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划分及案例

合集下载

财政收入的概述

财政收入的概述

1、财政收入与C
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的C是生产资料的 转移价值,也称为补偿基金。作为补偿基 金,C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是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对象 的价值,如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 动对象在生产中直接构成产品的实体,一 次性地把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中去。它 不能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否则企业的再 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
占税 收总 收入 的比
重 (%)
1927.4 24.3 2
21.6
321.24 17.1 4.8
占税 收总 增收 额的 比重 (%)
16.8
2.8
占财 政总 收入 的比
重 88.9
19.2
4.3
1453.2 28.3 8
2408.3 37.9 3
731.83 29.8
14.4 19.2 7.0
12.7 21 6.4
从财政收入总量的结构来看,税收收入是我 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税收收入中, 流转税依然是我国的主体 税种,2007年扣除出口退税后的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实现的收入占全部税收的 40.8%, 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效益和居民收入水平
的提高,所得税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2007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已 经达到了26.2%
二、财政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 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构成,其中,
税收21种,非税收入种类比较多,其中纳入 预算的有6类,不同的税种和非税收入都有不 同的经济来源和不同的收入要素。分析财政 收入增长,必须按照不同的收入种类,分析 各税种和非税收入的增长及其经济影响因素。
表1 2007年税收总收入和主要税种收入表(单 位:亿元)
12.8 17.1 6.2
290.76 25.5 3.1

财政收入的概念与分类

财政收入的概念与分类

路漫漫其悠远
财入政的收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概念与 分类 2、按财政收入来源
这种分类方法有两种,所有制结构和 部门结构
一是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可以分为 国有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经济 收入、私营经济收入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
二是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作为标准,可分为工 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收入和流通部门 收入,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

第四节 非税
收入
二、非税收入的利弊
2、非税收入的弊端 若非税收入失控,结构失衡,管理混
乱,对社会经济的危害也十分显著。
非 税 收 入 的 消 极 影 响
路漫漫其悠远
非税收入规模失控,企业和个人不堪重负 非税收入结构失衡降低公共财力使用效率 分配秩序混乱滋长部门不正之风与腐败
第四节 三、我国非税收入的内容与规模
路漫漫其悠远
财入政的收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规模及 原因 1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 入总额较大,占GDP的比重较高。经济发 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起基础性的制 约。
路漫漫其悠远
财入政的收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规模及 原因 2 分配政策与分配制度
在现实的分配过程中,分配政策与分配制度是影响财政 收入规模重要因素。第一、在经济总量固定的情况下,如果 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会直接减少私人部门收入,对生产消 费不利,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国家分配过少,则会 减少公共服务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 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影响财政收入。第二、在经济总量一定 的前提下,财政收入的多少要因经济发展态势而变化。

第8章财政收入总论PPT课件

第8章财政收入总论PPT课件
第7页/共27页
专项收入专款专用? ——2006上海社保基金案
• 8月24日: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秦裕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 受调查。
• 9月24日: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因严重违纪问题被免职。 •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严重违纪,中央纪委正在对其进
行审查。
第8页/共27页
13 395.23
16 386.04
18 903.64
21 715.25
26 396.47 31 649.29
210 871.00
38 760.20
第17页/共27页
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
15.7 10.3 13.5 14.9 15.7 16.0 16.5 17.2
18.4
1992年各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第26页/共27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第15页/共27页
8.2.2 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
年份
1952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5
国内生产总 值
679.00 910.00 1 457.00 1 716.10 2 252.70 2 997.30 3 645.20 4 545.60 9 016.00
2 407
6 242
38.6
1996
3 893
7 408
52.6
1997
2 826
8 651
32.7
1998
3 082
9 876
31.2
1999
3 385
11 444
29.6
2000
3 826
13 395
28.6

第五章 财政收入

第五章 财政收入

案例5.1: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 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潘承祥 2005-09-13
• 目前,我国政府在税收、财政预算内收入管理方 面已经比较规范,但占地方财政比重相当大的非 税收入管理还比较混乱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
• 但多年来一些省份未纳入管理的非税收入还是占到了总非 税收入的60%-70%。使得财政对这方面资金的监管十分困 难,由于征收监管混乱,有很大部分的收费事实上根本无 法统计进来,也有许多不该收取的费用仍然在收。 • 非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 收入来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规模一 直呈上升趋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2004年,我 国政府非税收入突破了6000亿元大关;其中地方政府的非 税收入规模更是超常增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提 高。在安徽省安庆市,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连续多年 都在50%以上;而某省直管县——望江县,非税收入占财 政收入比重高达55%。
Public Revenue
PUBLIC FINANCE
Analysis of Public Revenue
作者作者 作者
• •
Analysis of Public Revenue
第五章 财政收入概述 • 第六章 税收原理 • 第七章 税收制度 • 第八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Public Revenue
实际财政收入增加 名义财政收入增加
价格
实际财政收入不变
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政府 实际Y 100 名义Y 120
20 20
16.7%
企业
60 60
居民
40 33.3% 20
50%
案例5.2: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析
谭龙 《经济日报》2005年05月23日

财政与金融教学案例-第二章 财政分配关系

财政与金融教学案例-第二章 财政分配关系

第二章财政分配关系案例1:印度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印度是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级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央、邦、市三级独立预算。

从中央与邦的财政收支划分看,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三类。

中央财政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法人所得税、利息税、赠与税、福利税、联邦领地占用税、中央非税收入、债务收入等。

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主要包括:销售税、农业所得税、土地收入、印花税、特种商品税、交通税、旅游税、地方非税收入、来自中央政府的补助等。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产品税等;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划分上,中央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中央计划项目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公益事业费、经济部门事业费、对地方的财政补助等。

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计划项目支出、行政管理费、社会公益事业费、经济部门事业费、对市级政府的财政补助等。

中央财政在整个财政体系中占支配地位,财权财力的集中程度较高。

中央财政收大于支,邦和市支大于收。

中央本级筹集的财政收入占全国三级政府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邦和市加在一起接近30%。

中央用于本级的支出则不到三级政府财政总支出的一半,所余的财力用于自上而下对邦政府的补助;从中央与邦的财政资金往来看,印度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通过财政委员会制定的五年财政计划确定的,即由财政委员会具体确定每五年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成比例及财政补助,一旦被议会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在执行过程中不得调整。

中央对邦的资金分配关系体现中央实施各邦之间的“横向均等化”,即通过中央政府自上而下进行补助,调节各邦间的发展和平衡。

中央政府对25个邦级政府实行补助,近年来邦级政府的财力约有40%来自中央政府的补助拨款。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制度,实际上是对不同邦在收入、支出两方面因自然、社会、经济、种族等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客观差异,以及因政策目标、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等因素而形成的主观差异加以调节,给予各地不同数量的补助数额,从而使自然、经济环境迥异的不同地区的公民,都能得到基本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第八章财政收入概述ppt课件37页PPT

第八章财政收入概述ppt课件37页PPT
第八章 财政收入概述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财政收入分类与结构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
•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即财 政是通过一定筹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由国 家集中掌握使用的货币资金,是国家占有的以 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剩 余产品价值。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0.10 0.10 0.88 1.03 0.75 1.60 2.12 1.58 1.16 1.22 1.41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 (%)
3.0 2.8 20.0 16.2 9.7 21.0 28.6 23.5 18.15 19.5 23.3
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
28.2 25.5 22.2 15.7 10.3 13.5 14.9 15.7 16.0 16.5 17.3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
•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最古老的形式。 征税的经济依据是政府向公众提供了公共物品, 公众需要向政府交税。它是非市场性交换。
• 非税收入包括:
– 国有资产收益。 – 政府收费——使用费,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 – 专项基金:为特定用途而征收的收入,如社会保障
基金(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基金等),特点是专 款专用。 – 国债:是政府凭借国家信用向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 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银行的借款。 是弥补财 政赤字的主要手段。
国别
低收入国家 其中:尼泊尔
印度 巴基斯坦 中等收入国家 其中:菲律宾 泰国 伊朗 高收入国家 其中: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典
人均GNP(美元)
390 170 310 420 2490 770 1840 2200 22160 17790 22260 23030 27010

《财政收入》PPT课件 (2)

《财政收入》PPT课件 (2)
一、 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二 、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 国家、单位和个人 兼顾中央与地方两级利益 三、“合理负担”原则 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
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 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
结束!
《财政收入》PPT课件 (2)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一、 财政收入的含义 指国家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主要依据国家
权力,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而占有的 一部分社会产品或社会产品价值。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形式分类 财政收入形式是指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方
式或方法。
c、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即财政收 入实际增长大于名义增长。
(五)税收征管体制和水平
四.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变化情况 1、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 2、相对规模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先降
后升
3、预算内财政收入相对规模较低。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和占 GDP比重变化趋势示意图
(2)罚没收入 (3)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4)公产收入
(5)通胀税:政府以通货膨胀作为取得公共 收入的形式。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 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家所能筹集到
的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或相对量。 相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
和社会指标的比率。GNP或GDP 财政集中率 K
15.4 15.7
14.9
21.6 16.5
19.8 17.3
比上年增长(%) 占GDP比重(%)
(二)分析 1、预算内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既低于发达国家,也还略低于发展中国家。 2、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外)规模水平: 接近少数发达国家的水平,高出发展中国家的

财政收入概述(ppt 31页)

财政收入概述(ppt 31页)
15
3、收费与税收的区别
一是,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 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 项收入,专项使用。
二是,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 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三是,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 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全国性收费一般纳 入预算内,部门性收费或地方性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 收入。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
一、税收收入。包括:对所得、利润和资本收益征收的 税收,对工资和劳动力征收的税收,对财产征收的税 收,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收,对国际贸易和交易征 收的税收,其他税收等。
二、社会缴款。包括:社会保障缴款和其他社会缴款。 其中社会保障缴款又按缴款人细分为雇员缴款、雇主 缴款、自营职业者或无业人员缴款、不可分配的缴款。
3、按支出用途划分,用于公路、铁路、民航、
港口等建设的基金9项;用于水利建设的基金4
项;用于城市维护建设的基金8项;用于教育、
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的基金7项;用于移民和
社会保障的基金5项;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基金
5项;用于其他方面的基金5项。
23
二、政府性基金收入
(三)政府性基金的管理方式 政府性基金的管理方式是在一般预算之外编制政府
第7章 财政收入概述
1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述
一、财政收入的概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 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 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 (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 收入。
2
二、 财政收入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收入划分
(一)一般规则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具体原则:一是集权原则。

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为了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与社会稳定,维护中央政府权威,一般都在政府间初次分配中集中较多的财力,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二是效率原则。

对于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不仅征管较为简便,而且不易流失;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如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收入,地方政府较为了解税基等基本信息,同时税基流动性差,收入相对稳定,划归地方政府易于操作,征税效率较高。

三是恰当原则。

为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对于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通常作为中央政府收入,对于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如关税等,不宜作为地方收入或实行中央地方分享。

四是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对于收益与负担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等,一般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中央地方收入划分办法
(二)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做法。

从各国具体实践看,日本、英国等单一制国家通常将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等大宗税种作为中央收入,中央收入比重相对较高;德国、美国等联邦制国家一般将所得税纳入联邦与州等地方政府的共享范围,财力集中水平略低于单一制国家。

另外,各国普遍将财产税、车辆税、销售税等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全口径中央财政收入比重(%)
注:2005年数据。

政府间收入划分国际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