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陈涉世家》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练习题含答案

《陈涉世家》过关练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1与人佣耕,辍2耕之3垄上,怅恨4久之5,曰:“苟6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7应曰:“若8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9曰:“嗟乎,燕雀安10知鸿鹄11之志哉!”1、尝:2、辍:3、之:4、怅恨:5、之:6、苟:7、而:8、若:9、太息:10、安:11、鸿鹄:二世元年七月,发1闾左2谪3戍4渔阳,九百人屯5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6当行,为屯长。

会7天大雨,道不通,度8已失期9。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10谋曰:“今亡11亦死,举12大计亦死,等13死,死国14可乎?”陈胜曰:“天下苦15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16公子扶苏。

扶苏以17数18谏1 9故,上使外将20兵。

今或21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22有功,爱士卒,楚人怜23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24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25,宜26多应者27。

”吴广以为然28。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29意,曰:“足下30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31鬼,曰:“此教我先威众32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3”,置34人所罾35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36以怪之37矣。

又间38令吴广之39次所40旁丛祠中,夜篝41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42”!卒皆夜惊恐。

旦日4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44陈胜。

1、发:2、闾左:3、谪:4、戍:5、屯:6、次:7、会:8、度:9、失期:10、乃:11、亡:12、举:13、等:14、死国:15、苦:16、乃:17、以:18、数:19、谏:20、将:21、或:22、数:23、怜:24、诚:25、唱:26、宜:27、应者:28、以为然:29、指:30、足下:31、念:32、威众:33、王:34、置:35、罾:36、固:37、怪之:38、间:39、之:40、次所:41、篝:42、王:43、旦日:44、指目:吴广素1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B.吴广以为然____________ 然足下卜之鬼乎C.为坛而盟士卒多为用者D.辍耕之垄上二世杀之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将军身被坚执锐B.固以怪之矣C.为天下唱D.辍耕之垄上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数言(shuò)惩办(chéng)将相(jiāng)B.丛祠(cí)占卜(bǔ)篝火(gōu)C.阳夏(jiǎ)烹食(zhēng)当行(háng)D.辍耕(chòu)嗟乎(jiē)怅恨(chàng)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华夏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能否增强法律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证。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追求吉祥的寓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②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剪纸传达出来。

③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④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⑤无论用一个或多个物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

⑥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A.⑥①⑤④②③B.③⑤④①⑥②C.②①⑥⑤③④D.⑤②③①⑥④二、填空题6.司马迁,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历史学家。

他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继续完成所著书籍《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达纲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达纲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达纲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节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篇。

包括,,,表,书,鲁迅称之为“,”。

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家.二、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义(2)为天下唱:通,义(3)固以怪之矣:通,义(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义三、一词多义(1)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2)等: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3)数:卒数万人:以数谏故:(4)书:鱼腹中书:乃丹书曰:(5)将:项燕为楚将:上使外将兵:(6)故: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7)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四、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1、死国可乎2、置人所罾鱼腹中3、尉果笞广4、失期,法皆斩5、乃丹书帛曰6、陈胜王7、狐鸣呼曰 8、忿恚尉9、夜篝火 10、将军身被坚执锐五、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今亡.亦死⑵若.为佣耕⑶会.天大雨⑷度.已失期⑸念.鬼(6)此教我先威.众耳(7)比.至陈⑻刑.其长吏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⑽楚人怜.之(11)卒中往往..语(12)并.杀两尉(13)又间.令吴广(14)复立楚国之社稷..(15)将军身.被坚执锐六、虚词1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固以怪之矣C 祭以尉首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E杀之以应陈涉 F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2与“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夺而杀尉 B为坛而盟 C笑而应曰 D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七、翻译下列句子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八、课文理解1、课文以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同步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同步训练(含答案)

《陈涉世家》同步训练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共11分)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4.划线处(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16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_x0001_段文字与《陈涉世家》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分)答: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2分)答:三、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

(11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循蕲以东
(5)号令招三老、豪杰与皆来会集事
(6)将军身被坚执锐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2)天下苦秦就矣译文:
(3)苟富贵,无相忘译文:
(4)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的气氛。
3.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后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对“比至陈”的场面描写有何特点?
运用一连串数词,形象地展现了起义后的大好形势。至此,陈胜的“”变成了现实。
4.文段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以数()谏故罾()间()祠()陈胜王()
忿恚()笞()毋()宁()有种会()计事社稷()
Hale Waihona Puke 2.解释加点词语。(一)(1)少时()(2)尝( )与人佣( )耕;(3)苟( )富贵,无相( )忘; (4)怅( )恨久之;(5)若( ); (6)陈涉太息( )曰;(7)辍( )( )耕(8)鸿鹄()
(二)(1)发()闾左()谪戍( )渔阳900人; (2)皆次( )当行( )(3)会()天大雨:(4)皆来会()计事:(5)度()已失期()(6)今亡()亦死,…等()死(7)天下苦秦()久已(8)以数()谏()故:数()有功(9)上使()外将()兵(10)或()闻无罪(11)项燕为()楚将:为( )坛而盟:(12)为天下唱( )(13)卜者知其指意();指目陈胜:( )(14)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 )(15)罾()鱼腹中:(14)陈胜王( ):(16)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17)夜篝( )火(18)卒中往往()语()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陈涉世家》--试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陈涉世家》--试题--带答案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辍耕之垄上 辍:____
(2)或说陈王曰 或:____
(3)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之:____ 之:____
示例:名片正面:历史—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五、情景默写
10.按原文语句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2)表明陈胜同情和自己相同命运的人的句子是:______。
(3)文中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句子是:______!
故选A。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B.乃丹书帛白/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次”依次为“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B.“书”依次为“写”“字条(绸条)”;
C.“将”依次为“派遣”“将领”;
6.(1)发布号令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
(2)那些陈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离开了,因此陈王没有了亲近的人。
7.原因:陈胜成功是因为他能够利用大家对秦王朝暴政的反对心理起事,顺应了民心;后来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杀故人让他失去了人心。
启示:讲究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一番光辉事业的关键因素。
【解析】
【分析】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夥颐: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鸿鹄(hú)社稷(jì)鞭笞(chī)皆次当行(háng)B. 缟素(gǎo)休祲(jìn)佛然(fú)免冠徒跣(xiǎn)C. 存恤(xùn)帝胄(zhòu)箪食(dān)度德量力(duó)D. 崩殂(cú)咨诹(zōu)费袆(yī)陟罚臧否(pǐ)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有一组()A. 齐师败绩一鼓作气望其旗糜B. 辍耕垄上戍渔阳度已失期C. 七略四库时蒙券轴汗牛塞屋D. 耕者忘其梨,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B.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C.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D.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4.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等死:同样。

苦秦久矣:痛苦。

B. 怅恨久之:失望。

乡邻之日生蹙:窘迫。

C.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把酒临风:持,执。

D. 岁赋其二:征收,敛取。

今亡亦死:逃亡。

5.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D. 发闾左/適戍渔阳6.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B.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C. 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D.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二、文言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陈涉世家(节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陈涉世家》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2课《陈涉世家》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课时同步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B.良多趣味(良:很)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湛蓝(zhàn)溃退(ɡuì)绯红(fěi)窥谷忘反(kuī)B.窒息(zhì)翘首(qiáo)畸形(qī)殚精竭虑(dàn)C.锃亮(zènɡ)凛冽(lǐn)横蛮(hèng )藏污纳垢(ɡòu)D.镌刻(xié)蒙昧(mèi)一绺(liǔ)屏息敛声(liǎn)3 .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人里一个姓白的朋友。

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D.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4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参与)B.肉食者鄙(卑鄙)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D.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二、字词书写5 . 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古人有言“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玉不琢不成器”,原来人若要成器,应同琢玉一般,自省与磨炼不可或缺。

三、对比阅读阅读短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堆集运用1.指出并解说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为全国唱:。

(3)固以怪之矣:。

(4)将军身被坚执锐:。

2.解说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今亡亦死:。

(2)等死,死国可乎:。

(3)楚人怜之:。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夜篝火:。

(6)卒中往往语:。

(7)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8)比至陈:。

(9)号令召三老、好汉与皆来管帐事:。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说。

(1)失期,法皆斩()(2)上使外将兵()(3)此教我先威众耳()(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5)置人所罾鱼腹中()(6)陈胜王()(7)夜篝火()(8)狐鸣呼曰()(9)皆指目陈胜()(10)功宜为王()(11)固以怪之矣()(12)忿恚尉()(13)将军身被坚执锐()4.翻译下列语句。

(1)苟富有,无相忘。

(2)嗟乎!燕雀安知雄心壮志哉!(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项燕,为全国唱,宜多应者。

(5)且勇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台甫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答案】(1)“適”通“谪”,逼迫去守边(2)“唱”通“倡”,首发(3)“以”通“已”,现已(4)“被”通“披”,穿【解析】此题考察通假字。

剖析古文中的通假字一般有三种办法,即字义剖析法、字音剖析法、字形剖析法。

字义剖析法即通假字乙与被通假字甲(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

假如将乙的意思代入句中,句意不通,而用甲的意思来解说,语句通畅,一般来说,咱们就能够以为乙通甲。

字音剖析法即乙与甲在读音上的联络有以下两种状况:一是同音通假,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读音相同;二是近音通假,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读音附近。

字形剖析法即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一起的声旁,或是本字的声旁,或许本字是通假字的声旁。

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旁。

答复此题可根据这三种判别办法进行作答。

2.【答案】(1)古义:逃走。

今义:多指死(2)古义:相同。

今义:多指等候,比及(3)古义:敬爱。

今义:怜惜(4)古义:私自、偷看。

今义:隔膜,离隔(5)古义:用笼罩着火。

今义:在空阔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焚烧的火堆(6)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7)古义:十分之六七。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约数(8)古义:比及。

今义:比较(9)古义:这儿指当地有威望的人。

今义:才干拔尖的人【解析】此题考察古今异义。

答复此题,学生应了解古今异义的常见词义改变类型,即词义扩展、词义缩小、词义搬运、爱情颜色改变、程度改变、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等。

详细作答时,还要结合课下注释和语句环境进行详细分析。

3.【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依照法令(2)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外面(3)名词用作动词,威服(4)名词用作状语,用朱砂(5)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6)名词用作动词,称王(7)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8)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相同(9)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相互以目暗示(10)名词用作状语,依照劳绩(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对……感到古怪(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13)坚,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兵器4.【答案】(1)假如有朝一日富有了,不要相互忘掉。

(2)唉!燕雀怎样知道鸿鹄的志趣呢!(3)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相同是死,为国务而死能够吗?(4)现在假如把咱们的人假装是令郎扶苏、项燕的部队,向全国宣布召唤,应当(有)许多呼应的人。

(5)何况大丈夫不死就算了,死就要做出一番大工作啊,王侯将相莫非有天然生成的贵种吗!【解析】此题考察白话文翻译。

作答此题,要仔细阅览原文,结合课下注释和详细语境进行翻译。

详细翻译时,要留意语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即特别句式等。

第二课时同步操练二、课内精读阅览全文,答复下列问题。

【甲文】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有,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有也?”陈涉嗟叹曰:“嗟乎!燕雀安知雄心壮志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勇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台甫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授命。

”乃诈称令郎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好汉与皆来管帐事。

三老﹑好汉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刻,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文】曹刿论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故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献身财宝,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趁热打铁,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解说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1.辍耕之垄上:2.比至陈:3.小惠未偏:4.必以信:6.翻译下列语句。

1.乃诈称令郎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肉食者谋之B.杀之以应陈涉能够一战C.陈涉乃立为王乃入见D.皆刑其长吏公问其故8.“我国成语,自成语境。

”请别离写—个出自(甲)(乙)文的成语,并解说其意思。

1.(甲)文:2.(乙)文:9.(甲)文中陈涉终究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你以为陈步起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答复。

10.(乙)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答复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答复)?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11.从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和曹刿的政治远见中,咱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请扼要谈谈。

5.【答案】中止比及“徧”:同“遍” 实情【解析】考察学生对白话实词含义的了解和识记,办法:要肄业生对关键词语的解说进行关键识记。

还要肄业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留意“徧”的通假。

6.【答案】(1)所以假充称自己为令郎扶苏、项燕的部队是为了适应民意(2)小小的信誉不足以信任,神灵不会赐福(指保佑)的。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的阅览了解和翻译才干,要肄业生多读文章,把握辞意,尤其是关键词的翻译。

7.【答案】C【解析】考察学生对白话实词虚词的了解和识记,办法:解说出每一个字的详细含义A:之:到,往;代词,这件事。

B 项:以:凭仗;用来。

C:乃:所以,就。

D:其:他们的;其间的。

然后得出答案。

8.【答案】【甲文】雄心壮志:比方远大志趣。

【乙文】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咱们的士气正旺盛【解析】考察学生对成语的堆集和把握,办法:从中找出成语,然后解说即可。

留意写成语时,写你最有把握街是正确的那一个。

9.【答案】全国苦秦久矣,诈自称令郎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解析】课文的了解和把握,办法:留意关键词“起义的原因”“起义的口号”这是能够成功的要素,适应民意。

10.【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公民拥护或人和。

【解析】课文的了解和把握,办法:留意关键词“忠之属也,能够一战”写出了战役中的决定性要素,取信于民。

11.【答案】有必要取信于民,才干获得战役的成功【解析】课文的了解和把握,办法:留意总结二者成功的原因,一起点是,适应民意,取信于民然后结合此观念谈自己的启示即可。

三、拓宽阅览阅览下面的文字,答复下列问题。

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

妻之父亦往焉,陈王以众宾待之,长揖不拜。

妻之父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

陈王跪谢,遂不为顾。

客收支愈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王以朱防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辄系而罪之。

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12.解说下列加点的词语。

(1)陈涉既为王()(2)诸将徇地至()(3)为全国唱()(4)皆指目陈胜()1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陈王以众宾待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诸故人皆自引去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C.不辞而去环而攻之而不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辄系而罪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14.翻译下列语句。

(1)客收支愈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3)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世家》)15.陈胜最初为何能获得起义的成功?“既为王”又为何失利?试结合课文《陈涉世家》和选文进行剖析。

12.【答案】(1)现已。

(2)攻取。

(3)同“倡”,倡议。

(4)指指点点,相互以目暗示。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白话实词含义的了解和识记,要肄业生对关键词语的解说进行关键识记。

还要肄业生熟读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留意“唱”的通假。

13.【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了解常见白话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A项,榜首个“以”的意思是“用”,第二个“以”的意思是“由于”。

B项,榜首个“诸”的意思是“众,各”,第二个“诸”的意思是“之于”C项,榜首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机润饰。

D项,都是人称代词。

14.【答案】(1)客人在宫中收支越来越随意,(常常)跟人讲陈胜早年的一些事。

(2)(献蛇)回来就能够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年月。

(3)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手拿着兵器,征伐残酷无道的秦国,康复楚国的社稷,依照劳绩应当称王。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的阅览了解和翻译才干,要肄业生多读文章,把握辞意,尤其是关键词的翻译。

榜首句留意“愈益”“舒”“ 故”,第二句留意“退”“有”“齿”,第三句留意“被坚执锐”“伐”“王”等的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