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考核评分标准(20200930115408)
前臂闭合性骨折固定评分标准

5、包扎好后检查手是否略高于肘,检查是否露出指端,观察血供情况。(15分)6、将三角巾等整理清楚。(源自0分)70问答
用夹板固定,绷带捆绑位置?近关节处各捆绑一绷带,或者二者之间再捆绑一绷带,绷带活动度以上下活动1cm为宜。
10
固定、包扎好后,需要做哪些检查?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指(趾)端观察血供、手是否略高于肘等。
2、夹板固定法:如有两块则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内侧。(10分)
3、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固定时应先固定肢体近心端,再固定远心端。(10分)
4、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屈肘90度,将三角巾放于患侧胸部,底边和躯干平行,上端越过肩部,顶角对着伤臂的肘部,伤臂弯成直角放在三角巾中部,下端绕过伤臂反折越过伤侧肩部,两端在颈侧方打结。再将顶角折回,打结固定。(20分)
前臂闭合性骨折固定评分标准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项目
考核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固定
目的
1、保护伤口,避免或减轻污染,预防感染的发生。
2、固定敷料、夹板位置,防止脱落和移位。
3、固定肢体和关节。
4、加压包扎,减轻或预防伤肢水肿,改善血液循环。。
10
答3个即可
操
作
方
法
1、用绷带对上臂进行包扎,或者用三角巾简单在患肢上进行简单包扎。(5分)
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骨折是人体骨骼的折断或断裂,需要进行固定以促进愈合。
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合理的固定方案和准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患者的骨骼功能。
本文将介绍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以及评分标准。
一、技术操作1. 临床评估:在进行骨折固定手术前,医生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骨折的类型、骨折的位置、伤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固定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案的选择。
2. 麻醉与消毒:在固定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以减轻术中疼痛感。
麻醉方式可以根据骨折部位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此外,操作前还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手术操作:具体的手术操作步骤会因骨折类型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操作步骤:a. 切口开放:根据骨折的位置和复杂程度,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开一个或多个切口,以便暴露骨折部位。
切口的位置和长度要考虑到手术后的伤口愈合和患者的美观需求。
b. 骨折复位:在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后,医生需要将骨折的碎骨片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复位时需要小心,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额外的损伤。
c. 骨折固定:复位后,医生会使用不同的固定器材来固定骨折,常见的固定器材包括金属钢板、钢钉、螺钉和骨钩等。
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有助于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支持,促进骨折的愈合。
d. 伤口处理:固定骨折后,医生会对手术伤口进行处理。
处理内容包括彻底清洗伤口、减少伤口周围的血肿和止血等。
4. 术后护理:固定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伤口的定期更换敷料、患肢的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指导和关注骨折愈合的情况等。
二、评分标准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的质量评估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操作的准确性:评估医生在骨折固定手术中是否准确无误地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骨折固定手术评分细则

骨折固定手术评分细则简介该文档旨在制定骨折固定手术评分细则,以帮助医生和外科团队对骨折固定手术进行评估和记录。
该评分细则将提供一套简明的标准,帮助医生判断骨折固定手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
评分细则以下是骨折固定手术评分细则的几个关键要素:1. 操作技术(25分)- 技术熟练度: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5分)- 创伤处理: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处理是否得当。
(5分)- 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是否与类似手术相当。
(5分)- 合并损伤处理:对于合并损伤的处理是否得当。
(5分)- 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5分)2. 骨折复位(25分)- 复位准确度:复位是否准确且满足解剖学要求。
(10分)- 干预次数:复位所需的干预次数。
(5分)- 复位时间:复位所需的时间。
(5分)- 复位固定:在复位后,骨折是否得到适当的固定。
(5分)3. 固定方式(25分)- 内固定:内固定是否坚固,能否满足骨折的稳定要求。
(10分)- 外固定:外固定是否坚固,能否满足骨折的稳定要求。
(10分)- 抗生素使用:手术过程中是否适当使用抗生素。
(5分)4. 临床效果(25分)- 患者康复情况: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的评估。
(10分)- 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是否愈合,愈合程度如何。
(10分)- 远期并发症:手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5分)结论该骨折固定手术评分细则提供了一套简明的标准,帮助医生对手术进行评估和记录。
使用该评分细则,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价骨折固定手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
这将对医疗团队的工作和患者的康复都有积极影响。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考核评分标准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考核评分标准1.患者准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等。
-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和地点,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2.术前标志:-判断骨折类型和程度,确定手术治疗的指征。
-为手术做好准备,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
3.术中操作:-对骨折进行彻底清创,确保没有杂质和坏死组织。
-进行骨折复位,保持正常的骨形态和关节的位置。
-进行骨折固定,使用合适的夹板或者骨钉来固定骨折部位。
-正确选择和使用手术器械和材料,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时要注重卫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术后处理:-进行适当的伤口处理,包括清理伤口、缝合伤口等。
-完善固定器具,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固。
-考虑术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对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
5.术后护理:-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换药、康复训练等。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以上要点制定,具体细节如下:1.患者准备(满分10分):-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是否为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手术环境。
2.术前标志(满分10分):-是否准确判断了骨折类型和程度。
-是否合理确定了手术治疗的指征。
3.术中操作(满分50分):-是否进行了彻底的清创。
-是否准确进行了骨折复位。
-是否使用了合适的夹板或者骨钉进行骨折固定。
-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手术器械和材料。
-是否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4.术后处理(满分10分):-是否做了适当的伤口处理。
-是否确保了骨折部位的稳固固定。
-是否及时处理了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是否对术后患者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5.术后护理(满分20分):-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术后护理。
-是否进行了定期的随访和评估。
评分标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手术难度来制定。
此外,评分标准应该是公平、准确和客观的,评分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包扎、固定评分标准

伤口包扎
(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外界的细菌感染。
(三)注意事项:
1.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浩伤口,再盖上消毒纱布,然后绷带包扎。
2. 根据包扎部位,选择适宜的绷带及三角巾等。
3. 包扎时松紧适宜,过紧导致组织损伤,过松易致滑脱。
操作时动作谨慎,不要触及伤口。
4. 包扎时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位置。
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膝下、腹股沟等,要隔以棉垫或纱布,骨突处也要用棉垫保护。
四肢包扎时,必须使之处于功能位。
5. 包扎原则上从下向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固定绷带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禁忌在伤口处、骨突处部位打结。
6. 解开绷带时,须先松开固定结或胶布。
若绷带被伤口分泌物渗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骨折固定
(二)目的:
1.避免搬运时断端移位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便于运输。
(三)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
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9-2四肢骨折考核评分表

9-2四肢骨折考核评分表四肢骨折是指四肢骨骼断裂或移位,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损伤。
其中,前臂骨折是四肢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
前臂由桡骨和尺骨组成,骨折会导致肢体疼痛、力量减弱、活动受限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记录手术效果,临床使用前臂骨折固定考核评分表。
下面将对这一评分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前臂骨折固定考核评分表是根据前臂骨折固定手术的效果制定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一、骨折稳定性(20分)骨折稳定性是评估手术固定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触摸骨折处以及进行X光检查来评估。
如果骨折处无明显移位,得分较高,最高分为20分。
如果骨折处有明显移位,得分较低。
二、手术切口(20分)手术切口是进行骨折固定手术时进行的。
切口清晰、缝合整齐且无渗液、感染等情况得分较高,最高分为20分。
如果切口不清晰,有渗液、感染等情况得分较低。
三、固定器材(20分)固定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对骨折固定效果有重要影响。
如果选择合适的固定器材,并且使用正确、固定牢固,得分较高,最高分为20分。
如果固定器材选择不当,使用不正确,得分较低。
四、功能恢复(30分)功能恢复是评估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活动范围、肌力和功能恢复情况。
如果手术后活动范围大,肌力恢复好,得分较高,最高分为30分。
如果活动范围小,肌力恢复差,得分较低。
五、并发症(10分)手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
如果没有任何并发症,得分较高,最高分为10分。
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得分较低。
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手术效果,并提供参考依据。
这份评分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手术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
同时,评分表也可以用于在临床研究中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提高骨折固定手术的效果。
总的来说,前臂骨折固定考核评分表是一份用于评估前臂骨折固定手术效果的工具,通过对骨折稳定性、手术切口、固定器材、功能恢复和并发症进行评分,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手术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包扎、止血操作考核表评分标准

评分
10
操作熟练,动作规范,相互配合,没有重复动作和交叉动作, 没有跨头操作,没有物品掉落。 目的、注意事项
提问 总分
10 100
0
操
作 65 过 三角巾悬吊:三角巾摆放正确,前臂悬吊角度正确,三角巾两 个边角在伤侧锁骨上窝打平结顶角紧肘关节,检查肢端血液循 环。
程
有异物存留伤口包扎:无菌原则取敷料,选择敷料合适,敷料 放置正确、适度,制作保护圈正确,圈高度足够,中间孔大小 合适,放圈位置正确,头部三角巾帽式包扎规范,松紧适度。
包扎、止血操作考核表评分标准
姓名: 项目 总分 评分细则 扣分标准 仪表 操作 前准 备 5 服装整洁,仪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庄 1、用物准备:开口敷料、方纱、动脉止血带、绷带、三角巾、 笔、弧形针 托盘上摆放整齐。 10 姓名: 姓名:
得 得 得 扣分标准 扣分标准 分 分 分
止血带止血法:1、一只手抬高伤肢两分钟用另一只手四指压迫 肱动脉止血。2、上止血带部位用三角巾作衬垫,上止血带部位 正确,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检查止血效果并报告,填写标记 卡注明止血部位、时间。 加压包扎止血:选择敷料合适,无菌原则取敷料同,创面覆盖 完整,扎绷带方法正确、加压均匀、适度,绷带卷无脱落,包 扎平整美观,不松跨,敷料无外露。
骨折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

骨折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骨折固定操作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将骨折断端重新对位并固定,以促进骨折愈合的过程。
骨折固定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决定骨折是否能够愈合和恢复功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骨折固定操作的评分参考进行详细介绍。
评分参考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骨折断端的对位情况评估1.对位准确性评估:评估固定操作过程中对骨折断端的准确对位情况,包括横向(水平方向)和纵向(垂直方向)的对位情况。
2.骨折部位稳定性评估:评估固定操作后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主要通过检查骨折部位的局部压痛、移动性以及断端的相对稳定性等指标来判断。
二、固定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评估1.固定器材的选择评估:评估固定操作中所使用的固定器材的合理性,包括固定器材的种类、规格以及适用性等。
2.固定器材的使用评估:评估固定操作中对固定器材的正确使用情况,包括装配、调整和固定等步骤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三、伤口处理和创面保护评估1.伤口处理评估:评估固定操作中对骨折伤口的处理情况,包括清创、止血、缝合等步骤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创面保护评估:评估固定操作后对骨折伤口的保护措施,包括固定器材的正确使用和创面封闭等,以确保伤口不受二次损伤。
四、术后护理和功能恢复评估1.术后护理评估:评估固定操作后的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饮食保健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2.功能恢复评估:评估固定操作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等指标来判断。
以上内容是对骨折固定操作评分参考的一些基本要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评分参考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和固定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评估。
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相关疾病的存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指导。
骨折固定操作的评分参考对于提高骨折固定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估和指导,才能确保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因此,在实践中要加强对评分参考的学习和应用,提高骨折固定操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考核内
容
操作流程
技术要求
分
值
得分
操作前
护士
仪表端庄,语言得体,态度和蔼
2
准备
环境
环境舒适
2
(7分)
用物
三角巾、夹板、绷带
3
•判断意识,确认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护
5
评估患者
(15分)
士工作
•评估模拟患者伤情、有无肿胀、畸形、异
常活动等,报告结果
•向患者解释并取得合作
5
5
安置体位
•协助患者取坐位
5
操
(7分)
•六步洗手
2
作
小夹板
•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
4
步
固定
•用绷带把伤肢和夹板螺旋包扎固定,松紧
8
骤
(12分)
适宜
(72分)
•三角巾顶角对着伤肢肘关节
5
•三角巾一底角置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
7
三角巾
•伤臂屈肘(功能位)放于三角巾中部
7
固定
•三角巾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至伤侧肩部
7
(38分)
•两底角在颈侧方打结,顶角向肘前反折,
7
用别针固定
5
•将前臂悬于吊于胸前
安置
患、^者
整理衣物,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整理
用物
用物按规定处理
2
(8分)
护士
洗手,记录
2
规范
•程序正确,操作规范,动作熟练
2
熟练
•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和职业防护
2
综合
护患
•关心病人,病人感到满意
2
评价
沟通
•护患沟通有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2
(13分)
•语言流畅,态度和蔼,面带微笑
2
关键
•绷带小夹板松紧适宜,三角巾悬吊合适,
3
环节肢Βιβλιοθήκη 血运正常合计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