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范围内及周边老窑、采空区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煤矿采空区调查报告

煤矿采空区调查报告

金龙川煤矿采空区情况调查报告金龙川煤矿二〇一七年目录一、矿井基本情况 (3)1、矿井地址 (3)2、矿井设计能力 (4)3、矿井开拓方式 (4)4、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方法 (4)5、煤层开采情况及本煤层采掘现状 (4)二、周边矿井分布及开采情况 (5)1、原龙凤煤矿 (5)2、原川发煤矿 (5)3、原金旺煤矿 (6)三、井田境界 (6)1、原金旺煤矿 (6)2、原龙凤煤矿 (6)3、原川发煤矿 (7)四、调查小组成员 (8)六、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调查 (8)1、水文地质条件 (8)2、龙潭组上覆地层含水特征 (9)3、龙潭组岩层含水特征 (10)4、龙潭组下伏地层含水特征 (12)七、水文地质类型 (12)八、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 (14)九、参加调查人员表 (15)十、存在主要问题 (16)十一、附表: (16)1、勘探地质钻孔台账 (16)2、采空区积水量统计台账 (16)3、地质构造台账 (16)4、2017年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审查表 (16)5、矿井涌水量统计台账 (16)6、参加调查人员签到表 (25)金龙川煤矿采空区情况调查报告一、矿井基本情况1、矿井地址矿区位于织金县城正南,隶属珠藏镇。

直距约28km。

采矿许可证(证号:52),面积:2、4062平方公里,开采深度(+1530-+1200m);矿区由12个拐点坐标圈定。

地理坐标:北纬26º32ˊ33"~26º33ˊ18",东经105º39ˊ11"~105º40ˊ38"。

矿区范围内得交通仅有公路,安顺到织金得209省道位于矿区东侧3、5km,织金经阿弓到六校得107县道由矿区南侧通过,并有乡村公路通至矿区内。

由矿区东行至织金县城约28公里,至珠藏区约3、5公里,西行至阿弓镇约30公里,交通较方便。

2、矿井设计能力根据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井下开拓部署、安全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该矿井布置两个炮采工作面可满足30万吨/年得生产能力。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生产技术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尽量或减少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

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我矿成立了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工作汇报如下:一、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然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0000副组长:000成员: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方案、安全技术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地形地貌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峨层山山脉背斜东翼北部东段山脉走向约为N300E,最高点为土地门,标高11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附近,标高约470m,一般标高为700-1000m,相对高差640m,地貌特征为中间高两侧低,山坡下缓,“V”字型冲沟与山梁斜角展布的中低山地貌。

区内无水库、堰塘等地表积水体。

区内地下水赋集类型为“层间裂隙承压水翼部单斜型”。

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

自南西向北东运移于坚硬砂岩裂隙中,以矿坑水和泉水排泄出地表。

四、地质构造普查情况(一)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区内对渣子龙、正连、二连煤层开采有直接充水影响的含水层是珍珠冲组(J1Zh)底部及须家河七段(T3xj7-2)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井田范围内及周边老窑、采空区调查报告

井田范围内及周边老窑、采空区调查报告

××县××煤矿井田围及周边老窑、采空区水害调查报告2017年10月28日报告会审意见目录一、前言二、矿井概况三、水害调查工作四、相邻矿井情况五、老窑水害调查情况六、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七、资料汇总、利用和完善一、前言一、目的与任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为进一步查清本矿的水害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探放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矿采掘活动的安全,决定组织对矿区围及周边的水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

2017年10月25日至26日,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对矿井周边小窑、相邻矿井及本矿历年采空区的统计、调查和测绘再结合××县××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患物探勘查报告》、《生产地质报告》、矿井提供的《综合水文地质图》汇总相关成果资料,编写本报告。

具体任务为:1、调查××县××煤矿井田围及附近现有井巷的分布、开采情况、涌水量;2、调查并收集老窑小窑的分布、积水情况;3、调查地表水系对矿井充水的情况,以及地表塌陷情况;4、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针对矿井建设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对存在的水患提出防治措施。

二、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工作在收集井田地质报告、开采设计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我矿井界硐巷分布、开采、水文地质情况、老空区的分布位置和积水情况,以及地表塌陷等现状进行调查。

因废弃、冒落塌陷、封闭、积水等因素影响而无法进入实地勘测的老空区调查,则通过调查访问矿井现场管理人员、老矿工,老矿主等,并结合以往开采资料进行分析。

1、井下水文地质调查:根据采矿证围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历年采掘动态图、各水平主要出水点涌水量观测记录等资料,并对现在较大涌水点(段)的分布位置、涌水特征、涌水量等进行实测或调查记录。

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情况的调查报告

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情况的调查报告

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情况调查报告山西中阳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中阳县城北约8Km处,该公司以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为主体企业,将原山西祥荣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一恒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钢原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形成一个煤炭企业,更名为山西中阳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原祥荣煤业和钢原煤业本次关闭。

该井田西北与山西中阳张子山煤业有限公司接壤,北邻山西桃园腾阳容大煤业有限公司,南与山西中阳联盛苏村煤业有限公司相接,西部为离柳朱家店煤矿,东部无矿。

经我矿工程技术人员调查其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情况如下:(一)、山西中阳张子山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山西晶鑫盛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易航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大土河永华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中阳昶昊煤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而成,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为地方骨干企业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

与本矿井相接壤的是整合的四个矿井中的山西中阳昶昊煤业有限公司。

即原中阳县古家岭煤矿南侧生产坑口,始建于1997年,2001年11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经多年建设和采煤方法改革,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现有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3月颁发的第1400000711838号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自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

批准开采井田内4、10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6302km2,证载生产能力15万吨/年,批准开采标高为980m-790m。

2008年经机械化升级改造后能力达30万吨/年,股份制经济。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4号煤层已基本采空,现开采4号煤层,进入大巷煤柱回收阶段。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96m3/d,最大涌水量为144m3/d,主排水泵3台,型号为D25-30×9配用电机37KW。

无越层越界开采。

古家岭煤矿现采4#煤层和我矿相邻的井田边界为实体煤层,对我矿现开拓的6#、10#所有巷道无影响。

(二)、山西桃园腾阳容大煤业有限公司(煤矿)该公司由山西永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桃园腾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峰达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

小煤窑调查报告

小煤窑调查报告

小煤窑调查报告太原煤气化(集团)清河一煤矿是由五个已关闭的原嘉乐泉矿矿办小井即牛沟南、牛沟北、冶元、后岩沟、后岩和地方盘道联办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的新井田呈北东向带状展布。

我矿自成立后高度重视周边小煤窑的调查工作,定期由矿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室、人员,采取实地查看、走访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等调查方式对周边小煤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周边小煤窑的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一、周边小煤窑的发展概况1、冶元煤矿位于整合井田之北部,属嘉矿工贸公司联办矿,1990年建井,斜井开拓,开采山西组2、4号煤层,生产能力30kt/a。

于2001年关闭。

关闭前在井田西部开采,采空面积0.125310km2。

该矿东部为隐伏露头和风氧化带。

山西组2、4号煤层已基本采空,太原组8、9号煤层属未开发资源。

2、牛沟北煤矿位于冶元煤矿之南,为气化二中联办矿。

于1994年建矿,批准开采山西组2、4号煤层。

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30kt/a,2001年关闭。

关闭前在井田北部开采,已采空面积0.04815km2。

该矿位于煤层隐伏露头带,分布有大片煤层风氧化带,太原组8、9号煤层属未开发资源。

3、牛沟南煤矿位于牛沟北煤矿之南,为嘉矿瑞得公司联办矿。

1994年批准建矿,1996年正式建井。

批准开采山西组2、4号煤层和太原组8号煤层,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60kt/a。

2001年关闭,关闭前开采山西组2、4号煤层,开采范围在井田南部,采空面积0.045km2。

井田位于煤层隐伏露头区,分布大片煤层风氧化带,井田范围内8号、9号煤层均属未开发资源。

4、后岩煤矿位于牛沟南煤矿西南,属嘉矿工贸公司联办矿,1989年建井,批准开采山西组2、4号煤层和太原组8号煤层,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60kt/a。

2001年根据政策关闭。

关闭前开采山西组2、4号煤层,井田范围基本采空。

8号煤层尚未开采。

9号煤层属未开发资源。

5、后岩沟煤矿位于后岩煤矿东侧,属嘉矿工贸公司联办矿,1989年建井,批准开采太原组8号煤层,斜井开拓,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kt/a。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报告编写提纲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报告编写提纲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报告(提纲及内容提要——供参考,可在基本框架下自由发挥)1 矿井基本情况(简述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活动的矿井背景)2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目的是什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谁牵头,哪些部门,采取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2.1 老窑、废弃井筒及采空区普查(1)调查情况:井田位置,周边环境,以往开采历史,矿井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调查情况(开采范围、积水情况),(2)分析评价:分析说明有无废弃井筒、老窑,周边矿井有无越界,周边及矿井采空区积水对矿井采掘的影响评价(3)预防和治理措施/方案:无影响,制定预防措施;有影响的,制定预防和治理措施。

(老窑、废弃井筒和采空区可视情况自行按2.1.1、2.1.2分述)2.2 地质构造普查(1)调查情况:井田所处地质构造环境,构造是否复杂(参考各类勘探报告);分述断层、褶曲、裂隙等发育情况(文字叙述后附统计表)(2)分析评价:结合以往采掘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构造出现的问题,评价各类地质构造对生产的影响(3)预防和治理措施/方案:制定预防及治理措施、方案2.3 封闭不良钻孔普查(1)调查情况:叙述井田内的封闭不良钻孔调查情况,并列表说明。

(1986年以前的钻孔(普详查阶段的钻孔)封孔工艺为煤层顶板向上20m范围内采用水泥浆封孔,以上剩余段采用黄泥球或黄土封孔,未对宜君组、洛河组等含水层段采取防水措施。

)表1 孟村井田内封闭不良钻孔一览表(2)分析评价:说明不良钻孔对生产的影响,找出近期影响矿井生产的不良钻孔。

(3)制定预防及治理措施、方案2.4 陷落柱(1)调查情况:判断不存在陷落柱应从地质条件和勘探资料两方面说明(2)预防措施2.5 瓦斯富集区(1)调查情况:瓦斯分布规律,含量变化趋势,量多大;与煤层厚度、构造之间关系怎样等(2)分析评价: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3)措施、方案制定:以往是怎么做的,取得效果怎样,今后还应该从哪方面加强,或者继续实施以往哪些措施。

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和积水情况调查报告及安全技术措施

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和积水情况调查报告及安全技术措施

前言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我矿每季度结合本矿实际采掘布置情况,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排水设施、涌水点情况、水源井、井筒、矿井采空积水、积气以及火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对井田周边矿井(关闭或生产矿井)情况调查时充分利用查阅资料、图纸分析、走访调查等手段进行分析是否对我矿有威胁。

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编写人、地测防治水科长、地测副总、矿总工程师、矿长签字后,存档备查。

并将调查结果标注在矿井充水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和积水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及安全技术措施一、基本概况山西柳林xxxxxx焦煤有限公司是山西xxxx焦煤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主体矿井之一,位于柳林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km的**村,行政区隶属于柳林镇。

柳(林)—石(楼)公路从井田内工业广场边通过,和1.5公里外的307国道连接。

工业广场距孝(义)—柳(林)铁路穆村站约3km,交通便利。

矿井井田面积*******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批准开采4-10号煤层,现开采4号、5号煤层。

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为证照齐全有效的合法生产矿井。

二、矿井采掘布置情况目前,我矿采掘布置主要集中在轨道下山大巷北翼及南行人大巷以东。

矿井在4号煤层集中轨道下山北翼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5号煤层三采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

三、水文地质简述1、水力性质井田边界为人为划定,地表大部被黄土覆盖,沟谷有上石盒子组零星出露。

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沿边界无自然河流及构造,采掘揭露的F1断层,落差约8m,近东西走向,东延伸到东边界,并且沿西南方向落差逐渐减小,并逐步消失。

因其落差小,不致沟通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地表水系属黄河水系。

三川河是区内最大的一级黄河支流,它的上游是北川河、东川河和南川河,据井田以西的后大成水文站1956~1980年观测资料,三川河平均年径流量2.88亿m3,平均径流模数2.23L/s·km2,洪水期最大流量为2260m3/s。

采空区专项调查报告范文

采空区专项调查报告范文

采空区专项调查报告范文一、前言采空区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荒地和废弃地,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针对我国矿区采空区的问题,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对采空区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成因和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对采空区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我国采空区的现状和问题,并从政策、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为后续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实地考察主要是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矿区采空区作为样本,通过现场观察和交流,了解采空区的具体情况。

问卷调查则是选择了相关专业人士和相关企业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于采空区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同时,还通过文献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矿区管理政策,为调查报告提供理论依据。

三、调查结果1. 采空区问题的现状通过对多个矿区采空区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采空区存在以下问题:(1) 采空区面积大、数量多:由于历史原因和过去对于采空区管理不够重视,导致现在我国采空区面积广泛分布,数量众多。

(2) 地质环境恶劣: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岩层不稳定,存在地质灾害风险。

(3) 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目前我国对采空区的管理还相对滞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4) 对环境的影响严重:采空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2. 问题的成因分析(1) 经济利益导向:过去我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采空区的合理利用。

(2) 矿山开采技术滞后:一些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开采技术,对采空区的预防和治理不够重视。

(3) 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对于采空区的管理和利用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使得相关部门在管理采空区时难以有效果。

四、解决方案鉴于采空区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本调查报告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采空区的立法和法规制定,明确责任、加强监管,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煤矿井田围及周边老窑、采空区水害调查报告2017年10月28日报告会审意见目录一、前言二、矿井概况三、水害调查工作四、相邻矿井情况五、老窑水害调查情况六、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七、资料汇总、利用和完善一、前言一、目的与任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为进一步查清本矿的水害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探放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矿采掘活动的安全,决定组织对矿区围及周边的水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

2017年10月25日至26日,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对矿井周边小窑、相邻矿井及本矿历年采空区的统计、调查和测绘再结合××县××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患物探勘查报告》、《生产地质报告》、矿井提供的《综合水文地质图》汇总相关成果资料,编写本报告。

具体任务为:1、调查××县××煤矿井田围及附近现有井巷的分布、开采情况、涌水量;2、调查并收集老窑小窑的分布、积水情况;3、调查地表水系对矿井充水的情况,以及地表塌陷情况;4、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针对矿井建设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对存在的水患提出防治措施。

二、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工作在收集井田地质报告、开采设计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我矿井界硐巷分布、开采、水文地质情况、老空区的分布位置和积水情况,以及地表塌陷等现状进行调查。

因废弃、冒落塌陷、封闭、积水等因素影响而无法进入实地勘测的老空区调查,则通过调查访问矿井现场管理人员、老矿工,老矿主等,并结合以往开采资料进行分析。

1、井下水文地质调查:根据采矿证围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历年采掘动态图、各水平主要出水点涌水量观测记录等资料,并对现在较大涌水点(段)的分布位置、涌水特征、涌水量等进行实测或调查记录。

完成了一处老窑开采及情况及其水文地质情况的调查。

2、地表调查:重点调查地表水系的位置、分布,以及矿区地面塌陷情况。

3、收集井田地质报告,了解开采前井田水文地质状况,煤层顶底板岩层含水情况。

二、矿井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县××镇××煤矿(以下简称“××煤矿”)为整合矿井,由原福来(锦浩)煤矿和朝锦煤矿整合而成。

2008年5月,受××煤矿的委托,宏景矿产资源开发服务编制完成了《××县××镇××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以下简称原设计),并得到了省煤炭管理局文件的批复(黔煤规字「2008」1400号),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本区煤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地层,薄至中厚煤层。

主要开采煤层为C1、C4、C5煤层。

二、矿井位置与交通××县××煤矿位于××县城南西面,平距约18km处。

矿区地理坐标: 东经106°40′08″~106°41′03″,北纬28°01′24″~28°01′37″。

2010年3月,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调整××县××镇××煤矿矿区围的通知》文件(黔国土资矿管涵「2010」184号),调整后的矿区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走向长约2.3Km,倾斜宽约0.99Km,面积0.9397km2,开采标高为+1050—+525m。

矿区围拐点坐标见下表:矿区围拐点坐标矿山有公路经××镇到××县城,运距约30km,矿区至桐容运煤公路3km,从而进行入210国道(川黔公路)、川黔铁路、崇遵高等级公路,交通方便。

三、矿井开拓开采系统简述及采掘现状全矿井划分为一个采区开采,设一开采水平,水平标高为+544m,目前一采区共布置两个采煤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作业。

本矿准采标高为+1050~525m,由于目前C5和C4煤层+721m标高之上已采空形成采空区,C1煤层+678m标高之上已采空形成采空区。

111工作面已于2015年3月全部回采完毕,采空区无积水。

112东翼、112西翼工作面正在回采,采空区无积水。

141回风巷在掘进到50米位置时遇到一条老巷。

巷道宽约2米,净高1.0~1.2米,巷道由西向东施工,坡度约8度左右。

巷道未使用任何支护材料支付,但巷道总体保持较完好,仅局部出现顶板离层垮落现象。

巷道有积水不间断涌出,涌水量在2m3/h左右。

141运输顺槽现已掘进62米,未见老巷道及采空区。

四、地形地貌井田地处黔北高原,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地形切割强烈,山高坡陡,沟谷纵横。

龙潭组含煤地层沿槽谷延伸,上覆地层呈陡坎或陡坡。

区地形总体上北东高,南西低,南北向及北东向山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属中、低山侵蚀、溶蚀、剥蚀山地地貌,地表河流主要有××河由北东向南西迳流,汇合于赤水河之中。

地形上东部高,向西为斜坡,最高点为图区北东部石合岩附近的无名小山,标高为1108.5m。

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和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及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第四系(Q)。

矿区位于高桥向斜(周市坝向斜)南东翼中段,轴部由侏罗系(J)、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组成,两翼出露分别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二叠系长兴组(P3c)、龙潭组(P3l)、茅口组(P2m)及志留系等地层。

区域上以横向断裂为主,走向断裂次之。

矿区井筒标高为+550m,本区××河最低侵蚀基准面+520m。

五、气象水文井田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据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4.9℃,年最高15.4℃(1998年),年最低14.2℃(1996年),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6.9℃,相对湿度在68~87%之间。

降水量:多年年平均为1052.3mm,年最大1335.1mm(2000年),年最小881.44mm(1998年),日最大109.8mm,雨季一般集中在5~7月份,一般4月初进入雨季。

年平均日照时数1114.3小时,全年无霜期265天。

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夏旱、秋风及秋绵雨、倒春寒、冰雹、暴雨等。

六、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发育状况本区地表水属长江流域赤水河綦江水系××河支流,为山区雨原型河流,河床粗糙,水流湍急,雨季河水暴涨暴落,河流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枯季流量变至较小,接受地下水补给。

××河:位于井田西北开采围界外约1km,距本矿主平硐口约120米,但井口标高高于河床标高约23米。

××河系长江流域赤水河綦江水系的四级支流,全长100km,平均坡降7%,河面宽30~50m,河谷呈“V”字型,区最低海拨标高520.00m,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平均流量3.65m3/s。

支流与主干河流在平面上构成“树枝状”。

冲沟:分布在区低洼、槽谷地带,于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及茅草铺组地层出露地带较发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长兴组地层出露地带其次。

沟谷切割较深,平面上与河流多呈“树枝状”,在横剖面上呈“V”字型或“U”字型,旱季流量小至干涸,雨季流量剧增,动态变化显著。

冲沟水流入区附近河流中。

2、充水水源及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大气降水:据××县气象局多年气象资料统计,该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57.1mm,丰水期多集中在5~9月。

大气降水是矿区各岩组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当由于采空冒落及由此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发展到地表时,大气降水则可通过此途径间接进入矿坑。

地下水:含煤岩系虽然富水性弱,但其的地下水将直接进入矿坑。

“T1y2+P3c”层底界距C5煤层平均距离为25~30m,受采空塌陷影响,导水裂隙带可能进入该层,其地下水将可能间接进入矿坑;开采C1时,P2m中的地下水可能直接进入该层,导致矿床充水。

从区域上看,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520m,地下水由北东向南西迳流。

矿区资源量都位于此标高之上,地下水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

矿区外围主要的地表水体有××河,位于矿区西侧,在两河口交汇后向西流出图区,河流流出图区处标高为+520m,是当地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地表水的动态具有瀑涨瀑落的山区雨源型河流特征,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并具一定的滞后现象。

3、矿井涌水量矿井正常涌水量:22.4m3/h;最大涌水量:44.2m3/h。

七、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煤业采用平硐开拓。

主平硐位于我矿最低开采标高,为平硐上山开拓,矿井所有涌水均可沿巷道的排水沟自流出井,井下不需配备排水设备。

本矿最低开采标高为+550m,高于本区+520m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不涉及含水层疏水降压问题。

三、水害调查工作一、调查时间2017年10月25日至26日。

二、参加调查人员及走访对象参加调查人员有:+++(矿长)、+++(总工程师)、+++(地测副总)、++++(采掘副总)走访对象:周边附近村民及在煤矿工作多年的老职工。

三、调查方式和容(一)井下1、调查记录我矿采空区和废巷位置、围,可能积水的区域和积水量。

2、调查记录相邻矿井采空区和废巷位置、围,可能积水的区域和积水量。

(二)地面对附近在原小窑工作过的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容是各老窑的封闭情况、井口位置、方向、深度及井下巷道和方向等,并详细记录。

四、相邻矿井情况矿区的北翼相邻矿井有××煤矿、德奎煤矿,××煤矿现处于停产状态中,德奎煤矿已于2006年关闭。

经调查,××煤矿现开采煤层为C1、C4、C5号煤层,总的开采量相对较少,新系统未进行开采。

××煤矿与我矿之间留设有90米的井田保护煤柱,德奎煤矿与我矿之间留设有200米的井田保护煤柱。

五、老窑水害调查情况一、生产坑道LD1、LD2等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窑遍布煤层露头。

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

由于受水、通风、运输等限制,一般沿煤层走向开采巷道不长,个别点可达200m,开采垂深小于50m,多数采C4、C5号煤层。

目前矿区的老窑已全部废弃或封闭。

二、矿井采空区调查⑴、调查方法:①询问老工人,②查阅原有图纸资料,③询问原技术人员。

⑵、调查结果经过详细调查后基本查清了××县××煤矿矿井采空区情况:锦浩煤矿和朝锦煤矿为本矿围主要采煤老窑,目前井田围C5和C4煤层+686标高之上已采空形成采空区,C1煤层+674标高之上部分已采空形成采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