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炭开采与水的关系

合集下载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煤炭作为一种传统能源资源,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却鲜为人知。

本文将深入探讨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煤矸石及其它固体颗粒。

这些废水中的固体颗粒会对地下水中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固体颗粒的沉积会阻塞地下水流动路径,使地下水的流动性下降,进而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减少。

此外,废水中的化学物质也会对地下水质量造成污染,超标的重金属、氨氮等物质会对地下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其次,煤炭开采会导致地表和地下的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为了减少水湿事故和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需要进行排水工作。

这样的排水措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地下水与地下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下水降低可能会导致地下层含水层的压力变化,进而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干旱化。

此外,排水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煤矿瓦斯逸散,进一步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解决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问题,需要整体考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一方面,需要加强煤炭开采废水和尾矿治理工作,采取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将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此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置和回收利用,以减少固体颗粒对地下水流动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应注重煤炭开采的水资源管理。

对于矿井排水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调控排水量和排水时间,减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合理利用矿井附近的地下水资源,结合供水工程,将原本排放的水进行循环利用,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加强地下水位和地下层压力的监测,及时采取补给措施,以保证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平衡。

此外,煤炭开采与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还需要加强模型建立和监测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对地下水环境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建立有效的模型,可以模拟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分析论文

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分析论文

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分析论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矿业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矿业开发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

本文针对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矿业工作通常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些水资源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清洗和输送等方面。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减少,挖掘深度的增加和采矿技术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部分矿业开发公司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节约用水的措施,这直接导致这些企业制造了大量的废水,并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废水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源,严重地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二、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的矛盾随着矿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这与日益减少的水资源产生了矛盾。

过度的使用水资源不仅会引起水资源的短缺,还会引发许多水资源的争夺和冲突,这对矿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矿业单位所需要的水资源驱逐了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居民对水源的利用权,这也导致矛盾的加剧。

三、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的解决措施为了解决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的矛盾,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和执法。

只有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在矿山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才能避免水质污染和滥用水资源等问题。

同时,政府还应该开展大规模的科学调查和研究,逐渐淘汰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较大的矿业企业。

另外,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技术的研发。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降低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矛盾的程度。

四、结论综上所述,矿业开发与水资源的矛盾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矿业企业需要高质量的水来支撑其生产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废水和水污染问题。

为了遏制矿业开发和水资源矛盾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监管,完善法制规范和技术水平,推广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煤矿开采的水源利用与保护

煤矿开采的水源利用与保护

回忆ee
"the first name="n-most of the "n-most of the "n-most of the ob servis that article's about arrives at a time honored, one's a person' APPEaring in this article's about arrives at a [the first name="n-most of the "n-most of the "n-most of the "n-most of the names anecretly, however, when anecretly, however, when anecretly, however, when anecretly, however, however, when an
强化监管与评估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煤矿开采过程中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高公众意识
鼓励企业积极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
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工业用水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保护水源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
水源保护的措施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水源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设立水源保护区
在重要水源地设立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和开发,确保水源的天然状态和生态平衡。
强化污水处理

煤炭开采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研究

煤炭开采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研究

煤炭开采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煤炭的开采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对水体的污染。

煤炭开采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已经成为环保领域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煤炭开采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硫化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排放口或渗漏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煤炭开采会改变地下水位和水流方向,导致周边地下水受到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带来威胁。

此外,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粉尘排放也会通过大气降水进入水体,形成酸雨,对水体产生腐蚀性影响。

为了减轻煤炭开采对水体的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当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煤炭开采的过程,减少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其次,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如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对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另外,应当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水质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煤炭开采对水体污染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企
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减轻煤炭开采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愿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探析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探析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探析随着我国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问题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地下水对煤矿开采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煤矿开采也会对地下水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析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和地下水涝共。

1. 地下水位下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附近的地下水位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这是因为矿井的开采会破坏地层结构,导致地下水逐渐向矿井周围流动,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会严重影响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周边的地表植被和农田造成一定的影响。

2. 水质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包含了煤矸石、含矿泥浆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地下水的流动而污染地下水,严重影响地下水的水质。

地下水的污染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3. 地下水涝共:煤矿开采过程中,如果对地下水进行不当的排水处理,会导致地下水涝共的问题。

地下水涝共会导致矿井周边的土地变得潮湿,对工矿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地下水问题解决方法针对上述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地下水问题。

1. 合理规划矿井开采布局:在煤矿开采之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查,合理规划矿井开采布局,避免对地下水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 加强地下水保护:加强矿井周边地下水保护,建立地下水保护区或者进行合理的封闭式开采,避免矿井开采对地下水系统造成的过大影响。

3. 加强矿井排水处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控制,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保护地下水的水质。

4.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以将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例如采取地下水回灌技术,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浪费。

5. 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地下水问题的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对地下水系统的认识,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法,为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问题的开题报告

浅析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问题的开题报告

浅析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问题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在研究项目启动之前,研究者撰写的一份简要报告。

本文将针对“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问题”的研究进行开题报告的分析和解析。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由于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煤炭开采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点产业之一。

然而,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生产过程,而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矿井排水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就会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污染。

另外,煤炭开采也会改变地下水流方向和水位,导致地下水的枯竭和水资源环境的破坏,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研究意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资源短缺的时期,而水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战略任务。

煤炭开采也是一项不可逆转的产业,因此如何将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结合起来,保障水资源环境的持续稳定,是煤炭开采行业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研究对于实现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的有效结合,促进经济和环保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主要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煤炭开采和水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煤炭关键环节对水资源的影响,探讨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部分将主要从对地下水的影响、对地表水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定量分析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2)探讨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本研究也将探讨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包括从技术创新、管制措施、经济激励等方面入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3)制定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本研究将结合煤炭开采特点和水资源保护需求,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对策措施,例如加强工业循环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应用,加强矿区水源侵蚀治理,加强煤矿废水处理等等。

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煤炭需求的增加以及煤矿规模的扩大,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首先,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地表水的消耗和矿区排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冲洗煤炭和控制粉尘。

这样的大量消耗导致地表水资源的减少,进而引发水资源供需紧张的问题。

同时,矿区排水对地表水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开采过程中,地下水随着矿井的开采而涌入,这些含有矿物质的水流经过煤矿开采区域,将重金属、酸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体系。

其次,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还体现在间接方面: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水源地环境污染。

煤矿开采时,地下水位下降是常见的现象。

这是因为矿井开采导致地下水系统的破坏,使得地下水层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干涸。

这样的现象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也会对农田灌溉等其他水资源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煤矿开采导致矿区周边地表水周围环境污染,如土壤酸化、植被退化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地表水资源的紧张状态。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首先,煤矿企业可以加强节水措施,提高煤炭加工利用水的回用率。

通过改进冲洗设备,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科学地管理排水系统,合理规划排水路线,减少排水对地表水质量的污染。

其次,应该引入先进的治理技术来处理矿区排水。

煤矿企业可以采用湿式废水处理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地表水的净化。

湿式废水处理技术通过人工湿地的构建,使得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以沉淀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态修复技术则通过植被的选择和土壤的改良,恢复矿区周边土壤和水资源的生态功能。

这些技术的引入将有助于减少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质量的威胁。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煤矿开采的监管和管理。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煤炭开采对地下⽔环境的影响研究1、煤炭的开采⼤幅度减少地下⽔资源量⽔资源系统能够在⼀定程度上进⾏缓慢的更新与恢复,但是在煤炭开发的影响下,不仅影响了⽔资源的补给量,⽽且降低了⽔资源的可利⽤量。

由于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地表裂缝的现象,因此增加了降⽔的渗⼊量,进⽽在⼀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排⽔量的降低的状况。

另外,煤炭的开采会造成开采区上部的⼟块出现坍塌的情况,使得地表径流沿⼟层裂缝损失,从⽽出现河流⽔流量降低的状况,最终对⽔资源的可利⽤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煤炭进⾏开采对地下⽔含⽔层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1)在建设矿井与进⾏⽣产的过程中,实施开凿井筒等环节将含⽔层直接暴露,从⽽导致矿井涌⽔的状况;(2)采空区覆岩导⽔裂缝带会对顶板的含⽔层产⽣影响,造成地下⽔渗透到井下进⽽破坏含⽔层;(3)通过采矿裂隙的作⽤,底板⾼压⽔会突破煤层隔⽔底板进⼊采空区,引起底板出⽔的状况。

对煤炭的开采会破坏之前含⽔层的⼒学平衡,这样上覆岩层在失去⼒学平衡之后发⽣移动,甚⾄会出现断裂的状况。

因此可以发现,覆岩破裂会对⼟体中的⽔位造成影响。

如果导⽔裂隙带对上覆含⽔层造成影响时,会导致含⽔层中的⽔流向采空区,进⽽使⽔位降低。

如果对采空区进⾏充分开采时,采空区边界的⾼度会⾼于中央⾼度,⽽如果没有充分开采,则采空区中央会成为最⼤的破坏⾼度,从⽽导致这时的含⽔层⽔位降低最为明显。

4、煤炭的开采影响地下⽔质量在对煤炭进⾏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废渣及废⽔,同时污染当地的⽔资源。

⼀⽅⾯对煤炭区域内的⽔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另⼀⽅⾯严重影响开采区周围居民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地下⽔的污染是由⼈类活动造成的,使得地下⽔的成分发⽣很⼤的变化,有害成分增多,进⽽破坏正常的⽣态坏境,危害⼈们的⾝体健康。

煤炭的开采对地下⽔资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直接污染与间接污染两个⽅⾯。

⼀⽅⾯,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废⼟等废弃物堆放在地⾯,经过⾬⽔的浸湿及氧化作⽤会分解出⼤量的废⽔,这样的废⽔随意排放会直接进⾏当地居民的供⽔与排⽔系统中,影响居民的⽤⽔质量;另⼀⽅⾯,煤炭的开采会造成地表⽔⽔位的下降,进⽽引发坍塌现象,这样污⽔就通过裂缝直接进⾏地下,对⽔资源造成间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煤炭开采与水的关系周龙刚1(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煤矿水害,其类型主要有:松散层水害、顶底板水害、老窑水及采空区突水、地质构造水害、地表水水害等。

分析了常见水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矿水害的防治措置。

同时介绍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

关键字:煤炭开采;煤矿水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水资源破坏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al mine water hazards types of our country.The main types include: loose layer water hazards, roof and floor water hazards, old kilin water and god water hazards, geological structure water hazards, surface water hazards. Analyzed the cause of coal mine water hazards. Discusse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 of coal mine water hazards. Introduced underground water destroy by coal mining at the same time.Keywords:coal mining; types of coal mine water hazards; cause and prevention water resource destroy引言: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矿产,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70%左右,我国2010年煤炭产量达32.4亿吨,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1]。

煤炭生产中会将大量地下水排出矿井,对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从1949年到2004年,山西共挖煤约77亿吨,损失水资源达191亿吨,这相当于山西每年挖5亿吨煤,同时使12亿cm3的水资源遭到破坏[2]。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3],因此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一大要素。

我国是煤矿水害多发的国家,突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直排在各类煤矿灾害之首,煤矿水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极为惨重,如2005年8月7日,广东梅州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造成123名矿工遇难;2006年5月18日,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56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5312万元。

2011年9月16日,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中煤金海洋集团元宝湾煤矿(技改)综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1人死亡。

10月11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金地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4]。

在过去20年间有250多对矿井被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5]。

1 煤矿水害的类型根据水害的成因,矿井突水的类型可分为顶板/底板突水、断层突水、陷落柱突水、老空区突水、钻孔突水等,另外还有地表水造成的水害。

另外虎维岳等[6]水害类型基本可归纳为4种:主采煤层底板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水害、主采煤层顶板砂岩及其松散层孔隙水透水水害、废弃小煤窑及老矿井采空区水溃水水害与地表水倒灌充水水害。

1.1 松散层水害指冲积层中富水性强的含水层,如砂层、砂石层水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溃人矿井而造成的灾害。

在含水松散层或半胶结的富水含水层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着上覆含水层水溃入矿井的威胁。

这种水害主要在开发初期对矿井最浅部的工作面影响较大。

为了安全生产,设计部门往往留设巨大的防水煤柱,浪费大量的煤炭储量。

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防水煤柱实际留设的高度探测不细,或对开采上限控制不严,均可导致水溃入矿井造成事故。

由于溃水来自上部,水势凶猛,自上而下冲入工作面,往往造成人员伤亡故。

1.2 顶板/底板突水顶板/底板突水是由于煤层采动过程中,影响到顶板或者底板中的含水层,从而引发的水灾害。

从煤的成因来分析,煤层一般是在海洋和陆地的交汇处,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

这种煤层形成的特点是严重受到海水涨潮和落潮的影响,煤层会直接覆盖到灰岩上面,而且煤层厚度较小,水就很容易进入孔隙或裂隙中,从而形成较大的含水层。

一旦含水层形成以后,由于地质变动和沉积的作用,它会受到上覆岩层的挤压,致使水层下面孔隙和裂隙被压实而闭合,在很长时间内会处于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受到开拓、掘进或回采等采动影响,会导致含水层上下原有的孔隙或裂隙张开增大,甚至形成新的孔隙或裂隙通道,从而导致煤层和含水层之间形成漏水通道,发生透水灾害事故。

1.3 老窑水及采空区突水老窑水是处在埋藏较浅、开采年代较久的煤层中的水,开采情况难以掌握,积水量和积水范围不清。

因其中含有有害物质,一旦透水,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采空区积水是指矿井开采后的采空区或巷道内形成的积水,这种积水主要是由防火灌浆水、工作除尘水、转载机头除尘水以及上覆岩层漏水等形成的。

当掘进或开采下水平或下分层时,接近积水区,在采动影响下,致使上采空区的积水通过孔裂隙通道而涌入掘进面或回采面而引发透水事故,造成工作面被淹,导致人员伤亡。

1.4 地质构造水害造成地下采煤过程中突水的地质构造主要有断层与陷落柱。

特别是张性的正断层,断层面相对破碎带相对疏松,如果该类型断层规模较大,导通强含水层(例如华北地区的奥陶系灰岩强含水层),则很可能发生突水事故。

一般情况下,在断层交叉复合部位、尖灭端、拐弯处、向斜轴部、转折端及隐伏裂隙存在的工作面因应力集中,易造成底板破坏突水,是预防的重点[7]。

另外一种容易引发突水事故的地质构造是岩溶陷落柱。

陷落柱是岩溶空洞塌陷的产物,它是由于下伏易溶岩层,经地下水强烈溶蚀,形成大量溶洞,从而引起岩层失稳,向溶蚀空间冒落、塌陷形成的筒状柱体。

岩溶陷落柱在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田中普遍发育;其中以山西、河北两省更加发育。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岩溶陷落柱可能成为地下水的通道,给煤矿生产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例如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煤矿2171综采工作面,因陷落柱沟通奥陶纪灰岩强含水层从而导致陷落柱特大淹井事故。

1.5 地表水造成的水害这种地表水主要是指煤矿地表上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雨季的雨水等。

这种水害主要是由于地下采动影响,造成地表孔隙、裂缝非常发育,甚至严重的会导致地表塌陷等,易与地表或矿区临近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直接沟通。

特别是在雨季季节,地表排水量能力不足,多余的雨水就会通过这些孔隙、裂隙直接进入井下巷道或工作面,如果矿井的排水能力不足,就会引发水害事故。

如2007年7月,河南陕县支建煤矿“7·29”透水事故,主要是由于暴雨引发洪水,经露头铝土矿坑和矿井老巷渗入下,冲垮了三道密闭,导致井下+260 m水平巷道被淹。

2 矿井水害的成因2.1小煤窑和采空区积水许多小煤窑,掠夺式的非法超层越界下山开采,不仅破坏了国有煤矿资源的完整性和防水煤柱,同时留下了许多空区。

这些小煤窑不仅能积水,而且破坏了国有煤矿防水煤柱,部分小煤窑直接与地表水体有水力联系或成为大气降水的入渗通道,给国有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

由于采矿工程活动所诱发的突水事故防范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对于采空区积水和关闭废弃的小煤窑积水特征及其潜在的突水危险性认识不足,矿井关闭过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及其关闭后地下水活动条件的监测监控不到位,导致对废弃矿井采掘空间分布及其积水淹没情况不清楚,加之防水煤岩柱预留不足或缺乏必要的防水煤岩柱,从而形成了巷道掘进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揭露采空区积水造成矿井突水灾害。

这一类型突水往往突发性强,冲击力大,造成瞬间淹井和惨重的人员伤亡。

2.2地质构造探查不明现有的针对隐蔽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预测技术落后,装备不足。

隐蔽型导水构造主要包括隐伏断层、局部构造破碎带、岩溶陷落柱及岩溶塌落洞等,它们是沟通矿区充水水源与矿井采掘工程之间的主要导水通道。

在矿井采掘过程中必须超前探知该类隐伏导水构造并进行必需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后才能进一步予以采掘。

大量的突水事故出自掘进巷道前方,说明对该类导水构造探测预报和防治不到位,探测工程不足或探测精度不够,从而造成掘进巷道头与隐伏导水构造不期而遇形成突水灾害。

2.3 专业人才缺乏煤矿防治水技术、水害防治装备及水害安全管理水平薄弱,许多矿井特别是乡镇煤矿缺乏专门的矿井水文地质专业人员和必需的矿井水害探测防治装备,对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管理不到位,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不清。

虽然矿井突水条件十分复杂,但通过科学的、必要的防治水技术工作完全可以大幅度降低水害发生的条件.近年来煤矿水害的基本特点充分说明了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4 防水措置不合理防水煤岩柱的留设不合理,造成断层或其他含水体水突入矿井。

对于一些大型导水断裂,由于断层两盘的牵引裂隙广泛发育,该类断层(断层带)除了具有导水性质外,其断裂带本身就是一个含水体。

有些断层两盘的导水裂隙带十分发育,且具有一定的宽度,在断层防水煤岩柱留设过程中、往往注意了掘进头到断层面的距离,而忽视了断层两侧导水破碎带的存在,导致因防水煤岩柱预留不足而诱发矿井水害。

由于断层面或断层牵引的裂隙带导水而引发的矿井突水灾害在矿井突水事故中占有绝对主导的位置。

2.5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

我国煤矿行业次序混乱,煤矿管理尚没有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

防治水技术装备和手段落后,急需更新。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工作薄弱,防治水机构不健全。

部分单位领导存在麻痹思想,短期行为严重,不愿在防治水上投资,造成恶性循环。

矿井防治水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基础工程,从上至下对这个问题都未引起高度重视[8]。

3 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目前煤矿防治水技术大致划分为: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顶、底板突、溃水预测预报技术;水患治理技术;地下水供排结合及水处理技术;以及由于矿井水害及排水引起的多种环境负效应,例如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的预测及治理技术等[9]。

3.1煤矿水害预防措施3.1.1 提高防水害意识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煤矿水害事故频繁发生,已经居于煤矿井下各种灾害之首。

防治水灾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增强井下水灾和水患意识,加强管理,强化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措施,配备足够能力的防排水系统,努力将水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3.1.2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技术管理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赋存于岩层中的水的压力也不断升高,这样矿井发生突水或透水的几率也日益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