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的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搭石》教学设计《搭石》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石》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通过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展开教学活动,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当你看到这陌生的名称,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怎么样?作用?)2、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读课文,这些问题就能在课文中得到解决,请同学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
这些词语会读了吗?(谁来读?谁还想读?一起读。
)4、读了课文,刚才的问题你已读懂了哪些?(最好用自己的语言。
)(生:什么是搭石?该怎么搭?引导说。
师:仔细读,你会发现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搭石的作用。
)(出示:进入秋天)二、研读课文,感受美。
虽然搭石与桥有着一样的作用,但比起雄伟、美观的桥来,它实在是(怎么样?引导学生说:普通、不起眼、简陋)对呀,它只不过是摆在小溪里的几块石头而已,可是作者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而想象起家乡小河里的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它们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作者是这样说的。
(出示课文第二节的第一句。
)一起读,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先引入文本,找出,再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欣赏美吧,默读课文二至四小节。
《搭石》教学设计(精选6篇)

《搭石》教学设计(精选6篇)《搭石》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设计特色:以“美”作为全文的主线,以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
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设计流程:一、激情导入——感知美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配以深情的语言: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板书课题,读题。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抬起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
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3.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搭石》教案8篇

《搭石》教案8篇《搭石》语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学情分析】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师:昨天啊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搭石》的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
【教材分析】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好作者的风格,才能事半功倍地引领学生领略文本,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正因为《搭石》一文的作者刘章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所以他才能用那样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么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
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人间真情,前面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对于人间的离愁别绪有了初步感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学习《搭石》,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同时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惰。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谈话,并课件出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篇1课文内容简析:《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学生们的齐声呼唤中,在听课老师热情的掌声中,王玲湘老师结束了她四十分钟的讲课──《搭石》。
听完课后,留在我心头的热乎却远远没有因为欢呼、掌声的渐行远去而消逝,她已深深地印在我一个年青老师的心底。
对王老师这一堂课的评价,人民出版社网站的论坛上已经有很多了,我先没去看,就想让自己先想想自己对这堂的解读,之后写出的东西也算是对王老师的敬畏。
对这堂课,就让我先冒昧地改用课堂上王老师统领全课堂的“文眼词句”谈谈我对课的整体感觉,那真可谓是──《搭石》,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和谐课堂。
一、如“小溪,顺流而下”景一师:(出示图片,配乐)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回过家乡。
但当他静心闲坐,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浮现出的不仅是家乡那优美的风景──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教案优秀6篇

《搭石》教案优秀6篇搭石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21 搭石》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是搭石?生2:搭石搭在哪?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
(出示词语)同桌互读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师:“绾”是什么意思?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生:就会着凉感冒。
《搭石》教案优秀8篇

《搭石》教案优秀8篇搭石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想”。
说明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
整节课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悟,努力实现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从平凡的事例中感受到人性美。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围绕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培养能力。
1、生字词学习情况。
(点拨学法)2、理解课题“搭石”的意思,并了解其特点。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乡亲们的哪些事?2、交流。
相机点拨并板书:摆走四、品读体验,感受美。
(一)、默读课文,寻找美。
默读课文2—5自然段,并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
(二)、交流感受,感悟美。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教学:△语段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当你读着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进行体验。
(2)、当这位上了年岁的人踩到不稳的搭石时,会怎样想?当他满意离去时,又会怎样想?(3)小结:从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板书)“为人着想”。
让你从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什么感觉?(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佩服他!赞美他!……)(4)、师引导用相应的感觉品读。
《搭石》教案(6篇)

《搭石》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搭石》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搭石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搭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较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⑴、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有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⑴、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
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较佳拍档是哪两个?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搭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入境美读、想象心理、结合读写等形式,从一幅幅画面中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性美,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良好
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入境美读、想象心理、结合读写等形式,从一幅幅画面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性美,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请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画出一条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画出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板书课题《搭石》。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必须——脱鞋挽裤(学生说),收工,必须——脱鞋挽裤(学生说),赶集,必须——脱鞋挽裤(学生说),一句话,来来往往必须——脱鞋挽裤(学生说),但是搭石却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给刘
章爷爷留下美好的印象,所以刘章爷爷才说:
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课件)
这风景不仅景美,人美、情更美。
今天我们就通过自学提示跟随刘章爷爷去寻找和欣赏这道风景。
二、展示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2——5段,想一想:
1、文章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美?请用横线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3、你从哪些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美?
学生朗读课文3分钟左右,进行汇报交流
三、汇报交流
(一)发现美、感受美
(1)感受摆搭石的美
师:谁来说说哪个地方让你感受到美?
学生汇报,出示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无论、只要、一定、找来、再、直到这些词语中感受到美。
还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美?
发现、找来、踏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美,体会到乡亲们那种为人着想、善良的美好品质。
展开想象。
师:大家想一想,当老人踩到不平稳的搭石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老人不仅这么想,他还这么做:(学生齐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过渡语:多么善良的老人,那么他在挑选石头的时候,他又是怎么想的?(学
生自由回答)
师:过渡语,多么为人着想的老人,那么他满意离去的时候,他又是怎么想的?脸上有着怎样的表情?(学生自由回答)
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上了点年岁的人都如此的善良,那么这条乡村的中年人会不会这样做?青年人呢?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
(中年人、青年人、孩子们)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体会为人着想已经成为乡风,且代代相传,所以作者才说:
(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构成家乡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2)感受走搭石的美
过渡语: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
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美?
A、理解“协调有序”。
B、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进行赏析。
C、通过朗读理解协调有序。
D、通过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当他在外工作,看到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时,他就会想这种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所以作者才这么说
出示课件: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
构成家乡一道(和谐)的风景。
在石头上板书和谐。
过渡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就可以从一幅幅画面中感受到,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美?
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让、总要、伏、理所当然)
重点理解“伏”字
(2)透过这个“伏”字,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什么?
敬老。
所以作者才深情地说:
(出示课件)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
构成家乡一道(谦让和敬老)的风景。
在石头上板书谦让和和谐。
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
(3)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同学们,每天都有好多人走搭石,遇到不同的人,乡亲们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大屏幕,假如遇到谁来走搭石,谁总会怎么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假如遇到(),()总会(),人们把这看成()。
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
(4)提升美
师:课文学到这里,石头已经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石头了,而是家乡一道风景,这道风景感染着作者的心灵,使他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让他由衷发出这样的感叹——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对于这段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自由回答
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乡亲们的真实写照。
它连接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带着对搭石、对乡亲们的敬佩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默默无闻、为人着想)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了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
消失,但是,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头。
因为——(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5)发现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我们也可以像作者那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那么你从中有没有受到启发,如果有,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平凡事物的“美”。
总结:同学们,美无处不在,,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让我们也想刘章爷爷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一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三、板书
搭石
善良和谐谦让敬老
默默无闻为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