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的词义回扣作业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它们,对于读懂文言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翻译。
“爱”,本义是喜爱、喜欢。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里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
“安”,有安定、安全、安稳等意思。
“风雨不动安如山”中的“安”表示安稳。
“被”,可表示覆盖、遭受等。
“被发行吟泽畔”里的“被”是披散的意思;“忠而被谤”中的“被”则是遭受。
“倍”,有加倍、背叛的意思。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是背叛。
“本”,指草木的根、根本、基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本”就是根本。
“鄙”,有边疆、粗俗、轻视等含义。
“蜀之鄙有二僧”里是边疆的意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则表示粗俗。
“兵”,常见意思为兵器、军队、战争。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的“兵”指兵器。
“病”,可以是生病、毛病、困苦不堪。
“君之病在肌肤”是生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里是毛病。
“察”,有观察、清楚、考察等意。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观察。
“朝”,读“zhāo”时有早晨的意思;读“cháo”时表示朝廷、朝见、朝代等。
“朝服衣冠”是早晨,“能谤讥于市朝”是朝廷。
“曾”,读“céng”时表示曾经;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也有增加的意思。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里的“曾”是连……都……的意思。
“乘”,有乘车、趁着、四的代称等含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是乘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是趁着。
“诚”,有真心、确实、果真等意思。
“帝感其诚”是真心;“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确实。
“除”,有台阶、任命、清除等意思。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台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是任命。
“辞”,有言辞、辞别、推辞等含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推辞。
“从”,有跟随、听从、参与等意。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一、英雄气概1、义勇:勇于抗击(valor)2、冒天下之大不韪:勇于接受挑战(boldness)3、大丈夫:有男子气概的人(manliness)4、彪形大汉:体格魁梧的男子(stalwart man)二、正义正直5、正义:正当的行为(righteousness)6、公平:公正公正的(fairness)7、审慎:谨慎小心(prudence)8、笃实:严明正直(integrity)三、忠贞不渝9、忠义:坚定正大(loyalty)10、节操:讲求气节(decorum)11、操守:节慎自守(probity)12、贞节:忠诚不变(fidelity)四、明达睿智13、明达:思想敏锐(perspicacity)14、睿智:智慧能力(sagacity)15、英明:聪明才智(cleverness)16、聪慧:极多的智慧(wisdom)五、勤劳勇敢17、忠劳:忠实勤劳(faithfulness)18、勤奋:孜孜不倦(industriousness)19、勇敢:不怕危险(courage)20、刚烈:强烈征服(fierceness)六、精诚忠心21、博爱:不分种族、宗教、国籍 bo与爱(universal love)22、忠心:无比忠诚(devotion)23、忠厚:本着诚心厚意(graciousness)24、忠诚:一贯保守诺言(loyalty)七、礼貌端庄25、风度:品行无双(composure)26、礼仪:相互尊重、有敬意(etiquette)27、仁慈:仁慈善良(benevolence)28、礼貌:礼貌待人(politeness)八、非凡慷慨29、慷慨:不吝惜(generosity)30、慈悲:慈悲为怀(compassion)31、热忱:激昂的热情(ardor)32、忠良:正直正义(uprightness)九、最为高贵33、高贵:贵重的(precious)34、高尚:崇高的(exalted)35、庄重:威仪古雅(dignified)36、雅量:安宁、端庄(elegance)十、维护庄重37、敬畏:持重(reverence)38、恭敬:虔诚服从(veneration)39、端庄:庄重适古(dignity)40、信守:信守承诺(keeping faith)十一、朴实无华41、朴实:没有花俏的(plain)42、实质:符合客观事实(substantive)43、实惠:有实际价值(pragmatism)44、谦恭:谦逊小心(humility)十二、忠孝护国45、忠诚:不离不弃(loyalty)46、孝顺:孝顺老人(filial piety)47、顾家:关爱家庭(family care)48、维国:维护国家(country safeguard) 十三、团结友爱49、团结:集体凝聚(unity)50、勤奋:勤恳努力(diligence)51、友爱:友谊爱情(affection)52、和睦:和谐友好(harmony)十四、善良貌美53、温柔:软言有德(tenderness)54、亲切:行为友善(kindliness)55、容光:容貌美丽(beauty)56、和蔼:和睦友善(amiability)十五、坚强毅力57、诚实:实事求是(honesty)58、坚强:坚如磐石(strength)59、毅力:坚持不懈(perseverance)60、果断:坚决果断(determination)十六、勇毅侠义61、侠义:坚持正义(justice)62、勇敢:无畏危险(bravery)63、毅力:不屈不挠(tenacity)64、英勇:英姿焕发(heroism)十七、机敏抗争65、机敏:灵敏敏捷(nimbleness)66、思维:能够思考(intellect)67、斗志:不服输的态度(fighting spirit)68、抗争:抗拒压力(resisting)十八、渊博精深69、敏锐:能够瞬间变化(acumen)70、精通:深谙内情(lore)71、渊博:非常深厚(erudition)72、冷静:冷静处事(calmness)十九、翻译文言73、谦逊:不骄不躁(modesty)74、宽仁:无私大度(magnanimity)75、仁慈:以仁心待人(benevolence)76、谅解:宽容理解( tolerance)二十、履行诺言77、成就:完成使命(accomplishment)78、诺言:保持诺言(promise)79、履行:完成任务(undertaking)80、宣誓:发出誓言(vow)介绍120个文言实词及其翻译一、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护他人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状态,他可以用他的愤怒和胜利来解决问题,可以展示他的勇敢,义勇,大丈夫,以及彪形大汉,让自己更加英勇和勇敢。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翻译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1、翻译及答案练习一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78774(共16页)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120个文言实词的词义回扣作业(转载)

120个文言实词的词义回扣一组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阿房宫赋》(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过秦论》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爱莲说》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陈涉世家》 (3)然后得一夕安寝________《六国论》(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________《赤壁之战》(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________《赤壁之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曹刿论战》 (7)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3.被(1)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________《孔雀东南飞》(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陈涉世家》(3)恩被四泽,德被四海________《促织》 (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荆轲刺秦王》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2)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3)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1)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 《愚公移山》(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________ 《〈指南录〉后序》(3)予本非文人画士________《病梅馆记》 (4)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5)抑本其成败之迹________ 《伶官传序》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________ 《为学》(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出师表》(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 《曹刿论战》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________ 《过秦论》(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________ 《孙子兵法》(4)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5)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________《捕蛇者说》(3)而江浙之民皆病________《病梅馆记》(4)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________ 《论语》(5)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________ 《祭十二郎文》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________ 《石钟山记》(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 《离骚》(3)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曹刿论战》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_____《屈原列传》(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________ 《孟子·梁惠王上》(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10.朝(1)朝服衣冠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________《过秦论》(4)于是入朝见威王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5)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 《蜀相》答案:1.(1)爱护(2)喜欢,爱好(3)吝惜(4)爱惜,吝惜(5)爱慕,欣赏2.(1)安稳(2)怎么(3)安逸(4)安抚,抚慰(5)哪里(6)养生(7)使……安3.(1)表示被动(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覆盖(4)遭受4.(1)通“背”,背叛,违背(2)增加(3)越发、更加5.(1)根本,基础(2)版本,稿本(3)本来,原来(4)原本的(5)推究本源6.(1)边界(2)庸俗,浅陋,鄙俗(3)目光短浅(4)把……当作边境(5)浅陋[来源:学*科*网] 7.(1)兵器,军械(2)士兵,军队(3)用兵策略,战略(4)兵符(5)军队(6)战争8.(1)疾病(2)困苦,困乏(3)变成病态(4)担心,忧虑(5)生病9.(1)仔细看,观察(2)体察(3)了解,弄清楚(4)察察,洁白的样子(5)看清楚(6)考察10.(1)zhāo,早晨(2)上朝(3)朝见,朝拜(4)朝廷(5)朝代二组11.曾(1)曾不知老之将至________ 《兰亭集序》(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 《京口北固亭怀古》(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_______《石钟山记》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过秦论》(3)自京师乘风雪________ 《登泰山记》(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诗经·氓》 (6)乘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行路难》13.诚(1)帝感其诚________《愚公移山》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_______ 《六国论》(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________ 《赤壁之战》(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 《祭十二郎文》(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 《出师表》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________《朱子家训》 (2)为汉家除残去秽________ 《赤壁之战》(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________ 《五人墓碑记》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________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___ 《鸿门宴》(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________ 《琵琶行》(5)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 《鸿门宴》(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_______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 《鸿门宴》(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________《师说》 (4)樊哙从良坐________ 《鸿门宴》(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 《鸿门宴》(6)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琵琶行》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 《过秦论》17.殆(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________ 《孙子兵法》(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六国论》 (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论语》18.当(1)木兰当户织________ 《木兰诗》(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________ 《捕蛇者说》(3)有大石当中流________ 《石钟山记》(4)北邀当国者相见________ 《〈指南录〉后序》(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________ 《窦娥冤》(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________ 《促织》(8)有狼当道,人立而啼________《狼》 (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 《蜀道难》(10)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_______ 《过秦论》(11)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________ 《孔雀东南飞》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 《鸿门宴》(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 (4)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 《过秦论》(5)伐无道,诛暴秦________ 《陈涉世家》(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7)臣之所好者,道也________ 《庖丁解牛》20.得(1)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游褒禅山记》(2)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鸿门宴》 (3)吾得兄事之________ 《鸿门宴》(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劝学》 (6)此言得之________ 《六国论》答案:11.(1)竟然(2)曾经(3)通“增”,增加12.(1)乘坐(2)趁着,凭借(3)冒着(4)shènɡ,车辆(5)登上(6)坐,驾13.(1)真心真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如果(5)实在,确实14.(1)台阶(2)清除,去掉(3)整修,修理15.(1)言词,言语(2)文词,文学(3)推辞(4)告别,辞别(5)讲究,计较(6)辞令,应酬的言辞(7)辞谢,婉言道歉16.(1)跟随,随从(2)听从,顺从(3)向……学习(4)依傍(5)由,自(6)投身(7)通“纵”,合纵之策17.(1)危险(2)近于,几乎(3)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8.(1)对着,面对(2)抵,相抵(3)阻挡,抵挡(4)执掌,主持(5)承担(6)应当,应该(7)恰当,适合,合宜(8)阻,拦(9)占据、把守(10)值,在,正在(11)必然,必定,一定19.(1)路,道路(2)取道(3)道理,规律(4)主张,思想,学说(5)道义(6)说,谈论(7)道理,规律20.(1)心得,收获(2)能够(3)应该(4)通“德”,感恩(5)具备(6)对,合适三组21.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 《过秦论》(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鸿门宴》(3)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____ 《凉州词》(4)乃曰:“吾忘持度。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翻译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1、翻译及答案练习一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

高考120 个文言实词义项归纳记忆训练(附答案)3. 被(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4.答案: 1.(1) 疼爱,爱护(2) 喜欢,爱好(3) 吝啬、吝惜(4) 同情,怜惜(5) 羡慕,欣赏(6) 通“”,隐蔽,躲藏(7) 可爱2 .(1) 安全,安稳,安定(2) 安抚,抚慰(3) 哪里,什么地方(4) 养(5) 安置,安放(6) 舒服,安逸(7) 习惯于,安于3 . (1) 遭 受 (2) 表 示 被 动 (3) 通 “披”,穿 在 身 上 或 披 在 身 上 (4) 覆 盖 , 遮 盖 (5) 通 “披”,披 散4 . (1) 通 “背”,背 叛 , 违 背 (2) 越 发 , 更 加 (3) 倍 数更加5.(1) 推究 (2) 本来 (3) 本来的,原来的 (4) 根本, 东 西 (5) 草 木的 根6. (1) 边 邑 , 当 作 边 邑 (2) 庸 俗 , 浅 陋 , 鄙 俗 , 鄙贱(4) 加 倍 , 愈 加 ,主要的、基础的(3) 轻 贱时之士也8. 病9.(2) 忽 复 乘 舟 梦 日 边 (李 白《行路难》)(3) 乘 彼 垝垣( 《 氓 》 )(4) 若 夫 乘 天 地 之正 ( 《 逍 遥 游 》 )(5) 车 六 七 百 乘 ( 司 马 迁《陈涉世家》)答 案 : 7.(1) 兵 器 (2) 军 队 (3) 战 争 , 战 事 (4) 兵 法8 . (1) 有 疾 病 (2) 困 苦 , 困 乏 (3) 担 心 , 忧 虑 (4) 毛 病 , 缺 点 9. (1) 考察 ,调查 (2) 考 察 和 推 举 (3) 了 解,弄清楚,明 察 (4) 观 察(5) 洁净的样子 (6) 明 智 ,精明10.(1) 朝 见 ,朝拜(2) 使 ⋯ ⋯ 朝 见 、 朝 拜 (3) 朝 代(4) 朝 廷 (5) 早晨11.(1) 曾 经(2) 增 加 (3) 表 示 出 乎 意料 ,相 当 于 “竟”“却”“简直 ”12.(1) 趁 着 ,凭借 (2) 驾 , 坐 (3) 登 上(4) 顺 应 (5) 一车四马感 慨 古 代 帝 王 虽 善 因 利 乘 ( 凭借 ) 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个文言实词的词义回扣一组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 《师说》(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 《阿房宫赋》(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 《过秦论》(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 《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爱莲说》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 《陈涉世家》(3)然后得一夕安寝________ 《六国论》(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________ 《赤壁之战》(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________ 《赤壁之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 《曹刿论战》(7)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 《论语》3.被(1)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________ 《孔雀东南飞》(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 《陈涉世家》(3)恩被四泽,德被四海________ 《促织》(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 《荆轲刺秦王》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2)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3)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1)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 《愚公移山》(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________ 《〈指南录〉后序》(3)予本非文人画士________ 《病梅馆记》(4)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抑本其成败之迹________ 《伶官传序》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________ 《为学》(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出师表》(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 《曹刿论战》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________ 《过秦论》(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________ 《孙子兵法》(4)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5)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________ 《捕蛇者说》(3)而江浙之民皆病________ 《病梅馆记》(4)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________ 《论语》(5)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________ 《祭十二郎文》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________ 《石钟山记》(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 《离骚》(3)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 《曹刿论战》(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 《屈原列传》(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________ 《孟子·梁惠王上》(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10.朝(1)朝服衣冠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________ 《过秦论》(4)于是入朝见威王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来源:学科网](5)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 《蜀相》答案:1.(1)爱护(2)喜欢,爱好(3)吝惜(4)爱惜,吝惜(5)爱慕,欣赏2.(1)安稳(2)怎么(3)安逸(4)安抚,抚慰(5)哪里(6)养生(7)使……安3.(1)表示被动(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覆盖(4)遭受4.(1)通“背”,背叛,违背(2)增加(3)越发、更加5.(1)根本,基础(2)版本,稿本(3)本来,原来(4)原本的(5)推究本源6.(1)边界(2)庸俗,浅陋,鄙俗(3)目光短浅(4)把……当作边境(5)浅陋[来源:学*科*网]7.(1)兵器,军械(2)士兵,军队(3)用兵策略,战略(4)兵符(5)军队(6)战争8.(1)疾病(2)困苦,困乏(3)变成病态(4)担心,忧虑(5)生病9.(1)仔细看,观察(2)体察(3)了解,弄清楚(4)察察,洁白的样子(5)看清楚(6)考察10.(1)zhāo,早晨(2)上朝(3)朝见,朝拜(4)朝廷(5)朝代二组11.曾(1)曾不知老之将至________ 《兰亭集序》(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 《京口北固亭怀古》(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________ 《石钟山记》(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_ 《过秦论》(3)自京师乘风雪________ 《登泰山记》(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 《诗经·氓》(6)乘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行路难》13.诚(1)帝感其诚________ 《愚公移山》(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_______ 《六国论》(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________ 《赤壁之战》(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祭十二郎文》(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 《出师表》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________ 《朱子家训》(2)为汉家除残去秽________ 《赤壁之战》(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________ 《五人墓碑记》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________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___ 《鸿门宴》(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________ 《琵琶行》(5)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 《鸿门宴》(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_______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 《鸿门宴》(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________ 《师说》(4)樊哙从良坐________ 《鸿门宴》(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 《鸿门宴》(6)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 《琵琶行》(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 《过秦论》17.殆(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________ 《孙子兵法》(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 《六国论》(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论语》18.当(1)木兰当户织________ 《木兰诗》(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________ 《捕蛇者说》(3)有大石当中流________ 《石钟山记》(4)北邀当国者相见________ 《〈指南录〉后序》(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________ 《窦娥冤》(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________ 《促织》(8)有狼当道,人立而啼________ 《狼》(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 《蜀道难》(10)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_______ 《过秦论》(11)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________ 《孔雀东南飞》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 《鸿门宴》(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 《师说》(4)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 《过秦论》(5)伐无道,诛暴秦________ 《陈涉世家》(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7)臣之所好者,道也________ 《庖丁解牛》20.得(1)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游褒禅山记》(2)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 《鸿门宴》(3)吾得兄事之________ 《鸿门宴》(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劝学》(6)此言得之________ 《六国论》答案:11.(1)竟然(2)曾经(3)通“增”,增加12.(1)乘坐(2)趁着,凭借(3)冒着(4)shènɡ,车辆(5)登上(6)坐,驾13.(1)真心真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如果(5)实在,确实14.(1)台阶(2)清除,去掉(3)整修,修理15.(1)言词,言语(2)文词,文学(3)推辞(4)告别,辞别(5)讲究,计较(6)辞令,应酬的言辞(7)辞谢,婉言道歉16.(1)跟随,随从(2)听从,顺从(3)向……学习(4)依傍(5)由,自(6)投身(7)通“纵”,合纵之策17.(1)危险(2)近于,几乎(3)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8.(1)对着,面对(2)抵,相抵(3)阻挡,抵挡(4)执掌,主持(5)承担(6)应当,应该(7)恰当,适合,合宜(8)阻,拦(9)占据、把守(10)值,在,正在(11)必然,必定,一定19.(1)路,道路(2)取道(3)道理,规律(4)主张,思想,学说(5)道义(6)说,谈论(7)道理,规律20.(1)心得,收获(2)能够(3)应该(4)通“德”,感恩(5)具备(6)对,合适三组21.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 《过秦论》(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 《鸿门宴》(3)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____ 《凉州词》(4)乃曰:“吾忘持度。
”________ 《郑人买履》(5)一夜飞度镜湖月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6)予怀怆然……因自度此曲________ 《扬州慢》(7)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8)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 《荆轲刺秦王》(9)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 《琵琶行》22.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________ 《劝学》(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 《六国论》(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 《师说》(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 《鸿门宴》(5)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 《归去来兮辞》(6)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 《逍遥游》23.复(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________ 《捕蛇者说》(2)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游山西村》(4)幸复得此妇________ 《孔雀东南飞》24.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秦贪,负其强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6)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 《六国论》(7)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________ 《祭十二郎文》25.盖(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今已亭亭如盖矣________ 《项脊轩志》(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________ 《赤壁之战》(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 《游褒禅山记》(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 《六国论》(6)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 《孟子·梁惠王上》26.故(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 《劝学》(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3)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 《琵琶行》(4)豫章故郡,洪都新府________ 《滕王阁序》(5)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 《鸿门宴》(6)故遣将守关者________ 《鸿门宴》(7)此物故非西产________ 《促织》(8)故臣复取璧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9)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 《六国论》27.固(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________ 《过秦论》(2)固请,召有司案图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________ 《阿房宫赋》(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 《六国论》(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 《师说》(6)君臣固守以窥周室________ 《过秦论》28.顾(1)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 《京口北固亭怀古》(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 《出师表》(3)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________ 《赤壁之战》(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 《鸿门宴》(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为学》(7)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________ 《荆轲刺秦王》29.国(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 《春望》(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 《六国论》(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 《岳阳楼记》(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________ 《诗经》(5)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 《陈涉世家》30.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 《阿房宫赋》(2)以其境过清________ 《小石潭记》(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 《劝学》(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 《鸿门宴》(5)今公子故过之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6)一日,大母过余曰________ 《项脊轩志》答案:21.(1)量,计算(2)推测,估计(3)过(4)尺寸,尺码(5)通“渡”,渡过,越过(6)谱写(7)量词,次、回、个(8)常态(9)度过22.(1)不,没有(2)不是(3)不是(4)非常:意外的变故(5)不对的,错误的(6)非难,诋毁,毁谤23.(1)恢复(2)再,又(3)往复(4)又24.(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辜负25.(1)大概(2)车盖(3)超过,胜过(4)大概,大约(5)表示原因(6)通“盍”,何不26.(1)因此,所以(2)所以(3)衰老(4)以前,原来的(5)老朋友,引申为交情(6)故意,特意(7)原来,本来(8)所以,因此(9)以往的27.(1)险要的地势(2)坚持,坚决(3)顽固,固执(4)本来,原来(5)本来(6)牢固28.(1)回头看,回头(2)探问,拜访(3)顾惜,顾念(4)考虑(5)但是(6)反而,难道(7)表轻微转折,只是29.(1)国家(2)诸侯国(3)国都,京城(4)地区,地域(5)国事30.(1)经过,通过(2)过分,过于(3)错误,过失(4)责备(5)拜访(6)到,到来四组31.何(1)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________ 《观沧海》(5)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32.恨(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 《出师表》(2)此恨绵绵无绝期________ 《长恨歌》(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________ 《孔雀东南飞》33.胡(1)胡取禾三百廛兮________ 《诗经》(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 《过秦论》(3)田园将芜胡不归________ 《归去来兮辞》34.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________《六国论》(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_______ 《伶官传序》(4)有备无患________成语(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________ 《赤壁之战》(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________ 《论语》35.或(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________ 《陈涉世家》(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马说》(3)云霞明灭或可睹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六国论》36.疾(1)君有疾在腠理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2)痛心疾首________ 《屈原列传》(3)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________ 《孙膑传》(4)举疾首而相告曰________ 《庄暴见孟子》(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________ 《劝学》(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____ 《观猎》(7)疾风知劲草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37.及(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________ 《屈原列传》(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 《兰亭集序》(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 《过秦论》(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________ 《促织》(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6)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________ 《〈指南录〉后序》(7)不及今有功于国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38.即(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 《诗经》(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 《鸿门宴》(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 《鸿门宴》(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 《陈涉世家》(5)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________ 《苏武牧羊》(6)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________ 《促织》(7)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________ 《滕王阁序》39.既(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________ 《诗经》(2)将军既帝室之胄________ 《隆中对》(3)肴核既尽,杯盘狼籍________ 《赤壁赋》(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_______ 《赤壁赋》(5)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 《论语》40.假(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 《劝学》(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 《狼》(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 《劝学》(5)大臣犯法,无所宽假________ 《北史·魏世祖纪》答案:31.(1)哪里,代词(2)什么,代词(3)怎么办,对……怎么办(4)多么(5)怎么32.(1)遗憾,不满意(2)遗憾(3)感到遗憾(4)恨恨:惆怅,悲伤33.(1)为什么,怎么(2)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3)为什么34.(1)动词,忧虑,担心(2)名词,忧虑,忧患(3)祸害,灾祸(4)忧虑,灾祸(5)讳忌(6)担心35.(1)有的(2)有时,偶或(3)也许,或许(4)有的人(5)或许,也许36.(1)疾病(2)疾苦,痛苦(3)通“嫉”,妒忌(4)疾首:头痛(5)强,猛烈(6)锐利(7)快37.(1)赶上,追上(2)等到(3)到了(4)涉及(5)比得上(6)比得上(7)接近(8)趁38.(1)靠近,接近(2)立即,马上(3)当,当时(4)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就”的意思(5)登上帝位(6)即便(7)依39.(1)已经(2)既然(3)全、都(4)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5)既然40.(1)借(2)凭借,借助(3)假,不真,与“真”相对(4)借助(5)宽容五组41.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 《出师表》(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间以诗记所遭________ 《〈指南录〉后序》(5)谗人间之可谓穷矣________ 《屈原列传》(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 《曹刿论战》(7)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 《琵琶行》(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 《鸿门宴》(10)侯生乃屏人间语曰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42.见(1)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 《石钟山记》(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 《鸿门宴》(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4)敢陈愚见________ 《晋书·王译传》(5)吾诚恐见欺于王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7)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 《游褒禅山记》43.解(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________ 《庖丁解牛》(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 《师说》(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 《师说》(4)太后之色少解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44.就(1)金就砺则利________ 《劝学》(2)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 《张衡传》(3)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 《荆轲刺秦王》(4)若无罪而就死地________ 《齐桓晋文之事》(5)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 《荆轲刺秦王》(6)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________ 《陈情表》45.举(1)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 《屈原列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 《陈涉世家》(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________ 《张衡传》(4)举疾首蹙而相告曰________ 《庄暴见孟子》(5)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 《鸿门宴》(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________ 《孔雀东南飞》(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 《过秦论》(8)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 《阿房宫赋》46.绝(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________ 《屈原列(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桃花源记》(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 《劝学》(4)不绝如缕________ 《赤壁赋》47.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 《雨霖铃》(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 《蜀相》(4)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________ 《孔雀东南飞》(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____ 《虞美人》48.克(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 《祭十二郎文》(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 《论语》(3)彼竭我盈,故克之________ 《曹刿论战》49.类(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 《兰亭集序》(2)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________《项脊轩志》(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 《屈原列传》(4)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_______ 《墨子·公输》50.怜(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 《阿房宫赋》(2)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________ 《长恨歌》(3)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4)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 《触龙说赵太后》(5)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_______ 《陈涉世家》答案:41.(1)中间,期间(2)一会儿(3)房屋的间数(4)间或(5)离间(6)参与(7)间关:形容鸟声婉转(8)表时间,有时,偶然(9)表状态,从小路(10)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42.(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见解,见识(5)表示被动,相当于“被”(6)同“现”,出现(7)看见的东西43.(1)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2)解释,解答(3)理解,懂得(4)缓解44.(1)接近,依靠(2)赴任,就职(3)完成,达到目的(4)走向,走上(5)登上,走上(6)接受,就职上任45.(1)举出,提出(2)发动,举行(3)推荐,推举(4)全,皆(5)尽(6)举言:发言(7)包举:并吞(8)被攻占,被占领46.(1)断绝(2)隔绝,阻绝(3)横渡(4)断绝47.(1)经得起,忍受(2)能够,可以(3)能够,可以(4)胜任(5)经得起,承受48.(1)能够(2)克制(3)战胜49.(1)种类(2)像(3)事例(4)类推50.(1)复合词,可惜(2)复合词,可爱(3)怜悯,同情(4)爱惜,怜爱,疼爱(5)爱戴六组51.弥(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_______ 《六国论》(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 《离骚》(3)夜雪初霁,荠麦弥望________ 《扬州慢》52.莫(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 《游褒禅山记》(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 《蜀道难》(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________ 《石钟山记》(4)奏刀騞然,莫不中音________ 《庖丁解牛》(5)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53.乃(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________ 《伶官传序》(2)今君乃亡赵走燕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_______ 《师说》(4)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________ 《项羽之死》(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6)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________ 《项羽之死》(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_______ 《陈涉世家》(8)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 《示儿》54.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_______ 《兰亭集序》(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 《陈情表》(3)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________ 《大铁椎传》(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55.内(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________ 《鸿门宴》(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 《过秦论》(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 《兰亭集序》(5)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 《离骚》56.奇(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 《六国论》(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 《游褒禅山记》(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 《张衡传》(4)昂其直,居为奇货________ 《促织》(5)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而舞,益奇之________ 《促织》57.迁(1)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 《张衡传》(2)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________ 《〈指南录〉后序》(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________ 《琵琶行》(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________ 《兰亭集序》(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 《六国论》(6)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_______ 《琵琶行》58.请(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2)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3)子犯请击之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________ 《五人墓碑记》59.穷(1)御六气之辨,以辩无穷者________ 《逍遥游》(2)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________ 《祭十二郎文》(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________ 《滕王阁序》(4)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 《游褒禅山记》(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_______ 《滕王阁序》(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________ 《逍遥游》60.去(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________ 《项脊轩志》(2)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________ 《鸿门宴》(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4)为汉家除残去秽________ 《赤壁之战》(5)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答案:51.(1)愈加(2)更加(3)满,遍52.(1)没有谁(2)不能(3)“暮”的本字,指傍晚(4)否定副词,没有(5)代词,没有人,没有谁53.(1)你(们)的(2)却(3)竟然(4)只,仅仅(5)才(6)于是,就(7)是,判断句的标志(8)你的54.(1)至,及(2)期(jī)服,穿一周年的丧服(3)约定(4)满一年55.(1)通“纳”,接纳,使进入(2)与“外”相对(3)内部,对内,常指国内、朝廷内(4)里面(5)内心56.(1)优异的,卓越的,不平常的(2)罕见的(3)以……为奇,惊异(4)罕见的,奇异的,不寻常的(5)以……为奇57.(1)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2)迁移,迁都(3)降职(4)变更,变易(5)复合词,迁灭:灭亡(6)贬官,降职58.(1)请求,请求别人做某事(2)约请,邀请(3)请求(4)请示59.(1)穷尽,无边无际(2)完,结束(3)穷尽,极尽,走到尽头(4)穷尽,极尽,走到尽头(5)不得志,困顿(6)偏僻,荒凉60.(1)离开(2)距离(3)前往,向……去,表动作趋向(4)除去(5)“去来”,偏义复词,偏“去”,走了以后七组61.劝(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 《逍遥游》(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________ 《屈原列传》(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___ 《送元二使安西》62.却(1)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____ 《六国论》(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 《琵琶行》(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_______ 《声声慢》(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6)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 《过秦论》(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_ 《夜雨寄北》[来源:学,科,网]63.如(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________ 《鸿门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 《赤壁赋》(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