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___学前教育史自考

合集下载

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

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

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学前教育是指为孩子在开始上学之前提供教育服务的体系。

各国根据自身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形成了不同的学前教育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1. 蒙台梭利教育法(意大利):蒙台梭利教育法主张根据儿童的自主发展特点提供教育服务。

教师是观察者和指导者,而孩子则是主动参与者。

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孩子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提供有自主性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2. 弗罗贝尔教育法(德国):弗罗贝尔教育法注重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

该教育法主张让孩子主动参与、自由表达和创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的角色是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环境,并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3. 雅典娜哲学(美国):雅典娜哲学强调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全面发展。

该教育思想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互动学习,并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来发展社会技能和价值观。

教师应当激励儿童参与社会、身体和智力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和教育经验。

4. 教育重建主义(英国):教育重建主义强调儿童作为主体的教育过程。

该教育思想认为,儿童在学习中具有独特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应当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儿童掌握学习技能,并以孩子主导的方式进行教育。

5. 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以色列):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主张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该教育思想认为,儿童通过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教师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总的来说,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个体化、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者的角色是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材料,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并发展他们的潜能。

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和认知能力都具有积极影响,并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史(国外)

学前教育史(国外)

学前教育史(国外)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简单的军事体育训练;原始宗教、唱歌、舞蹈等。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示范与讲解;观察与模仿;奖励与批评。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及原因:特征——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它岁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幼儿教育是公养公寓、民主平等;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相应的社会性质、家庭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二)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埃及、把理论、印度和中国。

学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建立与文字的出现等。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

形式:家庭教育和宫廷教育。

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农务等。

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古道印度的学前教育包括:婆罗门教的学前教育;佛教的学前教育。

(三)斯巴达与雅典学前教育的异同点。

共同点: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的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削阶级思想意识,但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

不同点: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在培养目标上前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后者则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后者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眼里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试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在外国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他重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他最早提出优生优育的幼儿教育体系;提出儿童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指出故事、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寓教于乐、慎选教材等问题。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西方古代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西方古代学前教育

2、哲学及社会政治观 在欧洲哲学史上,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鼻祖,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体系。柏拉 图的本体论即“理念论”,既是其哲学的基石,也是 其教育学说的理念基础。柏拉图经历了雅典的衰落, 对扰乱尊卑秩序的民主政治感到不满,在没有发现理 想的政体后,开始构建理想世界——理想国。 柏拉图提出一套上帝造人,把人分为金、银、铜铁 质三等的理论。金质——培养成哲学王,上层统治 者。银质——培养成军人,国家的守护者。铜铁 质——培养成具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柏拉图主张对所有自由民的子女实施相同的强制教 育,以便成年后各安其位,遵纪守法。
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 剥削阶级思想意识。
不同点: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 ,
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
(2)在培养目标上前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 , 后者则 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德 的培养,后者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 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一)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
1、教育目标 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成立共和政体,经济主要以 农业为主。由于与邻邦的战争频繁,因此这个时期教育 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农民和军人特质的人才。 2、父母的权利和教育职责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以“家长制”著名。子 女被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子女有生杀大权。 母亲处于家庭教育的中心地位。7岁后女孩在家向母 亲学习,男孩教育开始转由父亲承担。 教育内容:《十二铜表法》
2、学前教育
为适应民主政体和社会需要,雅典的教育不再是 单单培养军人,而且要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 辩、善于通商的政治家和商人。 教育目标是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古代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学前教育观念及其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的教育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理念。

3. 能够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与辨析。

教学重点:古代学前教育代表人物及其教育理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学前教育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过程:展示图片(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5分钟)→ 导入新课(5分钟)2. 内容讲解:(1)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30分钟)a. 柏拉图的教育理念b.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2)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20分钟)a. 昆体良的教育观念b. 西塞罗的教育观点(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20分钟)a. 古埃及的教育特点b. 古埃及的教育制度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古代学前教育情景,进一步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4. 例题讲解(20分钟):分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理性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德育、智育、体育、美育2. 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昆体良:重视家庭教育、注重道德教育西塞罗:人文主义教育、注重修辞学教育3.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忠诚、勇敢、智慧的公民制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师徒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分析古代罗马、埃及的学前教育特点。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重难点串讲资料课程代码:00402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也是“老老”和“慈幼"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也是鼎盛时期,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雇请乳媪鞠育。

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四、慈幼礼俗,俗称“抓周” 。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意为在众人的帮衬下多才多福。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史-教案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史-教案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史-教案第一章:古希腊学前教育1.1 背景介绍:古希腊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制度1.2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学校、体育馆和音乐学校1.3 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体育锻炼和音乐教育第二章:古罗马学前教育2.1 背景介绍:古罗马社会的家庭结构和社会地位观念2.2 学前教育场所:家庭和学校2.3 教育内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2.4 教育目标:培养社会精英和政治领袖第三章:中世纪欧洲学前教育3.1 背景介绍: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和教育制度3.2 学前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和教会教育3.3 教育内容: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基本知识教育3.4 教育目标:培养虔诚的基督教徒和合格的劳动者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前教育4.1 背景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变革4.2 学前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4.3 教育内容:文学、艺术、科学和道德教育4.4 教育目标:培养全人教育和个性发展第五章:近代欧洲学前教育5.1 背景介绍:近代欧洲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5.2 学前教育理论:卢梭、福禄贝尔等教育家的理论5.3 教育内容:自然观察、感官教育、语言教育和道德教育5.4 教育目标:培养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公民第六章:古埃及学前教育6.1 背景介绍:古埃及社会的文明与教育观念6.2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与官方教育机构6.3 教育内容:文字教育、宗教教育、工艺技能教育6.4 教育目标: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力与继承者第七章:古印度学前教育7.1 背景介绍:古印度社会的宗教与文化教育7.2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与师徒制7.3 教育内容:宗教经典学习、语言与文学、道德教育7.4 教育目标:培养虔诚的信徒、文化传承者与社会精英第八章:古中国学前教育8.1 背景介绍:古中国社会结构与教育传统8.2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与私塾教育8.3 教育内容:儒家经典、诗词歌赋、书法绘画8.4 教育目标:培养具有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君子第九章:古阿拉伯学前教育9.1 背景介绍:古阿拉伯文明与教育发展9.2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与宗教教育机构9.3 教育内容:伊斯兰教教育、语言学习、科学知识9.4 教育目标:培养虔诚的穆斯林、学者与社会领袖第十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0.1 背景介绍: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10.2 古代教育的优点与不足10.3 古代学前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0.4 教育目标:结合古代教育的精髓,优化现代学前教育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古希腊学前教育背景介绍:古希腊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制度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体育锻炼和音乐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方式重点环节二:古罗马学前教育背景介绍:古罗马社会的家庭结构和社会地位观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内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重点环节三:中世纪欧洲学前教育背景介绍: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和教育制度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和教会教育的实施方式和特点重点环节四: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前教育背景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内容:文学、艺术、科学和道德教育的核心要素重点环节五: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背景介绍:近代欧洲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理论:卢梭、福禄贝尔等教育家的理论及其对近代欧洲学前教育的影响重点环节六:古埃及学前教育背景介绍:古埃及社会的文明与教育观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内容:文字教育、宗教教育、工艺技能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重点环节七:古印度学前教育背景介绍:古印度社会的宗教与文化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内容:宗教经典学习、语言与文学、道德教育的实施方式重点环节八:古中国学前教育背景介绍:古中国社会结构与教育传统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内容:儒家经典、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的教育内涵和目标重点环节九:古阿拉伯学前教育背景介绍:古阿拉伯文明与教育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教育内容:伊斯兰教教育、语言学习、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培养重点环节十: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背景介绍: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及其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古代教育的优点与不足:分析古代学前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教案详细介绍了外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历史,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近代欧洲、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阿拉伯的学前教育发展。

第七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七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 古代埃及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祭 司、医学、建筑、军事、农务等。男童 稍能懂事就跟随父辈或长辈,在实际生 活中通过耳濡目染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继而动手试验。女童则限于由母亲教会 缝纫、烹饪等家务劳动,不得参加任何 技艺的学习。从教育方法上看,实行家 长制加体罚,儿童身心倍受摧残。女童 的学习受到歧视。
(一)家庭教育时期
• 公元前1200年的希伯来人尚处于原始社 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 虽然百年后建 立统一国家 , 但不久又分裂 , 长期处于战 乱之中直至成为亡国之奴。在这一时期 , 家庭在人们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 按照希伯来的习俗,婴儿一出生后就用 盐水擦洗,还习惯于把婴儿置于襁褓之 中。孩子一般要又母亲哺乳,到三岁才 断奶。
斯巴达长老检视婴儿
斯巴达城遗址
• 0-7岁, 婴幼儿就开始接受斯巴达式的家 庭教养和教育。具体实施主要由母亲负 责。培养孩子从小不哭不闹、听话顺从 的习惯 , 儿童稍大些时 , 要他们不计较食 物的品种和好坏 , 不挑剔衣服的颜色和样 式 , 经受艰难生活、吃苦耐劳和锻炼身体 的种种考验 , 提高适应性。此外 , 在品德 和性格方面 , 则要孩子始终保持知足和愉 快 , 还要不怕孤独和黑暗 , 并经常带他们 到公共娱乐场所去观赏和聆听关于英雄 事迹的演出和讲解 , 学习英雄们的伟大言 行。
• 种姓制度是印度特有的一种阶级压迫制度,它 把从事当时不同社会分工的人群,划分成4个 等级,也就是构成4种种姓。第一等级是“婆 罗门”, 即掌握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第二等 级是 “刹帝利”, 执掌行政与军事大权的世袭 贵族;第三等级称为“吠舍”,即名义上具有 人生自由的 , 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农夫、手工 业者和贫民等 , 他们必须向第一、第二等级交 物、纳税 ;第四等级称作“首陀罗”, 即被征 服者或奴隶 , 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前两个 等级与后两个等级由于种姓差别而尊卑极为悬 殊 , 他们之间不得通婚、不得共食 , 世袭相传 , 不得更改。

第7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

第7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

了解古代东方国 家学前教育的基 本情况。
以采取各种手段的,可以打罚惩戒。希伯来的家庭教育以陶冶宗教的思想感情为其首要目标。
(二) 学前教育的学校时期
1. 会堂式学校
会堂开始仅是祈祷的场所,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儿童的教学机构。会 堂和文士的出现为学 校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 独立式学校
儿童在学校里读书、写字和理解一些简单的律法知识,此时采用的 教育方法仍主要是家
模仿,易效法良好范例而养成善行,也易接受负面的影响而染上恶习。
2. 幼儿教育方法:教师切不可把幼儿视为小大人,施教时必须考虑幼儿的身心特征并照
顾其个别差异。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寓言及巧妙的比喻对其进行教育。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
伊拉斯谟的教育观是北欧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
(三) 蒙田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田(Montaigne,1533—1592)是 16 世纪法国杰出的人文主义文学家。
育方法上,教师经常对幼儿施行体罚。
虽然古埃及创建了学校教育,但当时的学前教育尚处于萌芽状态。 尽管如此,古埃及对 世界学前教育史的发展仍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 古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介绍古希伯来的历史背景。 (一) 学前教育的家庭时期 流放时期之前的希伯来没有学校,主要由部落和家庭对子女进行教 育。父母担负的主要 责任是培养孩子,使他们作为以色列这一群体的成员去生活。为了督促 子女学习,父亲是可
1. 胎教及环境的作用:就胎教及婴幼儿的护理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重视教育环
境的作用。
2. 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
重视智、体、美、德的普遍实施,多运用直观的方法,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
(二) 伊拉斯谟的学前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14岁,是儿童“进入正规的集体教育”阶段。 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儿童掌握读、写、算的基本 知识与技能,并进行体操训练和音乐教育。
• 14~21岁,这个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 学生的理性灵魂。
二、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体质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
•为了培养健康的下一代,应当实行优生,孕妇应当注 重保健。要求以法律来规定婚配制度,保证在最适宜 于生育的年龄生育下一代。(已婚夫妇学习生育知识; 孕妇注意自己的身体,经常运动但不宜过于劳累,食 物要有营养,保持宁静的情绪。)
• 游戏是有益的,儿童应当玩游戏,儿童游戏大部 分应当是他们将来要认真从事的事业的模仿。儿 童在5~7岁这一阶段可以旁观成人正在从事的何 种工作。7岁之后,则进入正规学习的阶段。
• 强调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最初 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立法者要负责 在全城邦杜绝一切秽亵的语言,应该规定儿童可 以看哪些戏剧。
就拿《一千零一夜》来说,是因为波斯有个国王发现妻子对他不 忠,就起了报复之心。他每天娶一个处女,然后在翌日把她处决。最 后丞相在城中找不到处女了,只剩两个女儿。姐姐为了保护妹妹,自 荐去当王妃。洞房夜,聪明的新王妃向国王说了一个故事,但不说出 结局,于是国王只有把处决延迟。翌日,新王妃把昨天说的故事说完, 但又立刻引出一个新故事。当然,她又一次卖了关子,不把故事结局 说出来。就这样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不但不忍把王妃处决,还 要把她说过的故事撷集成书。
•在学前教育的内容方面,昆体良在 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希腊语、 拉丁语)教育问题。
•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
•语言学习的具体方法:认识字母应 同时教形状和名称,可以将有字母的 象牙人像给孩子当玩具;当儿童开始 摹写字母的形状时,可将字母尽可能 正确地刻在木板上,指导孩子用铁笔 沿着笔画的勾纹写,这样就不会出错 误。
意识到了环境对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 要求为儿童创设一个纯洁的、健康的教育环境。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将古代学前教育理论 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西方后世学前教育理论和实 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与柏拉图不同的是: ①重视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②在婴幼儿保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③更强调通过练习形成道德习惯; ④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主张。
•营养也是健康的保证,亚里士多德特别注意儿童 的营养问题。
•为了增进儿童的健康,要求及时地引导他们做些 适宜于肢体发育的活动。
•从小习惯于寒冷,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不要穿得 太多。啼哭也不必禁止。
•及早培养儿童的好习惯,但是他们的身体锻炼要 适宜,不能让他们过度疲劳。
• 5岁之前不能教儿童学习任何功课,他们的活动应 是游戏和听故事。
一、儿童的优生优选
•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论述儿童的优生优育 问题。
•优生:
1.任何人都得过集体的公共生活。应使婚姻成为 高尚的事业,明确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
2.任何个人无婚姻自主权,成人必须由执政者负 责选择配偶;
3.国家只允许身体健壮的男女结婚,男子的婚龄为 25~55岁,女子的婚龄为22~40岁;凡不符合规定婚 龄和健康标准的婚姻则被看作不洁不义之举,为众 人所不齿,其所生子女则不能享受国家的一切权利。
具体内容:故事、寓言、诗歌、音乐和体 育锻炼,并强调寓教于乐,处处给儿童以 道德的陶冶。
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学前公育 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三、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做游戏、讲故事、 唱歌等。
•重视音乐对儿童心灵的陶冶作用。选择欢 快、令人兴奋的歌曲给儿童唱,以培养儿 童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节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
•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胎教”的第一人。 •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胎教思想、
心灵白板说、教育顺其自然说、幼教年龄分期说、
品的习惯培养说。
• 儿童5岁至7岁阶段的教育,按亚里士多德的意见,应 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任务。“习惯成自然” 这句谚语,在西方即渊源于亚里士多德。
• 创建了吕克昂学园
一、论教育的年龄分期
•关于教育的年龄分期思想主要基于灵魂论。
•人的灵魂分为③理性灵魂(灵魂的高级部分,它的功能主 要表现在认识与思维方面)和非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又 分为①植物灵魂(最先成长,灵魂中最低级的部分,它的功 能主要表现在营养、发育、繁殖、生长等生理部分)和②动物 灵魂(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本能、感觉、情感和欲望等方面)。
①出生到3岁 儿童出生后就交给国家特设的育儿园养育,并用摇 篮曲、儿歌对婴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有乳的母 亲可以给婴儿喂乳,但不应让母亲知道哪个是自己 的子女。 ②3~6岁 集中到附设在神庙中的国家儿童游戏场去,由国家 指定的性格温和的、富有知识的保姆照管抚养,他 们将对儿童进行智、德、体、美方面的教育。
• 儿童的饮食要适当,生活要有规律,睡眠要充足但 不宜过多。
•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强调“知”的作用,而且 指出在教育的初期通过行动或实践来培养儿童良好 的习惯尤为重要。 模仿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 家。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 想家” 他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生 物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和美学各方面,都 留下了著作。他的教育观点,散见于他的《政治学》 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两前 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0~7岁的儿童教育进 行了全面的论述。他所提出的教育适应自 然的思想和对儿童教育阶段的划分是建立 在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观察和分析 基础上。他对0~7岁儿童的健康教育无比重 视,对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提出了许 多有价值的建议。
把儿童身体的健康作为其心理发展的前提,这一思 想非常宝贵。
•为发展人的灵魂,应当实施与它们相一致的三种教育, 即体育、德育、智育,并根据灵魂成长的次序,依次 实施这三种教育。
灵魂论思想在教育理论上有重要意义:
•肯定了人是动物界的一部分,人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 西,它是与生俱来的。植物灵魂和动物灵魂都应当得 到发展,它们是理性灵魂发展的基础。
•人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于理 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 越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特别是德 育的任务。
• 教学要能培养个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 倾向,最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儿童的天性应该 受到重视,但是天性缺少的东西也应该得到弥补。
第四节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
• 昆体良十分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 • 昆体良对父母及年长之辈身教重于言教问题上存
•强调及早教育儿童的同时,防止两种极端倾向:
1.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视 学习为苦差事,以至于在童年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过 的苦心有余悸。
2.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
•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赞扬,决不要 让他们以不知道为快乐。不愿学时,比赛。
二、论学前儿童言语教育
执政者、军人、工农商→黄金、白银、铜铁, “爱智”“爱胜”“爱利”,智慧、勇敢、节制。
• 智慧者:理性发达,能对国家大事做出正确谋 划,最适宜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 勇敢者:意志坚强,御敌卫国,最适宜成为国 家的保卫者;
• 节制者:习惯于克制欲望,擅长生产、制造和 贩运,理应成为服从于哲人和军人统治的劳动 者、供养者。
学前教育史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儿童的优生优选、儿童公育制度、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年龄分期、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早期教育、论学前儿童言语教育、论学前儿童教育方法
第一节 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简介
•奴隶主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苏格拉 底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理想国》《法律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他的教 育学说。 •哲学思想:“理念论” •政治主张:完美理想国家
• 主张游戏的方式和玩具不应当轻易变更,要为所有 儿童安排同样的游戏,采用同样的游戏方式,使儿 童喜欢同样的玩具,养成相同的爱好,从而使儿童 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养成儿童节制、顺从、公道 的美德,这将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 重视体育。和谐的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 音乐来陶冶心灵”。认为体育必须与音乐教育结合。
童书中不美丽的误会
小时候阿李妈妈很喜欢《阿拉丁神灯》、《阿里爸爸与四十大盗》 和《仙巴历险记》等带浓厚中东色彩的故事,以上故事的另一个共同 点是它们都是撷集于《一千零一夜》。正因如此,在儿童文学中有个 不太美丽的误会,很多人以为《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都是老少咸宜, 没想到其中不乏色情暴力和怪力乱神。
•强调书法的重要性。
•阅读首先要求正确,然后才要求连贯。
•在幼年时期就注意纠正儿童发音上的错 误,以免积习难改。
三、论学前儿童教育方法
•昆体良在教育理论方面主要贡献:对教学方法的论述。
•儿童的学习要劳逸结合,学习与休息相间,要防止儿 童疲劳过度,负担过重。
•为防止儿童学习负担过重,应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
第三节 昆体良的学前教育
•古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培养雄辩家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雄辩术原理》总结了古罗马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论早期教育
•“当儿子一出生时,但愿做父亲的首先对他寄予最大 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地关怀他的成长。”
•凡是儿童应当学习的东西,就应该早点开始学,早期 年龄阶段的光阴不要浪费掉。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 上,首次提出按照儿童的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 并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对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完成不同的教育任务。儿童教育的三个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