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老人与海》整部作品的梗概。

2.结合心理描写品味人物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作品不赘述情感、简朴、客观而具体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学习老人身上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向自身、自然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作品“电报式”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老人与海》自学指导指导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2、熟读课文,把握主旨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拓展思维空间4、完成自学目标一、文学常识关于作者二、字词的音形意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2、重点词语的理解三、体会主旨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如果被告知,有人写了篇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一定会感到很难相信。

但这就是事实,这个人就是海明威,这本小册子就是《老人与海》。

二、作者简介。

(出示海明威照片)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

他到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他的身上中过237块弹片。

他的头上缝过57针。

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

这就是海明威。

他的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

三、整部作品简介。

(出示《老人与海》图片)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孤独的古巴老渔夫在加勒比海捕鱼的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小说一出版,就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的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而且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

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课件: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六年级老人与海教案

六年级老人与海教案

六年级老人与海教课方案教【篇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第二课时案】领会要点词句推测作者写法——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课例及评论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觉老人与海鸥之间深沉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要点词句,领会句子的意思,并推测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的。

【教课环节】:一、讲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看到或听到很多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动人故事。

看,(多媒体出示翠湖公园图片)这是位于昆明市里的翠湖公园,当我们沿堤闲步在翠湖畔时,就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多媒体出示海鸥老人铜像图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座铜像背后的动人故事。

全班齐读课题。

评论:多媒体出示翠湖公园和海鸥老人铜像的图片,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就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学习二、阅读全文,整体掌握感情。

1、请轻轻打开书114 页,迅速阅读课文,领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感情?(过渡):这类感情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去感觉、去领会、去推测作者是如何把这类感情写真切、写详细的。

评论: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下手,掌握文章感情。

并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走近老人,感悟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2、指引学生沟通,抓要点词领会句子意思,并品读要点语句。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学生读句子,谈领会。

这两句话大多数是对老人什么方面的描绘?从 3 个“退色”、“每日步行二十余里”等词你领会到了什么?知道他这样节约是为了什么吗?引入老人资料可见,老人爱海鸥赛过爱,生接(自己)全班朗诵,读出老人对海鸥的爱意。

﹙2﹚“老人把饼干丁很当心地飞成一篇有板有眼的曲谱。

学生读句子,谈领会,并谈谈你是从哪些词领会到的。

(多媒体出示句子):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形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板有眼的曲谱。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2)学会尊敬他人,关爱身边的人。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老人与海》的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老人与海鸥、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情感纽带。

(2)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为例,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2)互相批改,教师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人与海》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教案篇1课文分析: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教学目标: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录像,学生观看)。

师: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师:说得真好!一个充满着温情的词语:亲人。

语文六年级《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4篇)

语文六年级《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4篇)

语文六年级《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4篇)语文六年级《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篇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通过梳理情节及分析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作者海明威过程与方法: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学会勇敢、坚强、永不言败的精神。

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内心独白,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导入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鲨鱼(课件展示)鲨鱼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之一,被人们称为“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个情境,在茫茫的大海上,你独自一人驾着船,突然,一条鲨鱼,两条鲨鱼,成群结队的鲨鱼向你袭来,你会怎么做?(两名学生回答)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就给我们讲了一个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故事。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板书《老人与海》海明威)(二)梳理故事情节本文节选的是老人捕到大马林鱼后归航途中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内容比较长,共97段,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故事情节。

(播放ppt)老人与鲨鱼共有五个回合的搏斗,同学们可以着重从每次搏斗的对象,搏斗对象的特点,老人的作战工具,老人身体状况及结局这几个方面来梳理。

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此表。

回合一二三四五搏斗对象一条鲭鲨两条铲鼻鲨一条犁头鲨两条星鲨成群结队的鲨鱼搏斗对象的特点剃刀似的牙齿,游得快,身子强健,没有任何敌手凶残嗜杀,咬桨或船舵,咬游泳的人像奔向猪槽的猪,嘴大的连你的头可伸进去头顶宽大,骨头铁硬来势汹猛,老人的作战工具鱼叉、绳子绑着刀的桨绑着刀的桨短棍棍棒、舵把、裂开的桨把老人的身体状况手受伤手痛得不听使唤手淌血极度累乏简直喘不过气结局杀死鲭鲨,鱼叉丢了,绳子断了,鱼被咬去40磅杀死两条鲨鱼,鱼被吃掉四分之一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星鲨受重伤,大鱼半个身子被咬烂鲨鱼被击退大鱼仅剩残骸过渡语:老人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可谓惊心动魄,我们看到鲨鱼凶残强悍,来势汹猛,而老人的作战工具却越来越差,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但是老人最终没有倒下,而是竭尽全力击退了最后一群鲨鱼。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第一篇:老人与海教案老人与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写作风格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3、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内心独白,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4、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上课,同学们好。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有四个大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曾这样描述《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人与海》。

(2分钟)二、问题设计及答案要点提示1、课前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以做到知人论世。

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的认识。

(既然同学们不太了解,)那老师先介绍一下(找同学读PPT)不知道同学们对“迷惘的一代”有什么了解,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

这些作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应战后的世界,可是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

(3分钟)2、既然了解了作者,那么谁能讲一下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呢?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一下。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在归航途中,一条条凶猛的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依然没能抵挡住鲨鱼的进攻当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

(2分钟)3、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那么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

(老人又是与什么鲨鱼搏斗?使用什么武器?搏斗的结果呢?)(8分钟)第一次: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第二次:用刀子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第三次: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第四次: 用短棍击退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第五次: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没有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4、文章通过五次搏斗塑造了老人的形象,从具体情节分析本文塑造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结合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以及侧面描写方法进行分析,从课文中找出语句。

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的背景知识。

能够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容。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中的人物情感,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老人与海》全文2.2 教学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的发展和主题思想的探讨2.3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对小说的思考。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老人与海》。

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看法。

3.3 写作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自主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和学习。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小说的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技巧、表达能力以及对小说的深入思考。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在讨论、展示等环节中的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老人与海》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本与《老人与海》相关的评论、解析等资料5.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白板或黑板教学PPT或教案手册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老人与海》,了解故事背景,预测故事情节。

布置学生查找与海明威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案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根据美国优秀小说家海明威的成名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进行浓缩、改写的。

这部小说写一个老渔夫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那条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整整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

但是在归程中,他一再遭到了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死鱼的骨骼。

在老渔夫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认识“惦、啤、崛、倚、潇、骼”,会写“惦、滨、啤、崛、镰、垒、潇、鲨、窜、骼”;理解“惦记、海滨、啤酒、崛起、镰刀、垒球、潇洒、鲨鱼、骨骼”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入认识《老人与海》这一名著的价
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细细品味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的人物——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传奇故事,同老人一起去经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二、深入细读,品味人物。

㈠确定探究内容。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场面让你印象深刻?(学生)
——①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的场面。

②老渔夫与鲨鱼搏斗过程的场面。

㈡学习探究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

1、(出示阅读提示)
①指名朗读学习提示。

②明确学习提示的步骤方法。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3、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交流
“天还没大亮,……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


⑴指名朗读。

⑵交流
①鱼大:水面上的绿杆急急地坠到水里。

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
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渔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

②老渔夫的动作:把钩丝放在脊背上,钩丝握紧在手里,拼命支撑住身子。

⑶体会:老渔夫尽力与大马林鱼抵抗,而大马林鱼似乎不在乎老渔夫,不慌不忙地游着。

“四个钟头以后,……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⑴交流
①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

②老渔夫动作: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钢丝。

心理活动: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⑵体会:老渔夫要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交流体会6、7、8自然段的内容。

(1)交流
①老渔夫的动作:竭力拉紧钩丝;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张力。

②大鱼的表现: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游起来慢多了——露出来了。

③大鱼的奇美形象:浑身深紫色、镰刀似的尾巴、嘴长、尖
(2)朗读老渔夫高声说的三句话。

(3)理解句子:“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联系老渔夫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及大鱼的活动过程,思考
①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
——虽然大马林鱼强大,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要制服对手。

②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坚持克服疲乏、体力不支、风吹日晒、夜晚的寒冷等等因素。

小结: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坦荡的内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多么让人受鼓舞的话语,让我们把它记在脑海中。

(4)背诵精彩片段:“阳光下……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


总结过渡:老渔夫又经历了一个夜晚的搏斗,直到第三天,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渔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叉扎进鱼腰里,这只大马林鱼终于死去。

(5)出示副板书
天还没亮撒下鱼食大鱼上钩不慌不忙地游着
四个钟头以后大鱼仍旧拖着小船向海面游去
夜深了老渔夫倚在船头上
太阳升起来了与大鱼搏斗非常疲乏
又一个夜晚到来了继续搏斗右手受伤
第三天用尽力气搏斗,大鱼终于死了
(6)结合副板书交流体会:同学们,老渔夫孤身一人在浩渺的大海里与大马林鱼搏斗了整整三天,此时,你想对老渔夫说什么?
出示插图,让学生畅所欲言。

㈢自学老渔夫与鲨鱼搏斗内容,认识人物形象。

1、运用学习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内容的方法,自学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鲨鱼进攻顺序老渔夫的表现鲨鱼的表现
一条巨大的鲨鱼准备好渔叉,朝鲨鱼的头刺去。

飞快的逼近船尾,张开大嘴,猛力朝那鱼的尾巴咬去。

又有两条鲨鱼拿起绑着刀子的船桨向鲨鱼头刺;设法使鲨鱼露出来,一次,两次,终于用刀扎死了鲨鱼。

一条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另一条在船底下蹂躏着死鱼。

鲨鱼又成群窜来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
拽下舵把,两手抱住,一次又一次劈下去。

鲨鱼还是从棍棒、舵把下撕咬下一块块死鱼肉。

2、结合表格所填内容,理解重点句。

出示句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⑴朗读这句话,结合表格所填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
——老人面对鲨鱼袭击、眼见马林鱼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时,并没有失去勇气和希望,他有勇气面对失败。

——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追求成功,这就是弱者。

——要做一个强者,就应当面对失败而不放弃追求。

⑵从中你看出老渔夫怎样的性格?
——老渔夫,永不言败,毫不气馁,保持人的尊严和骨气。

⑶朗读背诵这句话。

三、讨论交流,深化人物形象。

结合全文内容,参加讨论,各抒已见:你认为老渔夫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说明理由。

(学生交流)
——老渔夫是一个成功者,在他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想想老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读《老人与海》有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要自拟一个正标题。

2、背诵你认为中写得十分精彩的片段。

3、课外,请你把《老人与海》原著的全文本找来读一读,写一写读后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