZZ1ZZ2ZZ3ZZ4ZZ5ZZ6ZZ70 0 0 0 1 1 1 1 1 1 10 0 1 1 0 1 1 1 1 1 10 1 0 1 1 0 1 1 1 1 10 1 1 1 1 1 0 1 1 1 11 0 0 1 1 1 1 0 1 1 11 0 1 1 1 1 1 1 0 1 11 1 0 1 1 1 1 1 1 0 11 1 1 1 1 1 1 1 1 1 0通过74161对时钟脉冲进行计数输出,利用74138进行译码输出。
实验原理图:二、实验目的广告流水灯:用时序期间、组合器件和门电路设计一个广告流水灯,该流水灯由8个LED组成,工作时始终为1暗7亮,且这一个暗灯循环右移,1)写出设计过程,画出设计的逻辑电路图,按图搭接电路2)验证实验电路的功能将1秒连续脉冲信号加到系统时钟端,观察并记录时钟脉冲CP、触发器的输出端Q2、Q1、Q0的波形三、实验器材1.实验材料74HC161、74HC138、面包板、发光二极管1KΩ电阻和导线2.实验仪器口袋实验室四、实验步骤1.按上图所示原理图在面包板上连接好实物图2.连接pocketlab,引脚7接时钟,引脚0~2分别接触发器输出端QQ0QQ1QQ2,观察逻辑分析仪波形及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五、实验验证QQ2QQ1QQ0=000:QQ2QQ1QQ0=001:QQ2QQ1QQ0=010:QQ2QQ1QQ0=011:QQ2QQ1QQ0=100:QQ2QQ1QQ0=101:QQ2QQ1QQ0=110:QQ2QQ1QQ0=111:。
荠菜胚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荠菜胚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2. 培养观察植物胚发育的实验技能。
3. 深入理解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1. 荠菜种子(成熟且饱满)2. 研究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盖玻片、镊子、滴管4. 清水、酒精、盐酸5. 纸巾、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取一粒成熟且饱满的荠菜种子,用刀片将其切开,取出胚。
2. 将胚放置在载物台上,用盖玻片覆盖。
3. 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子叶、胚乳等部分。
4. 观察胚的发育过程,记录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5.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第一次观察观察结果显示,荠菜胚的胚芽位于胚的上端,呈淡绿色,胚轴较短,子叶较小,呈淡绿色,胚乳呈白色。
2. 第二次观察在第二次观察中,胚芽开始生长,长度增加,颜色逐渐变深。
胚轴继续增长,子叶开始展开。
胚乳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
3. 第三次观察在第三次观察中,胚芽生长速度加快,长度明显增加,颜色加深。
胚轴继续增长,子叶展开面积增大。
胚乳继续减少。
4. 第四次观察在第四次观察中,胚芽生长速度减慢,但长度仍在增加。
胚轴增长速度减缓,子叶展开面积基本稳定。
胚乳几乎消失。
5. 第五次观察在第五次观察中,胚芽基本停止生长,长度达到最大值。
胚轴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子叶基本展开。
胚乳完全消失。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荠菜胚的发育过程。
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荠菜胚在发育过程中,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等部分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发育初期,胚芽、胚轴和子叶生长速度较快,胚乳逐渐减少。
随着发育的进行,胚芽、胚轴和子叶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直至基本停止生长,胚乳完全消失。
本次实验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植物胚发育的实验技能。
同时,通过观察荠菜胚的发育过程,我们认识到植物胚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协同作用。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胚发育现象与理论相符,说明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汇编语言第5次实验报告:DOS功能调用09H和0AH的配合使用及子程序编写

1X86系列桌面系统;
2UltraEdit-32、TASM、TLINK、TD。
实验内容
1编写一完整程序,该程序接受长度小于30的字符串后,将串中的小写字母变成大写后重显该串。
2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的功能以一子程序形式实现(采用寄存器和堆栈两种传递参数的方式分别实现);
3用串0dh,0ah,'$'在实验程序中的适当位置实现新行功能。
实验记录
数据段变量定义的内容如下:
data segment para
inptstrdb30
inptlendb?
inptbufdb31dup('$')
crlfdb0dh,0ah,'$'
data ends
实验记录
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子程序的代码如下:
upcaseproc
pushbp
movbp,sp
pushsi
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名: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实验2013141462213
班级
2班
学生专业
计算机类
学院
计算机学院
课程名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五次)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14日
实验项目
DOS功能及子程序编写
报告撰写时间
2014年11月14日
实验目的
1掌握DOS功能调用09H和0AH的配合使用;
2学习子程序编写。
pushcx
movcx,[bp+4]
movsi,[bp+6]
next:cmpbyte ptr [si],'a'
jbno
cmpbyte ptr [si],'z'
计算机图形学第五次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实验十一真实感图形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初步实现真实感图形, 并实践图形的造型与变换等。
二、理论基础运用几何造型, 几何、投影及透视变换、真实感图形效果(消隐、纹理、光照等)有关知识实现。
1.用给定地形高程数据绘制出地形图;2.绘制一(套)房间,参数自定。
三. 算法设计与分析真实感图形绘制过程中, 由于投影变换失去了深度信息, 往往导致图形的二义性。
要消除这类二义性, 就必须在绘制时消除被遮挡的不可见的线或面, 习惯上称之为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 或简称为消隐, 经过消隐得到的投影图称为物体的真实图形。
消隐处理是计算机绘图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目前已提出多种算法, 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体空间方法和图象空间方法。
物体空间方法是通过比较物体和物体的相对关系来决定可见与不可见的;而图象空间方法则是根据在图象象素点上各投影点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可见与否的。
用这两类方法就可以消除凸型模型、凹形模型和多个模型同时存在时的隐藏面。
1).消隐算法的实现1.物体空间的消隐算法物体空间法是在三维坐标系中, 通过分析物体模型间的几何关系, 如物体的几何位置、与观察点的相对位置等, 来进行隐藏面判断的消隐算法。
世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的原始坐标系, 物体的世界坐标描述了物体的基本形状。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描述物体, 经常需要对其世界坐标进行平移和旋转, 而得到物体的观察坐标。
物体的观察坐标能得到描述物体的更好视角, 所以物体空间法通常都是在观察坐标系中进行的。
观察坐标系的原点一般即是观察点。
物体空间法消隐包括两个基本步骤, 即三维坐标变换和选取适当的隐藏面判断算法。
选择合适的观察坐标系不但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 而且可以大大简化和降低消隐算法的运算。
因此, 利用物体空间法进行消隐的第一步往往是将物体所处的坐标系转换为适当的观察坐标系。
这需要对物体进行三维旋转和平移变换。
常用的物体空间消隐算法包括平面公式法、径向预排序法、径向排序法、隔离平面法、深度排序法、光线投射法和区域子分法。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圆柱密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游标卡尺和天平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质量的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计算圆柱体的密度。
3. 培养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对于圆柱体,其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 = πr²h 计算,其中 r 为圆柱体的半径,h 为圆柱体的高。
通过测量圆柱体的质量和直径,可以计算出其密度。
三、实验器材1. 游标卡尺2. 天平3. 圆柱体4. 计算器5.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记录下5次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直径 D。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高,记录下5次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高 h。
3. 用天平测量圆柱体的质量,记录下5次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质量 m。
4. 根据公式V = π(D/2)²h 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5. 根据公式ρ = m/V 计算圆柱体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圆柱体直径测量数据:第一次:D1 = 20.0 mm第二次:D2 = 19.8 mm第三次:D3 = 20.2 mm第四次:D4 = 19.9 mm第五次:D5 = 20.1 mm平均值:D = (D1 + D2 + D3 + D4 + D5) / 5 = 20.0 mm2. 圆柱体高测量数据:第一次:h1 = 30.0 mm第二次:h2 = 29.8 mm第三次:h3 = 30.2 mm第四次:h4 = 29.9 mm第五次:h5 = 30.1 mm平均值:h = (h1 + h2 + h3 + h4 + h5) / 5 = 30.0 mm3. 圆柱体质量测量数据:第一次:m1 = 100.0 g第二次:m2 = 99.5 g第三次:m3 = 100.2 g第四次:m4 = 99.8 g第五次:m5 = 100.1 g平均值:m = (m1 + m2 + m3 + m4 + m5) / 5 = 100.0 g4. 圆柱体体积计算:V = π(D/2)²h = π(20.0 mm/2)² × 30.0 mm ≈ 1884.96 mm³5. 圆柱体密度计算:ρ = m/V = 100.0 g / 1884.96 mm³ ≈ 0.053 g/mm³六、误差分析1. 测量误差:由于游标卡尺和天平的精度限制,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连接图形元素.
③使用“数据流”连接线将“接口”、“进程”和“数据存储”等形状互相连接起来。
逻辑连接:将数据流起点、终点拖拽到进程或接口中央位置,进程或接口被红色框包围时松开鼠标,这时可看到数据流符号相应端点为红色方框。拖动进程或接口,可看到流据流的端点随着进程或接口的移动而移动.
教师批阅:分数/等级:
评语:
教师签名(手写):
批阅日期:年月日
第三次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库设计-ER图
时间:年月日
实验环境及原理说明:
(一)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P4以上的个人计算机环境,要求内存不少于512MB,硬盘不小于20G.。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3。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以上 或 Access 2003以上
1.静态模型图
①将类、对象形状拖到绘图页上,代表要在类静态结构图或概念模型中包
含的类或对象.
②双击每个形状,打开其“UML属性”对话框,可以在其中添加特性、操作和其他属性。
③右击每个类或对象形状,单击“形状显示选项",选择要在形状上显示的属性以及要隐藏的形状部分(如特性、操作和模板参数)
④使用“关联”、“链接"、“依赖关系"、“泛化"或“复合”形状,指示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熟悉Visio
时间:年月日
实验环境及原理说明:
(一)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P4以上的个人计算机环境,要求内存不少于512MB,硬盘不小于20G.。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3。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以上 或 Access 2003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二、实验目的
1.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
2.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上述电路的测试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函数信号发生器 EE1641B1 一台
示波器 GOS-620 一台
万用表 Fluke-15B 一块
数字电路实验箱 TPE-D 一台
器件:74LS20 双四输入“与非”门一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一片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一片
74LS04 六反相器一片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前先检查实验箱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电路,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
U及地线不能接
CC
错(否则芯片容易烧坏)。
实验中改动接线须先断开电源,接好线后再通电实验。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只,插入插座中,如图接线,输入端S1-S4(电平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解电平
显示二极管
(2)将电平开关按表5-1置位,分别测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5-1 门电路功能数据表
2.“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接线,输入端1、2、
4、5接电平开关,输入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表5-2 “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数据
(1)用74LS00如图5-3、5-4接线,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
表5-3、5-4中。
表5-3 测试电路1数据
表5-4 测试电路2数据
(2)逻辑表达式为:
电路1:Y=A○+ B
电路2:Y=)
AB+ Z=AB
A
(B
4.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测量
用六反相器(非门)74LS00按图接线,输入100kHz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相位差,计算每个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
t值。
pd
平均延迟时间为47m
μ
5.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用一片74LS00按图接线,S接任一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
6.用“与非”门组成其他门电路并测试验证
(1)组成“或非”门
用一片二输入端四“与非”门组成“或非”门。
画出电路图,测试并填入表5-5。
电路图:
表5-5 “或非”门功能
(2)组成“异或”门
1)将“异或”门表达式转化为“与非”门表达式
Y=B A
B
A·
2)画出逻辑电路图。
电路图
3)测试并填入表5-6.
表5-6 “异或”门功能
五、实验分析
在一个实验中如果用到的门比较多,做了很久都得不到理想结果就可以慢慢地一个个门地试一试就可以检查是否门电路逻辑功能的问题。
在测量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很大,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六、实验体会
这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连线没有错和仪器没有问题,应该都可以做出来。
只要细心和认真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