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教案8篇

高一化学教案8篇

高一化学教案8篇篇一:高中化学教案篇一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飞速进步,给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的综合开发研究与实验提到了首要位置。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才能造就适应当今社会所需人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特别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

上课前,要认真剖析学生的认知,钻研课标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过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每当学到元素化合物时,需要通过演示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明了。

在必修1第三章“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x铁的重要化合物”实验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事先精心准备了实验。

用煮沸的蒸馏水新配制FeSO溶液和NaOH溶4液,在FeSO溶液中放入小铁钉以防氧化。

实验3-9取少量FeCl和FeSO,然后滴加NaOH溶液,让学3 4生观察现象。

做完FeCl中加入NaOH溶液,准备做FeSO与NaOH的反应,34当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准备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强调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现同学们低头耳语,有大胆的学生提出:初中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时,它必须在容器(试管)的上方,不让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师的演示动作错误?我本想就实验目的给学生做出口头解释,但忽又喜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疑点,勇于质疑,这是特别好的现象啊,应该尊重学生的疑问,让他们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答案。

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试管口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了灰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了灰绿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

此时,学生们用惊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实验结果,纷纷议论:为什么实验现象与教材不符?面对这种在意料中的情况,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分析,踊跃发言,归纳出如下几条原因:(1)FeSO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易被空4气氧化。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5篇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惯、圃”等11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难点: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表”)2、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生看图回答。

师总结: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板书“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6课《表里的生物》。

3、板书课题,生齐课题。

二、出示预示提示1、学会“惯、圃”等11个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听课文录音。

三、整体感知1、画出生字词,自学交流并汇报。

(1)生自己读(2)指名读(3)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都是“虫”字旁)。

(4)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并了解它的特点。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大班数学教案神秘的宝石森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神秘的宝石森林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神秘的宝石森林教案及教学反思背景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引导幼儿认知数的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然而,单纯的数字比较往往枯燥无味,也难以让幼儿真正理解数的大小和大小比较。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将数字比较知识融入到富有趣味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在此背景下,我设计了一堂有趣、引人入胜的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神秘的宝石森林”,通过游戏化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数字大小关系和比较大小。

以下是本人编写的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9,并理解其大小关系;2.再探讨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将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3.认识宝石的形状和颜色,并加深颜色的识别与分类能力;4.掌握简单的出题思路和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初识宝石森林1.给幼儿展示一张宝石森林的图片:场景中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宝石,幼儿可透过图片来感受宝石的璀璨和美丽。

同时,告诉幼儿这儿有一批美丽的宝石,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好,以便我们更好地欣赏它们。

2.然后,在展示这些宝石的大小关系时,可借助图片、卡片和实物等方式来让幼儿感知大小关系。

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让他们慢慢掌握大小关系,并能够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各种不同的数字。

寻宝之旅1.为了增加趣味性,我们将参与排列小组幼儿称为“小宝石收藏家”,并告诉他们:现在,我们要到神秘的宝石森林寻找我们心爱的宝石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可以找到它们。

2.接下来,将宝石混杂在各种图案和贴纸图案之中,放在宝石森林活动区的环绕通道上,并让幼儿按照大小关系,完成宝石排列。

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加强活动收束统一性,营造紧张而有趣的氛围。

解谜小任务1.在收藏了爱心宝石后,我们来到另外一个神秘的地方——“宝石神庙”。

幼儿通过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字谜题,来展开一次神秘的冒险之旅。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Life is a circle. Some people have not walked out of the circle drawn by fate for a lifetime. He just doesn't know that every point on the circle has a soaring tangen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能力目标: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案单质新的形态的发现及其简单的介绍,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实物展示炭雕(活性炭)、铅笔(石墨)、玻璃刀、钻石吊坠。

问:从外观看这些物品区别很大,它们有什么联系呢?介绍这些物品的组成它们是一家人,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碳家族人丁兴旺,是组成物质最多的元素。

其中最光耀的是老大金刚石。

问:根据老师展示的物品和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金刚石的哪些应用?追问相关的性质是什么?关于金刚石的用途还有补充的吗?金刚石确实硬吗?想看看吗演示实验:玻璃刀割玻璃结论:真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板书:硬请看视频通过视频我们知道金刚石还有什么用途?对应的性质是什么?问:性质与用途是什么关系?板书: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可以体现性质碳老大骨头硬光彩照人身价百万,有多少人对它爱不释手请看视频金刚石的同胞兄弟石墨有什么用途呢?老师演示实验:用铅笔芯连接使音乐贺卡歌唱钻石连接观察贺卡唱歌板书:软导电(石墨)金刚石:不导电石墨的用途还有补充的吗?请看视频。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三矿物主要类型及鉴定特征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三矿物主要类型及鉴定特征

矿物岩石鉴定教案项目三矿物主要类型及鉴定特征课程教案授课题目:3.1矿物的成因与分类课时:2授课时间安排第周第次教学器材与工具教学PPT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实训课()习题课()其他()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类型,熟悉矿物晶体分类的原则,了解矿物其它分类情况及其分类依据,理解矿物的命名原则,奠定矿物各论的学习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地质作用类型、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难点:矿物的命名,教教学基本内容一.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类型及矿物的成因标志1.内生作用:岩浆作用、火山作用、伟晶作用、热液作用等各种地质作用过程。

2.外生作用:风化作用、沉积作用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3.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二.矿物的分类1.矿物分类依据:以晶体化学为基础2.矿物分类方案:自然元素大类、硫化物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类、含氧盐大类(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钨酸盐)共五大类。

三.矿物的命名1.呈金属光泽或主要用于提炼金属的矿物称为“某某矿”,如方铅矿、黄铜矿等,2.具非金属光泽者称为“某某石”,如方解石、橄榄石等,3.宝玉石类矿物常称为“某某玉”,如刚玉、硬玉等,4.呈透明晶体者称常为“某晶”,如水晶、黄晶等,5.常以细小颗粒产出者称为“某砂”,如辰砂、硼砂等,6.地表次生、并呈松散的矿物称为“某华”,如镍华、钙华等,7.易溶于水者称为“某矾”,教学过程设计:设计一:教师多媒体演示交互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堂板书,讲授矿物的成因与分类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课堂板书(√)、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岩浆作用与火山作用有何异同?2.风化作用过程中只破坏矿物不形成新矿物,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举例说明。

3.为什么学习矿物各论要按照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系统学习?4.按照晶体化学分类原则,把自然界的矿物分为哪几大类?课后小结:1.根据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可把矿物分为内生矿物(岩浆作用形成的矿物)、外生矿物(地表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和变质矿物(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人教版)(参考课时:2课时)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②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②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3、专家建议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多阅读查找,多动手实验,这样更容易掌握本课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4、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探究-分析-归纳5、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实验6-1]所需的有关器材及药品: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6、教学过程6.1 第一课时碳单质(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

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

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

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教学准备:分组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钉子、纸巾、记录单;滴瓶、滴管、稀盐酸;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岩石。

(一)了解岩石分布1.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 CAI出示:自然状态下各种岩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石头)说明: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把这些石头称之为岩石。

2.提问: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山上,水中,泥沙、土壤下)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CAI出示(文字结论并有音频同步):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泥沙或土壤所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二)辨认岩石1.谈话:要研究岩石,首先必须要学会辨认一些物体是不是岩石。

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CAI出示:花岗岩、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砂岩、玻璃块、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实物图及名称]。

2.提问: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岩石?(不是,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玻璃块不是)为什么说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

)3.小结:很好,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

二、研究岩石特征(一)讨论操作方法谈话:接下来我们将要逐一认识屏幕上剩下的这些岩石,为了便于称呼,老师事先做了1~5的编号,而且给每组分发的岩石种类和相应编号都一样。

《宝石博物馆》大班教案(精选)ppt

《宝石博物馆》大班教案(精选)ppt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宝石博物馆的神秘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情境。
观察实物
出示一块美丽的宝石,让幼儿观察其颜色、光泽和纹理,激 发他们的好奇心。
展开环节
探索与发现
幼儿自由探索博物馆内的各种宝石, 教师引导他们观察、触摸和比较不同 宝石的特点,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
知识讲解
教师介绍宝石的名称、产地、形成过 程和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幼儿全 面了解宝石。
深入环节
互动问答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如“哪种宝石最珍贵?”“宝石有哪些用途?” 等,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创意表达
幼儿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创作出自己的宝石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结束环节
回顾总结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关 于宝石的特点、产地和价值等方面的内 容,强化记忆。
VS
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宝石的美和珍贵,培养 他们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05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价
总结词:观察记录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每个学生是否能 够主动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互动环节。
时也没有拖延或提前结束教学。
学生反馈的反思
要点一
学生参与度
通过观察和互动环节的反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 与了教学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要点二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在课程结束后,我通过简单的测试和学生的口头反馈,了 解到大部分学生对宝石的相关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
THANK YOU
宝石的用途与价值
总结词
了解宝石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和价值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姓名____ 孟丹________
课程名称:宝石学基础
专业部:护美部
学年度:2018-2019
教学进度计划表
单元章项目课时第一、二
第 4 课
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晶的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传统观念上,宝石仅指上述概念中的天然珠宝玉石,即指自然界产出的,具有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并且稀少及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晶的矿物、岩石和有机材料,天然珠宝玉石是目前珠宝玉石行业的主流产品。

而人工宝石主要用于时尚首饰、工艺晶、装饰品以及其他如钟表、服装、皮具和灯具等。

当然这种应用范围也不是严格和一成不变的,例如天然珠宝玉石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钟表、皮具、服装等高档消费晶中。

我们可以把任何装饰品都呈为宝石么?二、天然珠宝玉石具
备的条件自然界中发现的矿物虽已超过3000 种,但可做宝石原料的仅230 余种,而国际珠宝市场上的主要高中档宝石只不过20 多种,尚不及10%。

可见矿物岩石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宝石,宝石是众多的矿物岩石的精华。

(一)美丽
颜色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
效应
(二)耐久性硬度、韧性化学性质(三)稀有性品种第二节
宝石的分类
珠宝玉石(宝石)
一、天然珠宝玉石
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

高中低三等宝石
人工宝石合成、人造、拼合、再
造提问学生请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播放视频
讲解
举例子进行说明
第二单元章项目课时第三、四周4 课时
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导入新课
什么是颜色?短片播放宝石绚丽多彩
的颜色
颜色是眼睛和神经系统对光源的感
觉,它是光源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的讯号刺激大脑皮层产生的反应,这
种生理的反应就是颜色的感觉。

产生
宝石颜色的三要素:光源、宝石和
观察者(器)。

没有光,就不能感
知颜色;没有宝石,就无法感知颜色
的对象;没有眼睛或观测器,就无法
感知颜色的存在。

光与色之间有着不
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光是产生色的直
接原因,色是光被感觉的结果。

宝石的颜色宝石的颜色是宝石对不同
波长的可见光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
情况下,我们看到某一宝石的颜
色,是由于宝石自身的致色因子对光
源的不同波长或能量具有不同程度的
选择性吸收和透射或反射所致。

当光
照射到宝石上,部分被反射,部分被
吸收,部分被透过。

透明的宝石以透
射光为主,兼有对光的反射,颜色主
要由透过的光谱组成所决定;不透
明宝石以反射为主,兼有透射和吸
收,颜色则以反射光谱为主。

例如:
我们看到的一粒红宝石的色调为红
色,是因为红宝石中杂质铬离子不同
程度地选择性吸收了光源中黄绿光和
蓝紫光,而透射出橙、红光及部分蓝
光(未被吸收的残余能量的组
合)。

宝石的颜色可分为非彩色
系、彩色系两类。

彩色系指太阳光
谱中的各单色光及其复合色光,彩色
除了有明度差异,还有色相和彩度的
差异。

宝石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选择
性吸收时,宝石就有了各种颜色,所
呈现的颜色是残余光中各色光的混
合色,绝大部分宝石属彩色系列。

非彩色系指由白色、黑色及它们之
间过渡的灰色系列,称为黑白系列。

纯白色反射率为100%,纯黑色为
0。

非彩色只有明度的差异。

当反射
率达到80%~90%以上时呈白色,
吸收率在80%一90%以上时呈黑
色,介于二者之间呈灰色。

非彩色系
列的宝石有无色钻石、无色水晶、无
色长石,还有黑玛瑙、黑曜岩等。

颜色怎么进行表示呢?一、宝石
颜色的表征方法根据中国颜
色体系国家标准,表征颜色的三个重
要的物理量分别为:色相、明度、彩
度。

1.色相Hue 以视频引发学生
的兴趣
请学生来谈谈,
随意聊聊
提问学生
请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播放视频
感受她
们对于
珠宝专
业的认

了解并
认识珠
宝的概

色相(也称为色彩)是颜色的主要
讲解
标志量,是各颜色之间相互区别的
重要参数,红、橙、黄、绿、青、蓝、紫及其他的一些混合色名均是由色相的不同而加以区分之。

色相的划分并非绝对,常见6色、8 色、20 色、100 色,但无论数目多少,其划分方法仅有一种,即把各色相按太阳光谱中的波长顺序进行排列,构成一个色谱带(见图1-4- 4)。

彩色宝石的色相取决于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

由单色相组成的宝石,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绝大多数宝石的
颜色均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色相相互组合而形成的混合色。

色相混合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

以下仅讨论
与宝石色相有关的加色和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即色光三原色(R、G 、B)按不同比例混合,以获得更多的色相。

加色混合效果是借助人的视觉器官来协调完成的,因而它是一种视觉混合。

加色混合的作用是提高宝石的色相和明度,但其彩度不变。

三原色按一定比例可混合为白色(见图1-4-5)。

为标准化起见,国际照明委员会CIE(CIE 是法文规定红、绿、蓝三原色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

通常取光通量为1 光瓦的红基色光为基准,于是要配出白光,就需要4.5907 光瓦的绿光和0.0601 光瓦的蓝光,
而白光的光通量则为:申Φ v=1+4 .5907+0.0601=5.6508 光瓦。

减色混合指颜料三原色Y 、M、C 按不同比例的混合,混合后的色调成分越多,其黑浊度越大。

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则为黑色(见图1-4-6)。

由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组成最常见的12 色相环2.明度Value
明度(也称亮度Luminance 或色调Tone)指光对宝石的透、反射程度,对光源来讲,即相当于它的亮度。

明度是人眼对宝石表面的明暗感觉,一般而言,宝石的光反射率越高,明度越高。

3.彩度Chroma
彩度(也称饱和度Saturation)指彩色的浓度或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深浅和鲜艳程度。

对于同一色相的彩色光,其彩度越高,颜色就越深,或越纯;反之彩度越小,颜色就越浅,或纯度低。

高彩度的彩色光可因掺人白2.明度Value 明度(也称亮度Luminance 或色调Tone)指光对宝石的透、反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