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片段训练课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课教案【篇一: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例】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例——细节描写写出人物个性特征案例背景主题:我让学生写两篇作文,一篇以“亲情”为话题,一篇以《介绍我的同学》为题,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存在着人物呆板,千人一面的问题,所写人物缺乏个性,主要原因是写人物时缺乏细节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作文指导课“用细节描写人物”,这是高中语文新教材中两个表达单元的写作要求,课程要求能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人物,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案例设计: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注重创设语言实践活动,努力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目的。
我通过认知、理解、运用、提高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选择、运用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案例实施过程:1. 知识目标: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体验写作乐趣。
2. 能力目标:立足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习如何提高写人物特征写作技巧。
3. 情感目标: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解读。
利用网页,视频,幻灯片等信息技术解读细节描写,达到直观理解目的。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实践。
体验写作乐趣,展示学生习作。
教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幻灯片1)用肖像描写导入课程,使同学们进入情境。
展示学生习作找出存在问题: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由于没有个性特征很难说这写的是谁)幻灯片引导直观可感。
用网页形式展示内容,。
二.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节描写,学习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板书)细节描写分类及作用。
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认知)细节描写外貌语言人行为动作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心理神态作用: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单元写作训练议论要有针对性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学会在议论文写作中做到议论具有针对性,客观辩证 地说理。 2.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针对问题深挖根源 议论要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透彻研讨,还要熟谙攻破论述 的难点,挖掘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果文章分析问题 停留在就事论事、证明推导的层面,论述就不痛不痒,缺乏切中时 弊的痛快和当பைடு நூலகம்棒喝的警醒。 3.针对观点展开论证 议论文习作常出现论述散漫游离、针对性不强的毛病。为了将道 理阐述得深邃通达,避免写得支离破碎,就要做到思想和道理统一, 文辞和思想统一。
点评
①针对方言使用现 状,提出问题。 ②引用他语,表明 态度。
方言不仅拥有独特的发音,还 是地方思维与文化的传承方式。比 如,很多方言都有区别于普通话的 专有词,广东话的“埋单”,沪语的 “白相”,就不仅是表达形式的特 殊,还深刻地体现了地方思维习惯 和地域特色。方言还是许多文学家 的灵感源泉,当代名作都有明显的 方言痕迹。③
4.针对特定读者论述 叶圣陶、夏丏尊在《国文百八课》中说:“凡是文章都 以读者为对象,都有读者的预想。”这就是“写给谁看” 的问题。写作时要针对隐含读者的特点而写作,用读者 乐意接受的方式说理。这样文章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 决才易于被读者接受。
文本 方言可以小众,但不能断了根 “00后的同学都不会说方言”。这句话, 是否触动过你?你会说方言吗?你多久没有机 会说方言了?你的孩子还会说方言吗?①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回答记者的 提问时说,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 矛盾。②
③举例说明方言 不仅拥有独特的 发音,还是地方 思维与文化的传 承方式。分析保 育方言的重要性。
不过,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方言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很多年轻人在 青少年时期缺乏接触和使用方言的机会,长大以 后也不会说方言。前些年有数据显示,杭州、苏 州、宁波、温州这几座城市的年轻人使用方言 的比例极低,苏州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 比例仅2.2%,排在倒数第二的宁波则是 4.6%。 “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语言的 生命力在于使用,如果方言在市民生活中是“死 的”,其传承难免沦为奢望。④
高中语文作文训练“打工人” 课件(30张PPT)

观点四:加油,打工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流 行词里,往往隐藏着当代年轻人的思考。透过它们, 能够读懂年轻人的倔强和自豪,读懂他们的追求和梦 想。在集体调侃中,时代的情绪得以释放,人们继续 为生活而奋斗不息。加油,打工人!
观点五:辩证分析“打工人”心态
“打工人”的流行,不仅仅是因为它戳中了焦虑,更在于 它的积极向上。打工仔外来妹,佛系青年社畜,一种是人 为竖起身份壁垒,一种又是安于现状的不思进取。打工人 不一样,虽然我们是打工的,但不低下不卑微,是个大写 的人。“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早安, 打工人!”,又能让我们充满力量,要去干翻这个世界。
写作核心则是“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 考和感悟”,牢牢扣住这个来写,则不易偏题。
优秀作文 标题
安好,打工人! 加油,打工人! 你我都是打工人 打工人,请接受自己的平凡 做不一样的打工人 打工人的“魂”是什么? “打工人”的幸福在脚下
优秀作文 标题
打工人,请找到自己的尊严 我们都在为自己“打工” “打工人”称谓的冷与暖 “打工人”的自我认同感
优秀范文
“打工人”,请找到你的平衡点
按马克思《资本论》的说法,“打工人”多少要被赋予 “被剥削者”的特性,他们受到压榨,处境凄苦;而今年年 底,“打工人”一词引发各个阶层的广泛共鸣,且不论毁誉 褒贬,这是人们在日常打拼中,关注、审视自我境遇的情绪 载体。 “打工”何为?“打工人”何人?就在这模糊的表达中,蕴 藏着现代人的思考:他们身处重荷与强压之下,却对生活和 明天有所期冀;他们头顶阴云密雨,却也懂得为灵魂卸力, 令自己在心态上,如鸿羽般轻盈。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总是要从低级往高级攀升,从没有哪一个人 生下来就是“老板”。做“打工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没有 目标、不思进取的“打工人”。如果仅仅是每天自嘲为“打工 人”,而不积极改变自己,那就和“社畜”没什么分别了,最后 恐怕也逃不了“被淘汰”的结果。无论是为谁打工,生活压力有 多大,都要懂得“为自己打工”。在工作中学习和成长,汲取足 够的独立资本。通过努力,做自己人生的老板。
作文训练课精彩片段

作文训练课
师:(板:年龄)谁能告诉大家你几岁了?
生1:我今年11岁。
师:谁跟他不一样吗?
生2:我今年10岁。
生3:我今年12岁。
师:老师知道了你们有三个年龄段,下面,不许直接用数字告诉大家,要用一句话来表达,使同学们了解你的年龄。
生:我按国家规定年龄入学,今年小学五年级了。
师:棒极了,用上学的时间表达。
生:我是小学生,是属狗的。
师:很好,用属相告诉大家,看来对我们祖国文化很了解啊。
生:我再过一年就可以到马路上骑自行车啦。
师:你还懂法律知识呢,了不起。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达都非常有意思,如果把这些丰富的语言都用到作文中会对你们的写作很有帮助的。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案三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案三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了解转折、对称整句的类型,学习和掌握整句,能够仿写这两种整句。
教学重点能运用整句增加作文的文采。
教学难点:仿写、造句。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转折式整句写作训练1、例文展示例一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例二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
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例三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醒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艰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弘的大志呢!2、写作练习(阅读材料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组整句)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
”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
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鞋带复又弄松。
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
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
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作文训练:《语言的锤炼》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作文训练二语言的锤炼学科:高一语文组班级:姓名:课时:第1课时课型:作文课主备: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
(重点)3.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应该是她的情感,但孔子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这里的问世什么意思?文采,也就是说文章如果缺少文采的话,就不能流传的很远,所以锤炼语言成了许多文人毕生探索的事业。
唐代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花了两年时间,就锤炼出两个句子,那读起来眼泪是哗哗呀,激动的,杜甫也曾说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同学们,你们在写作的时候这样深思熟虑,孜孜追求过吗?我们今天一起来就同学们曾写过的一个练笔来谈一谈"语言锤炼”中的“整齐与变化”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
(重点)3.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难点)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自主阅读所给内容,思考:什么是理性思考?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1.语言的锤炼有哪两个层面?2. 如何锤炼语言?五、自学展示,教师点拨。
(一)1、语言的锤炼有两个层面:一是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二是打磨、润色、提炼和完善。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语言的锤炼。
2、1.整齐与变化(1)整齐。
汉语讲究整齐,整齐的核心是对称,其在语言运用中的表现就是对偶与排比。
(2)变化。
这里的变化是指排比句中的变化。
它一是指重复,具有强调或呼应的作用;二是指字眼的变化或句式的变换。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层进式结构作文讲解与训练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层进式结构作文讲解与训练层进式结构又叫递进式结构,是议论文基础结构技巧之一。
即在论证的过程中,将论点分成关联紧密的几个,从不同的向度进行论述。
最常见的层进式结构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
在具体写作实践中,根据作文材料和论点的实际,灵活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议论向度即可,并不需要严格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一般结构。
但不同向度之间,要注意内在的逻辑顺序。
层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1 +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 +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结尾呼吁号召、升华主题、首尾呼应注意:层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和并列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基本是相似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层进式结构的分论点从不同议论向度出发,并列式结构的分论点从同一向度出发。
技法指导模式指导1、开头(6行,即90字以内即可,最长不要超过120字)观点突出——开头的最后一句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且论点句通常是一个语意明确的肯定句。
简洁有力——导入观点的内容无需太长,无论是以事入题还是以理入题,始终坚持言简意赅的原则,繁冗之言,能省则省;富有文采——开头是作文中的重要段落,要多花一些时间推敲,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层进式主体段(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议论向度一般2个即可,800字的文章中如果向度过多,容易使得议论流于表面,无法深入。
四个向度可以进行灵活组合,但要注意内在的逻辑顺序,在议论时做到逻辑严密。
如“解决问题”放在“分析问题”之后。
层进式的段落,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并列式结构的主体段开头句那样明显的标志,但在写作时,同样要观点鲜明,点明论点的句子一般放在段落开头或者段落结尾,且要尽量做到观点鲜明,语句通畅优美。
(在写作时可以参考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的润色方法,合理利用名人名句,采用对偶等修辞,做到铿锵有力,错落有致)在进行议论向度的转变时,要注意写好衔接的语句,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连贯自然,环环相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由果溯因”法片段作文训练评讲 课件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 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 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 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 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 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 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原因三:因为小羽不想让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想“带 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结果三:小羽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制定标准并联合政府有关部门 发布推行。 立意3:①精明、随机应变的市场头脑;②自觉的市场规范(标准、 规则)意识;③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④分享与共赢;⑤协作精神 与带头(领袖)意识。
二.给你的观点写一组排比例和一组“不是……而是……”句式。 这个是排比吗?
二.给你的观点写一组排比例和一组“不是……而是……”句式。 不是对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二.给你的观点写一组排比例和一组“不是……而是……”句式。 观点太多
二.给你的观点写一组排比例和一组“不是……而是……”句式。
没有处理好两个观点之间的关系
人总有迷茫的时候,当你遭遇这样的人生阶段,不妨试 着这样想:命运给你的这些迷茫,很可能是有大意义的,只 要你敢于摒弃传统的想法,转变观念,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 的好结果。
著名思想家穆勒说:“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 转变观念的结果。”生活的意义,常常在于观念的转变。努 力的人有理由相信,转变观念,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 2.要分析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也要分析两个原因的关 系. 本题最佳立意“以创新实现共赢”,两者是有联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真情“力透纸背”,不做“空心木头”人
——作文片段训练课
惠东荣超中学吴浪花
一、课前导入
荷兰画家梵高在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
”
二、自主学习
【析材料揣摩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比较赏析每组材料的各个片段各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指出哪个片段更能凸显真情,并结合《语文素养》P2~3的方法指导,揣摩分析其用了什么方法来让真情“力透纸背”。
(材料附后)
三、小组讨论
【析材料揣摩方法】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形成初步的共识。
教师适当点拨。
四、展示成果,反馈精讲
(一)关于材料一
1、比较赏析:
片段1写了自己成绩不如意的难过伤心,但表达苍白,苍白的原因在于简单堆砌一连串的形容词,“难过”“争气”“崩溃”“公平”等等,显得比较呆板;片段2凸显令狐冲的难受之情,令狐冲“胸口”的感受,“恨不得抽出剑”的那种念头,“眼前一黑”的状态,“心想”的内容,不仅过程清晰,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有切肤之感。
2、推断结论:
在学生展示赏析成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在比较中推断出改变情感表达“苍白呆板”的关键:少用抽象的形容词,多做过程的具体描摹。
(二)关于材料二
1、比较赏析:
片段3采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如“无精打采”“不耐烦”,但比较单调;片段4《约翰·克利斯朵夫》则采用了比较丰富的、有层次感的表述,从他人观察的角度,写了克利斯朵夫“不愿意说话”和“失踪”,侧面写出内心的烦闷;从克利斯朵夫自身的角度,写了“气恼”“折磨”“希望”等内心烦闷的几种表现,而这几种烦闷,正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内心体验。
2、推断结论:
在学生展示赏析成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在比较中推断出改变情感表达“单调”的关键: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丰富的层次感。
(三)领会其它技法
1、学生自学领悟其它技法(见《语文素养》P2~4的方法指导及例子说明)
①细节法
②有“我”法:把自己当成风景的一部分,让自己是作品中的“演员”。
③设境诉情:想象情景,调动情绪,用心、坦诚、倾诉悲喜愁乐情。
④化虚为实:叙写具体可感的几件小事,透露浓厚深长的感情。
2、学生阅读补充例文,简要说说括号内的修改文字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凸显真实感情的。
五、当堂训练
【练专项成就佳作】
从以下三个备选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针对性练笔。
一、下面是一段写父爱的文字,语言通顺,中心明确,但是给人的感觉是过于抽象、过于空洞、空喊口号,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修改,使其感情真挚。
老爸非常爱我们。
他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力我们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们,在他心中,只有我们最重要。
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
爸爸呀,我最亲爱的爸爸,你深爱着我们,我们也永远深爱着你。
二、下面这段文字,虽然没有空喊口号,也有了具体内容,但是不够感人,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修改。
真正感受到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
我知道这是医院。
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看见母亲侧趴在床边,她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心头一阵酸楚,我转过头,眼泪流下来了。
三、对自己的某一种真实情感(如:获知好消息时的激动,如:意外打击下的悲伤,如:没达成预期目标的烦闷……)作一个片段描写,力求让真情“力透纸背”。
附1:比较赏析的材料
材料一:悲哀之情
[片段1]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我要这么难过,有什么好难过的啊。
为什么自己这么不争气呢?我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崩溃了,没力气了,谁来救救我啊?我伤心得很啊,我怎么办??
[片段2]令狐冲慢慢转过身来,只见岳灵珊苗条的背影在左,林平之高高的背影在右,二人并肩而行。
岳灵珊穿件湖绿衫子,翠绿裙子。
林平之穿的是件淡黄色长袍。
两人衣履整洁,单看背影,便是一双才貌相当的璧人。
令狐冲胸口便如有什么东西塞住了,几乎也透不过来。
他和岳灵珊一别数月,虽然思念不绝,但今日一见,才知对她相爱之深。
他手按剑柄,恨不得抽出剑来,就此横颈自刎。
突然之间,眼前一黑,只觉天旋地转,一跤坐倒。
过了好一会儿,他定了定神,慢慢站起,脑中兀自晕眩,心想;“我是永远不能跟他二人相见的了。
徒自苦恼,复有何益?……我也不必留下名字,从此远赴异域,再不踏入中原一步。
”
材料二:烦闷之情
[片段3]我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拿起筷子准备吃饭,妈妈问我:“怎么样,上午训练累不累?能坚持下来吗?如果坚持不住,就和老师说一声,军训这玩意儿,累……”妈妈还没说完,“哎——呀,”我不耐烦地把这两个字拖得老长,“你烦不烦呀!”妈妈便不再说什么。
[片段4]有些日子,克利斯朵夫不愿意说话,或者像魔鬼上了身似的只想伤害人。
再不然他失踪了,你可以一整天大半夜地看不见他。
有一次,他接连两天没回来。
天知道他做些什么!他自己也不大清楚……其实是他强烈的天性被狭窄
的生活跟寓所拘囚着,好像关在鸡笼里,有时差点儿要爆裂了。
朋友的镇静使他气恼,竟想加以伤害。
他只得往外逃,用疲劳来折磨自己,在巴黎近郊处乱跑,心中渺渺茫茫的,希望有些奇遇,有时也真会碰到;他甚至希望闹些乱子,例如跟人打架什么的,把过于旺盛的精力发泄一下……
附2:
下面的例文中,括号内楷体字是对原文的补充修改或对原文划线内容的修改。
请说说括号内的修改文字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凸显真实感情的。
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我和她是在去世博园的路上认识的。
一下车,想到马上就要看到繁华热闹,充满城市气息的上海世博会,我和同伴们不禁感到无比兴奋,我们正兴高采烈谈论着,敏感的我感到有谁在感兴趣地注意着我们,侧头一看,只见一个小姑娘,梳着马尾巴,圆圆的脸蛋,修长的身材,正面对着我们,微微笑着。
但她的眼睛,那浓密长睫毛下的眼睛,却仿佛若有所思地呆滞着向天上凝视着。
我心中不禁“咯噔”了一下:怎么,难道是盲人?
我呆住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女,竟是个瞎子?我看着她,她微笑着,我疑惑不解了,(一连串惯性思维信号在我脑际闪现:她快乐吗?真的快乐吗?她是什么性格的人呢?像耳聋的贝多芬那样暴躁,还是像朱诗尧那样敏感、古怪?在她现在的微笑后面,藏着的是什么?痛苦受伤的内心世界?深夜被窝里的饮泣?敏感、脆弱、内向的性格?)我希望了解她。
夜晚,我们切好西瓜,把她邀请到我们宿舍里。
她爽快地答应了,来到宿舍,那么自然地坐在床上,还是微笑着。
(看到她的微笑,我竟觉得那是多么的坚强。
)
我们把瓜捧给她,她毫不拘束地大吃起来,一会儿又抬起头说:“你们谈点什么吧!那多热闹啊!”自然,我们向她提出了一大串问题。
她也讲了她自己的一些事情,后来索性脱了鞋子靠在床上了。
(她谈起了她们学校的生活,特别是体育课;谈起了洛杉矶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盛况,谈起了她和外国选手的激烈竞争……讲着讲着还忍不住咯咯笑着。
后来,她索性脱了鞋子,盘腿靠墙坐在床上了。
)
大家都在笑着点头赞叹,在我脑海中仍不断回响着一个断语:“不,这不是她的内心世界,她是痛苦的!”
这时一个同学赶紧问:“你眼睛瞎了,看不到世界究竟是什么样,你痛苦么?”
好!实质性问题!我紧张地等待着。
不知怎么,大家都静下来了。
她会怎么样?(她会怎么样?——承认?沉默?哭泣?争辩?或愤然离去?——一般,残疾人最忌讳这个的呀!)
她低下头,又抬起头。
(我觉得她好像看见了一般,环视了我们一下,)然后平静地说:“说真的,我们这些天生就瞎了的人,还算幸运的。
因为我们从来没看到过什么色彩,也就不那么痛苦。
真正痛苦的,是那些后天失明的人,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下子就消失了……”
她笑着,浓浓睫毛下的大眼睛仿佛也在闪动。
我真想拥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