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TR26 除菌过滤验证(中文2008)

合集下载

PALL过滤器验证

PALL过滤器验证
6、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 Sterile Drug Products 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 –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Section IX. Validation of Aseptic Processing and Sterilization), 2004
4、FDA Human Drug CGMP Notes, Dec. 1995
除菌过滤及验证发展简史
§ 1998 – PDA 发行除菌过滤验证技术报告( Technical Report No. 26) 5
§ 1998-2003 – FDA 内部稿, 2002 议案, 2003 指南草稿 § 2004 – FDA 发行无菌工艺指南修正版6
有效性验证方案设计
§ “无需在实际生产区域进行过滤器有效性验证试验(包 括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 然而,实验室试验必须模拟实际的生产条件。 § 过滤器有效性验证试验较为复杂,过滤器用户无力承担
时,常常由外部实验室或过滤器制造商进行试验。 § “然而, 对于有效性验证数据(关于过滤器生成无菌滤出
物的功效)的复核,过滤器用户负有责任。
§ 完整性 (100%)
§ 100%前进流检测 § 与相应的细菌截留数据相关联
§ 细菌挑战试验 (批次抽样)
§ 蒸气高压灭菌 (批次抽样)
持续验证:除菌级过滤器上市标准
§ 流出物冲洗 (抽样)
§ 内毒素(热原), 清洁度, pH, TOC, 电导率 – 依据USP标 准
§ 材料验证
§ 生物安全
u 依据USP Biol. Toxicity, in vivo,(体内的生物毒性 )Class VI (第六级)-121°C

PDATR-29清洁验证中英对照(第一章—简介)

PDATR-29清洁验证中英对照(第一章—简介)

1. Introduction介绍1.1 Background背景In recent years, cleaning has achieved a position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CGMP) regulations recognize that cleaning is a critical issue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manufacturing involves cleaning, from the initial stages of bulk production to the final dosage form.近年来清洁作业逐渐在制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行的GMP法规也指出清洁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性工作。

自大宗原料的生产以迄最终剂型的制造作业,几乎每一个制造工序均含有清洁作业。

The CGMP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have provide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ith general guidance for cleaning requirements. For example, in the U.S., section 211.67 of part 21 of the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CFR) states that "Equipment and utensils shall be cleaned, maintained, and sanitized at appropriate intervals to prevent malfunctions or contamination that would alter the safety, identity, strength, quality, or purity of the drug product beyond the official or other established requirements." Section 211.182 of part 21 of the CFR identifies that cleaning procedures must be documented appropriately, and that a cleaning and use log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to CGMPs, various inspectional guideline documents published by the FDA contain expectations regarding cleaning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eaning is also addressed in the PIC recommendations on cleaning validation and in the SFSTP Commission report "Validation desprocédés de nettoyage."美国、欧洲及全球其他地区均有制药界清洁作业的通则性指南。

PDA TR26 液体过滤灭菌

PDA TR26 液体过滤灭菌

液体灭菌过滤技术报告No.26目录1.INTRODUCTION简介 (1)2.PHARMACEUTICAL FILTRATION:HISTORICAL HIGHLIGHTS药用过滤:历史成果 (1)3.HOW FILTERS WORK过滤器如何工作 (2)3.1Size Exclusion体积排阻 (2)3.2Other Retention Mechanisms其他保留机理 (2)3.3Bioburden Retention Probability生物负荷保留概率 (2)3.4Pore Size Rating孔径大小等级 (3)4.FILTER SEL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过滤器选择和特点 (3)4.1Filter Types过滤器类型 (3)4.2Filter Configuration过滤器配置 (3)4.3Particle Shedding颗粒脱落 (4)4.4Extractable萃取物 (4)4.5Chemical Compatibility化学兼容性 (4)4.6Adsorption吸附 (4)4.7Thermal Stress Resistance抗热应力 (4)4.8Hydraulic Stress Resistance抗液压 (4)4.9Toxicity Testing毒性试验 (4)4.10Bacterial Challenge Testing细菌挑战性测试 (5)4.11Physical Integrity Testing物理完整性测试 (5)5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物理和机械特性 (5)5.1Filtration Rate and Clogging(Throughput)过滤流速和堵塞(产量) (5)5.2Fluid/Piping液体/管道 (6)5.3Fluid/Filter液体/过滤器 (6)5.4Physical and Structural Limitations物理和结构极限 (6)6STERILE FILTER VALIDATION/BACTERIAL RE-TENTION无菌过滤器验证/细菌保留 (6)6.1Factors Influencing Microbial Retention影响微生物停留的因素 (6)6.2Considerations for Bacteria1Retention Validation Studie细菌停留验证研究需考虑方面 (7)6.3Challenge Organism Selection Criteria挑战有机物选择标准 (7)6.4Culture Maintenance培养基保存 (7)6.5Culture Conditions and Standardizatio培养基状况和标准 (7)6.6Effective Challenge Concentration有效挑战浓度 (8)6.7Challenge Level挑战等级 (8)6.8Aggregation聚合 (8)6.9Culture Viability培养基存活能力 (8)6.10Challenge Test Methods挑战性测试方法 (8)6.11Test Organism Viability测试有机物存活能力 (8)6.12Testing Procedure and Protocol Development测试程序和方案起草 (8)6.13Nonbactericidal Processes and Fluids无菌工艺和液体 (9)6.14Surrogate Fluids替代液体 (9)6.15Bacteriostatic/Bactericidal/Nondispersive Challenge Fluids细菌抑制/灭菌/非分散挑战液体 (10)6.15.1Product Use at Reduced Exposure Time对比暴露时间内的产品使用 (10)6.15.2Modify Process修改工艺 (10)6.15.3Modify Formulation修改剂型 (10)6.15.4Use of Resistant Indigenous Bioburden抗固有生物负荷的使用 (10)6.16Filter Medium versus Device过滤器介质VS.设备 (11)6.17Pressure Differential and Flow Rate压差和流速 (11)6.18Duration持续时间 (11)6.19Downstream Samplin下游取样 (11)6.20Assay Membrane Selection检测膜选择 (11)6.21Results Interpretation结果说明 (11)6.22Product Bioburden产品生物负荷 (12)6.23Filter Configuration Change过滤器配置变更 (12)7INTEGRITY TESTING完整性测试 (12)7.1Integrity Testing Theory完整性测试理论 (12)7.2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grity Test Results and Bacterial Retention完整性测试结果和细菌停留的关系 (14)7.3Product-Wetted versus Water-Wetted Integrity Testing产品浸湿VS水侵完整性测试 (15)7.3.1Product-Wetted Bubble Point(Ratio)产品浸湿气泡点(比率) (16)7.3.2Product-Wetted Bubble Point(Statistical Approach产品浸湿气泡点(统计法) (16)7.3.3Product-Wetted Diffusive Flow/Forward Flow Test Specifications产品浸湿扩散流/顺流测试说明 (17)7.4Upstream Testing without Downstream Manipulation Utilizing Automated Integrity Test Instruments自动完整性测试仪进行上游测试,无下游控制 (17)7.5When a Sterilizing Grade Filter Should Be Integrity Tested灭菌级过滤器何时应进行完整性测试 (17)7.6Failure Analysis/Troubleshooting故障分析/故障检修 (18)8FILTER STERILIZATION过滤器灭菌 (19)8.1Steam Sterilization蒸汽灭菌 (19)8.1.1Autoclave Sterilization高压蒸汽灭菌 (19)8.1.2Sterilize-in-Place在线灭菌 (19)8.2Irradiation Sterilization辐射灭菌 (19)8.3Gas Sterilization气体灭菌 (20)APPENDIX A,PORE SIZE ESTIMATION附件A,孔径估测 (21)APPENDIX B,TOXICITY AND FILTER EXTRACTABLES TESTING附件B,毒性和过滤器浸出物测试 (22)APPENDDIX C,FILTER VALIDATION RECOMMENDA-TlONS附件C,过滤器验证建议 (23)Tests Commonly Performed by Filter Users and the Filter Manufacturers-General Industry Practices通常由过滤器使用者和过滤器生产商进行的测试一般工业规范 (23)APPENDIX D,NONDESTRUCTIVE PHYSICAL INTEGRITY TEST METHODS附件D,非破坏性物理完整性测试方法 (24)Bubble Point Test气泡点测试 (24)Diffusive Flow/Forward Flow Test扩散流/顺流测试 (24)Pressure Hold/Decay Test压力保持/衰减测试 (25)Automated Integrity Test Instruments自动完整性测试仪Correlation Between Pressure Hold/Decay and Diffusive Flow/Forward Flow压力保留/衰减和扩散流/顺流 (26)APPENDIX E,STATISTICAL ADJUSTMENT TOTHE CALCULATED PRODUCT-WETTED BUBBLE POINT附件E,所计算产品浸湿气泡点的统计调整 (28)1.INTRODUCTION简介Sterilizing filtration is the process of removing all microorganisms,excluding viruses,froma fluid stream.A sterilizing filter must remove all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a fluid stream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product quality.This technical repor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selecting and validat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filter for a sterilizing filtration application.灭菌过滤是从液体蒸汽中除去不包括病毒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密理博(中国)过滤技术研发及验证中心、密理博(中国)工程技术中心在上海盛大开业!

密理博(中国)过滤技术研发及验证中心、密理博(中国)工程技术中心在上海盛大开业!

企业提供 了一 流 的过 滤验证 技 术服务 ( A CC E S S S E R V ICE ) 。 从药物研 发到生 产 的每个 阶段 , 密理 博都深 知
用 户 在法 规符合和 成 本控制方 面 的要 求 。 本着科学 、 务 实 的工 作态 度 , 密理 博专注 于 用 户 的技术 细节 ,运 用 各
项专业 技术 , 帮助用 户优化工 艺设 计及 过程 , 满足用 户 的验证 需求 。
近 年来 , 注射剂药物 的安全 问题越来越 引起各界 人 士 的广泛 关 注 。 许 多注 射剂是通 过 除菌过 滤法 来保证
产 品达 到一 定 的无 菌水 平 的 。 因此 , 在 采 用 除菌过 滤 的工 艺 时 , 如何根 据产 品 的特性 选 择合适 的过 滤器 , 并 对
术设 备 给 大 家 留下 了深 刻 的 印象 。
“ 密理 博 (
中国 )过 滤技术 博 ( 中国
)工
程 技术 中心

的正 式 落成 开 业 在 国 内将形
成 一 个 制 药行 业 内分 享及 时有 效验证 信息 和 技 术 的 良好 交 流 平 台 , 为 国 内药 品企 业 提 供长 期 、 及 时 的技 术 支
同时提供 I T 4 完整性 测 试 仪 的校 正 , 维 修保 养服 务 ;微生 物检测 洁
净 室 主 要 开 展 涉 及 无 菌 的方 法 开 发 和 测 试 , 其 洁 净 级 别 为 7/~ - F 的局 部 百 级 , 符合 国 内 外 医 药工 业 洁 净室 的设 计标 准 。 中心 严 谨 、 有序 的 工 作环 境 、 完善 的 工 作流程 和 先进 的技
区 域 、 工 程 技 术 区 域 、 微 生 物检 测 洁净室 三 部 分组 成 , 其 中验证 区 域 主 要 用 于 过 滤 器

对无菌制剂生产中滤芯完整性检测相关问题的

对无菌制剂生产中滤芯完整性检测相关问题的

1除菌过滤中完整性检测的目的在无菌制剂生产中,除菌过滤工艺已经被广泛运用,完整性检测是以非破坏性、理性、完整性检测为目的,在不破坏过滤器的前提下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危及过滤器截留能力的缺陷,在相关工艺条件下建立检测过滤器与已被验证细菌挑战过的过滤器的同一性,该同一性的建立是通过完整性实验结果与细菌截留检测的相关性来达成的。

2除菌过滤中完整性检测方法通常用于确认除菌级过滤器完整性的非破坏实验包括:起泡点、扩散/前进流和压力保持/衰减(一种扩散/前进流的变化形式),这些检测方法对亲水和疏水膜过滤器均适用,并可以手动进行或使用自动完整性检测仪。

对于气体除菌级过滤器除可以采用低表面张力滤液润湿后的起泡点和扩散/前进流检测外,还可以通过水侵入实验来进行完整性检测,在某些应用中,也可以采用气溶胶方法对气体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检测。

无论是疏水性除菌过滤器还是亲水性除菌过滤器,每一种完整性检测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3法规对滤芯的完整性检测要求从中国、美国、欧盟法规对过滤器的相关规定可得知,滤芯的完整性检测是势在必行的。

(1)中国2010版GMP附录一第七十五条:除菌过滤器使用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

除菌过滤器使用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

常用的方法有起泡点试验、扩散流试验或压力保持试验。

(2)欧盟GMP(2008)附录一:应该在使用前检查除菌过滤器的完整性,并且在使用后应当立即用适当的方法,如气泡点、气散流或压力保持试验等方法进行测试确认。

(3)USP34:膜过滤器在使用前应进行完整性测试,假使该测试不会削弱系统的有效性,在过滤完成后也应该测试,以保证整个过滤装置在过滤过程中保持完整。

PDATR26:过滤器使用前的完整性测试可在灭菌前进行,更加推荐灭菌后进行。

4依据GMP探讨3种配液方式中国2010版GMP(附录一)第七十五条:如果药品不能在其最终包装容器中灭菌,可用0.22μm(更小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过滤器将药液滤入预先灭菌的对无菌制剂生产中滤芯完整性检测相关问题的探讨黄彩河(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18)摘要:从除菌过滤中完整性检测的目的与法规对滤芯的完整性检测要求入手,依据GMP探讨3种配液方式与3种除菌过滤器安装形式,同时对完整性检测仪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中英文 PDA TR 干热灭菌验证

中英文 PDA TR 干热灭菌验证
2
some may be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future. However, the terms used in a validation program must be clearly defined and well understood within the company and clearly defined in internal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s), standards, and in regulatory filing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technical report,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are used. 使用的是当前FDA、ICH以及其他管理当局的名词定义,但技术报告团队添加上更清晰的内容这 种司之间的使用可能是不同的, 而一些术语在未来可能会有变化。但是,验证程序中使用的术语必须清晰定义并且能够在公司 内被清楚理解,在内部标准操作规程(SOP)、标准及管理文件中也应清楚定义。本技术报告 出于这样的目的,使用如下定义。
8IGLRMGEP6ITSVX2S 6IZMWIH :EPMHEXMSRSJ (V],IEX4VSGIWWIW9WIH JSV(IT]VSKIREXMSRERH7XIVMPM^EXMSR
8IGLRMGEP6ITSVX2S 6IZMWIH :EPMHEXMSRSJ (V],IEX4VSGIWWIW9WIH JSV(IT]VSKIREXMSRERH7XIVMPM^EXMSR
1
术方法也可能存在并被应用,如果这些其他方法有合理的科学方法做支持。 This technical report is intended to give information about current industry practices and approaches to validating dry-heat depyrogenation and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In addition, sections will cover various aspects of dry-heat sterilization using biological indicators. 这份技术报告的目的是为目前工业实践以及干热除热原和灭菌工艺验证方法提供信息支持。此 外,报告的一些章节覆盖了干热灭菌使用的生物指示剂的各方面。 This technical report is organized in a chronological fashion, starting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general concepts of depyrogenation and sterilization science which are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o build a robust process. This includes use of b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endotoxin indicators. Also included are points to consider in equipment design, equipment verifica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for new system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processes for existing systems. 该技术报告是以时间顺序排列,以除热原和灭菌科学的通用概念开始,而这是建立稳固工艺的 基础。其中包括了生物指示剂和内毒素指示剂的使用。也包括了新系统的设备设计、设备确证、 工艺开发以及性能确认,还包括现有系统中工艺设计和验证中所需考虑的问题。 In the discussion of process development, particular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load type, loading patterns,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for depyrogena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both ovens and tunnels. The sections are followed by a brief discussion of items for consideration during routine processing and ongoing maintenance of the validated process. 工艺开发的讨论中,对于在烘箱和隧道中进行除热原和灭菌的负载种类、负载模式以及温度曲 线都给予特殊的关注。在已验证工艺的日常操作和持续维护中所需考虑的内容在这一部分也做 了简要讨论。 The background sections on depyrogenation/sterilization science and endotoxin/biological indicators are not comprehensive—but provide information specific to dry-heat processes. Information within the technical report is applicable to both forced hot air dry-heat batch processes (chambers) and to continuous processes (tunnels). Information within this technical report does not apply to dry-heat processes used for the sterilization of oil bases and oil based products, fixed processing streams or to those processes using infrared and microwave heating media. 关于除热原/灭菌科学和内毒素/生物指示剂的背景部分并不全面——但是所提供的信息是针对 干热工艺的。技术报告中的信息既适用于强制热空气干热批生产工艺(腔体),也适用于连续 性工艺(隧道)。本技术报告中的信息不适用于油性基质及油性基质产品,固定工艺流程或者 那些使用红外及微波加热介质的工艺中灭菌所用的干热工艺。 Current FDA, ICH, and other regulatory definitions are used except when more clarity is added by the Technical Report Team. Regulatory guidelines offer other definitions that maybe considered. Variations in the use of some terms may differ from company to company and

PDA技术报告NO.26(2008版)(中文)

PDA技术报告NO.26(2008版)(中文)

液体的除菌过滤PDA第26份技术报告(2008年修订本)制药科学与技术的PDA期刊增刊2008年第62卷,第S-5号1.0引言除菌过滤是从液体流中去除微生物*而对产品质量没有负面影响的过程。

(1-4)这份技术报告的目的是提供系统的方法,用于选择和验证液体除菌过滤应用的最适当过滤器。

PDA的第26份原始技术报告发表于1998年,标题为液体的除菌过滤,其中描述了一代制药科学家和工程师对除菌过滤的使用和验证。

由于过滤技术的加强以及制药行业近期产生了其他的法规要求,因而对原始报告进行了修改。

修订本涉及到了法规文件、标准以及科学出版物,其中包含更多的细节和支持性数据。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器进入市场,当时认为0.45µm级别的膜为“除菌级”且过滤器成功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滤。

使用serratia marcescens作为标准菌对这些过滤器进行确认,确认用于水质量测试的膜。

然而在1960年发布的论文中,美国FDA的Frances Bowman博士发现0.45µm的“除菌过滤的”培养基可受到一种生物的污染,在每平方厘米104-106以上的挑战水平下少量的这种生物可反复穿透0.45µm级别的膜。

(5)ASTM F838也由此产生,这是一种标准测试法,用于评估除菌级别的膜过滤器。

(6)在第6.4部分中对挑战生物进行了讨论。

1.1目的/ 适用范围工作组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份有关除菌过滤的科学的技术报告。

报告不会对区域的法规要求进行过多的描述,但是提供了最新的科学建议以供业内人士及制定除菌过滤政策的人员使用。

这份报告是一份指南性文件,其目的不是确立强制的除菌过滤标准。

报告中提出的概念与一些工艺有关,在这些工艺中除菌过滤器的性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这些概念不能通用于所有过滤工艺(例如,早期过滤或常规生物负载)。

这些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培养基、缓冲液、无菌工艺中的中间体暂存区、集中和最终无菌灌装。

PDA TR29(1998)中英文对照版[1]

PDA TR29(1998)中英文对照版[1]
This Technical Report was disseminated in draft for public review and comment prior to publication. Many of the submitted comment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final document. We
清洁剂 4.3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nts
微生物污染 4.4 Other Contaminants to be Removed
蒲公英论坛首发。Eleven 制作,未经许可请勿在其他网站和论坛发布。
次要设备——主要设备 Materials of Construction 构造材质 2.4 Product Attributes 产品属性 Low Risk——High Risk Drugs 低风险——高风险药物 Highly Characterized——Poorly Characterized 高度特性化——缺乏特性化 Non-Sterile——Sterile 非无菌——无菌 2.5 Formulation Attributes 配方属性 Solids——Liquids 固体——液体 Soluble (Active or Excipient)——Insoluble (Active or Excipient) 可溶活性成分或赋形剂——难溶活性成分或赋形剂 2.6 Operational Issues 操作上的问题 Single Product Facility——Multiple Product Facility 单品种设施——多品种设施 Campaign Production——Batch Production 连续生产——批次生产 Simple Equipment Train——Complex Equipment Train 简单设备组合——复杂设备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除菌过滤PDA第26份技术报告(2008年修订本)制药科学与技术的PDA期刊增刊2008年第62卷,第S-5号1.0引言除菌过滤是从液体流中去除微生物*而对产品质量没有负面影响的过程。

(1-4)这份技术报告的目的是提供系统的方法,用于选择和验证液体除菌过滤应用的最适当过滤器。

PDA的第26份原始技术报告发表于1998年,标题为液体的除菌过滤,其中描述了一代制药科学家和工程师对除菌过滤的使用和验证。

由于过滤技术的加强以及制药行业近期产生了其他的法规要求,因而对原始报告进行了修改。

修订本涉及到了法规文件、标准以及科学出版物,其中包含更多的细节和支持性数据。

在20世纪60年代膜过滤器进入市场,当时认为0.45µm级别的膜为“除菌级”过滤器且成功应用于注射剂的除菌过滤。

使用serratia marcescens作为标准菌对这些过滤器进行确认,确认用于水质量测试的膜。

然而在1960年发布的论文中,美国FDA的Frances Bowman博士发现0.45µm的“除菌过滤的”培养基可受到一种生物的污染,在每平方厘米104-106以上的挑战水平下少量的这种生物可反复穿透0.45µm级别的膜。

(5)ASTM F838也由此产生,这是一种标准测试法,用于评估除菌级别的膜过滤器。

(6)在第6.4部分中对挑战生物进行了讨论。

1.1目的/ 适用范围工作组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份有关除菌过滤的科学的技术报告。

报告不会对区域的法规要求进行过多的描述,但是提供了最新的科学建议以供业内人士及制定除菌过滤政策的人员使用。

这份报告是一份指南性文件,其目的不是确立强制的除菌过滤标准。

报告中提出的概念与一些工艺有关,在这些工艺中除菌过滤器的性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这些概念不能通用于所有过滤工艺(例如,早期过滤或常规生物负载)。

这些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培养基、缓冲液、无菌工艺中的中间体暂存区、集中和最终无菌灌装。

工作组由欧洲和北美药业和法规专家组成,视角独特,确保了所提出的方法、术语以及灭菌过滤惯例反应了科学原理且可在全球通用。

全球的技术同行耗费了11周的时间对这份报告进行了检查,其中包括从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的反馈信息。

2.0术语表以下术语及其同义词在技术报告中使用:吸收:在液体接触表面对溶质、悬浮胶质微粒或微生物的截留力,例如在过滤膜上的气孔表面。

无菌的:远离致病性微生物。

在受控环境中进行操作以防止引进微生物而造成污染。

检验:用于确定在混合物中的某个物质的纯度或浓度的分析方法。

细菌:单细胞、且在显微镜下的可见生物,通常带有细胞壁且外形独特(例如,圆形、杆状、螺旋状或丝状);没有固定的细胞核(“原核的”)。

生物负载:灭菌过滤之前,液体中活性微生物的数量。

(7)托架法:这种验证方法测试工艺或产品的极端情况。

该方法假设极端情况可代表极端情况之间的所有样品。

(同义词:框架验证。

)泡点:所测量的气体压差,在该压差下液体(例如水、酒精、产品)从润湿的多孔的膜的最大的孔中冒出,且能探测到稳定的气泡流或大量的气流。

(同义词:转化点。

)泡点测试:该测试指出过滤器的最大孔径。

在气体压差下从已经润湿的过滤器中有液体(通常为水)从最大的孔径冒出,且能探测出均匀的气泡流。

使用特定、有效的压力值、润湿液体和温度来测试过滤器的孔径(和类型)。

块状物:放置在过滤器培养基的上游处的固体。

* 注意:灭菌过滤的目的不是去除病毒。

囊式过滤器:自含式过滤器装置或部件。

筒式过滤器:使用时需要外罩的过滤器装置。

相容性:在过滤器和过程用液之间没有不利的交互反应发生。

扩散流:在浓度(例如气体压力)差异的基础上,已溶解的气体穿过经液体润湿后的膜的动作。

扩散流/顺流测试:确定过滤器完整性的测试。

(同义词:扩散流测试,顺流测试。

)直接拦截:阻止直径大于过滤器孔径的微粒穿过过滤器。

过滤器的下游:过滤器的滤出液或出口处。

有效过滤面积:过程用液可用的过滤器总表面积。

流出物:从加工过程中流出的液体。

内毒素:细胞的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其中最有毒的部分源于革兰(氏)阴性的生物。

在注射时,会引起发热反应,从而患者有强烈的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是致命的。

萃取物:通过使用人力或施加外力(例如溶剂、温度或时间)从物料上去除的一种成分。

过滤器(名词):这种装置用于从液体工艺流中去除微粒,液体工艺流由多孔培养基和支持性结构组成。

液体或气体通过多孔物料,去除活性和非活性微粒。

(6)过滤(动词):为了使液体穿过多孔介质,从液体中去除细菌或其它微粒。

过滤性测试:使用某种液体进行测试,以确定过滤器的适用性和尺寸。

过滤器的效率:测试过滤器截留微粒的能力。

常以百分比或分数表示。

过滤器元件:基本的过滤器单位,使用这些过滤器单位装配滤筒或滤囊。

滤液:通过过滤器后流出的液体。

过滤:液体穿过多孔物料后,将微粒从液体中去除的过程。

流量:溶液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容积量。

(如,升/分钟,或克/天)。

流动率:由膜分开的滤出物流的流动速率。

污垢:溶质堵塞膜孔所致。

观察可见流动率(在恒定压力下)减少或过滤压差(在恒定流动率下)增加。

伽马辐射:离子化的辐射,可用于物料灭菌。

表压:是某个液体压力和大气压之间的差值。

亲水的:字面意思是“喜水的”。

用水溶液将过滤器润湿,允许在低的压差下流动。

疏水的:字面意思是“怕水的”。

过滤器排斥水及其他具有高表面张力的液体,因此不能被润湿,除非在高的压差下。

若用具有低表面张力的液体预先润湿,例如酒精,膜允许水在低的压差下流动。

流入液:进入工序的液体。

(同义词:进料)完整性测试:是一个非破坏性的物理测试,与过滤器/过滤器装置的细菌截留力相关。

(6)滤出物:是一种化学成分,在储存或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它从接触表面移至药品或过程用液中。

质谱法:按照样品的质量和电荷将其气体成分离子分开以确定样品化学成分的分析测试方法。

构成物料:构成过滤器元件的聚合体或其他物料。

介质:在过滤过程中,当液体通过时,这种多孔物料能截流微粒物。

膜:一种薄且带有微孔的介质,用于在压力下从液体流中去除微粒物和微生物。

微生物:一种细菌;是非寄生的生物,体积较小,肉眼不可见。

组件:与滤筒或滤囊组装的过滤器元件。

非纤维释放:指不会脱落纤维至滤液中的过滤器。

微粒:物料结构上的任一离散单位;长度、宽度、厚度、尺寸和外形等质量特性可见。

粒子:与微粒相关,或以微粒的形式出现。

渗透性:在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液体可通过多孔物的程度。

气孔:液体通过膜的通道/路径。

多孔性:过滤器介质的气孔容积与总容积的比率。

预过滤器:在最终过滤器的上游放置的过滤器。

压力:指在每个单位面积所用的力,通常以psi、mbar、kPa或kg/cm2表示。

反压在过滤器或其他设备的下游使用的压力。

压差过滤器的上游(进料或流入液)和下游(流出液)之间的压力差。

(可使用以下术语修饰:应用压差、可用压差、洁净压差、不洁净压差、初始压差或最大压差。

)(同义词:△P、psid或压力下降)进口压力进入过滤器的上游的应用压力。

(同义词:流入液、上游或线路压力)出口压力从过滤器的下游出来的压力。

(同义词:流出液或下游压力)冗余过滤:是一种连续过滤,如果主要除菌过滤器出现故障,可使用另一个后备除菌过滤器加以支持。

连续过滤:使用两个或更多的具有相同或递减的孔径的过滤器一个接着一个连续过滤。

灭菌:用于生产出不具有活性微生物的有效工艺。

注意:在灭菌工艺中,通过指数函数来计算微生物的死亡或减少。

因此,可表示在灭菌工艺中存活的微生物的概率。

即使存活概率减少至很低的水平,也不会为零。

除菌过滤器:这种过滤器可从工艺流中重复去除测试微生物,产生无菌滤液。

表面张力:在一定条件下液体表面有缩小至最小面积的趋势。

表示为达因/厘米。

表面活性剂:是可溶的化合物,可减少液体的表面张力,或减少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引起胶态离子的形成),或减少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界面张力。

生产量:通过过滤器的溶液数量。

可表示为通过膜的容量。

(同义词:容量)上游:过滤器的流入液或入口。

验证:一种文件记录的项目,高度保证了一个特定工艺、方法或系统能持续生产与预定的可接受标准相符的生产结果。

挥发物:容易挥发;易从液体转化至气体。

3.0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大家普遍认为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让液体经过滤孔,截留住无法通过这些孔径的过大微粒。

这种截留或捕获微粒的机制称为滤网截留、物理捕获、直接拦截、粒径排除等。

这种观点是基于立体几何的原理—不适合滤孔的过大微粒是不可能穿过滤孔的。

粒径排除是在过滤器内将表面筛选和捕获相结合的方法。

如果挑战过滤器的每个微粒过大而不能通过滤孔,则问题不在于微粒数量;没有微粒能够穿过滤器。

只要压力不会使微粒或滤孔变形,造成滤网截留失败,过滤器的功效不受应用压差的影响。

另一个去除液体中微粒的机制是吸附隔离。

小至足于进入滤孔的微粒仍有可能被过滤器捕获,说明微粒截留可能依赖于其它影响过滤的操作条件。

(8)当细菌比孔径小的情况下,这些作用非常重要。

(9-11)吸附隔离的作用依赖于在应用过滤条件下过滤器的表面化学性质和微粒或微生物的类型。

诸多不同的操作条件决定了过滤器对微粒的吸附移除能力,包括应用的压差、流速、微粒的数量和与表面张力有关的液体媒介组成、pH值和离子强度。

在过滤器的验证过程中必须考虑和了解全部的因素。

3.1孔径等级过滤器的等级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原因是生产商在测量孔径方面缺乏一致性。

(12)通过孔径等级能够预测微生物截留或物理完整性试验值,或提供不同材质和生产商之间进行对比的有限值。

由于根据孔径来划分除菌级过滤器的工艺具有有限值,所以根据细菌截留能力来定义过滤器的等级。

(13,14)一般而言,在规定的条件下,在有效的过滤器表面积内每平方厘米截留B. diminuta ATCC19146的能力达到的过滤器定义为除菌级过滤器。

(12)4.0过滤器的选择及其特性根据孔径、结构(如平板、滤囊、滤筒)和膜的化学性质的不同,有多种过滤器供用户选择,用户根据其的使用目的可选择最合适的一款。

常用的膜的化学性质包括聚偏二氟乙烯、聚砜树脂、聚醚砜、尼龙、纤维素脂、聚四氟乙烯、聚酯和聚丙烯。

不同的化学性质不但可以带来不同的液流性质和过滤性能,在以下方面也会有影响:萃取物和滤出物水平、过滤器的热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与工艺流的相互作用(通过相容性测试确定)。

一旦膜的尺寸最终形成,就要对它的有效过滤面积、温度和压力的操作限度、滤出物及其与将要过滤的产品流的相容性方面进行评估。

由于除菌过滤器是任一无菌工艺的重要部分,过滤器厂商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文件记录以证明其过滤器的性能。

过滤器的支持文件可包括验证指南、编号、产品说明书、规格说明书、技术小册子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对于制药过滤器,通常提供单独的证书,其中列出了过滤器部件、批号和放行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