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成因及其分类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

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像地壳的运动、大自然的侵蚀、堆积作用与人为的力量,都会让地表形成凹陷的地蓄水变成湖泊。
一般来说湖泊的成因可以分成几种类型:(一)构造湖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湖泊,例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二)火口湖火山喷发后在火山的部会会留下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逐渐储水而形成的湖泊,例如长白山天池。
(三)河成湖有些位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受到河道迁徙摆动、河道淤塞等情况,会在河道上形成湖泊,这类湖泊会因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响,在丰水期湖泊会扩大,枯水期会缩小;当水量较平衡时,河成湖形态较稳定,但是当水量变化较大时,河成湖形态的变化也跟著增加。
湖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大都是此类。
(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後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
例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为著名的牛轭湖。
(五)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地质变动,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后储水形成的湖泊。
若是因为火山熔岩堵住而形成的堰塞湖,叫熔岩堰塞湖,例如镜泊湖就是典型的堰塞湖。
(六)冰川湖冰川湖大多分布在高山有冰河的地方,当冰河溶化时,会因为冰川挖蚀成的坑,和冰山溶化的水堵塞蓄积而成为湖泊,台湾的冰川湖多分布高海拔地区,如雪山山脉。
(七)人工湖-水库人类为了灌溉饮用等因素而在河谷筑起堤坝,拦截河里的水所形成的湖泊,水库可以储存水库,收集更多的水资源,例如浙江的千岛湖等等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位于两大裂谷之间。
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界湖。
面积69000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湖。
它还是尼罗河主要水源。
1860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遂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
维多利亚湖湖岸线曲折。
常年有卡盖拉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维多利亚尼罗河,在那里形成了每秒达600立方米里本瀑布。
湖泊的类型和成因

湖泊的类型和成因
湖泊是森林、草原、荒野中罕有的奇妙自然美景。
此外,湖泊也是最受人类欢迎的水体,因为它们拥有各种有益物种和漂亮的水体景观。
植物和昆虫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种类,而水体也能帮助净化空气、抵消温室气体和增加有价值的食物供给。
一般来说,湖泊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坐落地下湖、洼地湖、山段湖和受冰川活动影响的湖泊。
他们的形成有多种众多的原因,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下面我们将对湖泊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讨论。
1.地下湖:地下湖一般形成于活动断裂带中,当岩石破碎并滤清,水便可以从裂缝中流出深入到一个重力洼地,形成洼地湖。
地下湖也有可能是在山洼地中形成,当湖水在段山及山沟中部流淌而形成。
2.洼地湖:洼地湖内有很深的洼地,而洼地湖流量比较小。
他们一般形成于地表洼地内,由其自身重力而成,他们会因时而变化。
有时下雨时,水流不畅,洼地湖会由地表上形成;有时下雨会转变成从受控制性湖泊流入海洋。
3.山段湖:此类湖泊多半形成于较久的火山活动中,主要是由火山灰和芽孢砂砾形成的山段湖,他们成为天然的湖泊,随着时间的变化湖水量也会变化。
4.冰川湖:最后一种湖泊就是冰川湖,他们主要形成于冰川活动影响下,也是冰川退缩所致,这类湖泊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总体上会有一个稳定的状态。
综上所述,上述湖泊的形成都是由于自然的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所造成的,并且随着环境变化,湖泊的形成会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维护湖泊的生态平衡,以维护湖泊的完整。
湖泊成因类型

湖泊成因类型一、湖泊的定义和特点湖泊是指地表上洼地内积水形成的自然水体,是地球表面的一种水域景观。
湖泊与海洋、河流、冰川等水体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水体相对静止、水位较为稳定、通常有明显的湖滨、丰富的湖泊生物群落以及不同的水文气候条件等。
二、湖泊成因类型湖泊的形成与地质背景、气候条件、区域降水量和排水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不同的成因机制,湖泊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钵状湖钵状湖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盆地或坑陷地带产生的。
它们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地形,周围由山地或山脚丘包围。
常见的例子是一些火山口湖,如中国的鄱阳湖和美国的克拉特湖。
2. 斜坡湖斜坡湖是靠山坡或山谷形成的湖泊。
它们的形成通常由冰川活动、地壳运动或河流侵蚀等因素造成。
斜坡湖的特点是地势陡峭,具有明显的湖滨地形。
例如,加拿大的盖尔湖和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就属于斜坡湖。
3. 冰川湖冰川湖是由冰川运动所形成的湖泊。
当冰川退却或融化时,留下了由冰川磨蚀的盆地,进而形成冰川湖。
这类湖泊通常位于山谷中,周围有高山环绕。
著名的冰川湖有阿根廷的伊瓜苏湖和中国的纳木错湖。
4. 碎屑湖碎屑湖是由河流冲积物或风力作用形成的湖泊,也被称为滨积湖或洪水湖。
这类湖泊通常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在入湖前会形成扇状三角洲或古老的冲积平原。
我国的洞庭湖和美国的休斯顿湖就属于碎屑湖。
5. 火山湖火山湖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常见于火山口、破火山口或火山喷发后遗留的陨石坑。
这些湖泊通常较深,水质清澈,形成了独特的火山湖泊景观。
意大利的科莫湖和日本的洞爷湖都是火山湖的典型代表。
三、湖泊成因的影响因素湖泊的成因类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决定湖泊形成的基础。
构造活动可以通过地裂、地块下陷、山脉隆起等方式形成不同类型的湖泊。
例如,断陷湖多分布在地壳运动剧烈地区,而火山湖则多分布在火山带。
2. 河流和冰川河流和冰川是湖泊形成的重要因素。
湖泊的形成原因

地理湖泊1.湖泊的成因类型1.火山:在火山口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2.断层: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如坦噶尼喀湖3.冰川侵蚀成湖:如五大湖冰逝-冰碛湖:如天山天池;湖盆和水量是构成湖泊的要素,因此研究亚洲湖泊的成因类型,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分析。
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①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盆1°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动力使局部地段下陷形成向斜盆地。
断层洼地:形态狭长,深,上加子湖、玄武湖、滇池2°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白头山天池。
火山熔岩阻塞河流:五大莲池。
②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湖盆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河成湖: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无,是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
冰融后成湖。
3°海成湖:泻湖。
4°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苏必利湖、伊利、安大略湖、密执安湖。
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
湖泊的成因及其分类

(一)内力湖1.火口湖(火山口湖):外形似圆形或马蹄形。
火口湖面积不大、湖水较深。
它们的形成往往是地壳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活动引起,火山喷发时顶部爆破,深部熔融岩浆喷涌至空中或地表,多有在空中冷却的喷发碎屑物落于火山喷发口周围,堆积成陡壁,形成火山锥,火山喷发停息,喷发喉口熔岩冷却收缩,形成周壁封闭陡峻、底平外圆的凹陷洼地、或者中央深邃的漏斗状洼地,这就是典型的火山口,后经积水成湖。
Eg:中国长白山天池2.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Eg: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火山岩浆下泻堆积河道而成堰塞湖3.构造湖: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
构造湖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Eg:东非断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中国昆明滇池,大理洱海,青海湖,台湾日月潭——地壳断裂下陷而成(二)外力湖1.冰蚀湖:冰蚀湖是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古冰川流动过程中对岩性较软或破碎岩石带挖蚀而成的一种负地形侵蚀地貌。
常沿岩性软弱带或NE、NW 向构造线成串珠状延展。
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地面产生的凹地积水形成湖泊。
这类湖盆平面形态呈长条状,冰蚀湖湖岸平缓,常有漂砾残存,部分湖岸地带现代冰缘形态非常发育,Eg:北美五大湖泊及欧洲湖泊——冰川作用形成2.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
Eg:浙江杭州的西湖,里海,中亚咸海。
3.河成湖,风成湖,熔岩湖等。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湖泊的分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湖泊的分类及其特点是什么湖泊是大自然中美丽而神秘的存在,它们形态各异,特点多样。
根据不同的标准,湖泊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按成因分类1、构造湖构造湖是由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凹陷积水而成。
这类湖泊往往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深的水深,形状较为规则。
比如我国的青海湖,就是典型的构造湖。
它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
由于其形成过程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所以湖岸陡峭,湖水较深,周边的地质结构也相对复杂。
2、火山口湖火山口湖是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
这种湖泊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水深较深。
长白山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口湖,它位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的顶部。
火山口湖的水质清澈,四周多为陡峭的火山壁,景色壮观。
3、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例如,2008 年汶川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
堰塞湖的形成较为突然,其稳定性往往受到堰塞体的结构和材料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
但在一定时期内,它们也为周边生态系统提供了水资源。
4、冰川湖冰川湖是由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
在高山或高纬度地区,冰川运动过程中侵蚀地面形成洼地,冰川融化后积水成湖。
新疆的喀纳斯湖就属于冰川湖,它周围的山峰常年被冰雪覆盖,湖水呈现出迷人的蓝色。
冰川湖的水温通常较低,生态系统也相对独特。
5、岩溶湖岩溶湖又称喀斯特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
我国的贵州草海就是岩溶湖,这里的湖水与地下暗河相通,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
6、河成湖河成湖是由于河流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原因,使原河道变成了湖泊。
这类湖泊一般与河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湖水的补给主要来自河流。
比如我国的洪湖,它是由于长江河道的变迁而形成的。
河成湖的形状通常较为不规则,湖水的深度和水质也会受到河流的影响。
二、按湖水盐度分类1、淡水湖淡水湖是指湖水含盐度低于1‰的湖泊。
湖泊的成因与分布

湖泊的成因与分布01湖泊的成因类型根据湖盆的成因,湖泊分为以下类型:1.构造湖由构造运动形成的湖盆,称为构造湖。
若湖盆为向斜,称为向斜湖。
某个部分地壳大规模沉降,也能形成构造湖。
其面积通常很大,形态不很规则,例如鄱阳湖、洞庭湖。
由断层而产生的洼地则称为断层湖。
多数断层湖具有形态狭长,湖水较深及岸线较直等特点。
如东非裂谷带上的湖泊以及亚洲的贝加尔湖。
我国云南昆明的滇池呈弯弓形,南北长约150km,东西宽10.5km,是在一个大背斜上由断层形成的。
在新疆地区,存在一系列断层陷落成因的山间湖泊盆地。
如伊犁地区海拔2073m的赛里木湖,东西长28.3km,南北宽25.5km,最大水深92m;天山东端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m,也是由断层陷落而成的。
著名的南京玄武湖也是因断层产生的洼地,后经流水侵蚀和人工加工而成。
2.火山口湖湖盆系火山口坍塌下陷而成。
位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长白山脉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为我国东部最高和最深的火山口型淡水湖。
1982 年新西兰北岛火山喷发,曾经形成一个椭圆形的火山口湖,甚为壮观,4年后(1986年)火山再次喷发,使该湖消失。
3.河成湖湖盆由河流侵蚀与沉积而成。
例如,河漫滩的低洼处可积水成湖;曲流河改道后被遗弃而成的牛轭湖;河流三角洲上因泥沙淤积而形成的三角洲;河床因沉积而增高,阻塞支流而成的河床湖。
4.冰川湖湖盆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
呈串珠状分布的称为串珠湖,这类湖泊大多分布在高山、高原及高纬度地区。
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地带著名的苏必利尔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和密执安湖等,其总面积为2.45×105km2,为世界上第一大淡水湖群,其形成皆与第四纪冰川的刨蚀作用有关。
芬兰以及我国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多数也是由第四纪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
5.海成湖湖盆由海水的侵蚀和沉积而成。
如海岸地带由于沙坝和沙嘴封闭海湾而成的潟湖,以及在海岸洼地上贮水而成的海岸湖。
我国著名的杭州西湖便是由潟湖演变而来的。
湖泊的11种成因类型

湖泊的11种成因类型湖泊是地球表面上一种常见的水体形态,它们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成因类型的不同,湖泊可以分为十一种类型。
一、火山爆发形成的湖泊:火山爆发时,熔岩和岩浆从地下喷发,形成了火山口。
火山口下方的地下水被岩浆加热,形成了火山湖。
火山湖的特点是水质清澈,湖水呈酸性,周围环境富含火山岩。
二、断层湖:断层湖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裂谷或断层形成的湖泊。
当地壳发生断裂时,地表下的地下水会填充到断层裂谷中,形成湖泊。
断层湖常常是长而狭窄的,周围地势陡峭。
三、冰川湖:冰川湖是由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
冰川在移动和融化过程中,会形成湖泊。
冰川湖的水质清澈,通常呈现出美丽的蓝绿色。
四、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山体滑坡、火山喷发、冰川融化等原因,湖泊的出口被堵塞而形成的。
堰塞湖通常位于山谷中,湖泊的水体积聚在山谷中,形成深而广的湖泊。
五、溶洞湖:溶洞湖是由于地下溶蚀作用形成的湖泊。
当地下溶蚀作用发生时,地下的溶洞会被水填充,形成湖泊。
溶洞湖通常位于地下,需要通过地下通道才能进入。
六、堤坝湖:堤坝湖是人为修建堤坝或挖掘渠道而形成的湖泊。
堤坝湖通常用于水利灌溉、发电等目的。
堤坝湖的特点是水面平坦,周围环境常常是人工修筑的。
七、冲积湖:冲积湖是由于河流冲刷和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湖泊。
当河流冲刷力减弱、泥沙淤积时,形成湖泊。
冲积湖的特点是湖水较浅,水质悬浮物较多。
八、地震湖:地震湖是由于地震活动引起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湖泊。
地震湖通常位于地震断裂带附近,湖底常常是地震活动造成的断层。
九、喀斯特湖:喀斯特湖是由于喀斯特地貌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湖泊。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蚀岩石而形成的地貌,当溶蚀作用发生时,地下溶洞会被水填充,形成湖泊。
十、沉积湖:沉积湖是由于河流或海洋的沉积物填塞而形成的湖泊。
当河流或海洋中的泥沙淤积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湖泊。
沉积湖的特点是湖底较为平坦,水质较浑浊。
十一、人工湖:人工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湖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的大概
湖泊是由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它水域比较宽广,并且换流缓慢。
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湖泊与河流不同,它的换流异常缓慢,又不同于海,因为它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
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
比如按湖水排泄条件分外流湖和内陆湖。
按湖盆成因湖泊可分为构造湖、火口湖和冰川湖、堰塞湖等。
按湖泊热状况分热带湖、温带湖、寒带湖。
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
按湖水的含盐度分淡水湖,含盐度在0.1%以下;微咸水湖,含盐度在。
0.1%-2.47%之间;咸水湖,含盐度在2.44%一3.5%之间,盐水湖,含盐度大于3.5%。
中国的湖泊简介
中国湖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陷、拗陷、沉陷所形成的构造盆地,经潴水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构造湖。
构造湖在中国的分布很广,一些大中型湖泊多属于这一类型。
由于火山喷发,喷火口积水成湖,称为火山口湖,或因火山喷发的熔岩壅塞河床,抬高水位而成的湖泊,称为火山堰塞湖,此类湖泊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布较多。
由于冰川的挖蚀作用和冰砾泥的堆积堵塞作用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冰川湖,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冰川比较发育的高海拔地区。
由易溶性碳酸盐类岩层的溶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叫喀斯特湖,在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西南地区比较常见。
沙漠地区的沙丘受定向风吹蚀成的丘间洼地,被潜水汇聚成的风成湖,多以小型时令湖的形式出现,集中分布在中国沙漠或沙地地区。
沿海平原洼地由于沿岸流所挟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海湾被沙嘴封闭而形成的潟湖,多分布在中国沿海平原低地。
此外亦有因河道的横向摆动而残留的河迹湖,或随河流天然堤而伴生的堤间湖等,这类湖泊大多分布在中国大江大河沿岸排水不良的低地。
然而中国不少湖泊的成因具有混成的特点。
例如长江中下游的五大淡水湖,其湖盆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关,但又与江河、海洋的作用有联系。
这些湖泊之所以还保留一定的面积,还与新构造运动的活跃以及沿袭老构造运动的性质等分不开,否则,位于多沙性河流沿岸的湖泊早已变为历史的陈迹了。
又如云南湖泊虽属构造类型,但碳酸盐类地层的溶蚀对湖泊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明显的作用。
分类
构造湖如青海湖
陆地表面因地壳位移所产生的构造凹地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形成的湖泊。
其特征是坡陡、水深、长度大于宽度,呈长条形。
按地壳运动的性质分为褶皱湖和断层湖两大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即为断层作用所致,长750公里,宽85公里,最大水深达1620米。
世界上构造湖群最集中的地区是东非大裂谷,坦噶尼喀湖(深1435米)和马拉维湖(深706米)均位于此。
中国主要的构造湖是云南省的滇池和洱海。
喀斯特湖如贵州威宁的草海
典型的喀斯特湖是由于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解产生了洼地或漏斗,当这些洼地或漏斗中的落水洞被堵塞后,泉水流入其中而成为湖泊。
这类湖泊无一定排列方向,形状或圆或椭圆,如由谷地积水所成的湖泊也可呈长形。
喀斯特湖面积不大,水一般不深。
中国喀斯特湖主要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发育的黔、桂、滇等省区。
喀斯特的发育对一些构造湖的演变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火山口湖如湛江湖光岩
死火山口积水所成的湖泊。
火山喷发、熄灭后,冷却的熔岩和碎屑物堆积于火山喷发口周围,使火山口形成一个四壁陡峻、中央深邃的漏斗状洼地,集水后成为火山口湖。
一般多呈圆形,面积小而深度大。
中国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的天池即为著名的火口湖,面积9.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373米,湖水从破口溢出,成为瀑布。
有的火口湖在形成后又发生火山的重新喷发,新的火山锥或岛屿就在湖中心出现,如美国俄勒冈州的克莱特湖。
堰塞湖如黑龙江五大连池
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冰碛物、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的沙丘等造成。
中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均系火山熔岩流阻塞而成的湖泊,前者形成仅200多年历史,1719~1721年老黑山、火烧山两个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流堵塞了原讷莫尔河的支流白河,迫使其东移,从而形成由石龙河贯串的五个火山堰塞湖。
后者是第四纪玄武岩熔岩流截断了牡丹江的出口,形成了面积95平方千米、最大水深62米的镜泊湖。
1942年台湾省阿里山两次山崩,在嘉义境内形成的堰塞湖水深达160米。
因堰塞湖多形成于河道上,故规模一般不大,外形较狭长。
海迹湖如杭州西湖
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
其中最常见的是泻湖(lagoon),系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
有的泻湖保留有高潮时与海相连的狭长通道,有的则完全不通。
中国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泻湖。
还有一些形成年代较久的古泻湖,因长期与海隔离,陆上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浙江杭州的西湖。
风蚀湖如中国呼伦贝尔乌兰湖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长期吹蚀,形成大小不等风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即干旱地区由强大风力作用形成的洼地或沙丘间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
这种积水多指地下水潴育,形成干燥区的湖泊。
其水源可以由河流注入,或由风蚀作用使洼地低于潜水面。
这类湖泊较浅,且多为间歇湖或游移湖。
冰蚀湖如新疆喀纳斯湖
冰蚀湖是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古冰川流动过程中对岩性较软或破碎岩石带挖蚀而成的一种负地形侵蚀地貌。
常沿岩性软弱带或NE、NW 向构造线成串珠状延展。
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地面产生的凹地积水形成湖泊。
这类湖盆平面形态呈长条状,冰蚀湖湖岸平缓,常有漂砾残存,部分湖岸地带现代冰缘形态非常发育,如法里斯湖岸的石环和多边形土。
冰蚀湖的湖底湖畔多为巨大的石条、石板平铺,部分为裸露基石。
冰碛湖如美国五大湖
冰碛湖是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
它们一般海拔较高,因此湖体较小。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区。
其形状多种多样,多分布在大陆冰川作用地区,也出现在遭受冰川作用过的山地。
如中国西藏的帕桑错、布托青错、新疆的喀拉斯湖、腾格达峰北坡的天池,日内瓦湖等。
潟湖如广东品清湖
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与海洋隔离而形成的湖。
潟湖是由堆积作用形成的,但由于堆积作用的强度和时间不同,有的潟湖仍有水道与大海相通,或在高潮时与大海连接,而另一些潟湖则与外海完全隔绝,并逐渐变为淡水湖。
堆积作用如果持续不断,潟湖甚至可以被淤积成为沼泽潟湖或海岸平原。
有些地学专家认为太湖、西湖等中国著名的淡水湖就是与海完全隔离的古潟湖。
地质时期的潟湖常是盐类矿床、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重要资源的产地。
牛轭湖如湖北排湖
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中国湖北省境内的荆江两岸,牛轭湖众多,就是因为这个地区的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