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二
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分析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四
练习五
练习六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古代汉语》(修订本)课后 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古代汉
语修订
习题
本
锡良古代
汉语修订
郭
本习教题材
单元
分析
郭锡良
内容摘要
本书参考大量古代汉语相关资料,对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教材每章(单元)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 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非常标准。
古代汉语练习题二

古代汉语练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末行劣都B、目析戒哀C、鱼甘受牧D、皿亦修疆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知——智B、翦——剪C、襍——雜D、雕——彫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桀——揭B、昏——婚C、赴——讣D、暱——昵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
C、姜氏何厌之有?D、君何患焉?5、下列句子中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6、下列句子,具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象有齿以焚其身。
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从左右,皆肘之。
C、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之二虫又何知?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按照”、“依据”的意思的一句是()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11、下列各句,画线字在本句中的意义为该词本义的是:()A、(仲尼)出游于观.之上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C、太后曰:“然.。
”D、臣.伏读圣旨12、下列各句,作者对杀人致死事件持否定态度的是:()A 赵盾弑.其君。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古汉语(二)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章语法句法部分:句法一、宾语前置句一、简要谈谈古代汉语宾语的位置现代汉语中宾语的位置一般在动词之后,古代汉语则可前可后。
但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宾语位于动词之后是通常情况,前置一般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介词大都由动词虚化而来,所以古代介词的宾语也可在某些情况下前置。
二、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
3.宾语用代词“是”、“之”复指而前置。
4.代词“是”作宾语时,有时无条件前置。
5.介词“以”的宾语有时无条件前置。
举例略三、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前置宾语及前置类型(语料见课件的第二部分“语料辨析”)注意:要求指出前置宾语和前置类型,不要遗漏。
句法二、判断句何为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主要有哪几种情况判断句是表示判断的,即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但也存在一些不表示判断的特殊判断句,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谓语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这就是判断句的活用。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的修辞手法。
2.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较复杂的内容。
3.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直接用带“也”的判断句形式说明原因。
句法三、被动句一、被动句的类型1.意念被动句即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也就是没有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语,主语的被动性只能从句子意思上去理解。
2.被动句式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所谓形式标志指的是句中有某些助动词、助词或介词等作为被动句的标志。
主要包括:1.“于”字句2.“为”字句、“为……所”字句3.“见”字句4.“被”字句二、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主要类型1.“于”字句2.“为”字句、“为……所”字句3.“见”字句4.“被”字句举例略。
三、古今被动表示法的异同1.共同点:(1)古今都有意念被动句。
例如:①饭吃了。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古今都可用“被”构成被动句式,例如:①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②亮子被苏峻害。
古代汉语练习二答案

练习二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
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
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
(《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左传·鞌之战》)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也。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史记·孙膑》)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汉书·张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
古代汉语习题集2(版本二)

古代汉语习题集2(版本二)古代汉语习题集2 (版本二)古代汉语练习一一、填空(15分)1、甲骨文又称()()等,主要是指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历史上也称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3、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说中的六书指象形、()、会意、形声、()、假借。
《说文解字》中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指的是“六书”中的()。
4、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有异的字。
5、原来记录数个义项或意义比较广泛的字,到了后来,分成两个或数个字,分别承担不同的义项或广义的不同方面,这些职能分细的字,叫做()。
原来职能未分的字叫做母字或()。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汉代的()。
二、用传统的“六书”对下列汉字进行分析。
(10分)向休牧取比益闻然刃衷三、多项选择题(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10分)1、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异体字的一组是_____。
①岩——巖泪-—淚烟——煙②发-—發谷——穀干——乾③岩——巖泪-—淚谷——穀④泪——淚烟——煙发-—發2、下面各组字中,不全属于上形下声的形声字是_____。
①芝芷蕴芸②艾蔼荣茅③茄葭蒹菅⑤葡萄莲藕3、下列字体中属于古文字阶段的有A隶书b甲骨文c楷书d小篆e金文4、下列各组字中,都是会意字的是A臭寒逐息b从问安莫c即未眉伦d信武比息5、下列属于假借字的是A举错不可不察也。
(措)B江河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上)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叛)四、简答题(22分)1、举例说明因形求义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8分)2、举例说明分化字的类型。
(7分)3、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
(7分)五、标点(错3个减1分,计15分)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邑人问之子何为者也对曰麦丘邑人也公曰年几何对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美哉寿乎子其以子寿祝寡人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贵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傍谏者得人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得罪于众臣百姓桓公怫然作色曰吾闻之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尝闻君得罪于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之匹也子更之麦丘邑人作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得罪于其臣者也莫为谢至今不赦公曰善赖国家之富社稷之灵使寡人得吾子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礼之于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注:麦丘:地名六、翻译下面两段文字(第一段落15分,第二段13分,计28分)1、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
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
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 ( )( )( )( )( ) A、春 B、朝 C、孟 D、鼎 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 )( )( )( )( ) A、炫黄 B、匍伏 C、披靡 D、辟易 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 ( )( )( )( )( ) A、草创未就。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二

練習二
一、利用教材和《漢語大字典》、《說文解字》等工具書,用“六書”理論分析下列漢字的結構,並寫出其本義。
及伐驚焉貳之
二、抄出文中“不”“弗”的全部用例,結合參考文獻(丁声树《释否定词“弗”“不”》,《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北平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5),分析兩者用法上的異同。
三、自行歸納文中的特殊語言現象。
四、閱讀《宮之奇諫假道》、《燭之武退秦師》、《蹇叔哭師》回答以下問題。
1、解釋加點的詞。
1)宮之奇假.道
2)虞不臘.矣。
3)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4)師還,館.于虞。
5)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6)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君亦無所害。
..之往來,共其乏困
7)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8)亦去之
..。
9)蹇叔之子與.師。
10)秦師遂東.。
2、翻譯句子。
1)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2)將虢是滅,何愛於虞?
3)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4)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
5)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6)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7)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8)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3、回答問題
1)宮之奇勸說虞公不要借道給晉侯的理由是什麼。
2)秦伯為什麼會和鄭國結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与古今字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2.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3.公赐之食。
食舍肉。
4.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5.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6.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7.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8.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
武。
10.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异体字
1.楚辞·九歌·山鬼》:“靁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
2.《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
必有車辙马跡焉。
”
3.《墨子·辞过》:“当今之主,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
冬則
轻煗,夏則轻清。
”
4.《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烟和疎树满,雨续小谿长。
”
5、《汉书·贡禹传》:“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慙愧而已。
”
6、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瓜异》:“黄瓜上复生蔓,结西瓜一枚,大如椀。
”
7、宋·岳飞《满江红》:“靖康恥,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8、《明史·王用汲传》:“大臣益得成其私而无所顾忌,小臣益苦行私而无所愬告。
”
简体转换成繁体
1.历——歷、曆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从军行。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
▪宋·叶适《徐德操墓志铭》:“淳熙八年,火星犯南斗,公以历占之。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
”
▪元·姚燧《领太史院事杨公神道碑》:“积月为岁,积岁为世,必于历法益精益密。
”
2.里——里、裏
1.《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的大
小一个竹弓钉绷在背面。
”
2.《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梳妆已罢,舅太太便从外间箱
子里拿出一个红包袱来,道:…姑娘把里衣儿换上。
‟”
3.《史记·汲郑列传》:“黯(汲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
4.《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
”
3.征—征、徴
1.《国语·周语上》:“夫国必依山川。
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
2.《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qiú)野。
”
3.《易·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
4.《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
4.干——干、乾、幹
1.唐·杜甫《柴门》诗:“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
”
2.清·张潮《花鸟春秋》卷一:“春王正月,梅放其英于干,
与百卉争先。
”
3.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