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参考试卷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1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1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作者曹雪芹B. 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C.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D. 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诗经》D. 《易经》4.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锦上添花B. 画龙点睛C. 多此一举D. 雪中送炭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A. 苏轼的《水调歌头》C. 杜甫的《春望》D.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告诉我们:A. 做事要守规矩B. 做人要讲诚信C. 学习要勤奋D. 交友要慎重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B. 桃李树的果实很甜C. 桃李树的花很美D. 桃李树的果实很酸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A.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B. 杜甫的《望岳》C. 李白的《庐山谣》D. 王维的《山居秋暝》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出自:A. 《离骚》B. 《九歌》C. 《天问》D. 《九章》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出自:A.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 王维的《渭城曲》D. 杜甫的《春望》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______小说。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______》一书。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______》。

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______》。

大学语文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大学语文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

1.我国先秦时期着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孟子》B.《论语》C.《庄子》D.《韩非子》2.《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层递C.对偶D.排比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A.称王天下的方法B.用仁政治理天下C.夺取王位的方法D.用武力统一天下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着名历史着作是()A.《战国策》 B.《左传》 C.《国语》 D.《史记》5.《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所偏爱的人是()A.共叔段B.郑庄公C.颍考叔D.公子吕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短歌行》B.《春江花月夜》C.《春望》D.《山居秋暝》7.下列句子“于”表被动的是()A.顺流而东,至于东海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D.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8. 下列作品是钱钟书写的是()A.《林家铺子》B.《药》C.《围城》D.《边城》9.下列诗作中,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A.郭沫若《炉中煤》B.徐志摩《再别康桥》C.闻一多《发现》D.屠格涅夫《门槛》10.《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A.追溯法B.两条平行的清节线索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1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A.论点论据论证B.论点立论驳论C.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式D.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着名的是()A.《蚀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抗战三部曲》13.在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里,引发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思考的是()A.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B.爱尔克的灯光C.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光D.故居园中的花树14. 小说《复活》的作者是()A.雨果B.托尔斯泰C.巴尔扎克D.普希金15.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点睛之笔是()A.古道西风瘦马B.小桥流水人家C.断肠人在天涯D.枯藤老树昏鸦16. 下列作品中,抒发了作者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是()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B.杜牧《泊秦淮》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D .陆游《关山月》17.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18.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杜牧19.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一部什么体裁的作品()A. 小说集B.诗歌集C. 散文集D.寓言集20.短语“收拾东西”所属的类型是()A. 动宾短语B. 偏正短语C. 数量短语D. 的字短语21.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庄子》C.《孟子》D.《左传》2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出自()A.《西厢记》B.《长恨歌》C.《夜行船·秋思》D.《春江花月夜》23.盛唐诗人中,被誉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是()A.杜甫B.王维C.李白D.孟浩然2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突出的语言特点是()A.夸张B.拟人C.比喻D.叠字25.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反驳论点的方法进行的论证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谏逐客书》D.《答司马谏议书》26.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C.由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D.由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27. 《左传》是一部()A.编年体的历史着作B.国别体的历史着作C.纪传体的历史着作D.纪传体的断代史着作2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夸张B.比喻、拟人C.借代、比喻D.借代、夸张29.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段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对比法B.归纳法C.类比法D.演绎法30. 郁达夫所创作的散文名篇有()A.《白杨礼赞》B.《荷塘夜色》C.《故都的秋》D.《箱子岩》31. 《死魂灵》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A.狄更斯B.高尔基C.歌德 D .果戈里32. 下列作品中属于词的是()A.《长恨歌》B.《春江花月夜》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春望》33. 钱钟书在《论快乐》一文中认为决定快乐的主要因素是()A.性格B.物质C.处境D.精神34. 下列各句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A.皆以力战为名B.斧斤以时入山林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金瓶梅》答案:D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A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创作?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边城》D. 《呐喊》答案:C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离骚》B. 《九歌》C. 《天问》D. 《九章算术》答案:A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范仲淹B. 王安石C. 苏轼D. 欧阳修答案:A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谁的文学观点?A. 白居易B. 杜甫C. 李白D. 高适答案:A8.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的意思最接近?A. 多此一举B. 恰到好处C. 恰如其分D. 画龙点睛答案:A9.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柳永D. 秦观答案:C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周易》B. 《道德经》C. 《庄子》D. 《列子》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______”、“颂”三部分。

答案:雅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答案:春晓13.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身上佩戴的玉叫做“______”。

答案:通灵宝玉14.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这里的“君”指的是______。

答案:友人1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指过于______的环境或人,将不会有生物或朋友。

大学语文试卷

大学语文试卷

大学语文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特点,并分析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请简述鲁迅《呐喊》集中的《狂人日记》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3.简述《诗经》中《关雎》一诗的主题思想,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二、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分析杜甫《春望》一诗中的意象运用及其表达的情感。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请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哲学内涵及其对现代学习的启示。

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1)解释“质”、“文”、“彬彬”在文中的含义。

(2)简述孔子这句话的教育思想。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段中“淤泥”、“濯清涟”、“亵玩”的含义。

(2)分析周敦颐为何以莲花来比喻君子的品德。

四、作文题(50分)
题目:《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
要求: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网络时代对人际交往方式的影响。

字数不少于800字。

《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附答案《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B)国。

A、颛臾B、鲁C、齐D、宋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C)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B、反对骈俪文风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A)A、孟子B、庄子C、孔子D、刘向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C)A、1927年B、清代C、汉代D、元代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A)A、选择要恰到好处B、安排要有条不紊C、层次要清晰明了D、轻重要分明得当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A、中国文明的实质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C、奴化心态 D、中国历史的可怕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A、南霁云B、于嵩C、贺兰进明D、许远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A、李广B、沙子龙C、水生嫂D、王恺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A、柳州B、永州C、苏州D、徐州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苏洵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A、《春秋》B、《论语》C、《尚书》D、《左传》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A、冰心B、朱自清C、巴金D、茅盾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A、温柔而沉静B、超绝而威严C、神秘而有容D、乐观而深沉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A、动作描写B、表情描写C、铺垫手法D、侧面烘托手法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A、李商隐B、王昌龄C、李白D、杜甫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A、曹操B、陆游C、辛弃疾D、苏轼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8、《东篱乐府》是()A、诗集B、词集C、曲集D、文集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A、李白B、李商隐C、杜甫D、王维20、孙犁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

大学语文考试试卷

大学语文考试试卷

大学语文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窠臼(kē jiù)B. 蹊跷(qī qiāo)C. 峥嵘(zhēng róng)D. 徜徉(cháng y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很好。

B. 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不能被困难所克服。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一读。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比赛。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

D.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以记叙为主。

B. 《史记》中的“本纪”是记载帝王事迹的。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D.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主张无为而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3.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作品。

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中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1.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文段内容略)(1)请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大学语文试卷

大学语文试卷

《大学语文》试卷(一)一、填空题:(10分)1.《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4.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6.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长恨歌》)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简答题:(30分)1.《天才梦》采用了怎样的叙述笔调?试举两例。

(6分)对比手法的应用例如:我与瓦格涅3岁女孩与满清遗老7岁女孩的家庭悲剧与类似乌托邦的社会小说2、《与鲨鱼搏斗》是怎样塑造硬汉形象的?(4分)压力下保持风度的硬汉战胜自我的典范精神不败的英雄气概3、对《长恨歌》主旨,历来有哪几种认识?你更倾向于认同哪种?简述理由。

(7分)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

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4、《春江花月夜》怎样将景、情、理有机融合在一起?(7分)以月为中心,将景色与人物全部置于月色的背景中,从而蒙上一层清幽、神秘的面纱,同时借景引发出情与理得感触,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而深远的意境。

三、论述题:(10分)阅读下列句子并结合《伤逝》,谈谈你对子君、涓生爱情悲剧原因的认识?1、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全部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怅然若失长嘘短叹恣意妄为B. 风声鹤唳明察秋毫揠苗助长C. 一诺千金一视同仁一叶障目D. 谆谆教诲谆谆告诫谆谆教导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由于天气恶劣,导致航班延误。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追求。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偶)B.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路)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猛虎,勇猛无比。

B. 这朵花真美,像天边的云彩。

C.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5.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排比句的是:A.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B. 春天,大地复苏;夏天,万物生长;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C. 她聪明,她勤奋,她善良,她美丽。

D. 他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音乐,喜欢电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7. 《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_________的景色。

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名句,其出自《_________》。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_》。

1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出自《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A)
适用班级:所有2010级本科班级及部分抽考专科班级。

注:1.请考生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凡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外有姓名、班级学号、记号的,以作弊论。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
1. 白鹿洞因唐代的()在此读书,养一白鹿自娱,又因此地四山环合俯视似洞而得名。

A.李白B.白居易C.李渤D.王勃
2. 清代大学者王夫之评价《采薇》中的()四句是“以乐景写哀景,以哀景写乐景,一倍增其哀乐。


A.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D.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3. 《髻》这篇散文中“母亲”的人生悲剧是由于()所造成的。

A.母亲自己的性格B.姨娘的生活方式
C.父亲的生活方式D.畸形的家庭婚姻制度
4. 项羽最后在乌江自刎,留给后世以无限的感慨。

宋代著名词人()以一首《夏日绝句》,对这位大英雄表达了无限的钦佩。

A.苏轼B.辛弃疾
C.李清照D.文天祥
5. “只有一个人爱乐那朝圣者的灵魂。

”(叶芝《当你老了》)中的“朝圣者”意谓()。

A.伊斯兰教朝圣者B.基督教朝圣者
C.佛教朝圣者D.献身爱尔兰独立事业者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三境界”说,其中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本出自()。

A.晏殊的《蝶恋花》B.欧阳修的《蝶恋花》
C.辛弃疾的《青玉案》D.冯延巳的《踏鹊枝》
7.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的经典著作,但学术界对此书的真实性多有歧见。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8. (多选)陈寅恪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认为:“士”在人格追求上的最佳境界应为()。

A.精神独立B.思想自由
C.著述丰瞻D.学术宏富
9. (多选)《哈姆莱特》中新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表现为()。

A.阴险狡诈B. 愚昧麻木
C.伪善D.狠毒
10. (多选)陶渊明《饮酒》(其五)以“心远”总领全文,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这三层意蕴即是(),层层递进。

A.忘物B.忘我C.忘世D.忘言
二、观点陈述(共20分)
古代诗学里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诗品即人品”。

也就是说,人品的高下、雅俗决定了诗品的高下和雅俗,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诗里去认识一个人人品的高下和雅俗。

因为中国真正伟大的诗人,正是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写诗,也用自己的整个一生去实践他的诗。

唐代的杜甫算一个。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无疑也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

正如清代沈德潜说过的:“有第一等襟怀,第一等学识,其才有第一等真诗。


你同意“诗品即人品”说吗?请结合陶渊明及其他诗人的例子谈谈你的观点。

理由要充分,有说服力,不少于200字。

三、课文分析(每题10.0分,共20分)
1.简析《髻》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情感的?
2.后人评价垓下绝唱场景时说本段描写有乖历史真实,因为虚构成分太大,请说说史书写作时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并谈谈《垓下之围》中细节运用的作用。

四、思维与口才(共10分)
利用发散思维列举古代书院教育的利与弊(各5条以上)。

五、写作(共40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九江学院名誉院长杨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

”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1)立意清晰、恳切;(2)叙议得当,论述有说服力;(3)不少于700字。

(各位老师在制作试卷分析的时候,打印参考答案用16k纸,同时注意调整格式。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
1)C 2)B 3)D 4)C 5)D
6)C 7)D 8)AB 9)ACD 10)BCD
每答对一题给1分,多选题多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二、观点陈述(共20分)
判断正误,明确自己的观点1分;论说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逻辑性较强8分;举例子,摆事实9分;字数规定2分。

三、课文分析(每题10.0分,共20分)
1、作者在短短的篇幅里,借助于发髻这个观察点,倾注了各种复杂的情感(1分):从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到同为女性的对母亲的幽怨之情的同情与理解,对姨娘的同情和怜悯,最后至于对自身、对人世的爱憎贪痴之情的感叹(4分)。

这份感情深沉委婉、绵密纤细,没有大悲大痛,却又无孔不入,只是它并不粘执小气,而是环环递进,步步深入,又层层超越,显现了女性特有的宽厚和温柔爱意(3分)。

比如作者因同情母亲而对姨娘产生的恨意,前面一直没有流露,直到姨娘来上海一节,才以一句“我已经早已不恨她了”婉转道出。

在文章的结构上,作者从年幼时的记忆写起,将几十年的沧桑凝聚在两个女人的发髻变迁中,看似随意道来,其实独具匠心(2分)。

2、否定该观点(1分);论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5分);论述《垓下之围》中细节运用的作用(4分)。

在论述的时候看其有无逻辑性,条理性如何等方面,否则酌情扣分。

四、思维与口才(共10分)
每列举一条1分。

五、写作(共40分)
(1)思想内容健康,语言通顺,层次结构比较清晰。

(20分)。

(2)遣词造句丰富多彩,论文说理充分,能突出中心。

(10分)。

(3)论文引经据典,言辞雅丽,散文文采突显。

(10分)。

(4)评分主要由以上几方面入手,不同情况可酌情扣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