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操作程序及评分准则

合集下载

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骨折是人体骨骼的折断或断裂,需要进行固定以促进愈合。

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合理的固定方案和准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患者的骨骼功能。

本文将介绍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以及评分标准。

一、技术操作1. 临床评估:在进行骨折固定手术前,医生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骨折的类型、骨折的位置、伤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固定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案的选择。

2. 麻醉与消毒:在固定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以减轻术中疼痛感。

麻醉方式可以根据骨折部位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此外,操作前还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手术操作:具体的手术操作步骤会因骨折类型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操作步骤:a. 切口开放:根据骨折的位置和复杂程度,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开一个或多个切口,以便暴露骨折部位。

切口的位置和长度要考虑到手术后的伤口愈合和患者的美观需求。

b. 骨折复位:在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后,医生需要将骨折的碎骨片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复位时需要小心,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额外的损伤。

c. 骨折固定:复位后,医生会使用不同的固定器材来固定骨折,常见的固定器材包括金属钢板、钢钉、螺钉和骨钩等。

选择适当的固定器材有助于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支持,促进骨折的愈合。

d. 伤口处理:固定骨折后,医生会对手术伤口进行处理。

处理内容包括彻底清洗伤口、减少伤口周围的血肿和止血等。

4. 术后护理:固定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伤口的定期更换敷料、患肢的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指导和关注骨折愈合的情况等。

二、评分标准骨折固定的技术操作的质量评估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操作的准确性:评估医生在骨折固定手术中是否准确无误地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骨折患者四肢固定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骨折患者四肢固定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骨折患者四肢固定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骨折患者四肢固定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通过正确的固定技术操作,可以有效地治疗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二、四肢固定技术操作
1. 上肢固定技术操作
上肢骨折固定技术操作主要包括:
- 使用石膏绷带进行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绷带进行固定,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 使用夹板进行固定:在骨折部位两侧放置夹板,并使用绷带进行固定,以保持骨折部位的对齐。

2. 下肢固定技术操作
下肢骨折固定技术操作主要包括:
- 使用外固定器进行固定:使用外固定器将骨折部位的骨头稳定固定,以促进愈合。

- 使用石膏绷带进行固定: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
石膏绷带进行固定,以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

三、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用于评估骨折患者四肢固定技术操作的效果,可根据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
1. 固定效果:骨折部位是否固定牢靠,能否保持良好的对齐。

2. 疼痛程度:患者在固定后是否感到明显的疼痛。

3. 活动度:固定后是否影响患者活动度的恢复。

4. 并发症发生率:固定后是否出现感染、压迫性损伤等并发症。

5. 愈合时间:固定后骨折愈合所需的时间。

评分标准的具体细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标准进行制定。

四、结论
通过本文档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骨折患者四肢固定技术的操
作方法和评分标准。

正确的固定技术操作和有效的评估标准对于骨
折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可帮助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骨折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

骨折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

德清县红十字会现场救护骨折外固定操作考核评分参考(边口述边操作 100分)(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40分)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

肘关节屈曲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2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15cm 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

屈肘90 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40分)1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

屈肘90 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2 .无夹板固定法采用大悬臂带、三角巾固定法。

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

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3)现场提问:(20分)1、问题:骨折临时固定注意事项有哪些?(8分:每小点2分)答:骨折临时固定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①.如为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进行骨折固定。

②.下肢或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尽量不要移动伤员。

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的近端,后固定骨折的远端。

夹板必须托扶整个伤肢,骨折上下两端的关节均必须固定。

绷带、三角巾切忌绑扎在骨折处。

③.夹板等固定材料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垫、衣物等柔软物垫好,尤其是骨突部位及夹板两端。

④.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指(趾)端,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苍白、发维、发冷、麻木等表现,应立服松开重新固定,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2、问题:用夹板固定,绷带捆绑位置?(4分)答:近关节处各捆绑一绷带,二者之间再捆绑一绷带,绷带活动度以上下活动1cm为宜3、问题:无夹板时应如何固定上肢或下肢骨折?(4分)答:下肢可与健肢一起固定,上肢与肢体一起固定。

骨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评分细则

骨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评分细则
1.0
未评估病情 一0.5
未沟通一0.5
准备材料:敷料、夹板或木板、绷带或布条,或口述可能需要的材料(当现场没有规范的材料时在现场寻找可能的材料)
0.5
未准备 一1.0
操作前检查:1检查患者肢体皮肤情况、
2肢体肿胀情况、
3肢体远端血供
1.5
根据操作情况扣0.5-1
操作前准备:协助患者脱去外衣,暴露创面
2沟通:是否有效及良好
3整体性、协作性、计划性
4操作时间:10min
5相关知识:1)可就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提1-2个小问题。2) 断肢或断指的保存方法
1.5
每项0.3分
总分
20
累计
实得分
考评老师:
每项0.5分


1 初步了解创面情况(部位、大小、创面组织损伤情况等)
2 了解有无骨折及骨折情况,判断是否需进行适当复位
3 准备包扎材料
4 助手协助手法固定患肢,
5 创面覆盖敷料并用绷带包扎或粘胶布进行固定敷料
6 检查包扎的松紧度、效果
7记录
3.5
每项0.5分


1 了解骨折部位、确定固定方式
2 确定是否需适当复位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操作评分细则
区县____________考生姓名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年月日
项目
评分标准
扣分细则
实扣分
备注
操作前
操作者仪态:着装规范
0.5
服装不规范一0.5
评估及沟通: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是否需进行心肺复苏),沟通及达到患者合作
3 正确搬运
4 如果搬运到担架等上,对患者进行适当固定防止滑落等。

伤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定标准

伤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定标准

伤员固定操作程序一、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参训人员学会应用夹板固定伤病员受伤躯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二、场地器材在训练场上标出起点线,起点线前放置硬板担架1副、随车急救箱1个(内置夹板、三角巾、衬垫(毛巾、手帕)若干,无菌敷料1块,橡胶止血带1条,红、白色标签各1块,记号笔1支等),方凳1张或训练垫1块,方凳坐或垫子上仰卧辅助人员1名模拟伤病员,如图示。

a:起点线图伤员固定操场地示意图三、操作程序参训人员在起点线一侧3m成一列横队。

听到“第一名出列”的口令,参训人员答“是”,并跑至起点线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

听到“开始”的口令,参训人员以边说边做的方式开始操作。

“环境判定”,参训人员大声报出环境情况“环境安全,满足实施伤员固定的条件”。

“伤情判定”,参训人员观察伤病员的身体出血部位、有无骨折情况,询问伤病员“请问您哪里受伤了”,用手触摸伤病员的体温和脉搏,大声报出“伤病员有呼吸,有意识,某某部位出血,疑是骨折,先实施止血、包扎救护”。

止血、包扎后,大声报出“止血、包扎救护完毕”,“实施固定”;锁骨骨折(伤病员的上身扶直,双肩向后张,两手插于腰部),参训人员取3块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备用,取2块夹板呈“T”字形贴于背部(横的夹板压在竖的甲板上),取2块衬垫分别置于伤病员的两腋下,取叠好的2块三角巾分别从两肩绕腋下两圈后在背部横夹板上打结固定,再取叠好的1块三角巾压住竖夹板,从伤病员的一侧腋下拉至另一侧腋下打结固定,将伤病员的双手交叉屈臂于胸前,取1块三角巾,将三角巾的底边包住手臂,顶角上拉,将两底角与顶角拉在一起打结固定;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参训人员取1块夹板放于上臂外侧,前臂置于胸前,取2块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分别在伤口上下两端缠绕两圈,再于夹板侧面打结固定,取1块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三角巾中心套住前臂的腕部,两底角绕到颈后打结固定,取三角巾1块折叠成五指宽,中心置于夹板上,拉至另一侧腋下打结固定;前臂骨折(伤病员的伤肢屈于胸前),参训人员取2块夹板分别置于前臂的外侧、内侧,取2块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分别在伤口的上下两端绕两圈在夹板外侧打结固定,取三角巾1块展开,将顶角打结,套于前臂(顶角位于肘部,底边位于手腕处),两底角分别从两肩拉至颈后打结固定,取1块三角巾折叠成五指宽,中心置于伤肢肱骨中心,拉至另一侧腋下打结固定;大腿骨折(股干骨骨折),参训人员取夹板若干进行组合,分别置于伤侧腋窝到外踝和大腿根内侧到内踝,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取三角巾7块折成三指宽,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如只有一块夹板,则放于伤腿外侧,从腋下到外踝,内侧夹板用健肢代替,并在两膝、两踝及两腿之间垫好衬垫,再用三角巾把两腿捆绑固定),用“8”字法固定足踝(将宽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叉,再经过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小腿骨折,参训人员取夹板若干进行组合,分别置于伤侧臀部到外踝和大腿根内侧到内踝,在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柔软物品填实,取三角巾5块折成三指宽,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然后固定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如只有一块夹板,则放于伤腿外侧,从臀部到外踝,内侧夹板用健肢代替,并在两膝、两踝及两腿之间垫好衬垫,再用三角巾把两腿捆绑固定),用“8”字法固定足踝;固定后,参训人员大声报出“伤员固定完毕”。

9-2.四肢骨折(前臂骨折固定)考核评分表

9-2.四肢骨折(前臂骨折固定)考核评分表
4.夹板应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两侧,应固定上下各一个关节。
5.大腿、小腿及脊柱骨折者,不宜随意搬动,应临时就地固定。
6.固定应松紧适宜。
10
总分
100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考核评分表
(前臂骨折固定)
程序
步骤
标准分值
得分
备注
物Hale Waihona Puke 品准备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绷带,三角巾。
5
就地取材,选用适合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
5






将夹板置于前臂四侧;
40
使腕关节稍向背屈,然后用绷带固定夹板上下两端,以固定腕、肘关节;
屈肘90度,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于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若无夹板固定,则先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然后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40




骨折固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有创口者应先止血、消毒、包扎,再固定。
2.固定前应先用布料、棉花、毛巾等软物,铺垫在夹板上,以免损伤皮肤。
3.用绷带固定夹板时,应先从骨折的下部缠起,以减少患肢充血水肿。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操作及评分标准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操作及评分标准
10
观察并报告险情已排除
带手套
我是救护员,您需要帮助吗?
2
安慰伤者,将伤者置于适当体位
10
不要紧张,我帮您处理伤口、拨打“120”、通知家属
3
检查伤情
10
检查伤员左前臂报告伤口无异物
4
直接压迫止血
10
用足够大的敷料压迫在伤口上(拿住敷料一角将敷料干净面放于伤口上)并施加压力
间接压迫止血
10
将伤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另一手压在伤口近心端的肱动脉上(上臂中点内侧)
绷带包扎
30
绷带螺旋返折包扎法包扎伤肢,松紧适度,整齐美观
承托伤肢
10
三角巾大悬带悬吊伤肢,结打在后颈部侧方,伤肢末端略抬高
5
观察伤肢及伤员
10
观察伤肢末端血液循环
左前臂中段骨折固定
序号
项目
分数
技术标准
扣分原因
扣分
1
观察环境,表明身份,做好自我防护
10
观察并报告险情已排除
带手套
我是救护员,您是否需要帮助?
上头部固定器
5
两名救护员用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
固定伤员
10
在伤员的肩、腰、膝、踝下及两腿间加衬垫,并用固定带固定
运送伤员
10
四名救护员将伤员头向后脚向前平稳抬起,并送至救护车上
5
观察伤员
5
观察伤员生命体征及肢体运动情况,并询问有无不适
左前臂大出血
序号
项目
分数
技术标准
扣分原因
扣分
1
观察环境,表明身份,做好自我防护
4
上颈托
10
2号救护员用头锁固定伤员头部,1号救护员测量颈部高度,选颈托,并上颈托。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骨折固定是指通过不同的操作程序将骨折部位恢复正常,并固定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进行骨折固定操作之前,医生会对骨折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骨折类型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其评分标准。

1.关节固定:关节固定是指通过将骨折部位的关节固定在一定角度,以保持关节的正常位置。

这种固定方法通常适用于关节周围的骨折,如肱骨远端骨折、髋关节骨折等。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术后X线片的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关节运动角度和关节功能。

2.内固定:内固定是指通过手术将钢板、螺钉或钢钉等内部固定材料置入骨折部位,将骨折恢复正常并固定。

这种固定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骨折,如胫骨骨折、股骨骨折等。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术后X线片的骨折愈合情况和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和骨折处活动度。

3.外固定:外固定是指通过在骨折部位周围外部固定材料,如钢筋或固定架等,来固定骨折。

这种固定方法适用于开放骨折和不能做内固定的患者。

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术后创口愈合情况、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和骨折处活动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骨折固定操作程序,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固定方法,如利用患者自身骨片进行骨折固定、骨融合促进等。

这些操作程序的评分标准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进行骨折固定操作时,除了需要根据评分标准评估固定效果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相关检查(如X线、CT等)、术前麻醉准备和皮肤消毒等。

2.麻醉选择: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术中操作难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局麻或腰麻等。

3.术中操作:根据预定的手术方案进行骨折固定操作,注意术中无菌操作和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术后护理:术后进行及时的伤口处理、止血和固定检查,提供必要的镇痛和抗感染治疗,定期进行术后复查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骨折固定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主要根据骨折类型和具体情况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前臂悬于吊于胸前
5Hale Waihona Puke 5558
2
安置整理
(10分)
·撤除用物,安置好患者
·六步洗手
·记录伤肢情况及包扎日期和时间
报告操作完毕(计时结束)
4
3
3




15分
规范熟练
(10分)
·程序正确,操作规范,动作熟练
·用物准备齐全
·垃圾分类处理
·按时完成
6
1
2
1
护患沟通
(5分)
·态度和蔼,自然真切,没有表演痕迹
5
操作时间
_______分钟
总分
100
得分
·协助患者取坐位
·六步洗手
4
3
小夹板
固定
(20分)
·放置合适的夹板于伤肢处
·用绷带把伤肢和夹板螺旋包扎固定,松紧适宜
5
15
三角巾
固定
(30分)
·三角巾顶角对着伤肢肘关节
·三角巾一底角置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
·伤臂屈肘(功能位)放于三角巾中部
·三角巾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至伤侧肩部
·两底角在颈侧方打结,顶角向肘前反折,用别针固定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项目
名称
操作
流程
技术要求
分值
扣分及说明
备注










85分
模拟患者左前臂骨折,给予小夹板固定和三角巾包扎
评估患者
(18分)
·判断意识,确认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护士工作
·评估模拟患者伤情、有无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报告结果
·向患者解释并取得合作
5
10
3
安置体位(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