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强财务风险的全面防范,不断健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应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将财务风险防范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与此同时,建立有效预警机制,有效监控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例如:企业遇到应收账款不能完全收回的情况时,要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补偿方式,并采用恰当的追债方式对客户进行追债。
4.增强财务管理制度落地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具有发挥企业融资活动的重要调节作用。
在我国,一些企业由于不重视不强调财务管理,使其难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导致资产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
多样化的盲目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削弱了核心业务,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造成的弊端,要求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狠抓制度的落实,促进全面、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5.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注重相关对策的落实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监控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企业经营中的各项财务活动中起着重要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发挥资金最大经济效益。
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将财务监控真正落实实处,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安排专门的负责人,确保每一项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应注重各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6.调整融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修养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对市场变化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不断调整融资方式,转变结算方式,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在进行企业融资时,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效控制负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例如:交易完成后,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注重客户信用度,增强客户的付款意识。
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为实现业务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所建立的一整套制度、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运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高效性,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将从几个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首先,内部控制有助于减少风险,提高财务绩效。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
通过梳理和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保护企业资产和财务利益,提高财务绩效。
其次,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各项制度和程序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运营情况的了解和判断的准确性。
内部控制可以规定明确的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的要求,强化财务信息的审查和审核,确保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财务绩效。
再次,内部控制有助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避免冗余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设置审批流程和授权机制,内部控制可以加强对资源和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避免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益,进而提高财务绩效。
此外,内部控制也有助于防止内部欺诈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内部控制系统可以规定明确的规范行为准则和职责分工,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内部欺诈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内部控制中的审计和内部检查机制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内部问题,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财务安全,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减少风险、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节约成本和防止内部欺诈等方面的作用,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
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案例

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案例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
一、案例一:某银行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效率此银行实施了一项名为“零报表”的内部控制措施,要求员工提交工作报表时必须做到无误差,且使用“一键式”系统提交。
该措施的实施使报表审查程序进一步标准化,降低了人工因素的错误率,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
通过减少审核时间和提高审计精度,该行实现了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同时实现了企业绩效的大幅增长。
二、案例二:某制药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产品安全性该企业采用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生产安全和质量。
首先,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包括了针对原材料、中间品、成品的检验控制流程,并采用了现代化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给予产品及时的质量反馈信息。
其次,该企业推行了ERP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员工的各项操作都及时记录和管理。
通过这些内部控制措施,该企业实现了内部信息共享,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大幅提高了企业绩效和品牌价值。
三、案例三:某保险公司严格内部控制提高资产管理能力该公司开发并实施了一套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了对业务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加强了对资产的投资分析和风险控制,降低了可能发生的风险。
同时,该公司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对内部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业务效率。
这些措施均有助于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以上案例体现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内部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强化监督,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手段,目的是提高效率、避免风险、保障利润。
而企业绩效管理是指在明确目标基础上,通过制定策略、分配资源、实施控制、评估绩效等环节,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内部控制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二者密切相关。
首先,内部控制有助于确立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指标。
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流程和制度,企业能明确制定战略目标,并将其具体化为可量化的绩效指标,从而将管理目标明确化、量化化,为后续的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其次,内部控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和规范的制度建设,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再次,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企业能够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减少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最后,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效果。
内部控制通过规范决策流程、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和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帮助企业做出更加准确、有效的决策,提高绩效管理的效果。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监督和控制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确保绩效目标的顺利实施。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尽快发现并应对外部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降低各类成本,提高绩效。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法1.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各项流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文献综述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流程和环境。
而企业绩效评价则是对企业整体运作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绩效,而绩效评价也会反过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本文将从相关的文献综述方面,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保障资产安全和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内部制度、方法和程序来实现对企业活动的规范、监督和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遵循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检查等几个方面。
而企业绩效评价是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资金使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从而形成对企业绩效的全面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的结果将对企业的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帮助企业提升整体经营水平和效益。
三、企业内部控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1.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规范业务流程,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在企业绩效评价中,高效的内部控制将对企业绩效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 降低经营风险优秀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样的企业在绩效评价中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3.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会提升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评价的信心,使绩效评价更为客观和真实。
4. 促进员工积极性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员工的职责意识和执行力,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备受关注。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防范风险,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企业绩效包括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创造价值能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表现。
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中,也有大量论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国内某研究中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在国外,也有很多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证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
2.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影响因素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的经营中,企业规模、管理层的素质、经营风险等因素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一些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拥有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使得其在经营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风险和机遇,从而获得更好的绩效表现。
管理层的素质和决策水平也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产生影响,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影响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便得出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中,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拥有更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通常在经营活动中能够更为稳健和高效地运作,从而获得更好的绩效表现。
我们在经营管理中应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以期获得更好的绩效成果。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

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组规范、制度和程序,以保证公司经营活动得以有效地展开,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为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内部控制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第一,内部控制有利于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内部控制旨在规范公司各项经营活动,防范多种风险,最终提高公司的效益。
通过各项制度的规定,公司能够在经营过程中,自主制定各项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其经营活动能合法、有效地进行。
同时,内部控制还能够规划资金、财务、人员资源,实现对内部资源的科学配置,使得管理成本更加精细,员工产出更精确,进而有效地提升公司绩效。
第二,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强调控制财务风险,确保管理过程正规规范,避免违法操作和资金流失。
同时还能够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促进财务管理流程透明化;管理过程不仅实现了财政工作内容的标准化,同时创造了财政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这样,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使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得力,避免资产的损失,强化市场运营,进而提升公司的绩效。
第三,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公司管理人员的能力。
内部控制能够强调公司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职业素养,避免管理人员的利益冲突,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
同时,内部控制贯穿于公司的各个层面,提高了公司内部人员对风险事件和管理过程的了解,培养了员工行业知识及管理技能,为公司内部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熟悉公司管理体系,把握企业经营发展趋势,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公司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深远的。
内部控制规范公司各项经营活动,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同时,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自动化和流程协调,最终,能够提高公司的管理人员素质,为公司高效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

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系统,对企业绩效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设立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机制,以确保公司运营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的一种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各个环节的运作,降低操作风险,提高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财务报告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虚假报告和财务造假行为,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内部控制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追踪和评估业务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
二、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规范性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规范性影响十分显著。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各项决策和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遵守商业道德,提高治理规范性和合规性。
规范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违法违规和道德风险,减少处罚和赔偿的风险,为企业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同时,规范的内部控制也为企业绩效评估提供了明确的基准和标准,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也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竞争。
三、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提升作用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的提升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从而提升绩效评估的结果。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纠正内部问题和不足,改进管理流程和制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绩效评估的质量和价值。
此外,内部控制还能够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减少风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也逐渐运用到企业。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本文在寻求相关理论知识支撑的基础上,从会计管理的角度上对内部控制进行较独立的研究,进而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使企业内部控制更趋向完善。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绩效促进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gradually applied by corporations. What we called Internal Control is that a corporation utilize a series of methods, including adjust itself、restrain、plan、evaluate and command,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its business objective、protecting the safety of assess, guaranteeing the accuracy of accounting documents、the implement of economic policy and the economical efficiency of business activities. Internal control is not only good for enhancing the accuracy of accounting dates and guaranteeing the success of process in business, but also protect the completeness of corporation assists and settle the base of auditing work. Base on finding relevant theory, the following thesis make an independent research on Internal control from the angle of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then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rrelate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corporation Internal control. 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目录一、引言 (1)(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1)(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1)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与原则 (3)(一)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 (3)(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4)三、内部控制制度的类型与目标 (7)(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类型 (7)(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7)四、内部控制的措施与作用 (8)(一)内部控制的措施 (8)(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9)五、结论 (12)参考文献 (13)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一、引言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处于渐渐完善的阶段,而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与基本规范》以及一些相关的指导措施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开始抓紧对公司内部的控制采取措施,为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制定了一套基本的框架。
由于我国公司上市正在处于一个原始的阶段,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结构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当不完善,存在了非常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影响了上市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影响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实,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产业已经发达的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在内部制定并实施的一种政策与程序,其有效地促使业务活动的展开,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及时尽早地发现错误和舞弊并予以纠正,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会计资料处于合法、完整和真实的状态。
内部控制制度的出发点在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捍卫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
从广义上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是还包括了一系列为了确保企业进行正常经营而实施的管理措施。
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于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活动,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为了有效管理自身经营活动而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内部控制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控制,它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构建的一套具备健全完善科学的特点,用来规范企业内部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程序的控制制度政策。
内部控制制度在日常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资产的安全系数,确保企业得到具有准确完整具有时效性的会计信息;除此之外,还能较好地协调不同部门之间日常业务处理的流程以及工作的开展,提高企业办事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迎合企业发展壮大以及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而产生形成的。
每个企业都拥有既定的经营目标,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就必须出台相关的计划、制定好相应制度,并且进行设立科学合理的岗位分工机制,通过适当可行的标准,约束并且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
以下几点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1.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虽然内部控制这一个概念是由审计师提出来的,但是各级企事业管理机构才是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
2.内部控制制度的客体内部控制系统对单位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和管理,保证各种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高效率地展开。
由此可见,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就是内部控制的客体。
3.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大致上有四个:首先确保会计信息处于准确可靠的状态;其次保证企业内部财产物资的完整、安全;然后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高效执行;最后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4.内部控制制度的手段常见的内部控制制度手段包括了部门责任制、岗位制、目标责任制、钱账物分管制和各种核对与审批制度等手段,这些手段对于各项经济业务具有控制管理作用,能够更好确保所获取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可靠,捍卫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为企业出台的指令政策得到高效的执行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沿着既定的规划路线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5.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质从日常工作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执行,发挥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排查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进一步迈向既定的经营管理目标。
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管理制度。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与原则(一)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1.事前防范企业应该在阅读和参考《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办法细则的基础上,出台一套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吻合并且严格高效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企业要在自身内部合理规范地设置职能部门,各部门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财务控制的权力和部门职能相分离。
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批通过制度,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批准手续,以免出现开支浪费的问题。
明确审批人员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应用在保护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相关控制。
其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
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
3.事后监督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了上述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每个会计年度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根据合理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企业已经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以此尽早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之处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把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提交到相关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供给量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原计划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设计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我们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应当遵循与内部控制目标不相违背的指导原则。
只有在依照合理指导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出台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企业应当借鉴熟知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不违背合法性原则为前提,制定自身财务内部的控制体系、控制措施、控制程序。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漠视法律法规严格的规定,随意挑战和触碰法律的底线。
这些做法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必定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
所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下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各项法律法规才能有利于自身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2、全面性原则企业在构思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系统之前,应当以全面性原则作为一切设计的准则,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结构以及特点。
例如:在控制人员方面应当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决策层、管理人员以及全体职工,而在控制对象应该涉及到业务流程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各项环节。
切实落实到各个环节,真真正正地做到不留盲点,让内部控制更加趋向于完善,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在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的作用。
3、制衡性原则企业内部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漏洞的局面,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部门之间相会制约创造更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还必须为履行监督审计职责的人员和机构保驾护航,保证其开展监督反馈工作时候保持独立性,排除外部人为因素的干扰,让内部控制制度促使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