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片致胆囊萎缩论文:熊去氧胆酸片致胆囊萎缩5例

合集下载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4), 1991-1997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4287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姜慧鑫1*,胡建功2,肖锋2,王志苗1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泰安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泰安收稿日期:2021年3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8日摘要胆囊胆固醇结石(CG)是我国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石长期刺激患者的胆囊黏膜,导致患者胆囊出现慢性炎症反应,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尤其是多发体积较大的结石,最好的办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及打击是较大的,且住院时间长,花费高。

胆固醇结石的主要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是口服胆汁酸溶石,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是一种无毒亲水性胆汁酸,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症及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UDCA已被证明能显著降低胆石症患者的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并被用作胆囊切除术的替代品。

本文结合近几年相关文献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综述,为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的非手术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s and Chronic CholecystitisHuixin Jiang1*, Jiangong Hu2, Feng Xiao2, Zhimiao Wang11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Received: Mar. 27th, 2021; accepted: Apr. 21st, 2021; published: Apr. 28th, 2021*通讯作者。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的药物分析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的药物分析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的药物分析1.1 临床药理本品能显著降低人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含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从而有利于胆固醇结石逐渐溶解。

本品为一种无毒的亲水性胆汁酸,可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减少重吸收,同时导致胆汁酸成分的变化,使本品在胆汁中的含量增加。

还可以防止胆汁酸诱导的肝细胞凋亡与溶解;减少肠道疏水性胆汁酸的吸收,拮抗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因而对于一些胆汁淤积性肝病有良好的效果。

1.2 作用机制本品能抑制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的合成,使胆汁中胆同醇的含量降低至不饱和状态,胆石上已沉淀的胆固醇因而逐渐溶解。

本品主要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轻,而胆囊功能良好且结石小于2cm的阴性胆结石;能替换肠肝循环中有毒性的胆盐如石胆酸、去氧胆酸及鹅去氧胆酸,并通过竞争性抑制回肠对其他胆盐的回吸收;细胞培养研究表明,本品能通过内切酶作用而不是通过Fas系统来减少肝细胞凋亡;通过改善肝窦底侧膜及毛细胆管膜的流动性,保护肝细胞膜,并能减少胆汁酸渗入线粒体膜,抑制其通透性的变化而保护线粒体的氧化代谢功能,并能阻断有毒的胆盐激活库普弗细胞,减轻脂质过氧化,其本身也有部分抗氧化作用;本品显著增加胆汁磷脂和胆同醇的分泌,在毛细胆管内磷脂与胆汁酸结合形成混合微胶粒,以防止其损伤作用,囊性纤维化中本品刺激Cl-离子通道开放,使Cl-离子外流,增加胆小管胆汁分泌;其免疫调节作用表现为在本品治疗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上I类抗原表达明显减少,但胆管上皮的Ⅱ类抗原表达无改变。

2 临床应用2.1 用于胆固醇性胆结石、胆同醇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原发性膪管炎),也可用于妊娠期胆汁淤积,静脉高能营养所致的胆汁淤积、囊性纤维化、酒精性肝病及慢性丙型肝炎所致的血液生化改变:每口10mg/kg。

2.2 胆汁反流性胃炎1粒,晚上睡前服用。

一般服用10~14天,遵从医嘱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熊去氧胆酸片说明书

熊去氧胆酸片说明书

熊去氧胆酸片说明书
熊去氧胆酸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熊去氧胆酸片
【通用名称】粉末胆酸片
【成分】每片含主要成分:去氧胆酸25毫克。

辅料为复合糊精、羟丙β-环糊精、二氧化硅和镁链霉素。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剂,呈圆形或椭圆形。

【适应症】用于胆固醇饱和度增高引起的胆结石、胆道脂肪浸润、慢性胆囊炎、胆道受阻症状的辅助治疗。

【规格型号】每片含25毫克去氧胆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每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轻度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可耐受或自行消失。

【禁忌症】以下情况禁用本品:
1. 对本品存在过敏反应者禁用。

2. 肝功能不全、急性胆囊炎、肾结石等严重疾病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本品为处方药,请遵医嘱使用。

2. 患者在使用本品期间应避免过量摄入高胆固醇食物。

3. 如出现严重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生。

5. 使用本品期间如需使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

6.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贮藏】密闭保存。

【包装】铝/塑复合膜包装。

【有效期】36个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
【生产企业】XX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进口商】XX进口药品有限公司
【进口地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客户服务热线】400-XXX-XXXX
【生产日期】
【批号】
【XXX】毫克/片。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摘要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看似相对简单,然而引发问题和争议较多,不容轻视。

本文根据目前已发表的相关共识指南精神和临床实际,归纳分析了治疗抉择时上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的临床问题,并对“盲目保胆的问题”和“谨慎抉择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慎重对待胆囊良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多数胆囊良性疾病依靠腹部超声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其外科治疗手段亦相对简单。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胆囊良性疾病的相关诊治问题已逐步下沉至各级基层医院。

然而,在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有诸多临床问题存在不规范或争议。

结合各国发表的相关共识和指南,笔者认为,目前在胆囊良性疾病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良性胆囊疾病外科治疗的抉择(一)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胆囊良性疾病治疗决策的专家共识(2011版)》(简称我国2011版共识)中明确指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如采取保守治疗,可因结石继发其他病症造成严重后果。

对有症状胆囊结石自然病程的调查结果显示,保守治疗1年内14%的患者发生急性胆囊炎,5%的患者继发胆源性胰腺炎,5%的患者继发梗阻性黄疸;每10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每个月需急诊住院治疗的次数为2.5~23.0次。

胆囊切除术与保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中,4年内约50%的患者因继发疾病而必须切除胆囊。

基于以上研究提供的证据,胆囊结石如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应通过手术解除症状,并降低继发疾病的风险[1]。

欧洲《“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2016版)》[简称欧洲指南(2016)]指出,症状性胆囊结石应行胆囊切除术,因为即使经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约一半的患者亦会复发,且继发急性胆囊炎、胆道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为每年0.5%~3%,因此,建议胆囊切除术为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优先治疗选择[2]。

比较胆宁片与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比较胆宁片与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比较胆宁片与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胆宁片与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9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

实验组患者采用胆宁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痊愈21例(46.67%),有效21例(46.67%),无效3例(6.67%),总有效42例(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13例(28.89%),有效21例(46.67%),无效11例(24.44%),总有效34例(75.56%)。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服药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两组患者均可坚持服药完成全部治疗,没有发生导致治疗中断与危及生命体征的不良反应。

结论胆宁片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熊去氧胆酸,两种药物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宁片;熊去氧胆酸;胆囊结石【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curative effects and safety between Danning tablets and ursodesoxychol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cholecystolithia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Danning tablets for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ursodesoxycholic acid instead. 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3-month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21 cured cases (46.67%),21 effective cases (46.67%),and 3 ineffective cases (6.67%),with 42 total effective cases (93.33%),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13 cured cases (28.89%),21 effective cases (46.67%),and 11 ineffective cases (24.44%),with 34 total effective cases (75.56%).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linical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completed treatment course in spite of various adverse reactions,and 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s leading to suspend treatment or vital risk. Conclusion Danning tablets shows obviously better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cholecystolithiasis than ursodesoxycholic acid. Both drugs contain high safety,and they are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Danning tablets;Ursodesoxycholic acid;Cholecystolithiasis膽石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结石出现的部位分为胆总管结石与胆囊结石,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腹腔镜取石及体外碎石等[1]。

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观察

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观察
3 讨 论
氧胆酸的缺点是必须经肠道 给予 ,对 那些不能 耐受 或肠道吸收
早产儿 、低体重儿及一些危重新 生儿 因各种 原因不能经 胃
肠道摄入足够 的营养素 , 长期 的低热量 , 必须氨基 酸 、 肪酸 、 脂 电 解质及微量元素 的缺乏 , 一方面可影响原发 病此必须进 行 胃肠道外 营 养 。然而长期 胃肠道外 营养可 引起 胃肠道外 营养 相关性胆 汁淤 积 。P A N C的发生与胎龄 、 出生体质量 、N持续时 间及感染 有显 P 著相关性 。由于患儿 出生体质 量 、 孕期 、 基础疾病 与机体功 能状
2 结 果
汁排 出, 改善胆 酸的肠肝 循环 , 调整脂 质代谢 , 而降低 胆红素 从 水平 , 并改善其他 导致 胆汁淤积 的因素 , 防止肝脏组 织学的病理 改变 。熊去氧胆 酸对 胆囊 收缩素还有负反馈作用 , 改善胆汁流 在 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肝 内胆汁流 的减少 。熊去氧胆 酸的副作用较
肝炎综合 征的患者 。胃肠外 营养采用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 , 配方
按照《 中国新 生儿营养 支持临床 应用指南 》 行 , 进 每天监测 微量 血糖及电解质 , 定期查肝功能及 肾功 能。 1 方法 P . 2 N液 的成 分包括脂肪乳剂 、 晶氨基 酸溶液 、 结 葡萄糖 注射液 、 电解质 、 维生素和微量元 素。所 有患儿均使 用用微量泵
障碍的新生儿 而言 , 用药剂量会受到限制 。 综 上所述 , 对早 产儿 P A N C的治疗 主要是加强 围产期保健 , 控制感 染 , 尽早开始经 口喂养 , 缩短 P N的持续使 用时间等措施 , 以较大程度地降低 P A N C的发生 , 新生儿 P 使 N的应用更加安全 有效 。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相关 性胆汁淤积是安 全有效 的 , 值得临床推广 。

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典〕〔基〕ursodeoxycholic acid(ursodesoxycholic acid,udca,destolit,ur5acol,urso,ur5ochol)【性状】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中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

熔点200~204℃。

【药理】长期服用本品,可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同时导致胆汁酸成分的变化,使本品在胆汁中的含量增加。

本品还能显著降低人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克分子数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从肃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

本品在体外对胆固醇的溶解速率虽低于鹅去氧胆酸,但其在体内溶解胆固醇结石的效果却优于后者。

两药合用,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和饱和度的降低程度均大于使用单个药,也大于两药的相加作用。

这可能与两药对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和溶解动力学的不同作用机制有关。

胆石症患者使用本品后,血脂无特殊变化,长期使用本品可增加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

本品为肠肝循环药物,口服后主要由回肠迅速吸收,在肝内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从胆汁排入小肠,参加肠肝循环。

由于仅有少量药物进入大循环,因此血药浓度很低。

本品的治疗作用与其在胆汁中的浓度有关,而与血浆浓度无关,故血浆浓度并无药动学方面的临床意义。

t1/2为3.5~5.8天。

【应用】主要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胆固醇型胆结石。

应用本品治疗时,仔细选择病例十分重要。

对胆囊功能基本正常,结石直径在5mm以下,x线能透过,非钙化型的浮动胆固醇型结石有较高的治愈率。

结石的大小与溶石成功率密切相关,直径小于5mm者为70%,5~10mm之间者约为50%。

由于表面积/体积的比值较大,故较小的结石对治疗反应较好。

本品不能溶解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及不透过x线的结石。

对中毒性肝障碍、胆囊炎、胆道炎和胆汁性消化不良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用法】口服,利胆,1次50mg,1日150mg。

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

疗程最短为6个月,6个月后超声波检查及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可停药;如结石已有部分溶解则继续眼药直至结石完全溶解。

熊胆治疗肝脏、眼睛及大脑疾病文献

熊胆治疗肝脏、眼睛及大脑疾病文献

牛磺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肝脏和大脑疾病中的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是亲水的胆酸,它是熊胆的主要成分,可以用来治疗胆汁分泌异常等疾病。

最近报道牛磺熊去氧胆酸可以治疗肝脏疾病,抑制肝细胞毒性作用,对抗氧化物质的产生,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

另外,牛磺熊去氧胆酸还可以减轻线粒体不足及线粒体毒性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

在肝脏细胞中它抑制线粒体膜病变,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

牛磺熊去氧胆酸还能抑制神经细胞毒性作用,防止大脑纹状体萎缩,改善运动和感知方面的缺陷(图1,2,3)。

图1 左图为末经治疗的Huntington舞蹈病大鼠大脑纹状体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右图为经过治疗后纹状体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引自Keene 2002)。

图2末经治疗及经过治疗后的Huntington舞蹈病大鼠大脑纹状体凋亡细胞比值(p<0.01).(引自Keene 2002)图3末经治疗及经过治疗后的Huntington舞蹈病大鼠大脑纹状体体积变化(p<0.01).(引自Keene 2002)主要参考文献1. Rodrigues CM, Fan G, Wong PY, Kren BT, Steer CJ. Ursodeoxycholic acid may inhibit deoxycholic acid-induced apoptosis by modulating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Mol Med. 1998 Mar;4(3):165-78.2. Rodrigues CM, Sola S, Brito MA, Brondino CD, Brites D, Moura JJ. Amyloid beta-peptide disrupts mitochondrial membrane lipid and protein structure: protective role of tauroursodeoxycholate.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1 Feb 23;281(2):468-74.3. Benz C, Angermuller S, Otto G, Sauer P, Stremmel W, Stiehl A. Effect of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on bile acid-induced apoptosis in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Eur J Clin Invest. 2000 Mar;30(3):203-9.4. Benz C, Angermuller S, Tox U, Kloters-Plachky P, Riedel HD, Sauer P, Stremmel W, Stiehl A.Effect of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on bile-acid-induced apoptosis and cytolysis in rat hepatocytes.J Hepatol. 1998 Jan;28(1):99-106.5. Rodrigues CM, Fan G, Ma X, Kren BT, Steer CJ. A novel role for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inhibiting apoptosis by modulating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erturbation.A novel role for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inhibiting apoptosis by modulating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erturbation.Rodrigues CM, Ma X, Linehan-Stieers C, Fan G, Kren BT, Steer CJ. Ursodeoxycholic acid prevents cytochrome c release in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and channel formation.Cell Death Differ. 1999 Sep;6(9):842-54.6. Rodrigues CM, Stieers CL, Keene CD, Ma X, Kren BT, Low WC, Steer CJ. 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partially prevents apoptosis induced by 3-nitropropionic acid: evidence for a mitochondrial pathway independent of the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J Neurochem. 2000 Dec;75(6):2368-79.7. Keene CD, Rodrigues CM, Eich T, Linehan-Stieers C, Abt A, Kren BT, Steer CJ, Low WC. A bile acid protects against motor and cognitive deficits and reduces striatal degeneration in the 3-nitropropionic acid model of Huntington's disease.Exp Neurol. 2001 Oct;171(2):351-60.8. Mangiarini L, Sathasivam K, Seller M, Cozens B, Harper A, Hetherington C, Lawton M, Trottier Y, Lehrach H, Davies SW, Bates GP. Exon 1 of the HD gene with an expanded CAG repeat is sufficient to cause a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phenotype in transgenic mice.Cell. 1996 Nov 1;87(3):493-506.9. Carter RJ, Lione LA, Humby T, Mangiarini L, Mahal A, Bates GP, Dunnett SB, Morton AJ. Characterization of 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 in mice transgenic for the human Huntington's disease mutation.J Neurosci. 1999 Apr 15;19(8):3248-57.10. Davies SW, Turmaine M, Cozens BA, DiFiglia M, Sharp AH, Ross CA, Scherzinger E, Wanker EE, Mangiarini L, Bates GP. Formation of 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s underlies the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in mice transgenic forthe HD mutation.Cell. 1997 Aug 8;90(3):537-48.传统药典中治疗眼睛疾病的药物(牛磺熊去氧胆酸)目的:在东方用熊胆粉治疗眼睛疾病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但在西方的研究中还比较少,本实验研究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熊胆的主要成分)在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去氧胆酸片致胆囊萎缩论文:熊去氧胆酸片致胆囊萎缩5

熊去氧胆酸片是临床治疗胆结石的一种常用药,其副作用主要为引起结石钙化,头昏,胰腺炎等,临床罕见有胆囊萎缩报道,现将我院门诊患者使用该项药过程中出现的2例胆囊萎缩作用报道如下:
其中女性患者3例,年龄42-56岁,藏族2例,回族1例,农民,体重50-67kg,均因进食油腻饮食后,反复出现右上腹部胀痛2-4月,伴头痛,恶心,呕吐就诊。

行彩超检查示;多发性胆结石。

予以熊取样胆酸片0.5g,每日2次口服,连服7个月后行彩超检查示:胆囊萎缩。

男性患者2例,年龄43-55岁,回族1例,汉族1例,均为干部,体重65-81kg,因右上腹饱胀,伴右肩北部胀痛1月余就诊。

行彩超检查示:多发性胆结石。

予以熊去胆酸片0.5g,每日2次口服,连服6个月后复诊,彩超示:胆囊萎缩。

讨论熊去氧胆酸片其药物毒理显示可增加汁酸的分泌,同时导致胆汁酸成分的变化,使本品在胆汁中的含量增加,还能显著降低人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脂的摩尔浓度的胆固醇的饱和指数,从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

其为何会发生胆固醇萎缩机理不详,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