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
我国财政收支和GDP 的统计分析

摘要:财政收支与GDP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了GDP增长对财政收入的促进作用,其次分析了财政支出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008-02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 GDP作为众多宏观经济指标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可以明显的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相关关系,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求的基本,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而增加GDP的有利手段正是合理增加财政收入并且科学控制财政支出已达到GDP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而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等措施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财政支出、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等方式可以达到最终增加GDP的目的。
一、我国财政收支与GDP的关系分析1.财政收入与GDP的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为剖析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财政收入FR为因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模型输出结果如下:FR = -1624.064 + 0.182026GDP(727.5586) (0.007613)t = (-2.232211) (23.91042)R2= 0.956501 =0.954827 F =571.7084 DW=1.654932此模型拟合优度提高,估计标准误差降低。
此模型表明GDP 对财政收入的形成既有短期的决定效应,亦有长期的决定效应。
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决定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的构成在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指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它反映了财政收入的基本构成内容及其各类收入在财政收入总体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收入政策调节的目标、重点和力度。
对财政收入进行结构分析,目的在于揭示财政收入的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理顺分配关系,寻求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加强对现有收入的监督和管理。
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分析社会产品价值,包括c、v、M三部分。
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v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支配的部分:M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价值部分,它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
(一)G与财政收入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又叫补偿基金,它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补偿消耗掉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只要企业的再生产不间断地持续下去,则不必不断地再用这部分补偿去购买新的劳动对象,投入生产。
因此,它不能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
c的另一部分是补偿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耗费的价值。
固定资产价值的补偿和实物更新是不一致的,其物质形态的补偿是通过固定资产的更新来实现的,而价值形态的补偿则是通过从销售收入中提取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由于折旧基金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步提取的,而固定资产在它报废后才需要更新,因此,折旧基金从提取到使用有一段时间间隔,在这一时间内它可以被当做新的资金追加投资。
也正是由于折旧基金所具有的积累的属性,所以,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折旧基金全部或部分地上缴财政,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
但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维护的企业经营管理权限来看,折旧基金属于企业自主支配的资金,是简单再生产朗范畴,由企业管理使用为宜。
所以,从1985年2月,国务院决定,中央财政不再集中企业的折旧基金,至于地方财政、主管部门是否要集中,由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协整关系的分析

No. 1
Fe r ay2 0 b u r 0 9
我 国财 政 收入 与 G P之 间协 整关 系 的分 析 D
梁 蕾
( 华北 电力大 学 X 商管理 学院 , 京 120 ) - 北 02 6
摘
要 : 章对 我 国 15 —20 年 的 G P和 财 政 收入 之 间 的关 系 进 行实 证 研 究 , 究 表 明 : 1 中 国 的财 文 92 07 D 研 ()
(col f ui s A mnsa o , o hC i l tcP w r n e i , eig120 , h a Sho o B s es d iir i N r h aEe r o e U i rt B in 0 26 C i ) n ttn t n c i v sy j n
近年来 , 我国 财政 收 入 以每 年超 千 亿 元 的速
度增 长。 如何 判 断 现 阶段 我 国财 政 收入 增 长 规 模、 速度 , 以及财 政收入 的连续 增长对 经济增 长 的
影 响 , 是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一 项 重 要 课 题 。 财 政 这
收入与 经济增 长 密切 相关 , 财政 是从 国 民经 济增
Ab ta t h sp p rma e n e i c lsu y o h eain hp b t e h n ’ ic v n e sr c :T i a e k sa mp r a td n t er lt s i ewe n C i aSF s a Re e u i o l a d GDP fo 1 5 o 2 0 n rm 9 2 t 0 7.T i td H WS h tt e rlt n h p b t e n t e i a s n f c ; h ssu y S O :t a h eai s i ew e h m sc u e a d ef t o e
浅析税收和GDP增长的关系

浅析税收和GDP增长的关系摘要:在现行核算制度中,税收作为gdp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被广泛应用。
税收与gdp的关系究竟该如何表达,它们的增长在经济社会中表现的不同步是什么原因,如何正确认识它们的本质及内涵,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多方面论述。
关键词:税收收入;gdp;关系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08-01税收总收入(国、地税收入合计)在gdp核算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税收作为衡量gdp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在各级已成为一种共识。
但是,税收增长和gdp增长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实践中税收增幅与gdp增幅并不保持同步?我们用税收增幅来判断gdp增幅时应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曾在社会、经济领域引起过普遍关注。
通过对多年来我国和我县gdp的测算和税收数据的分析,作者认为,税收增长速度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gdp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对应关系,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变动性和宏观政策的灵活性,导致税收和gdp增长并不必然同步。
以下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从理论上分析,税收和gdp在内涵、产业、构成、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都有各自特点,虽然两者关联度很大,但要想达到完全同步,并不具备必要的理论支持。
一、本质和内涵不同gdp是反映一个地区全部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实现,属于生产的范畴。
而税收则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从个人和单位取得的一种无偿收入,构成国家和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对社会总产品中剩余产品的一种分配形式,属分配的范畴。
二、构成因素不一一对应从税种和gdp的对应关系来看,增值税与gdp中第二产业的增值和第三产业中销售流通行业的增值具有特定的数量关系,呈正相关;所得税主要对应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营业税的税基营业额与资金周转次数总产品的成果相关;消费税是针对特定商品的消费行为而征收的,与指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量相关;对财产存量征收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等与gdp的联系不大;资源税是对开采矿产的销售量相关。
我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办整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

其 中 {。 8 }为 白噪声 , △表示变 量的 一阶差 分 , 假设 为 原
H: o P=l 即{ 一个单 位根 ( , Y}有 非平稳 ) 。T为时 间趋势 因
维普资讯
黔 ^  ̄ UI U .
丘 J 月八 冗 相 工 -朋 / 1l
我 国财 政收 入 与 G P之 问的 D 协 整 模 型 及 误 差 修 正 模 型 研 究
Co n e r t n S u y a d Ero re t n Mo e t e s a v n e a d GDP o i tg a i t d n r rCo ci d lBewe n Fic lRe e u n o o fOurNa in to
△y J ( 一1 )- p ),l+ 三+ fy I 占 一+ ・ A s
.
济活动最终成果 的总量 指标。影 响财政 收入 规模水 平的 主 要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 和生产技术水 平 , 配政策和分 分
配制度 , 价格 因 素 。 本 文 主 要 研 究 G P水 平 与 财 政 收 入 之 D 间 的 关 系 。 以 往 对 这 二 者 之 间 的 研 究 集 中 在 财 政 收 入 占 G P的 比重 方 面 。 过 数 理 方 法 对 两 者 问 的数 量 关 系 进 行 的 D 通 研 究 较 少 。实 证 检 验 可 知 我 国 财 政 收 入 是 随 着 经 济 的 增 长 而 增 长 的 , 此 财 政 收 入 和 G P这 两 个 变 量 的 时 间 序 列 往 因 D
a d e r rc re t n mo e .I c n b u d t a h r x ssGr n e a s l y r lt n a d al n em on e r t n a d t es me d r c in c a g l t n n ro o r c i d 1 t a e f n h tte e e it a g rC u a i a i n g tr c i t g ai h a ie t h e r ai o o te o o o n o n e o a d a d si c ma r mo i g e e tb t e n f a v n e a d GDP o u a in. n it tmu l p o t f c e w e s lr e u n n i c e n fo r n t o
横看成岭侧成峰(上)——GDP核算方法、指标及数量关系读析

计 培 洲 时 , 尝 辄 止 地 有 所 涉 猎 , 大 多 是 云 里 雾 里 弄 行 业 分 类 标 准 ( / 一 7 4 2 ) 行 业 分 4 层 次 , 浅 但 GB T 4 5 — 01 将 1 个 第
不 甚 明 白 。长 期 的 工 作 实 践 获 得 的 一 个 深 刻 感 受 是 , 做
态 , 种 形 态 表 现 为 三 种 核 算 方 法 。从 价 值 形 态 看 , 三 它
是 所有 常住 单位 在一 定 时期 内所 生产 的全 部 货物 和 服 务 价 值 超 过 同 期 投 人 的 全 部 非 固定 资 产 货 物 和 服 务 价 值 的 差 额 , 所 有 常 住 单 位 的增 加 值 之 和 ; 收 入 形 态 即 从
看 , 从 生产 过 程创 造 收入 的角度 对成 果 进行 核算 , 是 包
括 劳 动者 报 酬 、 产净 税 、 定 资产 折 旧和企 业 盈 余 ; 生 固
从 产 品形 态看 , 是最 终 使 用 的 货物 、 务 与净 出 口 , 它 服
反 映 最 终 产 品 的 使 用 去 向 。因此 , 实 际 操 作 中 可 以 从 在 生 产 、 入 、 用 三 个 不 同 的 角 度 进 行 核 算 , 此 , 有 收 使 因 就 生 产 法 、 入 法 和 支 出法 三 种 核 算 方 法 。 收
吾 窘 态 , 忑 更 兼 纠 结 , /- 能 释 怀 。 上 月 在 北 京 出 金 融 、 会 福 利 业 所 包 含 的 5 个 基 础 数 据 充 足 的 行 业 , 忐 至 4不 社 1
差 , 然 买 到 《 国 统 计 指 标 诠 释 》  ̄ o , 其 扩 展 核 是 直 接 计 算 增 加 值 的 。 是 间 接 计 算 。 于 没 有 第 一 手 偶 中 、c r 及 二 由
行测模考大赛解析课-数资+【2020下半年省考第一季】(讲义+笔记)

行测模考大赛解析课-数资【2021 国考第十一季&2020 下半年省考第一季】(讲义)61.学校购买了一批阅读书籍,计划按照 4:3:5 的比例分配给一、二、三年级,实际按照 5:4:6 进行了分配,其中某个年级比计划多分得 10 本书。
则三年级实际分得书籍数量是多少本?A.600B.250C.240D.16062.有一片草地,每天都以平均速度生长,可供 6 只羊和 1 头牛吃 15 天,可供8 只羊和 3 头牛吃 6 天,若这片草地每天的长草量正好可供 4 只羊吃 1 天。
问这片草地可供 3 头牛吃多少天?A.15B.20C.25D.3063.在长度为 100 米的绳子上,从一端开始,每隔 2 米做一蓝色标记、每隔7 米做一红色标记;从另一端开始,每隔 3 米做一黑色标记。
两端点处不做标记,全部标记完成后,最终绳子上蓝、红、黑三色重合的标记有几处?A.2B.3C.4D.564.某种商品定价后打六折出售,利润率为 38%,售出部分后,剩余商品按定价打五折全部售出,最终所有商品的利润率为 28.8%。
则按五折售出的商品数量占商品总数的比重是多少?A.20%B.40%C.60%D.70%65.甲、乙、丙、丁、戊 5 位同学相约去看电影,购买了 5 张连座电影票,甲先入座,坐在了乙的电影票对应的座位上。
现安排除甲之外的 4 人就坐,则有且仅有一人所坐座位与本人电影票对应的方案有多少种?A.6B.9C.12D.1866.一项工程,甲单独干需要 30 天,乙单独干需要 15 天,丙单独干需要 20 天。
三人合作数天后,乙因故退出;甲、丙继续合作了 3 天后,甲退出工程,丙工作至完工。
已知该工程开工至完工共用时10 天。
问甲的工作量比乙:A.多1/7B.少1/7C.多1/8D.少1/867.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地点与 B 地相距 2000 米,两人到达对方出发地后均立即原路返回,之后两人第二次迎面相遇。
韶关产业发展趋势

韶关产业发展趋势韶关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粤北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韶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分析韶关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探讨未来韶关市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韶关市产业发展的现状韶关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工业发展是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韶关市目前主要的产业包括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行业。
其中,电力行业是韶关市最大的支柱产业,市区内有多个大型发电厂,为广东省甚至华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电力资源。
韶关市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铝土矿等矿产资源,石化和冶金行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二、韶关市产业发展的趋势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韶关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韶关市已经兴建了一批高新技术园区,并吸引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
韶关市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韶关市有丰富的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韶关市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韶关市应该积极引进新能源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3. 环保产业的增长近年来,环保产业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热点,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韶关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同时,工业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韶关市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环保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加强环境治理,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
4.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一直是韶关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但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韶关市应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农田水利、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产业的改革和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旅游业的发展韶关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业是韶关市的优势产业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月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an.2009第30卷第1期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01.30No.1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林嘉,张宗君(韶关市财政局,广东韶关512000)摘要: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快速增加而持续大幅增长,且增幅大大超过GDP增速。
研究韶关市2001—2007年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内在关系。
揭示其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提出促进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市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和如何做大财政蛋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财政收入:GDP;数量研究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1—0096—06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长幅度。
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影响韶关市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并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的主要特点(一)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自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其中。
韶关市财政总收入由2001年的26.78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88.11亿元,增长329.0l%;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由11.10亿元增加至30.04亿元..增长270.63%。
韶关市现价GDP在2001年为212亿元。
2007年达到482.54亿元,现价增长227.61%。
与GDP的增速相比较,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加快。
2001年一2007年。
按现价计算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28%和18.07%,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7.67个和3.46个百分点。
多数年份的财政收入增长均快于GDP的增速(见图1和表1)。
图1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柱形图(单位:%)收稿日期:2008—05—28作者简介:林嘉(1957--),女,广东陆丰人,韶关市财政局会计师,主要从事地方经济研究。
96表1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将韶关市2001—2007年的GDP和财政收入数据建立散点图可见(见图2),随着韶关市经济的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也相应增长。
财政收入与GDP总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现引入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
以GDP总量作为解释变量,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对2001—2007年的原始数图2韶关市2001—2007年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关系(单位:亿元)据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为: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收入与GDP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很高,总体显著性较好,相关参数表明: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总收入可增加2263.13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可增加700万元。
全省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总收入可以增加2179.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可以增加901万元。
这说明韶关市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同时也说明我市在GDP增长过程中地方财政的得益远远低于全省水平,‘即每亿元相差200万元。
(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步上升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反映韶关市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从上图3可以看出,2001年至今。
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总体上基本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
2001—2007年。
逐年攀升,从12.63%迅速提升至18.26%,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从发展趋势上看.韶关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基本与全国情况相吻合。
图3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单位:%)韶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反映韶关市经济主体的地方财政收入分享水平。
从韶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来看。
2001年至2006年一直在6%以下。
与全省相比较,韶关市这一比重明显低于全省水平:2006年全省该比重为8.3%。
韶关市同期该比重仅5.43%。
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对韶关市的正面影响明显小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韶关市主要财源中省企业的所得税收入地方分享较少的缘故。
(三)第二、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与三大产业GDP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其中,第一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是最低的,仅为0.85。
这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农产品附加值低,低税、免税产值比重大,以及国家长期对第一产业实行轻税政策等形成的。
第二产业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96,这与全省情况相一致。
但目前我市第二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贡献相对较高。
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贡献相对较低,原因是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其比重只占37.3%.不仅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而且连续两年比重下降。
由于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所以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高对于增加地方税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2001—2007年第一、第二产业GDP增长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大。
但是如果第三产业GDP保持稳定增幅,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GDP增幅基本相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有比较大的增长,如2002年、2005年、2007年。
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
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5.8:46.2:38调整为2007年的15.4:47.3:37.3。
我们重点分析2005—2007年各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见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由增量的变化所占比重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分别是51.76%和48.10%;2007年比2006年,第二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下降2.62%.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上升2.50%。
这也说明了,要增加我市地方税收收入。
发展第三产业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图42001-2007年三大产业GDP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单位:%)表22005年-2007年各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表(单位:万元)(四)地方财政收入与行业经济的增长总体协调.但行业的贡献不平衡由于不同行业适用不同的税种和征税方式,因98而不同行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也有所不同。
GDP的行业结构变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
根据韶关市地税局的统计资料,2005—2007年地税增长情况从图5可以看出.韶关市地税部分收入增长比较大的主要行业是电力、建筑、批零、房地产业,他们分别增长了44.9%、32.2%、90.3%、62.2%。
(五)财政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波动较大根据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总收入与GDP的增长速度等有关数据,可以算出这些年财政收入图52005—2007年韶关主要行业地税收入情况(单位:万元)的总量弹性(见表3)。
从财政总收入增长对GDP的弹性看,变化较小,大部分年份维持在1.6附近,最高是2007年2.2.最低是2003年0.8。
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对GDP的弹性看。
变化较不稳定。
最高在2007年达到2.1,最低在2006年降到0.6。
可见,这些年地方财政收人对GDP的弹性极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
对200l一2007年财政收入和GDP总量的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再对变量进行一次回归分析。
1、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对CDP增长的弹性波动较大,总体弹性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
以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取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可表32002—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弹性系数拟合方程:LAN=--4.8142+1.7273LnGDP。
回归统计结果可知,方程拟合度较高,总体显著性较好。
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对GDP的弹性为1.7273,大于1,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可增长1.7273个百分点。
这一比值是否合理?按照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弹性在0.8—1.2区间比较理想。
由于韶关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认为税收弹性在1.5—2.0之间比较理想,目前的弹性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
2、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较不稳定,总体弹性略显偏低。
以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取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可拟合方程:LnLF=一4.8917+1.4435LnGDP。
回归统计结果可知。
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为1.4435.大于1,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仅增长1.4435个百分点。
这一比值低于韶关市财政总收入的弹性,与一般水平相比.目前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弹性也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问,但略显偏低。
(六)财政收入发展的趋势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2002—2007年,无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收入,其边际收入率均大于平均收入率。
表明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收入都有增长的趋势。
但是财政总收入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99人率0.7.而地方一般收入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入二、影响韶关市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率0.1,几乎相等,说明财政总收入比地方一般收入(一)经济快速发展是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主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
要原因表42002—2007年韶关市财政边际收入率(单位:亿元)韶关市经济发展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全市GDP总收入由2001年的212.0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82.51亿元。
增加了2倍多。
GDP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GDP的增加自然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
来源于韶关市的财政收入从2001年的26.7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8.11亿元,增加了3倍多。
分产业看。
韶关市的财政税收收入主要来自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GDP提供的税收很少。
第二、三产业GDP总量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
使可提供税收(简称“可税”)的GDP增加。
韶关市三产业构成由2002年的2l。
0:44。
7:343调整到2007年15。
4:47.3:37.3.从2002年到2007年,韶关市来自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当年价格由49.56亿元增加到74.22亿元,100增长1.5倍;而同期第二、三产业则分别由105.44亿元和81.61亿元,增加到228.50亿元和179.83亿元,分别增长2.16倍和2.20倍。
来自第二、三产业的可税GDP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带来税收,从而使财政收入增大。
(二)与GDP关系不大的税源增加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税源的增加,并不是经济发展直接引起的。
例如契税,只要交易价格大幅上升,交易次数增加,税收收入就会增大。
(三)物价上升与统计口径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物价的上涨同样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
2007年,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6年上升2.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6%,消费品价格上升2.5%,食品类价格上升6.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7%。
这样,即使财富不变。
价格上升,税收收入也会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