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六年级走进茶叶教学设计

主题1《饮茶的学问》第三课时《学会沏茶》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学会沏茶》是山东科技版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活动与探究”部分的第一个主题《茶叶的学问》的第三个活动内容。
教材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的茶具,知道不同茶叶冲泡所用的茶具不同、冲泡水温要求不同、茶与水的比例也不同。
冲泡茶叶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握泡茶的要领。
教材还以“知识窗”的形式,展示了泡茶小常识。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学情分析:《学会沏茶》这一内容安排在六年级,学生经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常见的茶叶,了解了人们饮茶的习惯,在这一课时中掌握沏茶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加深学生对茶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具备了上网、查找书籍的技能和访问茶馆等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2.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的茶具,知道不同茶叶冲泡所用的茶具不同、冲泡水温要求不同、茶与水的比例也不同。
3.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沏一杯茶使其情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升华。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难点: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的茶具,知道不同茶叶冲泡所用的茶具不同、冲泡水温要求不同、茶与水的比例也不同。
三、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讲授法、举例法、直观展示法、影视图片展示法等。
学法建议:讨论法、发现法、动手操作法等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教学资源建议:教具:1.准备几种常见茶具。
2.准备铁观音茶叶。
3.准备沏茶用的白开水。
4.多媒体课件。
学具:小组内准备茶具、茶叶等。
环节资源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在交流中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和多元性。
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参与意识,对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进行分别评价。
六、教学课时建议:建议:一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同学们在上两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茶叶,而且还了解了茶的功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茶叶》优质教学设计

《走进茶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辨别几种常见茶叶,了解保存茶叶的一般方法,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3、初步形成对生活的关注、参与意识,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几种常见茶叶的种类、特点和保存方法。
三、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教师引导启发、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学法建议: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几种茶叶学Th准备:每组一张资料统计表本课环境准备建议:综合实践活动教室五、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合作交流、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学会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探究成果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六、教学课时建议: 1 课时(40 分)七、教学设计:(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小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上节课,我们已经分成了四个小课题组,课下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在今天这个展示和交流活动课上,相信大家不仅能展示好自己组的成果,还能从其他组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二)小组汇报第一小组1、导语:通过刚才的短片得知,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发现和利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大家想不想知道茶的来历和传说呢?下面有请一组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2、学生汇报:茶的来历和传说(资料)3、师评价:同学们,我们综合实践这门课不仅要求我们会搜集资料,更要会整理资料。
这一小组同学整理资料的能力就很强,用非常简短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茶的来历及传说,谢谢他们带来的精彩汇报!第二小组1、导语:茶叶主要产自我国南方地区,茶叶的品种很多,不同茶叶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有请二组同学展示。
(幻灯片“我的记录表”)2、评价:二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善于总结,让我们更直观地、更全面的了解了茶的知识,为他们的汇报喝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指导语: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喝什么饮品保持体内水分?……看来同学们解渴的饮品还真不少,饮品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哪些才是健康饮品吗?在同学们知道的众多健康饮品中,其中茶、咖啡和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品。
有一种饮品在咱们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一张名片,猜一猜它是什么?(茶)你们知道吗,咱们日照生产的日照绿茶(出示实物)以其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等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江北第一茶”,并成为日照市地理标志产品。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茶的世界,了解一片东方树叶的故事。
二、探究交流,评价指导指导语:对于茶,你了解多少呢?咱们现在进行小组内交流,把你所知道的有关茶的知识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1、小组交流,限时5 分钟1、全班交流【预设:茶的起源、茶的种类,茶的制作工艺、茶的古诗词、茶的保存方法、茶的功效及科学健康饮茶知识……】起源: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
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
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
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
种类:中国茶叶主要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它们各具特性:绿茶香高味长;黄茶香醇味浓;白茶清淡回甘;青茶亦称乌龙茶,主要区别在于绿茶未经过发酵,乌龙茶为半发酵;红茶汤浓味高;黑茶风味浓醇。
这六大茶类中尤以青茶中的铁观音,黑茶中的普洱茶备受青睐。
铁观音作为乌龙茶的一种,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甘醇还有花茶的芳香,所以被誉为茶中珍品、茶中之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走近茶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茶叶》课标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标指出: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是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参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所以,在本节课前,我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成了四个课题小组,分别是:茶叶的起源和传说、茶叶的品种和特点、茶叶的功能和价值、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
学生的兴趣是探索活动的起点。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向医生请教等方式搜集整理资料、课上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
《走近茶叶》评课稿《走近茶叶》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节实践课,今天上午听了孔老师的《走近茶叶》这堂课,精彩纷呈,本堂课有以下亮点:一.激趣导入新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课堂之初,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快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学生观看专心致志,回答问题积极,气氛活跃,顺利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创设了开放型和活动型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的主阵地。
这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在组织学生整理活动实施阶段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时,做了精心的设计,周密的布置。
在活动实施阶段,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组成4个活动小组。
他们或从书本中查找资料,或从网络上搜集相关信息,或咨询家长,或访问茶农,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且分工明确,这是他们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保证。
课上,学生的交流是主要的,教师所起的就是总结和过渡的作用,例如1小组在介绍茶的历史时,小组成员搜集的茶的传说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学生的语言动听,清晰,师生都在静静地倾听和欣赏等待。
《走近中国茶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走近中国茶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一、主题活动背景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种植、加工、品饮及文化,均源自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世界的茶文化源自中国精深博大的茶文化底蕴。
广阔的中国大地,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民族文化,为中国独特的茶艺,精神的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走入寻常百姓家。
许多小家庭也摆出了高雅的茶具,品上了淡雅的茶香,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一个专门的茶艺室,有一支由学生组成的茶艺队,这一切都勾起了同学们了解茶文化的浓厚兴趣。
抓住这个契机,我们决定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一次以“走近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一)设计思路以中国茶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总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起源于中国。
2、了解茶的来历及发展历史。
3、知道茶的基本分类,了解几大茶类的特点及产地,能初步认识各种茶叶。
4、了解制作绿茶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5、了解茶与生活的关系,了解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去收集信息,如查阅报纸、杂志、书籍,上网搜索,实地考察、参观,访谈等。
2. 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讨论评价、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学会总结与反思的方法,提高总结与反思的能力。
3. 通过汇报,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交流成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本情况及深远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推动活动进行。
3、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困难的品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茶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走近茶叶》教学设计走近茶叶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辨别几种常见茶叶,了解保存茶叶的一般方法,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3、初步形成对生活的关注、参与意识,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几种常见茶叶的种类、特点和保存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认真填写记录表,将资料进行整理,准备全班交流。
2、准备家中常喝的几种茶叶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教师准备1、准备几种常见茶叶并能介绍它们的特点和辨别方法。
2、准备好泡茶的相关器具。
四、教学过程课前,教师组织学生以“走近茶叶”为主题进行材料收集。
并进行了资料的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展下面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茶园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茶叶的兴趣。
1、介绍茶叶的历史和生长区域,提出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特点和功效,应多了解茶的知识,引出课题。
2、展示教学目标。
(二)师生互动,汇报交流1、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小组分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科学引导。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从茶叶的种类、特点、信息来源、保存方法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三)深入体验,感受区别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几种常见茶叶(绿茶、铁观音、普洱茶、花茶、红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品一品等方法进行现场辨认。
2、教师用玻璃杯冲泡茶叶,让学生认真观察茶叶的茶色、汤色、底色、闻茶香品茶味。
3、师生总结:师:铁观音什么颜色?生:青色。
师:什么味道?生:苦中带甜。
师:它有什么功效?生:降血脂,助消化。
……师:茶叶如何保存呢?生:使用防潮容器;利用电冰箱冷冻保存。
(四)总结升华,学以致用1、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对几种常见茶叶的种类、特点和保存方法进行总结概括。
2、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结束语探究了茶叶的知识,整理了知识图片,学会了如何调查,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会沏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会沏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主题一饮茶的学问活动3 学会沏茶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冲泡茶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查阅资料、方案设计、实践探究、直接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茶的研究兴趣,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
二、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了解茶的知识,学习泡茶和品茶的方法。
活动难点:泡茶。
三、教法学法教法:教师引导启发、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
学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紫砂壶茶具、陶瓷茶具、玻璃器皿、茶盘、各种茶叶、热水学生用具:各种茶叶、玻璃杯、热水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谈话导入,播放视频,引发探究兴趣。
2. 茶叶的种类不同,需用的冲泡茶具也不同。
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种冲泡茶具图片。
(二)探究研讨、示范指导1.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茶应选择紫砂茶具?什么茶应选择陶瓷茶具?什么茶应选择玻璃茶具呢?如何冲泡茶叶?2. 学生讨论后回答。
3. 教师讲解:根据茶的性质,冲泡乌龙茶和红茶应选择一些保温性能好的陶瓷茶具;冲泡绿茶可以选择玻璃器皿。
冲泡铁观音、普洱茶应选紫砂茶具。
4. 师做茶艺示范(泡铁观音茶),边做边讲解。
a. 指名说说泡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评价互动b. 出示课件:泡茶步骤(1)选择茶具,紫砂壶。
(2)冲烫茶具。
用沸水将器具冲烫加温。
(3)放入茶叶。
(4)洗茶。
在沏茶前对茶叶用沸水冲洗一下。
(5)注水。
在沏茶时要高冲注入。
(6)计时。
洗茶之后的第一泡时间稍长,应该在40 秒左右,以后没泡在20 秒左右。
(7)品茶。
5. 师生讨论各步应注意的问题。
适时出示课件三:知识窗。
6. 出示课件:泡好一壶茶的四大要素。
泡好一壶茶的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
《走进中国茶文化》说课稿

《走进中国茶文化》说课稿一、说教材: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鉴于目前初中阶段没有提供专门的配套教材,所以教材来源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准备。
本次课型设定为综性实践活动课,这需要提前给学生分成不同任务组,分别搜集有关茶的起源、分类、知名茶及茶的基本功效等有关茶知识方面的资料。
教师则需要准备茶文化相关资源(ppt 音乐视频茶茶具)。
二、说学情:▲为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将做如下处理:1.依据这个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心理特征,我课前放手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和课中分组交流共享劳动成果。
2.让学生搜集茶知识的过程和教师对茶文化引导、欣赏、领悟的过程,就是解决同学们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3.由学生分享茶知识到欣赏茶艺表演及对茶道的领悟过程,则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茶的起源、分类、知名茶、茶的基本功效及茶文化的概念。
2.能通过观摩学习具有美感的完成泡茶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整理,自主学习茶知识。
2.通过交流分享、观赏模仿,在协作和体验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茶知识的学习,茶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使命感。
2、通过对普洱茶的关注,激起同学们的本土文化自信,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1.说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了解茶的起源、分类、知名茶、茶功效及茶文化的内涵。
依据:从学生的角度,对茶的基本知识应该有所了解,但现实是同学们并不太清楚,所以设为重点。
(二)难点:▲对茶艺、茶道、茶文学的认知引导和感悟。
(主要由教师准备素材,学生观赏、体验、感悟)依据:茶文化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认知领域,学生认知上难度较大,所以将此设为难点,由教师主要讲授并引导观赏、体验、领悟。
1.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体验教学法为主,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法、讲授法,同时融入多媒体课件深化授课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最后朗诵、赏析部分茶文学,以激发学生走进茶文化的热情、传承茶文化的使命感,以达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指导语: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喝什么饮品保持体内水分?
……
看来同学们解渴的饮品还真不少,饮品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哪些才是健康饮品吗?
在同学们知道的众多健康饮品中,其中茶、咖啡和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品。
有一种饮品在
咱们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一张名片,猜一猜它是什么?(茶)
你们知道吗,咱们日照生产的日照绿茶(出示实物)以其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等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江北第一茶”,并成为日照市地理标志产品。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茶的世界,了解一片东方树叶的故事。
二、探究交流,评价指导
指导语:对于茶,你了解多少呢?咱们现在进行小组内交流,把你所知道的有关茶的知识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1、小组交流,限时5 分钟
1、全班交流
【预设:茶的起源、茶的种类,茶的制作工艺、茶的古诗词、茶的保存方法、茶的功效及科学健康饮茶知识……】
起源: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
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
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
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
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
种类:中国茶叶主要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它们各具特性:绿茶香高味长;黄茶香醇味浓;白茶清淡回甘;青茶亦称乌龙茶,主要区别在于绿茶未经过发酵,乌龙茶为半发酵;红茶汤浓味高;黑茶风味浓醇。
这六大茶类中尤以青茶中的铁观音,黑茶中的普洱茶备受青睐。
铁观音作为乌龙茶的一种,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甘醇还有花茶的芳香,所以被誉为茶中珍品、茶中之王。
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有“美容茶”之声誉。
云南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成就了普洱茶“一山一味”,“十山十味”的特点。
制作工艺:绿茶: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绿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艺。
绿茶的最大的品质特点就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
绿茶的花色品种都很多,按照杀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按照干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以及烘青绿茶;按品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名优绿茶和大宗绿茶。
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黄茶: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是在六大茶类中原料最为粗老的,成茶色泽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为堆积发酵时间较长造成的。
黑茶根据产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贵黑茶等。
……
全班汇报交流,师生进行评价或补充。
(三)课堂总结:
看来同学们对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也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对亲人的关爱。
结束语
同学们,中国的茶世界闻名,中国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泡茶、品茶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