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合集下载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15篇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15篇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15篇《美丽的丹顶鹤》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境,借助媒体,引导学生读读悟悟,了解丹顶鹤的特征,感受丹顶鹤的美丽,激发喜欢丹顶鹤,保护丹顶鹤的情感。

3、继续学习本课生字,书写剩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创设情境,借助媒体,引导学生读读悟悟,了解它的特征,感受丹顶鹤的美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美丽的丹顶鹤把课题再来读读二、读读,看看,学习第一段1、谁来把课文的第一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3、谁还能来说说?4、是呀,冬天快要到的时候,丹顶鹤从遥远的北方飞来过冬了。

5、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吧!(放录象)(师说:看一群一群的丹顶鹤,听多么嘹亮的声音,它们多么开心呀!)6、齐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学习23段。

(一)、过渡:1、这时,有一只小丹顶鹤和它的妈妈失散了,它多着急呀!而且它居然连妈妈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这可怎么办?谁能帮助它呀?2、你能帮助它吗?那你们打算怎样帮助它?3、小朋友真热情,不过,我们对它的妈妈也不大了解,那怎么办?(读书)4、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的第二段,等会儿再来告诉它?(二)、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第二段。

2、你觉得丹顶鹤怎样?(美丽)那丹顶鹤哪儿美呢?3、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第一句(1)、指名说(2)、那谁再能读一读?(师点红:洁白黑)(3)、师出示图:是呀,丹顶鹤一身洁白的羽毛,黑黑的脖子和翅膀边,多醒目,多亮丽呀!(贴图)(4)、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4、指导第二句(1)、你觉得丹顶鹤哪儿也很美呀?(指名说)(2)、谁也能像他那样美美地来读一读?(3)、小朋友,我们摸摸自己的头顶在哪里,我们的头顶长了头发黑黑的,可丹顶鹤的头顶鲜红鲜红的。

(4)、那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叫它丹顶鹤?(对,鲜红鲜红就是丹的意思,描红丹,顶指头顶,头顶鲜红鲜红的,就叫它丹顶鹤。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设计

20美丽的丹顶鹤教材分析:《美丽的丹顶鹤》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

本篇课文插图精美,语言简约凝练,形象而传神,适合欣赏、朗读。

本文紧扣“美丽”这个题眼,先写丹顶鹤的外形美,再写其姿态美。

最后介绍了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过冬的迁徙生活习性。

文章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介绍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设计理念:本文文字美丽、语句生动,课文没有非常难理解的地方。

我结合教材的特点,教学时紧紧扣住“美丽”,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同时不拘泥于文本,或引导想象,或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与文本对话,从而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热爱美,让学生真正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用真实、鼓励的评价去调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丹顶鹤的特征,感受丹顶鹤的美丽。

4、激发学生喜爱丹顶鹤,保护丹顶鹤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让学生体会丹顶鹤的美丽与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指导朗读出美,背诵出美。

教具准备:制作一份集图片、视频、音乐、文本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设计思路:1、借助图画,感受丹顶鹤的美丽。

2、画面与文字的相辅相成,加深学生对文字的感悟与理解。

3、利用课件,进行语言的拓展,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

1.在我们的动物王国里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

2.在你的印象中,丹顶鹤长得怎样?3.板书:美丽的丹顶鹤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自主合作,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全文主要介绍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优美的姿态以及每年都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

课文一、四自然段前后呼应,展示了丹顶鹤越冬生活的甜美与舒适,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珍禽的意义。

课文二、三两自然段分别从它的羽毛、体型与姿态突出丹顶鹤的美丽。

全文构思精巧,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适合朗读、欣赏。

文章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课题《美丽的丹顶鹤》是一个偏正式的短语,中心语丹顶鹤,是鹤类的代表,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在1。

2米以上,生活在沼泽地或沿海浅滩,用嘴啄食鱼、虫、蟹等,也吃嫩草、谷物等。

每年4月-5月,丹顶鹤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一带繁殖。

清晨或傍晚,雌雄成对,双双引颈直伸,双翅耸立,翩翩起舞,同时发出嘹亮的鸣声。

当年秋天就能结群飞向南方越冬。

丹顶鹤又叫仙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现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通观全文,无论是文章插图还是语言文字的描述都是紧扣“美丽的”一词来展开。

我们先来看课文插图:多少个晨昏,在深深的芦苇丛里,一群群身披洁白的“衣服”,头戴朱红色的“小帽子”,着黑色“短裙子”的高贵典雅的丹顶鹤仙子们正舞弄着翩翩仙姿:它们时而优雅地舞动着如雪的大翅膀,在天上展翅飞翔,阙如天上仙子临风而下,气宇轩昂;时而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多么悠然、惬意。

时而在沼泽里悠闲散步,低头寻找着食物,其步行如“道士布斗”,颇具名士风范;再来看看课文的精彩描述:第一段:“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遥远的北方”是指丹顶鹤的故乡——我国黑龙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距离我们这儿有2500多公里。

那里的冬天非常冷,气温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不适宜丹顶鹤的居住,因此,每年在冬天快要来到的时候,丹顶鹤就得做长途旅行,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过冬。

美丽的丹顶鹤

美丽的丹顶鹤

《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第三册)介绍了丹顶鹤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全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

然而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丽,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基于此,我在教学中较多地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

一、放映录像,体会丹顶鹤外表的美这篇课文是围绕丹顶鹤的样子来写的,如果光靠老师繁琐的分析或学生一味的朗读,很难激发这些二年级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别提对丹顶鹤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了。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止一次地运用了录像这一电教手段。

1揭题后放映录像——激发兴趣在学生齐读课题之后,我先问:“有哪位同学见过丹顶鹤呀?”没有学生应答。

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录像带,边放边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丹顶鹤吧!”学生一听这话,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能看到丹顶鹤,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

因此当我放映丹顶鹤在天空中飞翔的录像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想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2精读时放映录像——加深体会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丹顶鹤的外形,当精读到这一段时,我再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请学生上台边看录像边说说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

很多学生都能根据录像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丹顶鹤的外表。

之后,全班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时,在头脑中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刚才录像中看到的情景,有很多学生都能把它背诵下来。

这一段录像的放映,不仅使学生对课文中丹顶鹤的传神描写有了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一段录像,在两个不同时机放映,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整个认识过程由整体到局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利用投影,分散难点,帮助背诵这篇课文的第3自然段比较长,也是全文的重点段,背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我依据这一段的内容,自制了复合投影片,以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背诵课文。

首先出示整段内容(由两张投影片复合而成),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一下;接着把写有关键词的那一张投影片拿开,复合上另一张画着括号的片子,让学生口头填出括号中的词语;最后,我把写有关键词的那张投影片再复合上去,让学生把自己刚才填的词语和片子上的对一对,看看是否填对,如果不对,错在哪儿。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案例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案例

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设计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俞惠珍教学内容:《美丽的丹顶鹤》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

课文主要写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以及它们每年要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徒生活习性,初步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课文紧扣“美丽”这个题眼,抓住丹顶鹤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文字优美,语句流畅,很适合学生朗读。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另有10个字只认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了解越冬迁徙的生活习性。

初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二、三两自然段。

难点:理解、感悟这两段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丹顶鹤外形美、姿态美。

教学对象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强烈,活泼好动,善于表演;普遍对动物感兴趣,和小动物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丹顶鹤这种珍禽,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一些,但只要引导得当,既在课堂上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地进行优化与整合,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开展学习,极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PowerPoint课件。

设计思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学生永远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虽然,教学前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一定的预设,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生成性。

因此,本课教学一切从学生学情出发,在教学目标的定向上,通过课件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基于学生的问题,在学生广泛质疑的基础上,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师生共同定向,即从课题引发学习问题: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丹顶鹤的美丽?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为“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

”而是努力营造学习体验的环境氛围。

如感受丹顶鹤头顶鲜红光亮的可爱,是让学生联想对红宝石的喜爱进而迁移到对丹顶鹤的喜爱。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说课稿一、说教材《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形象而传神地呈现出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学生的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但是,由于教者和学生都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丹顶鹤,很难有真实的感受,要让学生仅通过读书就能领略到丹顶鹤的美丽、高雅就更困难了。

后来,通过不断地钻研教材,并通过多媒体查找有关丹顶鹤的知识、图片、音像资料等,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顶鹤的美丽和高雅。

当我拿起书来再读课文的时候,我是情不自禁地将这种对丹顶鹤的喜爱、欣赏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

我想,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应该和孩子们一起进入这种情境。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预设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识10二类生字,学会六个生字;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随文识字。

第三课时练习背诵课文,复习本课生字,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本课时教学根据文本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再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设计本课教学目标为:知识能力目标:1、随文学会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程方法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演练结合。

2、练习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目标:品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丹顶鹤的的美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品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丹顶鹤的的美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 20美丽的丹顶鹤教案 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20美丽的丹顶鹤教案 苏教版

20、美丽的丹顶鹤一、教学内容:《美丽的丹顶鹤》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课文在介绍丹顶鹤美丽外表,表现人们对丹顶鹤喜爱之情的同时,还通过介绍丹顶鹤冬天向黄海之滨迁徙时数量众多、歌声嘹亮,告诉读者这是因为黄海之滨的人们不仅喜爱丹顶鹤,而且保护丹顶鹤。

本文文字优美,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很适合欣赏、朗读。

二、设计思路:《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语言简约凝练,形象而传神,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本教学设计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结合画面的体验,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好地实现“三维”的统一。

本课设计紧紧扣住“美丽”,植根于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不拘泥于文本,或引导想象或联系实际,使语言、画面、情感交融,激发学生热爱美。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图,结合朗读课文理解丹顶鹤的美,能够想象美、感受美。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描写丹顶鹤美丽的词句。

2、创设情境,借助媒体,引导学生读读悟悟,了解它的特征,感受丹顶鹤的美丽,懂得要保护丹顶鹤。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丹顶鹤图(生每人一幅未涂色)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瞧,她们来了!(播放课件)1.看了这一幅幅的画面,你喜欢丹顶鹤吗?你觉得这是一群群怎样的丹顶鹤?是呀!从你们的回答中,我听出来了:丹顶鹤长得非常美丽!(板书:美丽)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同去领略丹顶鹤那与众不同的美!一起学习课文《美丽的丹顶鹤》。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群美丽的丹顶鹤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想一想:丹顶鹤美在哪儿?A洁白:是呀,美得纯洁,让人想起美丽的白雪公主!B黑的:丹顶鹤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黑色的纱巾,白纱裙上还有黑色的镶边呢!显得那么端庄、典雅!(指导朗读)C红宝石:(1)你觉得红宝石是什么样的呢?(指图)你们看,丹顶鹤的头顶鲜红鲜红的,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怪不得人们都叫她“丹顶鹤”,“丹”在这儿就是“红”的意思!(2)课文中用了两个“鲜红”,让人觉得红得更深更美了,你还能说出这种表示颜色的词语吗?(粉红、通红、碧绿、雪白、乌黑、金黄、火红、瓦蓝)(3)老师这儿有这样一段话,请你们用上颜色的叠词填一填。

20.美丽的丹顶鹤

20.美丽的丹顶鹤
呼吁学生树立保护丹顶鹤的意识。
巩固知识,树立保护意识
板书设计
美丽的丹顶鹤
颜色美洁白、鲜红、黑
形态美长
姿态美高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你教的非常棒,简直都要超过老师了
2、小朋友们太聪明啦,连电脑叔叔都忍不住要给你们鼓掌啦。(利用课件,插入掌声)
3、小朋友们真善良,我们谁都不忍心去伤害这么美丽的丹顶鹤的。
基本信息
课题
(苏教版)第七章、第20课、美丽的丹顶鹤
教材分析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徒习性。课文即将丹顶鹤写的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又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介绍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4、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2、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环节学生看到一张张美丽的图片,兴趣高涨

1、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朗读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印象
2、由于生字已经逐一讲解过,读音难度不大。比赛读,充当老师教读,学生兴趣高涨。
1、通过课文朗读,能回答出相关问题。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但学会说比喻句有一定难度。
3、学生理解难度不大。无()无()的成语。储备相对较少。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自己像经过一次洗礼,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有很大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课
文。

全文主要介绍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优美的姿态以及每年都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

课文一、四自然段前后呼应,展示了丹顶鹤越冬生活的甜美与舒适,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珍禽的意义。

课文二、三两自然段分别从它的羽毛、体型与姿态突出丹顶鹤的美丽。

全文构思精巧,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适合朗读、欣赏。

文章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课题《美丽的丹顶鹤》是一个偏正式的短语,中心语丹顶鹤,是
鹤类的代表,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在1。

2 米以上,生活在沼泽地或沿海浅滩,用嘴啄食鱼、虫、蟹等,也吃嫩草、谷物等。

每年 4 月
-5 月,丹顶鹤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一带繁殖。

清晨或傍晚,雌雄成对,双双引颈直伸,双翅耸立,翩翩起舞,同时发出嘹亮的鸣声。

当年秋天就能结群飞向南方越冬。

丹顶鹤又叫仙鹤,寿命长达50-60年,
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现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通观全文,无论是文章插图还是语言文字的描述都是紧扣“美丽的”一词来展开。

我们先来看课文插图:多少个晨昏,在深深的芦苇丛里,一群群身披洁白的“衣服” ,头戴朱红色的“小帽子” ,着黑色
短裙子” 的高贵典雅的丹顶鹤仙子们正舞弄着翩翩仙姿:它们时而优雅地舞动着如雪的大翅膀,在天上展翅飞翔,阙如天上仙子临风而
下,气宇轩昂;时而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多么悠然、惬意。

时而在沼泽里悠闲散步,低头寻找着食物,其步行如“道士布斗” ,颇具名士风范;
再来看看课文的精彩描述:
第一段:“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 “遥远的北方”是指丹顶鹤的故乡——我国
黑龙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距离我们这儿有2500 多公里。

那里的冬天非常冷,气温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不适宜丹顶鹤的居住,因此,每年在冬天快要来到的时候,丹顶鹤就得做长途旅行,从北方迁徙到南方过冬。

“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 ,这里的“一群群”采用叠词的方式说明了丹顶鹤迁徙时数量之多,队伍之广;“唱着嘹亮的歌
儿” ,“嘹亮”和“响亮”都有声音大的意思,“嘹”还有“清晰”“传得远”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歌声、号声。

由于丹顶鹤的脖子很长,它的气管更长,而且弯曲着,好像喇叭一样,因此,它的鸣声格外清脆、响亮、响彻云宵,就像“高音歌唱家” ,在《诗经。

鹤鸣》中早有定论:鸣九皋,声闻于天”。

短短的一句话具体而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众多丹顶鹤结伴而行、一起快乐地飞向温暖南方的图画。

如果说天鹅纯洁无瑕,那么丹顶鹤则气质脱俗。

请看课文第二自然段:“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全身的羽毛是白色的,是雪白的,是洁白的,白得很洁净,在阳光的照耀下,没有一丝杂质,白得有光泽;再看那脖子和翅膀的边
儿,注意仅仅是边儿上才有那黑色,仿佛是白色连衣裙上的一圈黑色花边,起着点缀的作用,其色彩搭配恰到好处,黑白相间多么俏丽,让作者不得不喜欢。

最为显眼的是那头顶的一抹红,“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宝石,价格昂贵,是身份的象征,作者把丹顶鹤头顶上的那一抹红,比作是镶嵌着的一颗红宝石,足见丹顶鹤的高贵气质。

“鲜红鲜红的”,这里,
作者采用了叠词的方式,突出了那一抹红,红得鲜艳、红得亮丽、红得富有光泽。

丹顶鹤就像高贵公主,它丹顶墨颈、羽毛黑白分明,十
分触目,显然是大自然美的化身,就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也曾为它的
外形而动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第三自然段:“丹顶鹤很逗人喜爱。

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

” 丹顶鹤有着 1 米 2 以上的高挑身材,无论它站在哪里,都“鹤立鸡群”,再配上长长的脖子和长长的嘴巴,使得其体型极其舒展、协调,真像一位身材修长的芭蕾舞演员。

“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引吭高歌”,“引”,拉开;“吭”,喉咙;就是拉开嗓子,高声唱歌。

丹顶鹤会高声歌唱点什么呢?或许是在高唱它们的美丽身姿;或许是在高唱幸福的生活;亦或许是在高唱南方的水草丰美。

“展翅飞翔”,舒展开洁白的大翅膀,自由飞翔,时而伸长脖子直击蓝天,时而迎着旭日翩翩起舞,“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 。

丹顶鹤能活60 多年,在鸟类中属于长寿鸟;传说古代神话中,有位叫南极仙翁的老神仙,经常驾着
神话故事 ,丹顶鹤真是太逗人喜爱了。

第四自然段:“我国的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丹顶鹤带着 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要在这儿 度过整整一个冬天。

”“黄海之滨”,“滨”,水边,近水的地方;黄海 边,这里是指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

“第二故乡”,是指 除故乡外生活居住的时间较长的地方。

为什么这儿能成为丹顶鹤的第 二故乡呢?因为丹顶鹤是一种很爱干净的鸟, 作为大型涉禽, 它们的 生活需要清洁、 安全的大片湿地和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盐城这个地 方,正好适合丹顶鹤的居住:气候温暖、水草旺盛、食物丰富、无人 肆意捕杀,它们可以带着子女自由安逸的生活,正如文中所说“三五 成群、无忧无虑、度过整整一个冬天” 。

以上,就是我对《美丽的丹顶鹤》一课的解读,有不适之出,还 请各位老师指正。

一只鹤出没与仙山玉宇之间, 因而丹顶鹤是 神仙的旅伴, 直到现 在,我国还有许多以鹤命名的建筑物:黄鹤楼、 放鹤宇、招鹤亭、来 鹤亭。

纯洁典雅的色彩加上修长的体型、 高雅的动作、动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