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
阅读,为教师的形象更添一份厚重的质感——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

阅读,为教师的形象更添一份厚重的质感——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阅读,为教师的形象更添一份厚重的质感--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教师要有才情,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这样才能拥有教师的个人魅力,长久地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朱自清、叶圣陶、茅盾等文学大家都做过中学语文教员,他们酷爱读书、写作,才有很深的造诣和学养,为我们今天的教师作出了典范.一次到某小学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孩子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美中不足的是,她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儿童动画片,有一位小朋友说“樱桃小丸子”时,这位老师竟问“樱桃小丸子,是红烧的,还是清蒸的?”又有一次,我在办公室看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时,一位同事到我跟前,拿起来看了一下,说;“一看就知道是前苏联人写的小说!”……由此,我想到:读书对于现代教师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很多教师说,我们也想看看书,看看报,可哪来的时间啊,身为教师的我,对此深有感触。
我真的希望有关部门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但我也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
读书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在书中与大师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于漪、高万祥、魏书生、钱梦龙等著名的语文教师无一不是嗜书爱书的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胸中有丘壑,”挥洒自如,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赖于读书,读书的力量给了他们行动的力量。
“窦桂梅”,这是一个为教育界熟知的名字,然而她却感叹:“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
2024年读书,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演讲稿

2024年读书,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教职员工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和观点,关于“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祖国的建设者,也是学生未来的引路人。
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读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书中有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
同时,阅读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创造力,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富有创造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除了读书,与学生一起成长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从中获得教学的灵感和启示。
当我们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激情和热情。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坚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追求教育的进步和卓越。
2024年,我们期待着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篇章。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大家!。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师者,人之模范也”,“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教师自当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成为学生阅读、学校阅读、家庭阅读、乃至全民阅读的影响者和引领者。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在阅读中阅己、越己、悦己。
“阅己”审视自我,认清方向;“越己”,超越自我,未来可期;“悦己”,专注自我,闪闪发光。
在持续阅读中“阅己”一些学者专家说:“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拼命教书。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既应该是会教的人,更应该是善学的人。
甚至可以说,教师要教得好,首先必须得善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自我总结和积累是学;教学之余,如蜜蜂采花一般,勤于读书、善于借鉴也是学。
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就是“踩着巨人的肩膀上升”。
在专业成长中“越己”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快速成长的教育著作来读,能够吸收到更多的间接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增进教育智慧,以较少的时间和体力支出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
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普遍面临挑战。
教师要想从基于经验的实践成长进阶到基于理念的实践成长,就必须掌握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理念的阅读自觉。
保持海绵心态,多阅读,持续输入输出,沉淀教学经验、凝练教育智慧。
在知识海洋中“悦己”书,是榻上的枕、床头的灯,让胆怯的心安然入睡,让苦恼的心在梦中笑醒;书,是房屋的窗,让清风吹进来,让阳光照进来,让迟钝的的心怦怦跳起来;书,是公园湖边的座椅,让躁动的心静下来,静下来,聆听大自然的呼吸,品味生活的诗意。
当我们人生失意时,会想起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由此重拾继续战斗的勇气。
得意时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明朗畅达。
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做一名快乐的爱读书的教师

做一名快乐的爱读书的教师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
作为教师,教育天然需要我们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充实的灵魂和持续生长的精神呢?答案就是——读书。
读书,首先能够改变我们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
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
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合格的教师,到成熟的教师,到成为一个实践教育家,只就知识、才情方面的差别来说,何止十万八千里。
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所以,“为学生读书”是教师阅读的第一推动力。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强调高度的道德责任,教师阅读也只有建立在道德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充足的政策支持。
靠着强大的道德支撑,我们方能除脱“职称”、“待遇”的俗气,洗净浮躁急进的铅华,实实在在地协助自己朝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格境界稳步前进。
落实到具体的阅读行为上,“为学生读书”使我们阅读获得了明确的方向,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在宽泛的阅读领域中一下子便找到了自己得以立足和展开的中心。
虽然书籍浩如烟海,但具体到特定的教师个人,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总是相对清晰的,总是能够分清轻重缓急、能够予以梳理并形成矛盾的网络结构的。
依据这种网络的建构,我们的阅读渴望在丛生的矛盾和无序的理念中很快找到自己特有的路径,从而开创出有条不紊、卓有实效的个性化阅读。
假设你是语文教师,如果仅凭自己单方面的兴趣而不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一开始便选偏了方向……比如,学生明明需要教师注重其独特的学习心理或思维方式,而教师却从“增强文学欣赏”上下功夫……纵然旁收博览,你可能永远也只能徘徊于“丛林边缘”,越读越不得其门而入;而假设你选准了矛盾的切入点,你会发现每条路的尽头都指引着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方向,同时,你阅读的每一个成果都将成为一个鲜明的路标。
2024年读书是人生的老师国旗下讲话

2024年读书是人生的老师国旗下讲话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要向所有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正是你们,教会了我们才智和知识,指导了我们成长和发展,给予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教育。
让我们共同期望的____年,我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在国旗下,向你们讲述我对读书的理解和体悟。
读书是人生的老师,这是一个古老而持久的真理。
自古以来,读书一直是人们修身养性、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读书都是人们不断追求真理、提高修养的必由之路。
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开启心灵之门、提高人生品质的宝贵财富。
首先,读书使我们获得知识和智慧。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
通过书中的文字和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历史的演进,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世界和问题。
其次,读书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观察世界的角度。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客观、更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读书还可以启发我们的创造力,激发我们的灵感。
在书籍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想象,这些作品会激发我们的创作欲望,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
再次,读书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
读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对人生境界和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对人生、对道德的思考和认知。
在书籍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善良、正直、勇敢等品质会影响我们的成长。
美好的书籍会启迪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善良、有责任感。
读书可以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最后,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和享受人生的乐趣。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去感受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经历。
在书籍的世界中,我们可以从事物的角度感受世界的美丽,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

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人,世间一遭儿,最忌精神空虚,碌碌余生。
而作为一名教师,教师工作的育人性则天然地要求我们充实精神,完善灵魂,锤炼情怀。
而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读书能致远。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方能深厚底蕴,方能成真新锐。
读书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
读一本好书,体验那些带着生命体温的瞬间,感知书中蕴含的爱的力量,美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于无声无息间产生精神共鸣,达到情感共振,实现超时空对话。
读书是沉淀内心,追溯根源,自知自醒的有益事。
在当今这种快节奏的时代里,在信息碎片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读书可以让自己在浮躁的环境下,追求自己想要的教育美好;可以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外面美好世界的窗,成就生命中的美好。
用心读书让自己得以站在时代的前沿与制高点上进行思考和筹谋,从而引导自身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成功,无论是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让教师胸有沟壑,心向高远。
肖川先生曾言:“书中有光明,可以烛照我们的内心;书中有警示,让我们的人生之舟绕过暗礁和险滩;书中有天籁之音,让我们回到自然的怀抱,返璞归真……”。
以书为友,恰如“隐身”串门,不必招呼便可登堂入室,得要领便是恰逢知己,酣畅淋漓;不得要领也可再次拜访,以期突破。
”而作为教师,我们更应以书为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教育素养的高低正是取决于此。
”读书,促使教师的职业智慧不断发展,教育机智得以锤炼,让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处处焕发着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快乐。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台阶,让教师视野宽阔、精神富裕。
读好书可以拓展教师的眼界和心胸,助其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去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挖掘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轻松的方式,收获最有分量的内容;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
对于爱读书、善读书的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沉浸其中的过程。
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热爱读书的人教师的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书籍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
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更需要用书籍的滋养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今天,我想以“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为主题,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感悟。
首先,热爱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一颗平静、谦逊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这种态度,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热爱读书的人。
其次,热爱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而读书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案例等书籍,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再次,热爱读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我们可以推荐好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爱上阅读后,他们的知识储备、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会得到全面提升。
那么,如何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呢?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要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其次,我们要善于选择书籍。
阅读要有目的性,既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也要关注学科知识、教育案例等。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再次,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
阅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确保阅读的质量。
最后,我们要善于交流与分享。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收获。
我们要积极参与读书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引领出爱读书的学生

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引领出爱读书的学⽣下冶乡⽯板中⼼⼩学陈景林⼈类靠书籍传承⽂化,⼈们借读书认识世界。
读书使⼈获得知识。
⽽知识就是⼒量。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正在发⽣巨⼤的、深刻的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来,同时多元话语并存,诸多⽂化陈杂,如果我们不注重读书学习,就很容易落伍,甚⾄被淘汰出局。
⽽教师应责⽆旁贷地读书,据我的观察,多数教师是不读书的,少数教师的阅读则存在着严重的偏向。
即使读,也只读教科书,教学辅导书;另有⼀部分虽然读书然⽽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于阅读的关怀意识、⽂化追求、对我们部分教师来说是⼀种遥不可及、难以抵达的境界。
教师不读书也有其正当的理由:教师⾯对的是千百万在知识上对他们有所依赖,在学习⽅法上对他们有所期待,这就使教师总以为以⾃⼰现有的知识完全可以解决教学教育中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教师因上课太多⽽⽆暇读书。
其实教师没有理由不读书。
社会急剧变迁,新知识层出不穷,若不⾃⾏改变知识结构,⽤偏颇⽽陈旧的知识去妄议新事,会适得其反。
以调研中反馈的信息,我们现在的部分⽼师,不积极学习新的课标理论,只⽤原有的知识结构、教学⽅法去引领学⽣进⾏学习,使⾃⼰课堂更为充实是很难达到的,以下是我个⼈的读书浅见:作为教师应该使⾃⼰的课堂更加充实,使学⽣更加热爱学习,那么就得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
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万⾥,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吐珠⽟,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妙趣横⽣谈吐不凡,从⽽给学⽣⼀路春风,使其如同进⼊⼀个辽阔纯净甚⾄是可以嗅到花草芬芳的知识王国。
这样的课堂学⽣怎么会不流连忘返、⾝⼼陶醉呢?这样的教师,学⽣怎么不爱戴、尊重呢?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种⽣活⽅式。
惟有如此,教师才能以⾃⼰的书卷之⽓,去熏陶学⽣,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社会的“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以书籍为友,这是⼀天也不断流的潺潺⼩溪,让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
一个哲理故事: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痛苦绝望之下来到海边自杀。
一个老者路过,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然后随便撒在地上,让年轻人捡起来,沮丧的年轻人说这不可能。
老者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撒在地上,问年轻人:你能不能把它捡起来?年轻人说当然可以。
老者意味深长地对年轻人说:这下你该明白了吧,现在你还不是一颗珍珠,如果你要让别人承认你,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作者到此并没有结束叙述,而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必须知道你是一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
像这样的小故事在书中很多,正是这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再加精彩的点评分析,一再吸引我顺着作者的记叙,完成我的阅读,并最终激发起我工作的热情、信心,让我心悦诚服。
工作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像爱迪生一样,投身自己的工作,从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快乐和成就;而另一种是像古希腊神话里邪恶国王西西费斯王一样认为工作就是苦役。
在教师生活中,面对叽叽喳喳的孩子,你厌烦过吗?面对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你是逃避动摇,还是坚持?从事教育工作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包袱还是乐趣?
我现在的学校过去是师范,在学校未并轨之前,来就读的学生几乎都是优秀学生。
教师上课基本上不必操心纪律,只要认真备课上好课就行。
改制以后,来就读的几乎都是双差生。
巨大的反差让不少老师产生了厌教情绪。
我也花了不少时间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要想让自己在事业中得到快乐,就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要真诚地理解,热情地投入,乐于分享,不断地创新。
“人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雁进行研究发现,大雁具有很强的团体意识:
每只大雁都在飞行中拍动翅膀,为跟随其后的同伴创造有利的上升气流,这种团体合作的效果,使集体的飞行效率增加了70%。
”作为教师更要懂得协作的意义,尤其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每个教师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永远小于团体的力量。
“成长道路是痛苦的,蝴蝶在蛹的时候,也是丑陋和痛苦的,但一旦冲破了茧的束缚,就将转化为美丽的蝴蝶,得到真正身心的自由。
”“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以十二分的热忱对待。
”“优秀的特质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
”……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那么作为教师该播下一个什么样的习惯呢:读书。
读书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长激情。
如果自己都不爱读书,又怎么教育学生热爱读书呢?“问水哪来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我们教学的活水就在书海之中。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用激情去感染学生,需要用智慧去阐释教育的意义。
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读书,不断的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
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