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病人的止血、固定、搬运流程评分表

病人的止血、固定、搬运流程评分表
病人的止血、固定、搬运流程评分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项目
操作技术要求
分值
得分
备注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无菌敷料或者比较干净的毛巾、手帕、衣物等进行加压, 达到止血的目的, 此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出血。
2.5
绷带包扎法
环形法 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适用于头部、颈部、腕部、胸部、腹部等处。
螺旋形 先做环形缠绕开头的一端, 再斜向上绕, 每圈盖住前圈的1/2-1/3即成。适用于四肢、胸背、腰部等处的包扎。
3
固定
上臂骨折 于患侧腋窝内垫以棉垫或毛巾在上臂外侧安放垫好的夹板或其它代用品,绑好后, 使肘关节屈曲90度, 将患肢捆于胸前, 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其悬吊于胸前。
前臂骨折 用衬好的两块夹板或代用物, 分别置于患侧前臂及手的掌侧及背侧,以布带或绷带绑好, 再以三角巾或绷带将臂悬吊于胸前。
3
自评
自我评价实践成绩。
0.5
互评
被评价实践成绩。1合计10学生签名: 教师签名:
考核日期: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考核评分标准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考核评分标准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术考核评分标准1.患者准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等。

-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和地点,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2.术前标志:-判断骨折类型和程度,确定手术治疗的指征。

-为手术做好准备,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

3.术中操作:-对骨折进行彻底清创,确保没有杂质和坏死组织。

-进行骨折复位,保持正常的骨形态和关节的位置。

-进行骨折固定,使用合适的夹板或者骨钉来固定骨折部位。

-正确选择和使用手术器械和材料,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时要注重卫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术后处理:-进行适当的伤口处理,包括清理伤口、缝合伤口等。

-完善固定器具,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固。

-考虑术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对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

5.术后护理:-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换药、康复训练等。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以上要点制定,具体细节如下:1.患者准备(满分10分):-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是否为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手术环境。

2.术前标志(满分10分):-是否准确判断了骨折类型和程度。

-是否合理确定了手术治疗的指征。

3.术中操作(满分50分):-是否进行了彻底的清创。

-是否准确进行了骨折复位。

-是否使用了合适的夹板或者骨钉进行骨折固定。

-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手术器械和材料。

-是否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4.术后处理(满分10分):-是否做了适当的伤口处理。

-是否确保了骨折部位的稳固固定。

-是否及时处理了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是否对术后患者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5.术后护理(满分20分):-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术后护理。

-是否进行了定期的随访和评估。

评分标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手术难度来制定。

此外,评分标准应该是公平、准确和客观的,评分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前臂骨折卷式夹板固定技术流程

前臂骨折卷式夹板固定技术流程

前臂骨折卷式夹板固定技术流程课目前臂骨折卷式夹板固定技术想定伤情伤员右前臂开放性骨折条件室外平地或草坪,面积50mX10m,卫生员背囊1个,新式三角巾急救包(密封)4个,卷式夹板1个,厚棉垫4个,伤标2条(红、白各1条),笔1支。

每组2人(军医、卫生员各1人)。

方法选手物品准备完毕到达比赛场地后向裁判员报告:“裁判员同志,XX号选手准备完毕,请指示”,裁判员下达:“前方25米处发现一名伤员需要救治,救护者准备,开始救护。

”口令,开始计时。

操作者背上卫生员背囊,接近伤员,检伤。

对右前臂开放性骨折者采取前臂骨折卷式夹板固定技术。

考核总时间160秒为合格,计时从裁判员下达“开始救护”口令起,至伤员搬运到位(救护组全体过线)后止,在规定时间内每提前10秒加1分,每超过2秒扣1分,不足2秒按2秒计算,以此类推。

标准要求1. 着装:参赛队员统一穿07式夏季迷彩服,佩带红十字袖标,穿军用作训胶鞋或迷彩胶鞋,扎外腰带。

女队员发不过肩,不准戴首饰。

仪表端正,着装整洁,报告词声音洪亮,吐词清晰,精神面貌好。

2. 接近伤员:敌情观念强,动作迅速,救护中注意观察敌情;爱伤观念强,动作轻而迅速,准确到位。

3. 操作方法正确,松紧适宜。

4. 伤口包扎:前臂开放性骨折处需加敷料垫,位置(以覆盖伤口为宜)准确;松紧适宜,封闭严密;打结时应避开伤口或不宜压迫的部位,打结方法位置准确;包扎动作要求快、准、轻、牢、细。

5. 骨折固定:固定部位、方法正确,骨突出部位、关节处和空隙部位加垫,用三角巾或绷带打结固定,大悬臂带悬吊。

固定要牢固可靠,并挂伤标。

6. 将伤员双人扶持25米远距离,回到原位。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在急救环节中,正确的外固定技术可以稳定骨折,减少进一步的伤害,促进骨折的愈合。

本文将对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评分标准是根据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步骤、操作时间、固定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它是评价急救人员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固定效果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1.操作步骤评分:准备工作评分:(1)查看现场情况是否安全、清晰,判断固定所需工具和材料是否齐备。

(2)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骨折部位、类型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3)必要时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减轻疼痛。

2.固定操作评分:(1)正确选择固定方法,如使用夹板、石膏绷带、外骨骼等。

(2)正确操作固定器材,包括正确的施加力度、选择合适的固定角度、正确的固定位置等。

(3)操作技术是否熟练,是否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固定。

3.操作时间评分:固定骨折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以减少伤者的疼痛和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评价操作时间上,通常以操作时间长短作为评价指标,操作时间越短,评分越高。

4.固定效果评分:固定效果评分主要是根据固定后骨折处的稳定程度来评价,包括骨折端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器材是否松动等因素。

评分标准由0到3分,0分表示固定效果不理想,固定器材松动或偏位较大;3分则表示固定效果良好,固定器材稳定,骨折端位置正确。

以上就是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通过对操作步骤、操作时间、固定效果等因素的评估,可以客观地评判急救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固定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急救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技能水平,以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止血包扎流程、评分标准

止血包扎流程、评分标准

一、止血带止血法操作流程:
①上止血带前,先将患肢抬高2-3分钟以增加回心血量;
②止血带位置: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

上肢在上臂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上1/3处,
手指在指根部;
③绕扎止血带:在上止血带处放棉垫,将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缠绕肢体2-3周,松紧程
度以控制出血,远端表浅动脉触摸不到为宜,橡皮管末端紧压在另一端下。

④在标记牌上记录使用止血带的开始时间,部位。

⑤每间隔30-40分钟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止血带时间为1-3分钟,期间注意观
察伤肢末梢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压迫住出血动脉的近端。

二、绷带包扎法操作流程:
①绷带螺旋包扎法适用于四肢非关节部位,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然后用绷带自肢体远端向近端螺旋形缠绕,直至将创面敷料完全包扎在内,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末端用胶布固定。

②8字形包扎法适用于关节、手部、肩部等部位,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然后用绷带呈8字形围绕关节部位包扎缠绕直至将伤口完全包扎覆盖,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末端用胶布固定。

止血、包扎操作流程、评分细则
科室:姓名:得

止血、包扎操作流程、评分细则
科室:姓名:得
日。

包扎、固定评分标准

包扎、固定评分标准

伤口包扎
(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外界的细菌感染。

(三)注意事项:
1.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浩伤口,再盖上消毒纱布,然后绷带包扎。

2. 根据包扎部位,选择适宜的绷带及三角巾等。

3. 包扎时松紧适宜,过紧导致组织损伤,过松易致滑脱。

操作时动作谨慎,不要触及伤口。

4. 包扎时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位置。

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膝下、腹股沟等,要隔以棉垫或纱布,骨突处也要用棉垫保护。

四肢包扎时,必须使之处于功能位。

5. 包扎原则上从下向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固定绷带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禁忌在伤口处、骨突处部位打结。

6. 解开绷带时,须先松开固定结或胶布。

若绷带被伤口分泌物渗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骨折固定
(二)目的:
1.避免搬运时断端移位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便于运输。

(三)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

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骨折临时固定法操作评分标准

骨折临时固定法操作评分标准

骨折临时固定法操作评分标准
1.骨折临时固定法结构操作
①准备:要求对骨折患者进行完整的护理及治疗准备,如实施正确的镇痛措施,拆除义齿或外固定器,给出精确的诊断,得到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②取材:操作时,需要从患处取材,包括安装在患处的外固定器及捆扎材料;
③临时固定物料准备:准备临时固定物料,一般是用绷带,可以利用绷带箍带来固定患处,或者利用特殊材料,如铝型材、铁型材来制作出临时固定器;
④手术器械准备:准备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器械,如手术刀、麻醉针、压痛钳、修蹄锤等;
⑤操作过程:进行骨折临时固定操作,一般步骤是:捆扎,体位,定位,固定,检查;绷带固定的操作过程:首先,将绷带绕绕患处,紧固;然后,将绷带拉紧,控制外提,调整体位和定位;最后,再固定绷带,完成捆扎任务;
⑥安全措施:完成临时固定操作后,需要进行一些安全措施,如安装其他保护外固定器,检查绷带捆扎,监护患者体征变化等;。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考生编号:总分:评委签名:骨折固定操作流程伤者病情概述:伤者高处坠落,颈部疼痛,四肢感觉障碍,左大腿肿胀畸形,无软组织损伤。

救护体位:卧位(一)颈椎损伤的固定原则术者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助手位于患者头侧进行协助。

在操作过程中,应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颈椎固定手法”徒手固定颈椎后再用颈托固定;(二)徒手固定操作规范1.头锁:伤者仰卧位,助手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

术者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助手调整颈部位置。

2.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伏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

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

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操作流程1.初步判断伤情。

助手行头锁固定伤者头颈部后,术者行胸锁,助手进行颈后部查体,发现异常,初步判断颈椎损伤。

助手再行头锁固定伤者头颈部,由术者放置颈托。

2.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3.颈托固定后,术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顺序由上到下,由躯干到四肢,发现左股骨干闭合性骨折。

4.两人配合进行股骨(大腿)骨折双夹板固定。

(四)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1、患者仰卧位,用两块夹板,一块长夹板从伤侧腋窝到外踝,一块短夹板从大腿根内侧到内踝。

2、在两个夹板顶端及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等处放棉垫保护。

3、用七条三角巾折成的宽带固定。

宽带应从腰部、膝下、踝部穿过进行固定。

先固定骨折近端,再固定骨折远端,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

宽带应从腰部、膝下、踝部穿过进行固定,在外侧夹板处打结固定。

4、“8”字法固定足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欧阳光明(2021.03.07)
项目
名称
操作
流程
技术要求
分值
扣分及说明
备注










85分
模拟患者左前臂骨折,给予小夹板固定和三角巾包扎
评估患者
(18分)
·判断意识,确认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护士工作
·评估模拟患者伤情、有无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报告结果
·向患者解释并取得合作
·两底角在颈侧方打结,顶角向肘前反折,用别针固定
·将前臂悬于吊于胸前
5
5
5
5
8
2
安置整理
(10分)
·撤除用物,安置好患者
·六步洗手
·记录伤肢情况及包扎日期和时间
报告操作完毕(计时结束)
4
3
3




15分
规范熟练
(10分)
·程序正确,操作规范,动作熟练
·用物准备齐全
·垃圾分类处理
·按时完成
6
1
2
1
护患沟通
(5分)
·态度和蔼,自然真切,没有表演痕迹
5
操作时间
_______分钟
总分
100
得分
5
10

3
小夹板
固定
(20分)
·放置合适的夹板于伤肢处
·用绷带把伤肢和夹板螺旋包扎固定,松紧适宜
5
15
三角巾
固定
(30分)
·三角巾顶角对着伤肢肘关节
·三角巾一底角置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
·伤臂屈肘(功能位)放于三角巾中部
·三角巾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至伤侧肩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