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中沉沙池的布设技术
水土保持方案中沉沙池的布设技术

水保方案的沉沙池设计参考规范①《水利水电工程沉砂池设计规范》(sl269-2001)、②《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 什么是沉沙池沉沙池是指用以沉淀水流中大于规定粒径泥沙的水池。
沉沙池应沉淀泥沙的粒径,主要取决于引水用途。
2 允许过流泥沙一般允许泥沙粒径不宜大于0.05mm,沉沙池出口允许含沙量不宜大于10kg/m3。
具体允许泥沙粒径大小应根据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流中所含细颗粒泥沙,对农田有肥田作用,也不会淤积渠道,可输送到田间。
3 沉沙池型式沉沙池型式可结合冲沙方式,采用定期水力冲沙或人工清淤的条带形沉沙池。
有天然洼地可以利用时,也可对采用沉沙条渠。
沉沙池的进口段宜采用两侧均匀扩散的对称布置;受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单侧扩散布置,但需设置与池厢潜没隔墙相对应导流墩(墙)。
进口段长度可取15~30m。
沉沙池的出口段宜采用两侧均匀收缩的对称布置;出口段可取10~20m,水流收缩角宜为10°~20°。
必要时,出口处可设置跌梁式活动底坎。
池厢深度可取2.5m~3.5m。
池底纵坡应根据冲沙流速及具体冲沙条件等进行计算,可取1/200~1/50。
采用定期冲沙的冲沙流速不宜小于2~2.5m/s。
池厢横断面宜取矩形或梯形。
池厢分段应设伸缩沉降缝,缝距可距10~20m,缝内应设缝内止水。
4 沉沙池计算公式进入沉沙池的总泥沙量按公式(1)计算确定c s s F M w γλ/⨯⨯=公式(1)式中:s w ——进入沉沙池总泥沙量,m 3;λ——输移比,取为0.45,a/s M ; s M ——场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 2.a ),根据第七章水土流失预测章节取值;F ——汇水面积,km 2;c γ——泥沙容重,t/m 3,取值1.20t/m 3;池厢工作宽度可按公式(2)计算确定。
公式(2)式中 :B p 为池厢工作宽度(m );Q p 为通过池厢的工作流量(m 3/s );H p 为池厢工作水深(m ),可取用池厢深度的70%~75%;-V 为池厢平均流速(m/s ),可根据沉沙池内可能沉淀的泥沙粒径按表1确定。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1概况本章节水土保持主要为弃渣场与取土场的工程措施(含表土剥离与回覆、挡渣墙、截排水沟)、土地复垦、植物措施和其它临时措施等。
2 水土保持主要工程量本标是水土保持工程3 施工布置3.1 施工道路施工道路主要利用施工现场原有道路及进场后修建的施工道路,渣场内根据实际地形修建临时道路到达具体施工作业面。
3.2 施工用水及用电本标段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用水主要用于浆砌石砂浆现场拌制用水及后期复耕过程中植物种植用水。
其中,浆砌石砂浆拌制用水采用现场配置临时水箱提供供水,植物种植用水采用洒水车提供供水。
施工用电主要用于浆砌石砂浆拌制及施工照明。
施工用电主要考虑就近从地方电网接入,不具备条件的从就近的变压器处接入或者采用小型移动式发电机提供电源。
4施工方案4.1 表土剥离及回覆施工场地清理包括植被清理和表土剥离,首先由测量放出场地清理边线,植被清理时,由人工砍伐树木,割除杂草和灌木,有用材料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堆码整齐;无用材料根据监理人指示进行相应的处理。
表土剥离时,采用SD22推土机集料,由PC200液压反铲装15t 自卸汽车集中堆存于监理工程师指定的适宜场地进行中转堆存,后期用于工程绿化覆土。
表土回覆采用PC200液压反铲回采中转堆存的表土,装15t自卸汽车运至需要进行表土回覆的区域,ZL50装载机进行土料摊铺作业。
4.2截排水沟(沉沙池)施工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表土剥离后首先需进行截、排水沟及沉沙池施工。
在测量放出排水沟边线和中心线后,土方由PC200反铲按照设计图纸直接开挖,装15t自卸汽车运输出渣。
开挖结束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按照设计图纸进行M5浆砌石砌筑,截排水沟及沉砂池浆砌石施工砂浆采用JZC200搅拌机现场拌制,施工中配置一台PC200反铲辅助进行材料垂直运输。
浆砌石具体施工工艺参见“第6章渠道工程”浆砌石相关章节。
本标段浆砌石原材首先考虑在开挖石料中选取,不够的部分采取外购的形式提供。
水土保持方案中沉沙池的布设技术

水保方案的沉沙池设计参考规范①《水利水电工程沉砂池设计规范》(sl269-2001)、②《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 什么是沉沙池沉沙池是指用以沉淀水流中大于规定粒径泥沙的水池。
沉沙池应沉淀泥沙的粒径,主要取决于引水用途。
2 允许过流泥沙一般允许泥沙粒径不宜大于,沉沙池出口允许含沙量不宜大于10kg/m 3。
具体允许泥沙粒径大小应根据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流中所含细颗粒泥沙,对农田有肥田作用,也不会淤积渠道,可输送到田间。
3 沉沙池型式沉沙池型式可结合冲沙方式,采用定期水力冲沙或人工清淤的条带形沉沙池。
有天然洼地可以利用时,也可对采用沉沙条渠。
沉沙池的进口段宜采用两侧均匀扩散的对称布置;受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单侧扩散布置,但需设置与池厢潜没隔墙相对应导流墩(墙)。
进口段长度可取15~30m 。
沉沙池的出口段宜采用两侧均匀收缩的对称布置;出口段可取10~20m ,水流收缩角宜为10°~20°。
必要时,出口处可设置跌梁式活动底坎。
池厢深度可取~。
池底纵坡应根据冲沙流速及具体冲沙条件等进行计算,可取1/200~1/50。
采用定期冲沙的冲沙流速不宜小于2~s 。
池厢横断面宜取矩形或梯形。
池厢分段应设伸缩沉降缝,缝距可距10~20m ,缝内应设缝内止水。
4 沉沙池计算公式进入沉沙池的总泥沙量按公式(1)计算确定c s s F M w γλ/⨯⨯=公式(1)式中:s w ——进入沉沙池总泥沙量,m 3;λ——输移比,取为,a/M;sM——场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根据第七章水土流失预测章节取值;sF——汇水面积,km2;γ——泥沙容重,t/m3,取值m3;c池厢工作宽度可按公式(2)计算确定。
公式(2)为池厢工作宽度(m);式中:Bp为通过池厢的工作流量(m3/s);QpH为池厢工作水深(m),可取用池厢深度的70%~75%;p-V为池厢平均流速(m/s),可根据沉沙池内可能沉淀的泥沙粒径按表1确定。
八高水土保护方案设计

深圳市第八高级中学项目水土流失保护施工措施方案一、工程概况深圳市第八高级中学位于龙华新区观兰街道樟坑径社区,占地面积约75294m²,该工程东侧为山体边坡挡土墙,北侧邻新樟路,西侧邻仙湖路,南侧邻麒麟电子厂。
现场设置2处施工出入口,在北侧利用现状道路设置一处施工出入口,车辆可直通北侧现状路;仙湖路一侧设置一个施工出入口,方便施工车辆直接进入市政道路。
二、编制依据根据水保方案设计文件和现场情况编制工程特点:该工程场地为东南高、西北低,场地标高从87.8m——82.0m——78.25m——74.5m——74m——72.75m——67.0m等;整个场地高差20m,场地已经全部被开挖后黄土裸露,所以水土保护面积大,难度非常大。
四、本工程现场情况:在场坪及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除设计图2-2剖面人字型骨架梁,3-3剖面自然绿化边坡,6-6~9-9剖面除设计中挡土墙施工已经完成外,设计图中坡顶及坡脚有排水沟的;其他部位边坡有些高差的需设置临时砖砌排水沟和沉淀池与沉砂池,通过排水管或者水沟排入附近樟坑径河道。
现状边坡裸露泥土需覆盖土工布或无纺布、且喷洒草籽,以保证边坡泥土不被流失,通过边坡保护、设置排水沟、沉砂池等方式,起到泥砂尽量不流出本工程施工范围外。
五、本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内容:(1)临时排水设施场坪施工期排水设施:按照施工时序本项目先进行场地平整,对场地进行挖高填低,由于场坪工程为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本方案结合项目施工工艺,设计在每一级平台坡脚布设砖砌临时排水沟,沟底垫层硂,对场地内汇水进行疏导,防止地表汇水乱流,产生水土流失。
(2)临时沉砂设施为增加沉砂效果,确保汇流满足排放条件,本方案设计在场坪施工期沿砖砌排水沟布设集水坑,对场地内汇水进行处理,最终接入现状排水渠。
(3)沙袋护坎及土工布覆盖措施沙袋采用编织袋就地取土制作而成,沙袋护坎主要布设在场坪施工期部分边坡坡脚,沙袋有利于堆土稳定,并能防止泥沙扩散到其它区域。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项目本工程水土保持项目主要有施工存料场、弃渣场的处理挡护工程、坡面保护工程和排水工程,施工辅助生产区(如混凝土系统等)、工程枢纽施工区、施工生活营地等所有场地周边的截、排水工程,开挖边坡支护工程、挡护建筑物的排水工程,施工区边坡工程,绿化覆盖、腐土防护等。
本标段对10-19#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表土剥离与回覆、挡渣墙修筑、截排水沟修筑,植物措施包括栽植加勒比松、栽植三角梅、扶桑、栽植爬山虎、散播狗牙根等。
二、本工程水土保持一般规定(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临时防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用地,严禁随意扩大占压、扰动面积和损坏地表、植被,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的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包括塘、沟、渠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在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将挖填施工安排在非雨日进行;土石方作业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弃土弃石就近平整碾压处理,多余渣土运至监理指定地点堆放,不得随意弃置。
(二)水土保持工程“三同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开挖、填筑、占压等活动影响而降低或丧失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切实做到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根据施工特点,对施工场地事先采取永久或临时的拦挡、排水等水保措施;在施工区及其周围设置截排水沟,拦截并排走场地内及周边汇水,在排水出口处设置沉沙池滞蓄径流携带的泥沙,并及时对其进行清理,降低降水及地面径流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弃渣前需先做好渣场的拦挡与排水设施,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
(四)确保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各开挖填筑坡面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绿化;配合业主对施工区的空地采取植树、种植灌草等绿化措施,改善区内自然环境;实施时所需苗木尽量采用本地乡土树草种,种植过程中科学使用保水剂、长效肥、微量元素等材料和技术,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水土保持施工技术要求条款

水土保持施工技术要求条款水土保持施工技术要求条款一、水土保持造林1、整地工程时间应尽可能在前一年秋冬二季整地,第二年春秋二季造林;秋季造林,最迟应在当年春季整地;2、造林季节春季一般应在苗木萌动前7~10天造林;干旱、半干旱地区尽量在边阴天墒情好时造林;秋季应在树木停止生长后和土地封冻前抓紧造林。
3、整地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各项整地工程的位置、尺寸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各项整地工程的填方土埂,必须分层夯实〔或踩实〕,干容重达1.3t/m3以上,保证蓄水后不坍塌或穿洞。
带状整地工程〔水平阶、水平沟、窄梯田、水平犁沟等,下同〕修成后,每5~10m修一小土垱,高0.2m左右,防止径流纵向集中。
4、苗木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本合同规定的苗木规格标准起壮苗、好苗,防止病弱苗、劣苗混入。
起苗后应尽快栽植,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
如因故不能及时栽植的,应采取假植措施,做到疏排、深埋、踩实、适量浇水。
如假植时间较长,或大苗长途运送,栽植前应将根系短期浸水复壮。
外地远距离、大范围调运苗木,应经过植物检疫。
5、植苗造林质量要求在带状整地工程内,按照设计的株距,挖好植树坑,一般坑径0.3~0.5m,深0.3~0.5m。
根据不同树种和树苗情况,以根系舒展为标准。
栽植时应将树苗扶直、栽正,根系舒展,深浅适宜。
填土时应先填表土、湿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层踩实。
在墒情不好时,要浇灌透水,再覆一层虚土,以利保墒。
6、成活率当年成活率在80%以上〔春季造林,秋后统计;秋季造林,第二年秋后统计〕,3年后的保存率在70%以上。
二、封禁治理1、明示封育治理范围在封育治理区四周,就地取材,采用各种形式在显著位置明示封育范围〔如标志牌或标语、垒石涂白灰、木桩或树枝围栏等〕。
2、成立管护组织,固定专人看管3、制定护林护草乡规民约,广泛张贴宣传乡规民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封禁制度〔时间、方法〕、开放条件〔轮封轮牧〕、管护人员、村民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奖励、处分方法等。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1.覆盖措施施工现场或施工工地表面裸露的土地容易受到风雨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将表面裸露的土地进行覆盖。
常用的覆盖措施包括铺设稻草、建立草坪、铺设防护网等。
2.梯田和过渡坡为减少陡坡上的水土流失,可以采用梯田和过渡坡的方式,将坡地切分成一层一层的平坦田地,以减少水流的冲击力和流速,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3.减轻施工对地表覆盖的破坏施工过程中需要暂时破坏地表覆盖,为降低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机械设备行驶的次数和速度,选择合适的施工路线,建设临时排水系统,及时修复施工造成的破坏。
4.水土保持结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一些水土保持结构措施,例如构造构筑物、放置沉沙池、设置挡土墙等。
这些结构措施能够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悬浮物沉淀,降低土壤流失的风险。
5.排水及灌溉系统在施工现场,需要建设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以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排水系统将积聚的雨水导入合适的排水通道,避免水在施工现场内流淌造成淤积和冲刷,同时也会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导致的土壤液化问题。
灌溉系统则根据需要提供合适的水源,保证施工现场的绿化和植被生长。
6.绿化措施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绿化工作。
通过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流冲蚀,同时植物叶片也可以拦截雨水,减少水势和速度,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水土保持施工措施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地形、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因此具体的措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施工工程的水土保持效果。
水保施工其他特殊施工措施

水保施工其他特殊施工措施水保施工通常是指在建设工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降水的水质和减轻降水对环境的破坏。
除了常规的水保施工措施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特殊施工措施。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措施。
1.沉淀池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浆和悬浮物,为了防止泥浆和悬浮物进入水体,可以建设临时沉淀池。
沉淀池可以利用重力原理,通过沉淀和沉淀来净化水质。
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水量和泥浆浓度等因素,以确保有效去除泥浆和悬浮物。
2.滤网材料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滤网材料可以有效地过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
滤网材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孔径和材料,以适应不同水质的处理。
3.建设临时固定植被:在施工区域周边或临时露天堆放场所等易发生侵蚀的地方,可以先行建设临时固定植被。
这些植被可以有效地抵御水流和风力的冲击,减少土壤侵蚀。
4.施工道路措施: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临时修建道路,为了减少道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铺设透水砖、设置排水沟等,以提高水的渗透性,减少洪水和表面径流。
5.雨水收集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后用于施工工艺、冲洗设备和应急灭火等。
这样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对周围水源的需求。
6.水质监测和排放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和排放控制。
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排放控制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放标准和措施,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7.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在施工区域内可以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石质护坡、土工合成材料等,用于控制土壤侵蚀和保护地表植被。
这些设施可以增加地表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水与土壤的接触,防止水体被污染。
8.活动性炭处理:一些特殊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机物质的排放,为了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可以采用活性炭处理方法。
活性炭可以吸附大量的有机物质,使其净化。
以上是水保施工中的一些其他特殊施工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在水保施工中起到有效的保护环境和水质的作用,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保方案的沉沙池设计
参考规范①《水利水电工程沉砂池设计规范》(sl269-2001)、②《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 什么是沉沙池
沉沙池是指用以沉淀水流中大于规定粒径泥沙的水池。
沉沙池应沉淀泥沙的粒径,主要取决于引水用途。
2 允许过流泥沙
一般允许泥沙粒径不宜大于0.05mm,沉沙池出口允许含沙量不宜大于10kg/m3。
具体允许泥沙粒径大小应根据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流中所含细颗粒泥沙,对农田有肥田作用,也不会淤积渠道,可输送到田间。
3 沉沙池型式
沉沙池型式可结合冲沙方式,采用定期水力冲沙或人工清淤的条带形沉沙池。
有天然洼地可以利用时,也可对采用沉沙条渠。
沉沙池的进口段宜采用两侧均匀扩散的对称布置;受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单侧扩散布置,但需设置与池厢潜没隔墙相对应导流墩(墙)。
进口段长度可取15~30m。
沉沙池的出口段宜采用两侧均匀收缩的对称布置;出口段可取10~20m,水流收缩角宜为10°~20°。
必要时,出口处可设置跌梁式活动底坎。
池厢深度可取2.5m~3.5m。
池底纵坡应根据冲沙流速及具体冲沙条件等进行计算,可取1/200~1/50。
采用定期冲沙的冲沙流速不宜小于2~2.5m/s。
池厢横断面宜取矩形或梯形。
池厢分段应设伸缩沉降缝,缝距可距10~20m,缝内应设缝内止水。
4 沉沙池计算公式
进入沉沙池的总泥沙量按公式(1)计算确定
c s s F M w γλ/⨯⨯=公式(1)
式中:
s w ——进入沉沙池总泥沙量,m 3;
λ——输移比,取为0.45,a/s M ; s M ——场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 2.a ),根据第七章水土流失预测章节取值;
F ——汇水面积,km 2;
c γ——泥沙容重,t/m 3,取值1.20t/m 3;
池厢工作宽度可按公式(2)计算确定。
公式(2)
式中 :B p 为池厢工作宽度(m );
Q p 为通过池厢的工作流量(m 3/s );
H p 为池厢工作水深(m ),可取用池厢深度的70%~75%;
-
V 为池厢平均流速(m/s ),可根据沉沙池内可能沉淀的泥沙粒径按表1确定。
表1沉沙池池厢平均流速
池厢工作长度可按公式(3)计算确定
公式(3)
式中Lp为池厢工作长度(m);
ξ为安全系数,可取1.2~1.5,连续冲沙的冲沙池取小值,定期冲沙的沉沙池取大值。
ω为泥沙沉降速度(mm/s),可根据泥沙粒径、水温由附录D查得。
沉沙池出口处含沙量可按公式(4)、公式(5)验算。
公式(4)
公式(5)
式中:S为沉沙池出口含沙量(kg/m3);
S0为沉沙池进口含沙量(kg/m3);
e 为常数,可取e=2.71828;
α为与泥沙粒径、水力要素有关的系数,淤积时可取α<0.5,冲刷时可取α=1.0;
z为泥沙悬浮指数;(即为泥沙输移比)按照最不利的方式取值为1吧。
L为沉沙池总长度(m);
h为沉沙池平均水深(m)。
图1 单厢沉沙池平面布置图
5 注意事项
(1)寒冷地区严寒地区的沉沙池设计,应根据冬、春运用要求,采取防止冰冻和泄放冰凌措施。
(2)在进行设计之前,需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88-99)确定工程等级、确定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的重现期暴雨或者流量进行设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