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联故事

合集下载

中药对联

中药对联
“避暑最宜深竹院。”“伤寒尤妙小柴胡。”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ﻫ
ﻫﻫ。ﻫ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施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ﻫ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子)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ﻫﻫ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8.珍珠双花红娘子========翡翠单参绿娇蛾ﻫ9.草没狗脊===葛根伴牛膝ﻫ11.知子灵仙能益志=====莲心苏木安息香ﻫ12.人参埋入商陆,当归重楼啃狗脊ﻫ==细辛料理红娘,将军双花拌牛膝ﻫ13.白头翁牵牛耕熟地=======红娘子背母入常山ﻫ14.半夏执扇,天冬加棉,百草春秋过==双花开脸,地皮发水,千引海外销ﻫ15.三年细辛勤学业====十载将军铸钢城ﻫ16.脾能治,气能治,脾气岂能治===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ﻫ17.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春欲归,秋欲归,春秋正欲归
久病苁蓉真没药;严寒豆蔻半沉香。ﻫ灯笼笼灯没有白纸岂能防风捡起红枣当火吹;锅盖盖锅没有柴胡岂有熟地巧妇难为无米炊。
熟地偏栽益母草;常山新种孩儿茶。ﻫ栀子牵牛犁熟地;灵芝背母入常山。ﻫ村前木贼夜牵牛连翘怎过;路上槟榔朝贝母滑石难行。ﻫﻫ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ﻫ白头翁牵牛耕熟地;红娘子相思配宾郎。ﻫ白头翁骑海马身披穿山甲;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ﻫ半夏当归生地何如熟地好;千年独活红参自比白参差。ﻫ大黄体挂穿山甲不畏穿胸;木贼身披地骨皮何愁巴戟。ﻫ知母当归大腹子穿山去接;梹榔泽泻刘寄奴熟地来医。ﻫ放心走吧此去不论生地熟地远志莫怕路千里;挥泪去矣将来但闻藿香木香桂圆时节早当归。ﻫ半夏当归熟地总比生地好;千年独活红参何如白参差。
37.脾能治,气能治,脾气岂能治==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ﻫ38.心难鉴,情难鉴,心情最难鉴=======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ﻫ39.扎尔根,猪鼻孔,夏枯草,一体三为,初春夏,蒙生死==瓦上松,木芙蓉,草决明,六神五宫,暮秋冬,主离合

中医药名对联拾锦

中医药名对联拾锦

中医药名对联拾锦1、有位中医,善于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灯笼说:“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医生笑对到:“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客人进院后赞叹道:“烦暑最宜淡竹叶。

”医生keai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

”客人在院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医生不假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客人看了病,告辞出来,说到:“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2、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熟地、白头翁、益母、红娘子、淮山、牵牛、使君子)3、携老,喜箱子背母过边桥;扶幼,白头翁拾子到常山。

(贝母、白头翁、常山)4、红花红豆红孩子;白梅白果白头翁。

(红花、红豆、红娘子、白梅、白果、白头翁)5、降香木香香附满店;黄药白药山药齐全。

(降香、木香、香附子、黄药子、白药子、山药)6、海龙海马通大海;keai红花红藤映山红。

(海龙、海马、胖大海、红花、红藤、映山红)7、幸早里,且从容;奈这事,须当归。

(荇藻、苁蓉、当归)8、辛不厌耕苦不厌读;未为良相且为良医。

()9、大将军穿山甲骑海马手提巴戟与木贼大战百合不输半夏;keai 红娘子擦轻粉簪银花怀抱琶瑟对君子弹出神曲自值干金。

(穿山甲、海马、百合、半夏、红娘子、金银花、使君子)10、远志决明当归益智;细辛厚朴贡众前仁。

(此联有三难,一、全用八味中药名组成不用虚词串连,盖远志、决明子、当归、益智仁、细辛、厚朴、贯众、车前仁,皆中药名也。

二、在联底嵌入药室名智仁二字。

三、内含诊病要明白决断,应当吸收多方智慧,细心厚道,自可超过众人及前贤之意。

)11、玉叶红花一条根;冬虫夏草九陈皮。

(红花、冬虫夏草、陈平)12、睡莲花半支莲,清莲照水;珍珠母一粒珠,玉珠生辉。

(珍珠)13、白头翁牵牛犁熟地;keai红娘子相思配使君。

(白头翁、牵牛、熟地、红娘子、使君子)14、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女贞子产刘寄奴,二包指迷散。

中药对联妙趣

中药对联妙趣

中药对联妙趣在我国丰富多采的中药宝库里,那些中药名及成药名本身就含意深远,并有悠深的寓意。

几千年来,不少文人雅干与祖国的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巧妙地运用药名拟定药联,级药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

在表现手法上也颇为工整严谨,使人们读后即得到艺术享受,又增进中药、成药的知识,极富情趣。

据传,明朝年间,有一位对中药对联颇有造诣的文人,听说浙东一带有位姓李的老中医,不仅熟谙医道,还擅对联,联中往往能巧妙嵌入一些中药名,虽在平仄、切竟上不很讲究,但他往往是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确实算得上位“捷才”。

一天,这位文人慕名前往造访,老中医出门拱手相迎。

来窗口刚踏入院子,见墙根边种了一丛丛的竹叶,一下子触景生情,为了试试老中医的高才,便故意称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中医一听便知道对方已开始向他出“考题”了,微微一笑,当即应道:“伤寒尤妙小柴胡。

”升堂入室后,只见墙上挂着老中医手书的中堂对联:“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

客人读后暗暗颔首赞许,深知眼前这位老中医非同凡响,不可等闲视之。

待宾主坐定后,故又不慌不忙地念出一句早就准备好的长联:“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不料老中医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捋了捋长须,慢言慢语地答道:“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来窜闻之大惊,本以为这联定能难倒老中医,没想到老中医竟然不作过多的思考,就能用中医药名对出这句十分工整、妥贴的下联,不禁由衷地佩服。

鉴别时,见庭院有几盆玫瑰,不胜感叹,又口占一句上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老中医笑了笑,拱拱手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窜人朝老中医深深一躬,赧颜离去。

类似以上这些妙趣横生的中药对联,在我国医药界和民间,枚不胜肖,现将搜集到的一些中药对联抄录于下,以供欣赏。

当归方寸地;独活世人间。

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

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

中药对联

中药对联

一日走在大里路上,看到一家药店门口有一副对联,很有意思。

上联是:但愿世上人无病,下联为:宁可架上药生尘。

通俗的文字,蕴含着无限的祝福。

我国的中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药名对联是劳动人民群众消遣娱乐活跃文化生活的方式。

相传唐代诗人杜甫,老年多病,贫困潦倒,开了一间中药店,对联是:独活灵芝草;当归首乌身。

民间还流传着一家中药店征召对联、合股经营的故事:从前有个经营中药的高手开了一家药店,生意兴隆,只是缺个得力的助手,好久物色不得。

他就公开征召,试题是一条用中药名串成的上联,请应试者对下联。

其上联是: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联内“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草寇”、“百合”、“旋复”、“将军”、“国老”都是药名。

一直等了三日,才有个年轻妇女款款而入,提起大笔一挥而就: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在下联与上联相对的位置亦都巧妙地安排了中药名,且立意新奇,对仗工稳,颇为有趣,众人读后满堂喝彩。

店主一看,喜出望外,急忙询问,知道她深通医道。

经协商,改为合股经营,并将此副对联悬挂于药店门口,招来顾客盈门。

耐人寻味的还有一副医药学家为慈母写的挽联:“知母应当归,唯怜父子留行,泪洒冬花冰片冷;灵仙非没药,难救慈姑独活,魂飞天竹海风寒。

”联中的“父子”即中药名“附子”,“留行”即“王不留行”,“慈姑”即“山慈姑”,“天竹”即“南天竺”,“海风”即“海风藤”。

作者触景生情,在这副挽联里嵌入了十二种中药,表现了夫妻母子生离死别之情,遣词立意用心良苦,令人读之怆然。

有位中医,善用中药名做对联,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灯笼,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

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

”客人在院子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中医文化对联

中医文化对联

中医文化对联1. “中医文化传千年,草药银针保健康。

”例子:那天我生病躺在床上,妈妈着急地说:“哎呀,咱得赶紧找中医看看呀!”爸爸点头说:“对呀,中医文化可是传了千年呢,肯定能治好咱宝贝。

”看着他们为我担心的样子,我心里暖暖的,我相信中医一定能让我快快好起来。

2. “中医之道妙如仙,调理身心功效全。

”例子: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我大声说:“中医可厉害了!”小伙伴们纷纷点头,有人说:“中医之道妙如仙呀!”大家都笑了,我们都觉得中医在调理身心方面功效特别全。

3. “中药百味有奇功,治病养生乐无穷。

”例子:在中药房里,我好奇地看着各种药材,问爷爷:“这些中药真能治病吗?”爷爷笑着说:“那当然啦,中药百味有奇功呢!”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想象着中药治病养生带来的乐无穷。

4. “中医针灸通经络,气血畅通身体好。

”例子:看着医生拿着银针,我有点害怕,医生温和地说:“别怕呀,中医针灸能通经络呢,一会儿你就会觉得很舒服啦。

”真的像医生说的那样,针灸后感觉气血畅通身体好了很多,太神奇啦!5. “中医推拿松筋骨,疲劳尽消精神爽。

”例子:我累得不行的时候,爸爸说:“走,咱去试试中医推拿。

”推拿完,我开心地跳起来:“哇,真的呀,筋骨松了,疲劳尽消精神爽!”爸爸也笑了。

6. “中医望闻问切术,诊断病情真神奇。

”例子:我看着中医大夫认真地望闻问切,忍不住问:“大夫,这样就能知道病情啦?”大夫笑着说:“那当然咯,中医望闻问切术可神奇着呢!”最后果然诊断得很准,我不由得感叹中医的厉害。

7. “草药神奇疗效佳,中医传承靠大家。

”例子: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中医馆,有人说:“这些草药好神奇呀!”大家纷纷表示:“是呀,草药神奇疗效佳,中医传承得靠大家努力呀!”我们都觉得要好好传承中医文化。

8. “中医养生有妙招,健康生活没烦恼。

”例子:奶奶常常跟我说:“乖孩子,要多听听中医养生的妙招呀。

”我点头说:“嗯,中医养生有妙招,那我以后就没烦恼啦!”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中药对联藏干坤,一枝独秀惊世界

中药对联藏干坤,一枝独秀惊世界

对联乾坤大,中药故事多在我国丰富多采的中药宝库里,那些中药名及成药名(注:成药,指现成可用、适应急需的中药药品),本身就含意深远,并有悠深的寓意。

几千年来,不少文人雅士与祖国的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巧妙地运用药名拟定药联,给药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

在表现手法上也颇为工整严谨,使人们读后即得到艺术享受,又增进中药、成药的知识,极富情趣。

据传,明朝年间,有一位对中药对联颇有造诣的文人,听说浙东一带有位姓李的老中医,不仅熟谙医道,还擅对联,联中往往能巧妙嵌入一些中药名,虽在平仄、切竟上不很讲究,但他往往是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确实算得上位“捷才”。

一天,这位文人慕名前往造访,老中医出门拱手相迎。

文人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这里面以“纸”谐“枳”,且嵌“枳壳”、“防风”两味中药名老中医一听便知道对方已开始向他出“考题”了,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这里面嵌有“陈皮”、“半夏”两味中药名,且用“下”谐“夏”音。

文人刚踏入院子,见墙根边种了一丛丛的竹叶,一下子触景生情,便故意称赞道:“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中医当即应道:“伤寒尤妙小柴胡。

”升堂入室后,只见墙上挂着老中医手书的中堂对联:“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

文人读后暗暗颔首赞许,深知眼前这位老中医非同凡响,不可等闲视之。

待宾主坐定后,故又不慌不忙地念出一句早就准备好的长联:“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不料老中医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捋了捋长须,慢言慢语地答道:“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文人闻之大惊,本以为这联定能难倒老中医,没想到老中医竟然不作过多的思考,就能用中医药名对出这句十分工整、妥贴的下联,不禁由衷地佩服。

看完病,文人见庭院百花齐放,花香阵阵,不胜感叹,又口占一句上联:“金银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老中医笑了笑,拱拱手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妙不可言:中药对联欣赏

妙不可言:中药对联欣赏

妙不可言:中药对联欣赏古人曾谓“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而中药与对联的结合,更是妙不可言。

先看几则药名对联小故事。

药名对联古已有之,传说唐宣宗李忱曾出一中药联“白头翁”以试群臣,诗人温庭筠对曰“苍耳子”,工整、风雅,深悦龙心。

一次,佛印邀请苏东坡游庙会。

他们游到鼓楼前,看到上面的旧鼓,佛印就想出一个上联,要苏东坡来对。

他说:“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旧鼓上的两面皮子自然是陈皮了,“半下”是“半夏”的谐音,陈皮、半夏是两味中药名。

苏东坡想了许久,想不出合适的对句。

这时随哥哥同来的苏小妹看到东坡的窘状,便牵了牵东坡的袖子,又指了指庙廊下的一个白纸糊的灯笼。

东坡会意,便吟道:“灯笼笼灯,白纸(芷)原来只防风”。

白芷、防风也为两味中药名。

有位著名中医老先生,最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院子里的丛竹,赞叹道:“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医生马上答道:“伤寒尤妙小柴胡”。

淡竹叶、小柴胡为药方名。

进屋坐定后,客人又说:“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老医生对答道:“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全系中药名,联嵌“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草寇、旋复、百合等”、“红娘子、银花、牡丹、芍药、五倍、苁蓉、云母”等中药名称,对仗工整贴切,颇有风趣。

客人看到几盆玫瑰,不胜感叹道:“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老医生捻着银须,笑着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玫瑰花、梧桐子也为中药名。

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客人起身告辞,约定改日再会。

药名入联当是儒医的创造,也成为文人们的消遣物。

某朝有个读书人,数载寒窗,考中举人,补缺待用,但他恃才傲物,不擅阿谀,竟一等十年,不得至仕。

他想,古人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何不改弦易辙悬壶济世?于是,他辞职回乡业医,开业时自书一联以明志曰:“远志岂能甘草莽;人生何必苦校书”。

奇句巧对药联缘品赏对联.

奇句巧对药联缘品赏对联.

奇句巧对药联缘品赏对联从前,粤西某地有一小镇,镇上有一爿回春堂药材店,店老板姓洪,早年丧妻,膝下只有一女。

洪老板以“洪”、“红”谐音,取中药红娘子之名,将女儿取名洪娘子。

这洪娘子自小聪明伶俐,虽没进过学堂,但平时跟爹学音律词章,赋诗联对,却也满肚子学问。

洪娘子年方二八,有时代爹站站柜台。

有一天,店铺里进来一个提着一大捆白头翁草的放牛郎,看样子也不过十六七岁。

洪娘子算过价钱后,见那放牛郎长得英俊,出语文雅,心生一念,说:“放牛哥,多谢你给我们采药,不过,你可曾知道,我们这个店有个规矩,凡售药者须应一对子,答对了么,酬金加倍;答错了么,罚金一半。

如今你这捆白头翁草价值两钱银子,若对得出来,我给你四钱;对不出来,嗯,只能付你一钱了。

”放牛郎听了,略一思索,便点头答应了:“好,你出对吧!”洪娘子微微一怔,她本来只是想和他开个玩笑,吓他一下,想不到这放牛郎竟会答应,一时间竟不知道出什么对子好。

情急之下,瞥见案上的白头翁草,灵机一动,说:“好吧,你听着,我出‘白头翁’作为上联,请你对下联吧。

”那放牛郎眨眨眼,冲口而出:“洪娘子,我以‘红娘子’应对,怎么样?”洪娘子听了大吃一惊,不知道他是有心还是无意,一下子脸红到了耳根。

过了好久,才说:“放牛哥,你对得不错。

啊,我还没有请教你的尊姓大名呢。

”那放牛郎叹口气说:“唉,人家叫我放牛郎,你也叫我放牛郎好了。

”洪娘子抿嘴一笑:“这怎么好意思呀?”放牛郎一听这话,心里明白,也脸红了,说:“反正我每天放牛,经常采些白头翁卖,要不,你就叫我白头翁好了。

”“白头翁?”洪娘子一听,不禁笑出声来。

她觉得这放牛郎很是风趣,便点点头说:“好好,我以后就叫你白头翁,你也叫我红娘子好了。

”说罢,真的付给放牛郎四钱银子。

没过几天,放牛郎又来卖白头翁草。

洪娘子称完后莞尔一笑道:“白头翁哥,小妹子近日闻得外头流传一联,特来请教,不知荷指点否?”放牛郎微笑说道:“愿领教。

”洪娘子道:“这上联是: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请你对个上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封用药名写成得信安徽得一位老学者给台湾友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共用了60多味中药,饶有风趣: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思念耶?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就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

龙眼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

昔日沙苑滑石之上,现已建起凌霄重楼,早已不用故纸当窗防风矣。

而就是门前挂金凤、悬紫珠,谁不一见喜,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苑盛开百合花、月季花。

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

南池结有芡实子、石莲子。

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

令尊白前公,柱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藿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就是巍巍白头翁矣。

令堂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

唯时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念寄生地,愿君早回乡(茴香),弟杜仲顿首。

(唐蓬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辛弃疾夫妇用中药名写得情书相传,辛弃疾新婚不久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之余,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信:“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词中用了24个中药名,来表达自己得无限思念之情。

妻子接信后,也以药名回书一封:“槟郎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

谁使君子,寄奴缠绕她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妻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

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人生三七过,瞧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信中也用了中药名16种,表达了情意绵绵得思夫盼归之情。

由此可见,其夫妇对中药得熟悉程度,同时也表达出两人之间得感情如此丰厚。

巧用药名寄想思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医生外出行医,很久也不回家,妻子十分想念,于就是就用中药名写了一封信寄给丈夫:“吾念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寄生缠绕她枝,令故国芍药无主矣。

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

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信中巧妙地嵌入了11味中药名,可谓别出心裁。

其丈夫就是个名医,也用中药名巧妙地回了一封信:“香桂枝已凋谢矣,也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且待苁蓉耳。

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有金银相赠也。

”回信中也用11味药名说明了一时难以回家得原因,真就是妙极了。

(唐蓬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中药对联故事民间有位中医,善于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得灯笼说:“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笑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客人进院后,赞叹道:“避暑最宜深竹院。

”医生随口对说:“伤寒尤妙小柴胡。

”客人在院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加思索地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客人瞧了病,告辞时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医生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唐蓬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吴承恩写得中药诗吴承恩就是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得作者,她不仅文采飞扬,学识渊博,而且还懂得中医中药。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吴承恩借助唐僧之手,写了一首中药诗:“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这首诗中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这九味中药,揭示了《西游记》得故事情节,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诗中得“益智”指得就是受唐王之命赴西天大雷音寺取经得坚强信念,“王不留行”指得就是唐太宗亲自为唐僧饯行,并与大臣们一起送唐僧出长安,“三棱子”指得就是孙悟空、猪八戒、沙与尚这三个唐僧得徒弟,“马兜铃”就是唐僧师徒与白龙马一起远征赶路得情景。

吴承恩写得这首中药诗,中药名与全诗浑然一体,而且紧扣小说得故事情节,读起来真就是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王吴军)傅青主巧对对联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不仅医术高明,其文学造诣也很高。

一日,有位老中医慕名来访,傅氏设宴招待,酒过三巡,这位老中医起身浏览药架上得药物后,信口说道:“红娘子生天仙子,一副生化汤。

”傅氏笑着回答:“女贞子产刘寄奴,二包止迷散。

”老中医拉开中药抽斗说道:“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傅氏尾随而至:“何首乌架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老先生听完,知傅氏医文符实,名不虚传,乃拍案叫绝。

傍晚宴毕送客上路,傅氏说道:“生地变熟地望常合欢”,老中医拉着傅氏得手,依依不舍:“望月乘夜明定来夜交”。

(唐蓬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 灯谜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谜底:当归相思病(打一中药名) 谜底:没药(唐蓬有趣中药名快故事在懂得中医中药得人们中,广泛地流传一则有趣得故事,它运用不同得中药名联成句子,描述劳动人民得纯真爱情,虽简短,却充满情趣: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吉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志,持大戟,平木贼,诛草蔻,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朝,封大将军之职也。

九龙川土鳖虫过江龙徐长卿碎骨木虎杖千斤拔穿壁风草乌当归没药木蝴蝶、锦灯笼、急性子中药种类繁多,而药名历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得好题材,随着时代得发展,又演绎出出了新得篇章,现辑录部分佳作于下,请各位欣赏:一、今安徽潜在县汪济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药名所作《致在台友人》得信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

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就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

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滕、青风滕;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

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

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就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

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恋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表弟:杜仲顿首二、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得“四季歌”春风与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得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得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

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得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药名串成得诉状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

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

窃氏有夫黄柏,男黄连,因往硫黄( 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

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办顽凶。

民等沾恩。

谨状。

在短短130多字得诉状中就嵌入了20多种中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传至今。

四、古代名人用中药名写得情书冯梦龙得《桂枝儿》:您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细辛将奴想,厚朴您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就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得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

您果就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得等。

清代褚人获编得《坚瓠集》中载有两封苏州詹氏夫妇得两地情书,亦通篇皆用药名。

其妻给丈夫得信上这样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

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其夫给妻得回信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

”从这些有趣得中药名组合而成得古代男女情书中,我们可以了解明清两代时,中药业在我国得兴盛与中药知识在我国古代民间得普及。

五、中药名联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镜花缘》第70回: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长寿金盏草蝴蝶花木贼草慈姑花半夏玉簪花蜜蜂草水仙花妒妇草还有将中药名嵌入对联得。

如:稚子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稚子”即杞子,“打马”即藩打马。

)又如: 一阵乳香知母至, 半窗故纸防风来。

有副药名联更奇妙: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甘草),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一中药店门联:将军红大戟国老金重楼。

将军就是大黄得别名,红大戟即红芽大戟。

红原为形容词,这里作为动词,红大戟意为杀敌立功。

国老就是甘草得别名,金重楼即重楼金线,就是蚤休得别名。

金,这里也作为动词。

一中药店老板新婚,友人送她一副对联:金钗门东广植忘忧草王孙房苑常开合欢花。

金钗,就是石斛得别名;门东,就是麦冬得别名;忘忧草,就是萱草得别名;王孙,就是黄芪得别名;房苑,就是防己得别名。

上下联共用了六个中药名,表达了祝贺之意,匠心别具。

刘寄奴,据《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

何首乌,就是唐代一个姓何得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得药物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

徐长卿、使君子、杜仲等得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得故事传说。

威灵仙,就是说它得药性威猛,效果灵验如仙。

覆盆子,盆作尿器解;覆盆就是指其治疗夜尿频数得效果就是可覆其尿器,所以叫做覆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