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泵站设计实例

合集下载

污水泵站设计实例1

污水泵站设计实例1

污水泵站设计实例一、设计步骤1、水泵选择:流量和扬程2、集水池设计:容积、平面尺寸、深度3、泵房布置:机组布置、管道布置、管道敷设4、泵站内部标高确定:集水池池底标高、机器间底板标高、水泵轴线标高等5、绘图:平面图和剖面图二、计算步骤1、水泵设计流量计算2、集水池容积计算3、水泵扬程估算4、选泵5、水泵扬程核算三、设计实例一、自灌式污水泵站(一)设计资料某市新建污水处理厂,经污水泵站将污水提升至沉砂池。

(1)污水最大秒流量为500L/s;(2)进水管管径为800mm,进水管底标高为32.0m,管内污水的充满度为0.7;(3)泵站出水管直接将水送入污水厂的沉淀池,水面标高为41.7m,泵站出水口到沉砂池的距离为80m;(4)泵站选定位置不受附近河道洪水淹没和冲刷的影响,原地面标高为35.8m;(5)地质条件为亚黏土,地下水位标高为30m,冰冻深度为0.75m。

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环保方面:全部截流式合流制对环境的污染最小;部分截留式合流制雨天时部分污水溢流入水体,造成污染;分流制在降雨初期有污染。

造价方面:合流制管道比完全分流制可节省投资20%~40%,但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总造价看,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

而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初期投资少、见效快,在新建地区适于采用。

维护管理:合流制污水厂维护管理复杂。

晴天时合流制管道内易于沉淀,在雨天时沉淀物易被雨水冲走,减小了合流制管道的维护管理费。

六、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1)正交式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与水体垂直相交的方向布置。

特点:干管长度短,管径小,较经济,污水排出也迅速。

由于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会使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影响环境。

适用:雨水排水系统。

(2)截流式沿河岸再敷设主干管,并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至污水厂,是正交式发展的结果。

特点:减轻水体污染,保护环境。

适用:分流制污水排水系统。

(3)平行式: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上平行,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倾斜角敷设。

惠州工业园至金山污水处理厂主干管一号污水泵站工程设计实例

惠州工业园至金山污水处理厂主干管一号污水泵站工程设计实例
城市 建筑 I 建 筑论 坛 f U R B A N I S M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I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F OR U M
惠 州工 业 园至 金 山污水 处 理厂 主 干管 一 号污水 泵 站工 程 设
Ri v e r , s o l v e t h e s e wa g e o f e v e r y wh e r e r o w p h e n o me n o n i n t h e
安装角度 a=7 5 ” ,渠深 H = 1 0 0 0 0 m i l 1 .栅前最高水深
远 期 :总 流 量 Q m a x = 1 6 2 5 L / S
Di g i t a l P a r k o f t h r e e b u i l d i n g s c o l l a p s e , a n d s a t i s f y t h e c e n t r a l
H l = 9 5 0 0 m, 排渣高度 h = I m ,配 套 于 电 两 用 启 闭 机 , 格 栅 除 污 机 整 体材 质 选 用 不 锈 钢 3 1 6 ,配 套 现 场 控
( 相 当 于 单 台水 泵 约 9分钟 的流 量 ) 3 . 水 泵 型号 及 扬 程 确 定
羊 ; {
集水池有 效容积 v = 1 7 . 2X9 . 2×1 . 5 =2 3 7 . 3 6 m = ‘
I Ab s t r a c t l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wa t e r q u a l i t y o f Be n s h a n
一 潘 文 婷 i P a nW e n t i n g

污水泵站设计实例

污水泵站设计实例

污水泵站设计实例一、设计步骤1、水泵选择:流量与扬程2、集水池设计:容积、平面尺寸、深度3、泵房布置:机组布置、管道布置、管道敷设4、泵站内部标高确定:集水池池底标高、机器间底板标高、水泵轴线标高等5、绘图:平面图与剖面图二、计算步骤1、水泵设计流量计算2、集水池容积计算3、水泵扬程估算4、选泵5、水泵扬程核算三、设计实例一、自灌式污水泵站(一)设计资料某市新建污水处理厂,经污水泵站将污水提升至沉砂池。

(1)污水最大秒流量为500L/s;(2)进水管管径为800mm,进水管底标高为32、0m,管内污水得充满度为0、7;(3)泵站出水管直接将水送入污水厂得沉淀池,水面标高为41、7m,泵站出水口到沉砂池得距离为80m;(4)泵站选定位置不受附近河道洪水淹没与冲刷得影响,原地面标高为35、8m;(5)地质条件为亚黏土,地下水位标高为30m,冰冻深度为0、75m。

合流制与分流制得比较:环保方面:全部截流式合流制对环境得污染最小;部分截留式合流制雨天时部分污水溢流入水体,造成污染;分流制在降雨初期有污染。

造价方面:合流制管道比完全分流制可节省投资20%~40%,但合流制泵站与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总造价瞧,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

而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初期投资少、见效快,在新建地区适于采用。

维护管理:合流制污水厂维护管理复杂。

晴天时合流制管道内易于沉淀,在雨天时沉淀物易被雨水冲走,减小了合流制管道得维护管理费。

六、排水系统得布置形式(1)正交式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得地区,各排水流域得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与水体垂直相交得方向布置。

特点:干管长度短,管径小,较经济,污水排出也迅速。

由于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会使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影响环境。

适用:雨水排水系统。

(2)截流式沿河岸再敷设主干管,并将各干管得污水截流送至污水厂,就是正交式发展得结果。

特点:减轻水体污染,保护环境。

适用:分流制污水排水系统。

(3)平行式: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得地区,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上平行,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倾斜角敷设。

截污泵站的设计实例

截污泵站的设计实例

截污泵站的设计实例截污泵站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重要的设施之一,是将城市污水从低处运往高处的设施。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截污泵站起到截流、泵升、调压和调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个截污泵站的设计实例。

一、基本情况该截污泵站位于某大型化工厂区内,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采用钢结构框架,地下一层,地上一层。

截污泵站主要包括进水井、调节池、泵房、控制室、排放井等部分。

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

二、设计要求1. 能够适应不同来水量,在污水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时,应有过流设施。

2. 出水口应满足排放标准。

3. 池内混合条件应良好。

4. 设计使用寿命应为15年。

5. 设计外观应符合环保要求。

三、设计方案1. 进水井进水井采用直径800mm的玻璃钢井管,采取人孔式设计,方便维护和清理。

井口设置可移式与修理的自动进水闸门,防止公共管网倒灌,污水从闸门进入手动排放阀门进行人工排污。

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进水井的进水口应采用潜污泵,以保证水位的稳定。

2. 调节池调节池采用玻璃钢储池,深度为3m,面积为36平方米,有效容积为100立方米。

为了达到混合和沉淀的目的,在调节池内安装了清水池和污泥池。

清水池和污泥池的容积分别为15立方米和20立方米。

为保证水的流动性和混合性,调节池口安装了槽式流量调节装置。

3. 泵房泵房建在调节池的上方,采用两台一体化泵,容积为50立方米/小时。

为了保证泵房内温度、湿度和噪音的控制,泵房内配备了小型空调系统、噪音防护装置和防火设施。

4. 控制室控制室设置在泵房旁边,用于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监测、调度和维护。

设备控制采用PLC主板控制,相应的控制界面设计采用离线监测监控,方便安全控制。

5. 排放井排放井设计采用玻璃钢井管,直径为1.2m,深度为5m。

为了达到出水口的排放标准,排放井顶部装有通风和封闭设施。

排放井内还设置了配电箱等设施。

四、设计结果经过考虑与比较,设计方案被选中,并于2020年开始建设。

截污泵站的设计实例

截污泵站的设计实例

截污泵站的设计实例截污泵站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设施,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工艺、管网布置、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等诸多因素。

本文将以某市某截污泵站的设计为例,介绍其设计过程和方案。

一、设计依据1.1 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设计依据主要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输送与泵站设计规范》(GB 50187-2012)、《城市给排水和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GB 50014-2006)、《城镇污水管网工程技术规范》(CJJ 109-2012)以及相关地方规范标准等。

1.2 设计工艺本次设计的截污泵站为一级提升泵站,主要配备进墙式污泵、污水格栅除渣设备、配电设备、消防设备、排气设备等。

1.3 工程规模该截污泵站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总量5000m³/d。

二、设计方案2.1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规模和处理工艺要求,选择了某知名品牌的污水提升泵、格栅除渣设备、配电柜、排气设备等设备,并通过技术对比和性能评估确定了设备型号和参数。

2.2 结构布置截污泵站结构布置合理,采用了地下排水式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建设成本。

在建筑设计方面,将污泵站与周边建筑相融合,符合环境美化要求。

2.3 管网布置设计了合理的污水管网布置方案,保证了污水顺利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并考虑了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留有足够的预留容量。

2.4 安全防护考虑到泵站设备长期运行,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设计中增设了消防设备、安全通道、安全标识等,确保了泵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5 运行管理为便于后期运行管理,设计了配电柜、控制系统、排气设备等设备,保证了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三、设计特点3.1 技术先进本次设计采用了先进的污水提升泵技术和污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能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2 结构合理泵站结构布置合理,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设备可靠选用了优质的设备和材料,确保了设备的可靠性和持久性,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设计要点——以西湖一路污水提升泵站为例

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设计要点——以西湖一路污水提升泵站为例

应用技术与设计2018年第07期55科技发展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传统行业的技术革新。

在新技术的指引下污水行业中高新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一体化污水处理提升泵站,因其具有占地小施工周期短等传统污水提升泵站无可比拟的优点,并且能通过运平台等服务平台可进行自动控制及报警,在污水处理领域的使用也越加广泛。

1 一体化污水泵站与传统污水泵站的比选传统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通过重力流方式接入污水处理厂(站),当污水未能通过重力流输送时,往往需要在中间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建污水提升泵站。

传统污水提升泵站传统泵站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泵站一般包含格栅间、集水池、配电室、值班室等,占地面积较大,投资较高。

而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一般采用耐腐蚀玻璃钢结构,格栅集水池配电室等均集成在一个筒体内。

项目一体化泵站污水传统污水泵站占地面积预制泵站系统集成度高,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可建于地下无需征地占地面积大,征地成本高施工周期施工量小,施工期短施工程序多周期较长控制系统可实现泵站远程控制、无人值守,自动报警需专人管理泵站防漏出厂前进行防渗漏压力测试,100%不渗漏由于地层不稳定产生裂缝,不防漏。

泵站臭气泵站可自清洁底部,最大程度的降低泵站底部的淤积,减少臭气产生平坦的泵坑底部设计、较长的水力停留设计易产生淤积和臭气室外安装要求可广泛安装于室外、绿化带、道路等场所。

尤其在施工作业面小、人口密度大、建筑集中的地方更有优势要求有开阔的施工空间投资及维护成本投资成本比传统式混凝土泵站节省大约10%—15%。

可实现无人值守,无需人工成本,设备运营费用低前期投资成本较高,需要专人值守,人力成本较高,设备运营费用较高分期建设根据建设需求分期埋设,筒体设备可重复利用土建按远期一次建成,设备分期安装3 泵站设计3.1 工程概况西湖一路污水提升泵站位于某镇西湖广场附近,污水提升泵站服务面积为78.98ha,服务人口约0.87万人,区域内远期合流制占比按30%计,地下水渗入量按10%计,截流倍数n 0=3。

结合实例论污水泵站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技术

结合实例论污水泵站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技术

结合实例论污水泵站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技术摘要:污水泵站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运行耗能、设备维护和更新费用高等一些缺点,因此我们必须对泵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中小型污水泵站的设计与优化运行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污水泵站;基本原则;设计状况;运行管理1 泵站概况本工程中的污水提升泵站担负着松山湖金多港西片区工业和生活两大区域的污水输送任务。

占地面积约1200m2,设计提升污水能力为350l/s。

该泵站的主要特点是:(1)造价节约,布局科学,占地面积小;(2)工艺设计合理全面,便于维护管理;(3)主要设备及控制系统均采用国内外知名品牌,性能优良。

且泵站在日常生产运行管理上显著,自动化程度较高,是现代化中小型污水泵站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具体体现。

工艺流程:2 泵站设计基本原则2.1 规模的确定根据远近期污水处理量的大小,确定污水泵站的设计规模。

该区工业、生活两区域近期(2011 年)污水平均日流量预测为112.3l/s,服务面积约 374ha;远期(2020 年)污水平均日流量预测为 231.5l/s,服务面积约640ha。

因此,泵站的建设分近、远二期实施。

近期设计流量为 178.6 l/s(污水变化系数取 1.59),远期设计流量 350l/s(污水变化系数取 1.49);其中土建按远期一次性修建,设备按近、远二期分期安装投产。

2.2 站址的确定和布局根据整个市政管网的情况和具体地形条件,结合工艺设计流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泵站位置。

泵站布局时既要考虑流程合理、管理方便、经济实用,还要考虑建筑造型、厂区绿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等因素,并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3 设备主材的选用由于污水中污杂物含量多,腐蚀性强,所以泵站水下设备及主材应选用适合污水性质且耐腐蚀的产品。

3 设计状况及设备3.1 进水闸门井进水闸门井平面尺寸为3.0×1.5m,地面以下深9.575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备两台 0.75kw 方形铸铁镶铜电动闸门(w×h=800×800mm)。

初设说明-污水泵站

初设说明-污水泵站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随着杭州市北部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北部地区将成为杭州市新的居住集中地,北景园经济合用房及都市枫林等住宅小区交付在即,将使杭州城北居住面貌大为改观。

规划北景园污水泵站位于杭州市城市北部,具体位置在上塘河与回龙港交汇处东北角河道绿化带内,其北侧是开辟已经接近尾声的经济合用房---北景园住宅区。

根据规划,北景园污水泵站需接纳沈半路的污水,提升后接入永安路污水管,向东排至石桥路已建的D1000三污系统第三次干管。

沈半路在2001—2002年进行了道路整治并实施了污水管道。

沈半路污水管在沈半路与杭玻路交叉口南侧汇集,待接入规划污水提升泵站。

由于沈半路的污水管目前没有出路,故向来未能投入使用,城市北部大片地块的污水仍通过雨水管排至河道中,对环境造成为了污染。

最近,永安路的污水管也随道路一起施工,基本实施完毕。

作为这个系统中的进出水管均已实施完毕,北景园污水泵站的建设就迫在眉睫,它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能使沈半路的污水顺利接入已投入使用的石桥路污水干管,减少污水对当地水环境的污染。

受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杭州市北景园污水泵站的初步设计任务。

由于沈半路污水管施工终点与规划北景园污水泵站分别位于上塘河的东西两侧,经与建设方与规划局商议,将沈半路至泵站的进水管与泵站一并实施,使整个系统的实施减少协调处理的环节,有利于整个系统早日投入运行。

规划北景园污水泵站现状为其周边建设的小区的工棚,在其南侧的回龙港目前正在施工闸门及河道。

场地现状情况可见下图图一:规划泵站所在地现状图二:正在施工中的回龙港及其闸门二、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规范(一)设计依据和主要资料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005)年浙规定字0(00076)号杭州市规划局 2005年9月2、杭州市北景园污水泵站用地红线坐标杭州市规划局 2001年9月3、杭州市沈半路工程施工图 浙江省工业大学建造设计研究院4、杭州市永安路工程施工图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1:500实测地形图 浙江城建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6、北景园污水泵站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浙江城建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二)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1、《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97)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3、《建造给排水设计规范》( BJ15-88 )4、《民用建造设计通则》 GB50352-20055、《建造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22-2002)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9、《埋地硬聚氯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建造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3、《给水排水工程钢筋砼沉井结构设计规程》 CECS137:2002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16、《民用建造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17、《建造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1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国(84)28号19、《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GB/T2625-198120、《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573-199521、《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HG20506-199222、《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20507-199223、《控制室设计规定》HG20508-199224、《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20509-199225、《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20511-199226、《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20512-199227、《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20513-199228、《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198629、《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120-88第二章 污水进出水管设计1、污水范围:根据规划,北景园污水泵站(进水管)的污水范围北起金昌路,南至杭州北站铁路,西起永宁路,东至沈半路,接纳范围面积为382.4公顷,规划接纳污水量为 1.6万吨/天,规划污水比流量为4180m3/Km2*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泵站设计实例
一、设计步骤
1、水泵选择:流量和扬程
2、集水池设计:容积、平面尺寸、深度
3、泵房布置:机组布置、管道布置、管道敷设
4、泵站内部标高确定:集水池池底标高、机器间底板标高、水泵轴线标高等
5、绘图:平面图和剖面图
二、计算步骤
1、水泵设计流量计算
2、集水池容积计算
3、水泵扬程估算
4、选泵
5、水泵扬程核算
三、设计实例
一、自灌式污水泵站
(一)设计资料
某市新建污水处理厂,经污水泵站将污水提升至沉砂池。

(1)污水最大秒流量为500L/s;
(2)进水管管径为800mm,进水管底标高为32.0m,管内污水的充满度为0.7;
(3)泵站出水管直接将水送入污水厂的沉淀池,水面标高为41.7m,泵站出水口到沉砂池的距离为80m;
(4)泵站选定位置不受附近河道洪水淹没和冲刷的影响,原地面标高为35.8m;
(5)地质条件为亚黏土,地下水位标高为30m,冰冻深度为0.75m。

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
环保方面:全部截流式合流制对环境的污染最小;部分截
留式合流制雨天时部分污水溢流入水体,造成
污染;分流制在降雨初期有污染。

造价方面:合流制管道比完全分流制可节省投资20%~40%,
但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
总造价看,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

而采用不
完全分流制,初期投资少、见效快,在新建地
区适于采用。

维护管理:合流制污水厂维护管理复杂。

晴天时合流制管
道内易于沉淀,在雨天时沉淀物易被雨水冲走,
减小了合流制管道的维护管理费。

六、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1)正交式
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与水体垂直相交的方向布置。

特点:
干管长度短,管径小,较经济,污水排出也迅速。

由于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会使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影响环境。

适用:雨水排水系统。

(2)截流式
沿河岸再敷设主干管,并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至污水厂,是正交式发展的结果。

特点:减轻水体污染,保护环境。

适用:分流制污水排水系统。

(3)平行式:
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上平行,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倾斜角敷设。

特点:保证干管较好的水力条件,避免因干管坡度过大以至于管内流速过大,使管道受到严重冲刷或跌水井过多。

适用:地形坡度大的地区
(4)分区式:
在地势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区,当污水不能靠重力流至污水厂时采用。

分别在高地区和低地区敷设独立的管道系统。

高地区的污水靠重力流直接流入污水厂,而低地区的污水用水泵抽送至高地区干管或污水厂。

优点:能充分利用地形排水,节省电力。

适用:个别阶梯地形或起伏很大的地区。

(5)分散式:
当城镇中央部分地势高,且向周围倾斜,四周又有多处排水出路时,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常采用辐射状布置,各排水流域具有独立的排水系统。

特点:
干管长度短,管径小,管道埋深浅,便于污水灌溉等,但污水厂和泵站(如需设置时)的数量将增多。

适用:在地势平坦的大城市
环绕式:
(6)环绕式:
可沿四周布置主干管,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往污水厂集中处理,这样就由分散式发展成环绕式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