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呛咳的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食物或是异物顿于声门或落入气管,会造成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因难,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喘鸣、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
患者清醒施救者站在患者后面,脚成弓步状,前脚置於患者双脚间。
以大拇指侧与食指侧对准患者剑突与肚脐之间的腹部,具体在肚脐上两横指处。
用左手将病人背部轻轻推向前,使病人处于前倾位,头部略低,嘴要张开,有利于呼吸道异物被排出。
另一手置于拳头上并握紧,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
操作要领:第一,是要用拇指侧进行冲击,就是用我们的“拳眼”来冲击;第二,是要在患者的胸廓以下和脐以上之间的腹部来冲击;第三,是要向上冲击。
孕妇救援对于极度肥胖及怀孕后期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患者,应当采用胸部冲击法,姿势不变,只是将左手的虎口贴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注意不要偏离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婴儿急救法1岁以内小孩应该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翻转面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
用掌根敲击背部腋下连线胸椎的部位。
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然后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
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
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切忌将婴儿双脚抓起倒吊从背部拍打,如此由人体解剖关系,不仅无法将气管异物排出,还会增加婴儿颈椎受伤的危险,如果是儿童(1~8岁)发生气管异物哽塞,其海姆立克法要领和成人同,操作时不要将孩子抱起。
手法虽卓有成效,但也可产生合并症,如:肋骨骨折、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时,一般不随便采用此法。
最新噎食的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 (Heimlich)
横县精神病医院 王 春
切忌将婴儿双脚抓起倒吊从背部拍打, 如此由人体解剖关系,不仅无法将气管 异物排出,还会增加婴儿颈椎受伤的危 险,
并发症
Heimlich手法虽卓有成效,但也可产生合 并症,如:肋骨骨折、腹部或胸腔内脏 的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时,一般不 随便采用此法。如果患者呼吸道部分梗 阻,气体交换良好,就应鼓励患者用力 咳嗽,并自主呼吸;如患者呼吸微弱, 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则立刻使 用此手法。在使用本法成功抢救患者后 应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检查口腔,如异物已经被冲出,迅速用手指 从口腔一侧钩出。 呼吸道异物取出后应及时检查呼吸心跳,如 无,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孕妇)
若患者为即将临盆之孕妇或非常肥胖致施救者 双手无法环抱腹部做挤压,则在胸骨下半段中 央垂直向内做胸部按压,直到气道阻塞解除。
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
海姆立克急救法 - CPR发展
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 等媒体广为宣传,仅四年时间至1979年,在美 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 现在海姆立克法已正式被列为CPR的重要内容, 是呼吸复苏中的大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 方法。所以,我们对海氏急救法的介绍不放在 只局限气管异物的急救章节里,而列于心肺复 苏术中 。
在此后的12年中,这种急救法在美国成功 救治了一万多人的生命。海姆立克教授也因此 被世界名人录誉为“世界上挽救生命最多的 人”。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海姆里克急救法法(HeimlichManeuver)也称为海氏手技,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
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
因此该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可以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氏腹部冲击法的物理学原理。
急救者环抱患者,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产生450~500毫升的气体,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应症1.呼吸道异物用于呼吸道异物的排除,主要用于呼吸道完全堵塞或严重堵塞的患者。
2.溺水患者用于抢救溺水患者,以排除其呼吸道的液体。
(注:有人认为该法不能从气道或肺排出足够的水以帮助复苏,还有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造成吸入性肺炎,同时使用该法可能会使心肺复苏的时间延后,从而不利于成功复苏,详见国际美国红十字及红新月会联合会2011年的现场急救与心肺复苏指南。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方法1、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势站稳,然后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
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
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围”之势,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
儿童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

儿童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日常生活中,儿童在玩耍或饮食时容易出现异物卡入气管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剧烈的呛咳、气道平滑肌痉挛以及气道黏膜水肿,进而全身组织缺氧,造成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结构损伤,最终因窒息而死亡。
当儿童在玩耍或进食时,突然面色、唇色变得青紫,无法说话,持续咳呛,并不自觉地将手呈“V”字形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这多半是因为气道出现异物阻塞,此时应保持警惕。
如果儿童无法自行咳出异物,千万不要试着用手指伸入喉咙去取物,不仅没有效果,反倒会使异物更深入气管中,引发窒息等严重后果。
面对此种情况,家长和急救人员可以学习一种操作简单、上手容易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施救的黄金时机帮助儿童排除异物,避免窒息死亡。
一、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国外科医师海姆立克在1974年发明的一种急救方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海姆立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存在大量因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
当时在急诊中,医生多半采用拍打病人的背部或用手夹取异物的方法,结果发现完全无效,甚至导致异物更加深入呼吸道。
于是海姆立克反复研究并经过多次动物实验,最终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并在1974年进行首次报告。
第二年,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法,并大力推荐,通过电视媒体等广为宣传。
此后4年间,在美国经此急救法成功抢救3000余人,而后数十年间,至少救活了一百万人的生命,最终海姆立克急救法逐渐成为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运用了物理学的原理。
如果将人的肺部视为一个气球,气管就是这个气球的气嘴,当气嘴被异物阻塞时,通过挤压气球,可以使得气球内的压力增加,在压力的作用下,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气流将冲破阻塞气嘴的异物逃入空气中。
海姆立克急救法中,急救者向儿童上腹部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冲击造成膈肌突然上升,骤然增加儿童的两肺下部的压力。
由于气管是胸腔的唯一开口,故而,胸腔内残留的气体会自然地形成一股气流涌向气管,这股气流长驱直入,足以将堵住气管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海姆里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也称为海氏手技,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
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
因此该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可以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氏腹部冲击法的物理学原理。
急救者环抱患者,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产生450~500毫升的气体,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应症1、呼吸道异物用于呼吸道异物的排除,主要用于呼吸道完全堵塞或严重堵塞的患者。
2、溺水患者用于抢救溺水患者,以排除其呼吸道的液体。
(注:有人认为该法不能从气道或肺排出足够的水以帮助复苏,还有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造成吸入性肺炎,同时使用该法可能会使心肺复苏的时间延后,从而不利于成功复苏,详见国际美国红十字及红新月会联合会2011年的现场急救与心肺复苏指南。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方法1、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势站稳,然后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
然后将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
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围”之势,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内上方猛烈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
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

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一: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介绍婴幼儿时常会将异物(小零件、颗粒状硬物)塞入口中,不小心吞咽下去,就会造成气道梗阻,造成婴幼儿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
严重者可在数分钟内停止心跳。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关于海姆立克急救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海姆立克急救法介绍婴幼儿气道梗阻的急救1婴儿(一岁以下)(1)拖住婴儿下颌骨,把孩子放在胳膊上,头朝下约15度,用掌根用力拍击背部肩胛骨的部位,连拍5下然后双臂夹住孩子翻转过来(保持头朝下的姿势),用食指和中指按压乳头连线的正下方,深度为4cm,按压5下。
以此循环,直到异物出来。
(2)如异物未出,孩子脸色发青,呼吸骤停,需要立即做心肺复苏术。
①呼唤孩子,拍打孩子脚掌,观看其是否有反应②同时向身边人大声呼救。
③头稍微向后仰,打开气道,用食指和中指按压乳头连线的正下方,深度为4厘米,速度是每分钟100-120次,按压30次,吹两口气,吹气时成人的嘴巴包住婴儿的口鼻。
④连续做五组上述动作后(约两分钟)拨打120。
2幼儿及成人(1)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是儿童,成人需跪在地上与孩子一般高,从后面环抱过去,用手掌攥成一个空拳,用拇指侧边的位置顶住肚脐以上、剑突以下的位置,向里向上用力冲击。
(双手握颈,为国际通用手势,表示自己呼吸不畅需要救助)2)如异物未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是儿童,使用单手,在乳头连线的正中央,胸骨下半段按压30次,深度大约为5cm,速度为100-120次每分钟,再捏住鼻子,吹两口气。
直到救援人员赶到。
头部撞击的急救婴幼儿头部撞击常见于坠床、游乐设施高处坠落、汽车急刹车(无安全座椅)等情况。
通常头部撞击时伴有高度和速度,主要导致的伤害多数为脊柱损伤,或者为脊髓损伤!属于身体的严重伤害!这种情况下,不要轻易去移动孩子!1高处坠落如果孩子四肢都能自如的活动,正常哭闹的话通常无大碍,家长可以抱起来安慰哄一哄。
如果发现孩子不哭不闹,身体不能动了。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操作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操作方法
1、1岁以下婴儿:摄入食物,或口含异物时哭闹、大笑等,导致异物卡喉,表现为突然呛咳、无法发出声音、喘鸣、气促、皮肤发绀等现象。
若为1岁以下的婴儿,这时应将其抱起,面部向下倚靠在施救者膝盖部位,施救者一只手用力拍打其肩胛骨,之后将其翻正,食指、中指挤压其胸骨下半段5次左右,不断重复上述行为,直到婴儿将异物咳出。
2、3岁以下幼儿:若为小于3岁的幼儿,这时施救者应跪在其身后,使得幼儿的双腿张开,身体稍微向前倾,施救者一只手握拳,虎口处抵住其脐上腹部,另一只手包裹住拳头向后、向上冲击腹部,重复该动作直到幼儿咳出异物。
3、成人:如果是成分存在需要进行上述急救措施,抢救者应站立在成人的后背,双手环绕成人的腰部,单手握拳并将该手的拇指一侧放在成人胸廓与肚脐之间的腹部,另一只手将拳头包裹住,迅速向上向后冲击腹部,重复该项操作,得到异物咳出后可以停止。
如果周边并没有其他人,这时应采取自救,应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面2横指的腹部,并借助椅子、桌子等物品抵住腹部,迅速反复推挤,进而使得异物排出。
噎食的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示文稿

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
直至异物排出。
儿童“海姆立克”急救手法
如果是儿童(3~8岁)发生气管异物哽塞, 其海姆立克法要领和成人同,
检查口腔,如异物已经被冲出,迅速用手指 从口腔一侧钩出。
呼吸道异物取出后应及时检查呼吸心跳,如 无,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孕妇)
若患者为即将临盆之孕妇或非常肥胖致施救者 双手无法环抱腹部做挤压,则在胸骨下半段中 央垂直向内做胸部按压,直到气道阻塞解除。
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
食物、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
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尤其多见于儿童。表 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呼吸急促、皮肤发 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 跳停止。
“海姆立克”征象
异物卡喉的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也不 能咳嗽。此时患者可能会用一只手或双手抓住自 己的喉咙,此即“海姆立克”征象
海姆立克急救法 - CPR发展
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 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 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四年时间至1979年,在 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 功。
现在海姆立克法已正式被列为CPR的重要内 容,是呼吸复苏中的大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 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对海氏急救法的介绍不 放在只局限气管异物的急救章节里,而列于心 肺复苏术中 。
婴儿呼吸道异物窒息急救方法
若是小于3岁以下之婴儿,有呼吸道异物, 则不可做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免伤及腹腔内器 官,应改为拍背压胸法。方法为:一手置于婴 儿颈背部,另一手置于婴儿颈胸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异物卡在了喉咙,堵住呼吸道,容易出现窒息、呼吸困难、呛咳甚至呼吸骤停,教给大家一种专门对付食物呛咳的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这种方法数十年来已经救了100万人的性命!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教授是美国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
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
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1974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解除气管异物的首次报告。
1975年10月,美
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
现在海姆立克法已正式被列为C PR的重要内容。
《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
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应用(成人)
1、施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肚脐和肋骨之间)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里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如果病人已无意识,使病人仰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你的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你的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应用(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
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应用(2岁以上儿童)
2岁以上的儿童适用于海姆立克急救法。
1、施救者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
2、另一手包住拳头,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
3、持续几次挤按,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倒提法(适合1岁以下婴幼儿)
1岁以下的婴儿适合倒提法。
1、抢救者曲膝跪坐地上,
2、抱起宝宝,一只手捏住宝宝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宝宝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宝宝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
3、以单手拍宝宝两肩胛骨之间,拍背1—5次,并观察宝宝是否将异物吐出。
4、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宝宝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
抢救者以一只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另一只收托住患儿的颈椎,快速向上压迫,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宝宝受伤。
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5、重复上述动作,以压力帮助宝宝咳出堵塞气管的异物,一直做到异物吐出来为止。
注意:
勿将婴儿双脚抓起倒吊从背部拍打,这样的错误方式,不仅无法将气管异物排出,还会增加婴儿颈椎受伤的危险。
若是液体异物梗塞,应先畅通其呼吸道,再吹两口气,若气无法吹入,则怀疑有异物堵住呼吸道,再进行急救法。
为何小孩容易发生气管堵塞?
幼小儿童尤其以刚学会走路的两岁间孩子,气管异物发生率较高。
这是因为小儿的气管与食物交叉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
当孩子哭闹时,大人给其花生米、黄豆等食物,由于小孩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活动,使会厌软骨无可适从,而致吞咽时食物误入歧道,造成气管异物。
而花生米、黄豆等遇水膨胀,就更不易取出。
此外,幼儿也因好奇,易将钱币、纽扣等异物放在嘴里,不慎而致意外。
如何预防异物卡喉窒息
1、将食物切成细块;
2、充分爵嚼;
3、口中含有食物时,避免大笑、讲话、行走和跑步;
4、不允许儿童将小玩具放在口中。
容易使老人和小孩发生气管堵塞的食物
1.果冻
老人和小孩吞食果冻容易发生意外,不能轻忽大意!建议家长给老人和小孩吃果冻的时候,不要一整颗给,可以先弄碎后再给老人和小孩食用。
2.麻花、糖果
不好咬的食物,本来就容易噎住喉咙,不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如果真的要给老人和小孩食用,建议先切成丁状。
3.鱿鱼丝
纤维过长,咬感过硬的零食,包括鱿鱼丝、牛肉干都不适合给老人和小孩吃。
4.花生酱
黏稠度过高,不适合老人和小孩吞食。
5.坚果类
体积太小,有时老人和小孩可能来不及咀嚼就吞食下肚,容易噎到。
6.小巧水果
小巧圆形但里面带核的水果并不适合给老人和小孩食用,如龙眼、葡萄、樱桃等,可剥开去核后再给老人和小孩食用。
7.多纤维蔬菜
维纤多且不易咬烂的蔬菜不适合老人和小孩,如芹菜、豆芽。
8.大肉块
大块的肉块老人和小孩无法咬烂,若强吞下很容易噎到,应该切成薄肉片或肉丁。
9.长面条
太长的面条老人和小孩不易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烹调时可先切成小段再烹煮。
10.多刺的鱼
建议选择鱼刺较少的鱼类烹煮,否则容易噎到并会刺伤老人和小孩食道与口腔。
如果觉得不错,请您转发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