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探针法测电阻率结论
四探针法测电阻率

实验 四探针法测电阻率1.实验目的:学习用四探针法测量半导体材料的体电阻率和扩散薄层的电阻率及方块电阻。
2.实验内容① 硅单晶片电阻率的测量:选不同电阻率及不同厚度的大单晶圆片,改变条件(光照与否),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② 薄层电阻率的测量:对不同尺寸的单面扩散片和双面扩散片的薄层电阻率进行测量。
改变条件进行测量(与①相同),对结果进行比较。
3. 实验原理:在半导体器件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常常要对半导体单晶材料的原始电阻率和经过扩散、外延等工艺处理后的薄层电阻进行测量。
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有两探针法,四探针法,单探针扩展电阻法,范德堡法等,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四探针法。
因为这种方法简便可行,适于批量生产,所以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所谓四探针法,就是用针间距约1毫米的四根金属探针同时压在被测样品的平整表面上如图1a 所示。
利用恒流源给1、4两个探针通以小电流,然后在2、3两个探针上用高输入阻抗的静电计、电位差计、电子毫伏计或数字电压表测量电压,最后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出样品的电阻率[1]IV C23=ρ 式中,C 为四探针的修正系数,单位为厘米,C 的大小取决于四探针的排列方法和针距,探针的位置和间距确定以后,探针系数C 就是一个常数;V 23为2、3两探针之间的电压,单位为伏特;I 为通过样品的电流,单位为安培。
半导体材料的体电阻率和薄层电阻率的测量结果往往与式样的形状和尺寸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⑴ 半无限大样品情形图1给出了四探针法测半无穷大样品电阻率的原理图,图中(a)为四探针测量电阻率的装置;(b)为半无穷大样品上探针电流的分布及等势面图形;(c)和(d)分别为正方形排列及直线排列的四探针图形。
因为四探针对半导体表面的接触均为点接触,所以,对图1(b )所示的半无穷大样品,电流I 是以探针尖为圆心呈径向放射状流入体内的。
因而电流在体内所形成的等位面为图中虚线所示的半球面。
于是,样品电阻率为ρ,半径为r ,间距为dr 的两个半球等位面间的电阻为dr r dR 22πρ=, 它们之间的电位差为 dr r IIdR dV 22πρ==。
电阻率测试报告

电阻率测试报告1. 引言电阻率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技术。
通过测量材料的电阻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性能好坏,从而在工程实践中选择适合的材料。
本报告旨在对电阻率测试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测试结果和分析。
2. 测试目的本次电阻率测试的目的是评估不同材料的导电能力,以便为工程应用中的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通过测试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可以确定导电能力较差的材料,避免在实际使用中遇到导电问题。
3. 测试原理电阻率是指材料单位体积内的电阻值,通常以Ω·m为单位。
电阻率是材料导电能力的重要指标,与材料的导电性能密切相关。
电阻率测试一般采用四探针法,即通过四个电极对材料进行测试。
其中两个电极用于加电流,另外两个电极用于测量电压降,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求解电阻率。
4. 测试步骤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电阻率测试:- 准备测试样品,并确保其表面光滑、干净。
若有需要,使用去离子水擦拭样品表面。
- 将样品放置在测试台上,并固定好。
- 使用四探针法进行测试。
将两个电极与电源连接,用于加电流。
另外两个电极与电压计连接,用于测量电压。
- 根据测试样品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合适的电流和测量范围。
确保测试电流不会损坏样品,同时测量范围要能够充分反映样品的导电能力。
- 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多次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5. 测试结果和分析对于不同材料的电阻率测试结果,我们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
以下是部分测试结果的总结:- 材料A的电阻率为XXΩ·m,具有较好的导电能力。
适合在高导电要求的应用场景中使用。
- 材料B的电阻率为YYΩ·m,导电能力相对较弱。
需要考虑在应用中添加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以提高整体导电能力。
- 材料C的电阻率为ZZΩ·m,导电能力非常差。
不适合在需要导电的场景中使用,应该考虑其他选择。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存在明显差异,这与材料的导电性能密切相关。
电阻率测试报告

电阻率测试报告1. 引言电阻率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用于确定材料的电导性能。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所选材料的电阻率进行测试和分析,为评估该材料在特定应用中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2. 测试方法本次测试使用了标准的四探针测试法来测量材料的电阻率。
测试前,首先需要准备测试样品,并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
然后,将四个探针按照特定的布置方式固定在测试样品上,并施加一定的电流以激励样品。
通过测量样品上的电压差和电流值,可以计算出样品的电阻率。
3. 测试结果根据我们的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样品的电阻率数据:样品1:电阻率为12.3 Ω·m样品2:电阻率为8.9 Ω·m样品3:电阻率为15.6 Ω·m4. 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样品的电阻率存在差异。
样品2具有最低的电阻率,表明该样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适用于需要较高导电性能的应用。
样品1和样品3的电阻率较高,可能意味着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或较差的导电性能。
需要进一步分析材料的成分和结构,以确定这些差异的原因。
5. 结论通过电阻率测试,我们可以评估材料的导电性能。
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样品2在导电性能方面表现出色,而样品1和样品3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
这些结果对于材料选择和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的测试结果仅限于所选样品,具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可能会因成分和制备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请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材料的特性来进行选择和评估。
6. 参考文献[1] 杨明. 电阻率测试原理与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12, 27(3): 165-171.[2] 张宏伟, 王岚, 孙健. 一种方法测量溶液中溶剂、溶质的电阻率[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20, 15(21): 2161-2168.本报告的撰写依据了上述参考文献,并参考了专业人员的意见和经验。
如有需要,可联系我们的技术人员以获取更详细的测试结果和分析报告。
四探针法测电阻率

四探针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率电阻率的测量是导体材料常规参数测量项目之一。
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如二探针法、三探针法、四探针法、电容---电压法、扩展电阻法等. 四探针法则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在半导体工艺中最为常用,其主要优点在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精确度高,对样品的几何尺寸无严格要求.并且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它不需要较准;有时用其它方法测量电阻率时还用四探针法较准。
本文主要讲述四探针法测量导体材料电阻率的工作原理.直流四探针法也称为四电极法,主要用于半导体材料或超导体等的低电阻率的测量。
使用的仪器以及与样品的接线如图1(a)所示。
由图可见,测试时四根金属探针与样品表面接触,外侧两根1、4为通电流探针,内侧两根2、3为测电压探针。
由电流源输入小电流使样品内部产生压降,同时用高阻抗的静电计、电子毫伏计或数字电压表测出其他二根探针的电压即V23(伏)。
(a)仪器接线(b)点电流源(c)四探针排列图1 四探针法测试原理示意图若一块电阻率为ρ的均匀半导体样品,其几何尺寸相对于探针间距来说可以看作半无限大。
如图1(b)所示, 当探针引入的点电流源的电流为I ,由于均匀导体内恒定电场的等位面为球面,则在半径为r 处等位面的面积为2πr 2,电流密度为J=I/2πr 2根据电导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可得E =2222JI I r r ρσπσπ==由电场强度和电位梯度以及球面对称关系, 则d E dr ϕ=- 22I d Edr dr r ρϕπ=-=-取r为无穷远处的电位为零, 则()202r r r dr d Edr r ϕρϕπ∞∞-I =-=⎰⎰⎰ 则距点电荷r 处的电势为 ()2I r r ρϕπ=上式就是半无穷大均匀样品上离开点电流源距离为r的点的电位与探针流过的电流和样品电阻率的关系式,它代表了一个点电流源对距离r处的点的电势的贡献.1. 非直线型四探针对于图1(c)的情形, 四根探针位于样品中央,电流从探针1流入 从探针4流出, 则可将1和4探针认为是点电流源,2和3探针的电位为:2122411()2I r r ρϕπ=- 3133411()2I r r ρϕπ=-2、3探针的电位差为:2323122413341111()2I V r r r r ρϕϕπ=-=--+ 所以可推导得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的公式为:I V C r r r r I V 2313413241223)1111(2=+--∙=-πρ 式中,134132412)1111(2-+--=r r r r C π为探针系数,单位为cm ;r 12、r 24、r 13、r 34分别为相应探针间的距离。
四探针方法测电阻率原理公式推导

• 为克服测试时探针与样品接触时产生的接触 电势和整流效应的影响。本仪器设立有“粗 调”、“细调”调零电路能产生一个恒定的 电势来补偿附加电势的影响。
• 仪器自较电路中备有精度为0.02%、阻值为 19.96的标准电阻,作为自校电路的基础,通 过自校电路可以方便地对数字电压表精度和 恒流源进行校准。
2.四探针测试探头:探针间距:1mm;游 移率:±1.0%;探针:碳化钨 Φ0.5mm 压力:0~2kg可调。
在半导体材料断面测量时:直径范围 Φ15~100mm,其高度为400mm,如果要对大 于400mm长单晶的断面测量,可以将座体的 V型槽有机玻璃板取下,座体设有一个腰形 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设支衬垫块使晶体 长度向台下延伸,以满足测量长单晶需求, 测试架有专门的屏蔽导线插头与电气箱联结。
<四> 实验步骤
<五> 注意事项
1、电流量程开关与电压量程开关必须放在 下表所列的任一组对应的量程
电压 量程
2V 200mV 20mV 2mV 0.2mV
电流 100mA 10mA 1mA 100μA 10μA 量程
2、 电阻(V/I)测量,用四端测量夹换下回探 针测试架,按下图接好样品,选择合适的电压 电流量程,电流值调到10.00数值,读出数值为 实际测量的电阻值。
1、测试准备:电源开关置于断开位置,工作 选择置于“短路”,电流开关处于弹出切断 位置。将测试样品放在样品架上,调节高度 手轮,使探针能与其表面保持良好接触。
2、打开电源并预热1小时。
3、极性开关置于上方,工作状态选择开关置于 “短路”,拨动电流和电压量程开关,置于 样品测量所合适的电流、电压量程范围。调 节电压表的粗调细调调零,使显示为零。
四探针法测量原理图
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

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
实验数据及处理
1.硅片
每次调整电流至6.28mA,测得的即为电阻率(抵消了公式中的修系数2),选取5个点,改变电流方向得到的数据为
10.54 10.58 10.70 10.61 10.56
-10.45 -10.44 -10.48 -10.53 -10.55
平均电阻率为ρ=10.54Ω·cm
误差为Δρ=0.23Ω·cm
2.ITO透明玻璃
每次调整电流至4.53mA,测得读数即为电阻率(抵消了公式中修正系数/ln2),选取5个点,每次改变电流方向测得的数据为
2.265 2.4915 1.7667 2.0385 1.5885
-2.355 -2.5821 -1.8573 -2.0838 -1.6761
平均电阻率为ρ=2.07Ω·cm
误差为Δρ=0.35Ω·cm
注意事项
1、Si片和ITO玻璃很脆,请同学们小心轻放;当探针快与Si片接触时,用力要很小,以免损坏探针及硅片。
2、要选择合适的电流量程开关,否则窗口无读数。
3、计算机按键要轻,以免损坏。
4、在测量过程中,由于附近其它仪器电源的开头可能会把计算机锁住而无法工作,此时应重新开机,即恢复正常。
5、每次测量应等所有数值稳定后方可按“测量”进行下一次测量。
附原始实验数据。
利用直流四探针法测量半导体的电阻率

利用直流四探针法测量半导体的电阻率一、测试原理:当四根金属探针排成一条直线,并以一定压力压在半导体材料上时,在1,4两根探针间通过电流I,则2,3探针间产生电位差V(如图所示)。
根据公式可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其中,C 为四探针的探针系数(cm ),它的大小取决于四根探针的排列方法和针距。
二、仪器操作:(一)测试前的准备:1、将电源插头插入仪器背面的电源插座,电源开关置于断开位置;2、工作方式开关置于“短路”位置,电流开关处于弹出位置;3、将手动测试架的屏蔽线插头与电气箱的输入插座连接好;4、对测试样品进行一定的处理(如喷沙、清洁等);5、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使之达到测试要求。
(二)测试:首先将电源开关置于开启位置,测量选择开关置于“短路”,出现数字显示,通电预热半小时。
1、放好样品,压下探头,将测量选择开关置于“测量”位置,极性开关置于开关上方;2、选择适当的电压量程和电流量程,数字显示基本为“0000”,若末位有数字,可旋转调零调节旋钮使之显示为“0000”;3、将工作方式开关置于“I 调节”,按下电流开关,旋动电流调节旋钮,使数字显示为“1000”,该值为各电流量程的满量程值;4、再将极性开关压下,使数显也为1000±1,退出电流开关,将工作方式开关置于1或6.28处(探头间距为1.59mm 时置于1位置,间距为1mm 时置于6.28位置);(调节电流后,上述步骤在以后的测量中可不必重复;只要调节好后,按下电流开关,可由数显直接读出测量值。
)5、若数显熄灭,仅剩“1”,表示超出该量程电压值,可将电压量程开关拨到更高档;IV C 3,2=ρ6、读数后,将极性开关拨至另一方,可读出负极性时的测量值,将两次测量值取平均数即为样品在该处的电阻率值。
三、注意事项:1、压下探头时,压力要适中,以免损坏探针;2、由于样品表面电阻可能分布不均,测量时应对一个样品多测几个点,然后取平均值;3、样品的实际电阻率还与其厚度有关,还需查附录中的厚度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四探针测试半导体的电阻率

四探针法测量半导体的电阻率一、实验目的1、了解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的基本原理;2、了解的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对给定的物质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二、实验原理1.电阻的测量电性能是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能之一,材料导电性的测量就是测量试样的电阻或电阻率。
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若精度要求不高,常用兆欧表、万用表、欧姆表及伏安法等测量;若精度要求比较高或阻值在10-6~102Ω的材料电阻(如金属或合金的阻值)测量时,需采用更精密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①双臂电桥法:根据被测量与已知量在直流桥式线路上进行比较而得出测量结果,其精确测量电阻范围为10-6~10-3Ω,误差为0.2~0.3%。
缺点: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②直流电位计测量法:一种比较法测量电动势,通过“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计算得出电阻。
其可测量10-7V微小电动势。
优点:导线和引线电阻不影响测试结果。
③直流四探针法:主要用于半导体或超导体等低电阻率的精确测量。
④冲击检流计法:主要用于绝缘体电阻的测量,将待测电阻与电容器串联,用冲击检流计测量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
通过检流计的偏移量来计算待测电阻,可测得绝缘体电阻率高达1015~1016Ω·cm。
2.电阻率的测量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它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
电阻率是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电学参数之一,硅单晶的电阻率与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有密切联系。
因此电阻率的测量是半导体材料常规参数测量项目之一。
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如二探针法、扩展电阻法等。
而四探针法则是目前检测半导体电阻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
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精度较高、对样品的几何形状无严格要求等优点。
3.直流四探针法测试原理①体电阻率测量:当1、2、3、4根金属探针排成直线时,并以一定的压力压在半导体材料上,在1、4两处探针间通过电流I,则2、3探针间产生电位差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探针法测电阻率结论
高温四探针测试仪的测量原理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如三探针法、电容-电压法、扩展电阻法等,四探针法则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高温四探针测试仪采用经典直排四探针原理,同时采用了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
经典的直排四探针法测试电阻率,要求使用等间距的探针,如果针间距离不等或探针有游移,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当被测片较小或在大片边缘附近测量时,要求计入电场畸变的影响进行边界修正。
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的出现,为提高薄膜电阻和体电阻率测量准确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温四探针测试仪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的优势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探针间距无关,能够消除间距不等及针尖机械游移变化的影响,因此四探针测试台允许使用不等距探针头。
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具有自动修正边界效应的功能,对小尺寸被侧片或探针在较大样品边缘附近时,不需要对样品做几何测量,也不需要寻找修正因子。
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不移动四探针针头,同时使用三种模式测量,既可计算得到测试部位的电阻均匀性。
高温四探针测试仪可以实现高温、真空及惰性气氛条件下测量硅、锗单晶(棒料、晶片)电阻率和外延层、扩散层和离子注入层的方块电阻以及测量导电玻璃(ITO)和其他导电薄膜的方块电阻。
那么高温四探针测试仪的测量原理是什么呢?
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如三探针法、电容-电压法、扩展电阻法等,四探针法则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高温四探针测试仪采
用经典直排四探针原理,同时采用了双电测组合四
直排四探针法
经典的直排四探针法测试电阻率,要求使用等间距的探针,如果针间距离不等或探针有游移,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当被测片较小或在大片边缘附近测量时,要求计入电场畸变的影响进行边界修正。
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的出现,为提高薄膜电阻和体电阻率测量准确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双电测组合(亦称双位组合)四探针法有三种模式:模式(1),模式(2),模式(3),高温四探针测试仪采用模式(2),通过用计算机对三种模式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对无穷大被测片三种模式都一样,可是测量小片或大片边缘位置时,模式(2)更好,它能自动消除边界影响,略优于模式(3),更好于模式(1)。
那么高温四探针测试仪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有哪些优势呢?
1、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探针间距无关,能够消除间距不等及针尖机械游移变化的影响,因此四探针测试台允许使用不等距探针头。
2、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具有自动修正边界效应的功能,对小尺寸被测片或探针在较大样品边缘附近时,不需要对样品做几何测量,也不必寻找修正因子。
3、采用双电测组合四探针法,不移动四探针针头,同时使用三种模式测量,即可计算得到测试部位的电阻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