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 一棵小桃树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文本解读(部编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文本解读(部编本)

《一棵小桃树》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他的读书生涯是在一个破庙里开始的,初中二年级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父亲被关进牛棚,他沦为“可教育子女”,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充满恐慌。

成年后步入社会,也遭受到不少挫折。

正如作者所言,他就像小桃树一样,自卑、瘦弱、渺小、饱受风雨的摧残。

(2)文题诠释文章讲述了由一棵小桃树而引发的感人故事,小桃树既是标题也是文章的线索;小桃树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包含着作者对奶奶的思念之情,也寄托着作者对幸福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小桃树的生存环境也自然地让读者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艰难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心酸与苦涩,也激励人们不屈不挠地面对挫折和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3)主旨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生长、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的小桃树。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战胜挫折与苦难的勇气,寄托了作者对幸福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也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4)内容解读一曲隽永的生命之歌——《一棵小桃树》赏读《我的小桃树》是一篇渗透着作者人生感悟与人生追求的散文。

该文饱含深情、朴实隽永,透过小桃树不平凡的经历,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是一篇难得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佳作。

一.巧妙立意,“树”“我”契合文章伊始,“小桃树”就化身为作者抒性灵、发哲理的替物,具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 一棵小桃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 一棵小桃树

紫罗兰不知是谁遗弃的一盆紫罗兰,孤独地躺在八楼楼梯间的一隅,如被父母丢在风中的婴儿一般无助,令人垂怜。

说是一盆,其实只是很瘦弱的一株,高也不过八寸,紫色的茎还不及筷子粗,生长着七片紫色的叶,微微地卷着。

接近泥土的几片叶,叶尖已枯萎,透着瑟瑟的黄。

看得出,这株紫罗兰已被弃多日,因未浇水,盆中褐色的泥土十分干燥,还裂了不少缝,极像一张绘制零乱的地图,清晰地显示出凸凹有致却不规则的脉络。

紫罗兰已奄奄一息,耷拉着脑袋,尽显疲态。

再次经过八楼楼梯间时,瞅着那株孤零零的紫罗兰落寞的神情,我又一次被触动了。

我在内心对自己说,紫罗兰也是有生命的,我纵然不能给它一个春天,但又怎能对它的境遇熟视无睹?我将紫罗兰搬到办公室的窗台上,放在另一盆绿萝的旁边,然后从饮水机中倒来一杯山泉水,沿着紫罗兰的根部缓缓倒下去,伴随着咕噜咕噜的响声,盆中褐色的泥土颜色瞬间变深,一串又一串气泡迅速冒了出来,但很快又破灭了。

我不知道,一杯山泉水,能否将紫罗兰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翌日,跨进办公室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给紫罗兰浇一杯山泉水。

细细察看,我发现,紫罗兰似乎有了生气,厚厚的叶片也舒展开了。

到了第三天,我赫然发现紫罗顶端两片对生的叶片上,各自停留着两颗晶莹的露珠。

此时,初夏的阳光正穿过窗台的玻璃,温柔地亲吻着紫罗兰柔柔的身躯,晶莹的露珠闪着细碎的光芒,妙不可言。

更令我兴奋的是,两片叶子中间,还悄无声息地藏着四个细细的花蕾。

果然,在我将紫罗兰搬至办公室的第四天,它就给了我最大的惊喜,它居然开出了一朵小小的花儿。

生机盎然的紫罗兰以生长的姿势,朝着窗外伸展,绿意盈盈的花萼托着三个淡紫色的花瓣,将七个紫色的花柱和金黄色的花蕊簇拥其中,这绽放的花儿竟然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栖息在两片叶中,成了我斗室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蹲下身子,双手端起紫罗兰,微闭双眼,将花儿置于鼻前,细微的芬芳,徐徐沁人心脾。

仿佛如同一场梦,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你像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地吹入我心中……无端地,我就忆起了罗大佑创作的那首经典老歌《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一任泪珠从双颊滑落,跌入花盆中的泥土。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19课一棵小桃树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的道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重点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作者】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创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知识精讲【微点拨】一、小桃树的生长环境——一个时代的缩影。

写小桃树是带着“我”的梦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的梦缘起于奶奶的神话: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也许是神话中的梦境太神奇了吧,“我”睡不着,便把这个梦“蓄”在了院子角落的泥土里。

然而,这棵寄托着“我”的梦的小桃树却并不幸运——它“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而且“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第19课《一颗小桃树》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9课《一颗小桃树》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
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
顽强的生命力。
单薄弱小孤独却又坚韧顽 强的小桃树,是那样的可怜,又 是那样的可敬。
走近“我”
① 圈画文中叙写“我”的经历的句子,梳理“我” 的成长历程;
② 比较思考“我”和小桃树的异同点。
③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将桃 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1.理解本文凭借小桃树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品析生动细致的语言,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理解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树立对人生理想 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 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1993年创作 《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⑨ 如今,它开了花
标示出能提示结构层次的语句,厘清行文脉络,划分文章的结构。
(1)引文部分,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2)描写眼前情景,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雨磨难。 (3—8)回忆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 (9—14)回到眼前的情景,生动状写了小桃树在风雨中的挣扎。
(一)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 的形象
“我”和小桃树成长经历的异同
相同点:①成长环境恶劣 ②成长经历类似,充满磨难
不同点: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 小桃树——虽然遭遇不幸,但却不屈不挠、顽强生长 我——脾性坏,心境垂垂暮老
托物言志的写法。
小桃树的成长经历(明) 艰辛 线
索 作者的成长过程(暗)
曲折
花苞 希望
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 己对美好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

部编七下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七下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知识点精讲、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北农村的变革,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代表作品有《废都》《满月儿》《秦腔》《白夜》等。

二、故事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不仅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理解词义1.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2.楚楚:娇弱柔美。

3.矜持:拘谨,拘束。

4.孱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5.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6.傲慢:形容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引文,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表达“我”对小桃树的深情。

第二部分(②):眼前的情景,写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雨磨难,抒发一种怜悯、痛心、惋惜、自责、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分(③—⑧):回忆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

第四部分(9-14):描绘眼前的小桃树与风雨搏斗的情形。

五、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这句话的内涵?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我”常想写,却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忏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内容上,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写法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将小桃树在风雨中受难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一个“瘦”字用得十分恰当。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阅读练习及答案贾平凹《一棵小桃树》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16分)一棵小桃树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

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大家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经典阅读理解(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经典阅读理解(含答案)

17 紫藤萝瀑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迸.溅(bèng) 挑.逗(tiǎo) 花穗.(suì) 仙露琼浆.(jiāng)B.遗憾.(hàn) 树梢.(shāo) 伫.立(chù) 蜂围蝶.阵(dié)C.枯.槐(kū) 盛.开(shèng) 条幅.(fú) 忍俊不禁.(jīn)D.沉淀.(diàn) 笼罩.(zhào) 船舱.(cāng) 盘虬.卧龙(qiú)2.下面一段话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花开花谢联结着人生命运的浮沉,花荣花枯串联着时代社会的兴哀。

紫藤萝已不再是纯自然生物,而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生命再生,象征时代更替,象征美的不灭。

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礼赞,是她对生命活力的呼唤,是身心遭劫后寻求感奋勃兴的精神寄托,是人生在历史苍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博动。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________(流动跳跃),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________(彼此相互)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3)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________(宁静安静)和生的喜悦。

(4)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________(稀零稀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心安理得....。

B.在党的九十华诞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顾党走过的历程,我真是百感交集....。

C.他说了一句幽默话,我们一听都忍俊不禁....。

D.戏演到精彩处,台下的观众不约而同....地鼓掌欢呼起来。

5.请仿照下面一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原文阅读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原文阅读

一棵小桃树贾平凹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却没写出一个字来。

只是自个儿忏悔,又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

今天下雨,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淋湿我的头发,一边还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

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

我闭了柴门,倚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撼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它瘦了许多,昨日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太小了,才开了一次花。

我再也不忍看了,我万般无奈。

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矜持,原来也是个孱头。

那是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市集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只桃子。

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都认真起来,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

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它,它是从土里长出来了。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弯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行。

”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因为它长的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

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天花市一盛,附近的人多来观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去,天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来,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

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它长得不慢,一个春天长上两尺来高,我十分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罗兰
不知是谁遗弃的一盆紫罗兰,孤独地躺在八楼楼梯间的一隅,如被父母丢在风中的婴儿一般无助,令人垂怜。

说是一盆,其实只是很瘦弱的一株,高也不过八寸,紫色的茎还不及筷子粗,生长着七片紫色的叶,微微地卷着。

接近泥土的几片叶,叶尖已枯萎,透着瑟瑟的黄。

看得出,这株紫罗兰已被弃多日,因未浇水,盆中褐色的泥土十分干燥,还裂了不少缝,极像一张绘制零乱的地图,清晰地显示出凸凹有致却不规则的脉络。

紫罗兰已奄奄一息,耷拉着脑袋,尽显疲态。

再次经过八楼楼梯间时,瞅着那株孤零零的紫罗兰落寞的神情,我又一次被触动了。

我在内心对自己说,紫罗兰也是有生命的,我纵然不能给它一个春天,但又怎能对它的境遇熟视无睹?
我将紫罗兰搬到办公室的窗台上,放在另一盆绿萝的旁边,然后从饮水机中倒来一杯山泉水,沿着紫罗兰的根部缓缓倒下去,伴随着咕噜咕噜的响声,盆中褐色的泥土颜色瞬间变深,一串又一串气泡迅速冒了出来,但很快又破灭了。

我不知道,一杯山泉水,能否将紫罗兰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翌日,跨进办公室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给紫罗兰浇一杯山泉水。

细细察看,我发现,紫罗兰似乎有了生气,厚厚的叶片也舒展开了。

到了第三天,我赫然发现紫罗顶端两片对生的叶片上,各自停留着两颗晶莹的露珠。

此时,初夏的阳光正穿过窗台的玻璃,温柔地亲吻着紫罗兰柔柔的身躯,晶莹的露珠闪着细碎的光芒,妙不可言。

更令我兴奋的是,两片叶子中间,还悄无声息地藏着四个细细的花蕾。

果然,在我将紫罗兰搬至办公室的第四天,它就给了我最大的惊喜,它居然开出了一朵小小的花儿。

生机盎然的紫罗兰以生长的姿势,朝着窗外伸展,绿意盈盈的花萼托着三个淡紫色的花瓣,将七个紫色的花柱和金黄色的花蕊簇拥其中,这绽放的花儿竟然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栖息在两片叶中,成了我斗室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我蹲下身子,双手端起紫罗兰,微闭双眼,将花儿置于鼻前,细微的芬芳,徐徐沁人心脾。

仿佛如同一场梦,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你像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地吹入我心中……无端地,我就忆起了罗大佑创作的那首经典老歌《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一任泪珠从双颊滑落,跌入花盆中的泥土。

我无意紫罗兰回馈我一个花季,我只想它顺利走出逆境,在人世间如一株普通的花草,享受阳光和雨露,不想,只用四天时间,它就以顽强的生命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回馈我美丽与芬芳。

生命,原来如此可敬!
【且读且思】
1.这是一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

文章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紫罗兰?有什么作用?
答案:
1.生命是顽强的,只要给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生命就能顽强地延续,从这个意义说,生命是可敬的。

2.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描写紫罗兰,表现了紫罗兰的前后变化,突出说明了生命需要适当的呵护,只要给予生命适当的生存环境,生命就会顽强地延续下去。

做一株残荷
徐光惠
那天凌晨,我突感心口闷痛,头晕脑胀。

我挣扎着想从床上坐起来,谁知眼前天旋地转,我一动不敢动,极度恐惧。

几分钟后,眩晕渐渐消失,马不停蹄赶到医院,被诊断为心肌缺血。

连续吃了半个月的药,却一直未能痊愈,心情郁郁寡欢。

秋日午后,秋风习习,天有些阴冷,我独自来到城南的公园,穿过一片红李树林便是荷塘。

远远望去,荷塘凄清沉寂,已没了盛夏荷花风姿绰约的繁盛和喧闹。

站在荷塘边,清雅脱俗的荷花不见了踪影,荷叶已褪去翠绿的色彩,微微卷曲着泛黄的叶边,七零八落地立在池塘里,一些枝头和破败的叶子轻轻泊在水面上,孤独而落寞,透着一丝颓败和苍凉。

一阵风过,它骨瘦如柴的身子在风中飘零,摇摇欲坠,让人徒生悲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的荷塘,莲蓬碧绿,盛开的荷花娇艳欲滴,清香弥漫,人还没到跟前,就嗅到那沁人肺腑的清香。

蜻蜓时而轻盈飞过,时而立于花尖上停歇,小鱼小虾们在水里跳来蹦去,荷塘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荷花盛开的日子,赏荷的人总是走了一批再来一批,拿着相机拍摄的,支着画板写生的,络绎不绝,甚是热闹。

而如今,被所有人都冷落了的残荷,清冷地独立于池塘里,望断秋风。

人们似乎更喜欢欣赏大自然最美丽繁华的盛景,没有人会去在意残荷衰草、落红败柳走向生命终结的落寞忧伤,谁能把这秋日里的残荷放在眼里,留在心上?
秋风阵阵,吹散夏荷的灿烂芬芳,它们一天天凋零,如同流逝的岁月,悄然带走了我的青春,我已不再年轻,正慢慢变老。

冷冷秋风中,残荷静默无言。

我细细端详,屏息静听。

我竟看不到半点哀伤,它虽然枯萎,却是那么孤傲勇敢,依旧执着地坚守,即便是最后仅存的一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都保持着自我的姿态,不失特有的风骨余韵。

残荷孑然而立,站在那里不悲不喜,残而不凋。

它洗尽铅华,褪去了丰满鲜活的光泽,却显露出最本真的气节傲骨,从容面对繁华过后的衰落。

这是与生俱来的,任凭风雨摧毁了容颜,也夺不走它的铮铮傲骨。

夏荷虽美虽艳,可哪有这残荷的韵味与神气?一池的残
荷虽显得凄楚可怜,但它绝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想起李商隐的诗,不再只有伤感,更觉秋日的残荷独有一番韵致,远离尘世喧嚣和功名利禄,拥有坦荡从容的胸怀。

它不仅为他人而活,更为自己而活。

残荷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孕育着下一轮的重生与希望。

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突然间,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我不再颓废忧伤,我分明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体内积蓄、升腾。

我愿做一朵残荷,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论坦途还是逆境,荣华还是苦难,都能从容面对,哪怕凋零也要站成生命最美的姿态。

【且读且思】
1.通读全文,梳理出贯串本文的线索。

2.文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明线:残荷;暗线:“我”的心情变化:身体患病,郁郁寡欢——欣赏残荷,积蓄力量。

2.景物描写。

渲染凄凉的氛围,烘托人物寂寞忧伤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