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海运货物的装卸
四大港口物流模式

四大港口物流模式分析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
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
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鹿特丹港模式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
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
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
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
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

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将货物装载在标准化集装箱中进行运输的方式。
它通过统一的包装、装卸和运输方式,实现了货物的快速、安全、高效运输。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集装箱运输方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
集装箱运输最早开始于二战后的1950年代。
当时,美国人马尔科姆·马克林和基思·坦纳(Malcolm McLean and Keith Tantlinger)首次提出了使用标准化集装箱进行货物运输的想法。
他们设计了一种可以堆叠和固定的金属集装箱,简化了货物的装卸和运输过程,并提高了运输效率。
1956年,第一艘装载集装箱的船只“理查德·J·道尔”号从美国纽约港启航,这标志着集装箱航运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装箱运输业发展迅速。
1961年,国际海运集装箱局(International Shipping Bureau)成立,标志着集装箱运输的国际标准化进程的开始。
1966年,第一艘全封闭的集装箱船服役,这使得集装箱航运更加安全和可行。
1971年,集装箱航运取代了传统的散货船成为世界上运输容量最大的船型。
现代集装箱运输网络逐渐形成,港口、陆运、船舶和集装箱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
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集装箱运输方式的出现,不仅缩短了货物的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提高了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通过减少装卸时间和货物丢失的风险,集装箱运输使整个供应链更加高效和可控。
此外,集装箱运输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普及,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
首先是港口的压力增加。
由于集装箱的使用,港口的装卸工作变得快速而繁忙。
一些港口需要进行设施改建和扩建来适应集装箱运输的需求。
此外,集装箱运输也带来了一些安全和环境问题,如货物的盗窃、集装箱的堆积和废弃。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提高安全和环保意识。
总体而言,集装箱运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国际海运运输规则

国际海运运输规则
国际海运运输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货物装卸规则:国际海运货物装卸规则包括国际货物装卸规
则(INCOTERMS)和船舶货物装卸规则。
INCOTERMS是国际商业术语解
释规则,规定了买卖双方在货物装运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船舶货物
装卸规则则涉及到船舶货物装卸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货物安全
和顺利装卸。
2. 运输文件规则:国际海运运输涉及到大量的运输文件,包括
提单、商业发票、装箱单、保险单等。
国际海运运输规则对这些运输
文件的格式、内容和法律效力进行了规定,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合法
性和可靠性。
3. 运费计算规则:国际海运运输的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用和附
加费用。
国际海运运输规则对运费的计算和收取方式进行了规定,包
括根据货物类型、重量、体积、起运港和目的港等因素来确定运费的
计算方法,以及各种附加费用的收取标准和支付方式。
4. 承运人责任规则:国际海运运输规则对承运人的责任和义务
进行了规定,包括货物损坏、丢失、延误等情况下的赔偿责任和补偿
标准。
同时,规定了货物运输保险的要求和范围,以保障货主的利益。
5. 海运货物包装规则:国际海运运输规则对货物包装的要求进
行了规定,包括货物包装的材料、方式、标识和防护等要求,以确保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完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国际海运运输规则的适用可能
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国际海运运输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
的规则,并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
海运船舶的货物运输安全措施

海运船舶的货物运输安全措施随着全球化贸易的发展,海洋运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障海运船舶的货物运输安全,各国航运机构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运船舶的货物运输安全措施,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货物包装与装卸安全措施为确保货物在海洋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运输,合理的货物包装和装卸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货物包装应符合国际标准,保证货物在承受振动、冲击和变形等外力时不受损。
同时,在装卸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起重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货物的平稳移动,减少货物与船舶的摩擦和碰撞,从而降低货物运输中的损失和事故风险。
二、船舶结构和设备安全措施船舶的结构和设备的安全性对货物运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舶必须经过合格的设计和建造,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并定期接受船级社的检验和验证。
此外,船舶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设备、救生设备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这些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货物在船舶上的安全运输。
三、危险品运输安全措施海运船舶中常常运输着各类危险品,如化学品、石油产品等。
为确保危险品的安全运输,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危险品运输规范。
在海洋运输过程中,危险品必须进行正确的分类、标记、包装和运输,确保其不对船舶和其他货物造成危险。
此外,船舶应在运输危险品时采取额外的安全预防措施,如设立危险品仓库、安装防火设备等,防止危险品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意识和培训措施船舶及货物运输安全离不开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培训。
船舶员工应接受海事培训,了解货物运输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并具备应急处理和救生技能。
此外,船舶员工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确保船上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同时,航运机构和企业也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海运船舶的货物运输安全措施尤为重要,关系到货物运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的货物包装和装卸安全措施、船舶结构和设备安全措施、危险品运输安全措施以及培训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港口基本情况介绍

港⼝基本情况介绍港⼝基本情况介绍港⼝是具有⽔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
港⼝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外向型经济的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撑。
港⼝是⽔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由于港⼝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个天然界⾯,因此,⼈们也把港⼝作为国际物流的⼀个特殊结点。
⼀、我国沿海港⼝基本情况我国主要港⼝在世界港⼝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港⼝的排名不断靠前,其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成为世界上港⼝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沿海港⼝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铁矿⽯、粮⾷、陆岛滚装、深⽔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
据《2013-2017年中国港⼝⾏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2012年,全年全国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7.76亿吨,⽐上年增长7.37%。
其中,沿海港⼝完成68.80亿吨,内河港⼝完成38.96亿吨,分别增长8.2%和5.9%。
2012年,全国港⼝完成旅客吞吐量1.94亿。
其中,沿海港⼝完成0.79亿⼈,内河港⼝完成1.15亿⼈,分别下降1.5%和增长0.8%。
全国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0.6亿吨,⽐上年增长9.68%。
其中,沿海港⼝完成27.86亿吨,内河港⼝完成2.71亿吨,分别增长9.5%和12.0%。
全国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亿TEU,⽐上年增长8.43%。
其中,沿海港⼝完成1.58亿TEU,内河港⼝完成1950万TEU,⽐上年分别增长8.0%和12.3%。
近⼗年来,中国沿海港⼝建设投资近万亿元,其中2012年,沿海建设投资达到了1004.14亿元。
截⽌2012年,全国亿吨以上港⼝(包括沿海和内河港⼝)已达29个,其中,沿海亿吨港⼝19个,内河亿吨港⼝10个,拥有⽣产⽤码头泊位3186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86个。
物流装备简答题参考答案

物流装备答案1、物流装备是如何分类通常按照设备所完成的物流作业来划分,可把物流设备划分为:①物流运输设备②仓储设备③包装机械④装卸搬运设备⑤流通加工设备2、物流系统的信息技术有哪些(1)条形码技术(2)EDI技术(3)射频技术(4)GIS技术(5)GPS技术(6)货物跟踪系统3、如何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①、物流机械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②、物流机械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系统的重要资产③、物流机械设施与设备涉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④、物流机械设施与设备是物流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4、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世界港口发展大体经历三代 , 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第二代港口除了货物的装卸、仓储外,还增加了工业、商业活动,使港口成为具有使货物增值效应的服务中心;第三代港口适应国际经济、贸易、航运和物流发展的要求,得益于港航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港口逐步走向国际物流中心。
随着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与综合运输链复杂性的增加,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也将更为广泛。
(1) 港口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随着港口交叉腹地范围的扩大,港口吸引腹地的重点已经从地理位置、集疏运条件、传统的装卸和储存服务水平扩大到为产品提供增值服务的水平。
(2) 港口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角;目前国与国之间的货运业中,海运以其低廉的价格,占据着市场较大的份额,国际物流量的 90% 以上是由海运完成的。
港口作为海运的起点和终点,在整个运输链上总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
(3) 港口在国际分工和世界择济、技术、交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港口作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交汇点,已经实现从传统货流到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是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聚集点,具有发展成具为物流生产要素整合平台的资源优势。
港口通过发挥经济的聚集效应,整合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发挥 1+1> 2 的效果。
福州物流发展的状况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本文通过对世界现代物流发展态势与国内主要城市的基本经验的分析判断,和对福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加快福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设。
[关键词]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园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以及专业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人们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放在了提高物流效率上。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简单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
现代物流将物流各要素和功能重新整合,组成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基本活动,并将其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降低物耗、提高效率,快速推动经济增长。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因此,“十一五”期间,加快福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海峡西岸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对推动福州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现代物流发展态势与国内主要城市的基本经验1.世界现代物流发展态势现代物流作为极具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业,以其先进的组织方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正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呈现出五大趋势、三大热点。
(1)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五大趋势——物流技术信息化。
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存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
——物流管理系统化。
现代物流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和优化商品的流通,以达到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
为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现代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系统,从为社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
(完整版)港口管理复习资料

1、港口代际划分:第一代港口: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第二代港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港口。
其功能除第一代港口功能外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商业功能。
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中心。
第三代港口:20世纪80第四代港口:在兼容第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础上,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强调港口之间互动,以及港口与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互动,满足运输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2、港口的作用: ① 港口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 ② 港口是工业活动基地③ 港口成为综合物流的中心④ 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⑤ 港口具有社会发展的促进效应4、港口的分类:按用途分:商业港;工业港;军用港,避风港。
按地理条件分:海港;河港;河口港;湖港;水库港。
按运输角度分:支线港;中转港(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腹地港(大连、釜山) 5、港口生产活动的特点:① 产品的特殊性:(位移,在生产过程中即被消费) ② 生产的不平衡性:(运输工具、货物等的数量、品种、流向的随机性) ③ 生产的连续性:(装卸采用昼夜24小时连续作业方式) ④ 装卸组织的协作性:(港口生产的多部门、多工种多环节的内外协作) ⑤ 货运信息的集聚性: ⑥ 生产调度的层次性:(两层管理模式:港务局/港口集团公司—装卸公司。
不同层次 上的生产调度职能有明确分工) 6、 英国的港口管理模式:一、政府的港口管理主要职责: ①制定法规;②推行私有化(强调港口自身的经济效益、港口设施私人投资、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③任命港口管理人员;④指派监督员 ⑤航道管理;⑥安全管理 ;⑦建设项目的协调和审批。
二、港口类型:①托拉斯港(信托港口);②地方港 (政府管理港)③公司港;④国家港。
三、港口投资:①英政府向欧洲大陆国家施加压力,限制欧洲大陆港口得到补贴 ; ②1995/1996年度结束地方当局向港口提供贷款; ③港口设施是由私人提供的,政府不管。
④航道建设和维护通过收费维持国家不投资 (国家总原则是对航道不投资) 7、港口营业性收费 :① 引航、移泊费:引航和移泊费的起码计费吨为500马力;② 拖船费:拖船使用时间为实际作业时间(拖船抵达作业地点至作业完毕的时间)+辅助;3、港口的定义:港口是运输网络中水陆运输的枢纽,是货物的集散地,以及船舶与其他运输工具的衔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优点
可利用天然水道、占地少,对货物载运及装卸要求不高
水运系统综运输能力大
运量大、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
2. 缺点
平均航速低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3. 主要功能
承担大批量货物,特别是集装箱运输
承担原料、半成品等散货运输
承担国际贸易运输,是国贸商品的主要运输方式
输船舶和短程干线 运输船舶
B
海上转动型港口 具有大型码头,
是海上运输主要航 线的连接点和支线 的 汇集点,
主要功能是在港 区内接收、堆存和 装船发送货物
C
水陆腹地型港口 国际运输主要
航线的端点港 是水陆交通枢纽,
主要功能是服务于 内陆腹地的集散 运输,兼营海上转 运业务
(四)港口设施与设备分类
1、港区生产设施与设备 生产建筑 辅助生产建筑 港区作业调度室 候工室 港口机械
(六)货物及其在港内的作业方式
1、海运货物种类
A
件杂货 成件运输 和保管的货 物
B
干散货 散装快状或粒 状货物。
通常是大宗 的,常为其设 置专用码头。
C
集装箱货 将单元小 的件杂货集 装成规格化 重件。
A
液体货 石油、石 油产品、植 物油和液化 气等液体货 物,
通常按其闪点分级:闪点低于280C的为一级; 高于450C为三级; 中间为二级
采用单机单桨
冷藏船 ——冷藏并运输鱼、肉、果蔬等货物的船舶。
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作用 植物性食品:呼吸作用
保持食品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及适宜的气体中,以有效抑制微生 物的生命活动和植物性食品的呼吸作用,从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 2、现代港口 的“五大中心”功能
物流服 务中心
商务 中心
信息与 通信服 务中心T
现代产 业中心
后援服 务中心
提供船舶、 汽车、火 车、货物、 集装箱的 中转、装 卸和仓储 等综合物 流服务
为用户提供 运输、商贸 和金融服务
提供TE电X子T 数 据交换 (EDI)系 统的综合服 务等网站。
有利于人口 集中和城市 经济的增长。 促进港城一 体化关系, 优化城市功 能
任务三 水路运输设施与设备
水路运输的概念及类型 水路运输 ——利用船舶在水道及海洋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方式 种类 海洋运输 远洋运输——经过一个或整个大洋的运输 近洋运输——只经过沿海或太平洋或大西洋的一部分 沿海运输——我国沿海区域各港口间的运输 内河运输——在江、河、湖泊、水库或人工水道上运输
杂货船(普通货船) ——用于装载一般包装、袋装、箱装和桶装的件杂货
载重量较小 远洋杂货船DW=1万—1.4万吨; 近洋DW<5000吨;沿海在3000吨以下。
杂货船一般设有2—,机舱上部有桥楼。 万吨级杂货船一般设有压载深舱,也可用来装载液体货物; 杂货船一般以吊杆为主的起货设备,每货舱设有一个舱口; 一般为低速船
二、船舶基本知识
(一)货船分类 干散货船(散装货船)
——用以装载无包装的大宗单一货物的船舶, 一般多为单甲板船
按积载因数(每吨货物所占的体积)不同分 散装货船:装载粮食、煤等货物积载因数相近的船舶。 矿砂船:装载积载因数较小的矿砂等货物的船舶。
按总载重量DW可分级如下: 好望角型船——DW>10万吨; 巴拿马型船——DW>6万吨 轻便型散货船——3.5万吨<DW<4万吨 小型散货船——2万吨<DW<2.7万吨
3、集装箱码头应具有的必要设施 泊位:停靠船舶的场所,有一定的壁岸线长度和水深 前沿:指码头岸线从码头岸壁到堆场前的部分 集装箱码头堆场:进行装卸、交接和保管场 集装箱货运站: 进行装箱、拆箱、交接、分类和短时间保管 控制塔:是集装箱码头各项作业的指挥调度中心 大门:称道口或检查桥,是货物的交接点 维修车间: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的地方
2、港口集疏运设备 港区道路 港口铁路 港口铁路专用线 码头铁路线
(五)集装箱码头
1、集装箱码头的职能 是集装箱运输系统的集散点 提供集装箱堆场、作为转换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缓冲地 水路集装箱运输与陆路集装箱运输的连接点和枢纽
2、集装箱码头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具备确保大型集装箱船靠离的泊位、岸壁和水深; 有堆场和必要的设施、能适应大量集装箱的分类、保管、 交换和修理; 配备足够数量的装卸、搬运机械设备及其操作人员; 具有直接连接陆地运输的机能; 具有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和有关的工作制度。
直接腹地——通过各种运输工具可以直达的地区范围。 中转腹地——经港口中转的货物和旅客所到达的地区范围。
(三)港口分类
1、按用途分类
货主港
商业港
军用港
Concept
避风港
2、按地理条件分类
河口港 海港 湖港 水库港
3、按在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分类分类
A
支线集散型港口 具有较小码头或
部分中型码头 主要挂靠支线运
提供人才培 训、供应海 员服务、贸 易、谈 判 生活娱乐、 等后援服务,
(二)港口的定义
港口——是运输网络中水陆运输的枢纽 是货物的集散地,船舶与其他运输工具的衔接点
港界——港口范围的边界线。 港区——政府规定由港务部门负责管理的水陆区域 港口作业区——港区内相对独立的装卸生产单位 码头——供船舶靠泊、货物装卸和旅客上下的水上建筑物。 泊位——供一艘船靠泊的一定长度的码头。 港口腹地——港口吞吐货物和旅客集散所及的地区范围。
2、货物在港内作业方式 货物通过港口一般要经过装卸、存储和短途运输三类环节。 操作过程 ——根据一定装卸工艺完成一次货物搬运作业过程。 操作过程的五种形式 卸车装船 卸车入库 卸船入货 卸船装船 库场间倒载搬运 装卸过程 ——是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一个或多个操作过程 组成的全部作业过程。
货物装 卸过程 实例:
二、港口基本知识 (一)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港口的发展经历:
第一代 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
第二代 增加了工、商业活动,为具有增值效应的服务中心
第三代 随航运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成为国际物流中心
1、现代港口在国际物流中的战略地位
A 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 B 在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技术、交通方向扮演重要角色 C 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角 D 港口日益成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神经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