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式默写(含《论语》《屈原列传》)
高一语文必修1-4情景式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情景式默写〔一〕《赤壁赋》1、概括了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2、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___ , ____ , ____ ,。
3、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____ ,。
4、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____ ,,____ ,。
5、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____ ,。
6、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____ ,。
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____ ,。
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____ ,。
9、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 ,。
10、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____ ,。
11、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____ ,。
12、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____ ,。
〔二〕《诗经》1、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 ,。
2、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____ ,,____ ,。
3、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 ,,____ ,。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 ,。
4、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____ ,。
5、女子明确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____ ,。
〔三〕《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阔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 ,。
2、____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3、《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____ ,。
4、《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 ,。
5、《离骚》中屈原用荷花明确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 ,。
6、《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明确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____ ,。
必修一到必修四情景式默写(标准答案版)

必修一——必修四情景式默写(一)《诗经•卫风•氓》.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地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地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地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地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地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地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地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地快乐场景地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地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地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女子总述自己得出地生活经验地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地感受和决心地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地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p1Ean(二)《离骚》.《离骚》一文中以博大地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地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地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地追求,至死不改..《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地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地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地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地荒唐地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DXDiT。
.《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地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地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地现状地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地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地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地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地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5PCzV。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情景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必修一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4、《离骚》中表达屈原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 但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 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 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是: ,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 勉励自己的句子 是: , 。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13、《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 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 是: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岂余心之可惩 。 14、《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 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 哀民生之多艰 。 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 , 15、《离骚》中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 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 虽九死其犹未悔 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 , 。
7、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 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 是 :制芰荷以为衣兮 , 集芙蓉以为裳 。 8、《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 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 终不察夫民心 。 是: 怨灵修之浩荡兮 , 9、《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 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 忍尤而攘诟 。 是: 屈心而抑志兮 ,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 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 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 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8、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 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方宅十余亩 __________________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情景式背默

且能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是其中之一。这两句话是:
4、孔子和学生说话时谈到自己的志向,这三句话表现了
孔子博大的仁爱思想:
5、颜渊对孔子之道及其为人深情赞美的两句话是:
6、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经》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论述的四
句话是:
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
1、《论语》中曾参用“
,
”指出有抱负
的人要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门
人既要有理想,又要有恒心。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语》中“
,
”两句,揭示了处理
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
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这既是中华民族
的内在品格,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期望。
3、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
答案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2、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
焦虑
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5、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6、《论语》中具体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
7、孔子提出“
,
”,这表明,
必修一到必修四情景式默写(答案版)

必修1——必修2情景式默写必修一(一)《烛之武退师》1.晋文公认为国有恩于自己的句子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晋文公从“仁”的角度认为不应该挑起与国之间的战争的句子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认为攻打国是不理智的的句子是:失去所与,不知。
从“武”的角度剖析与战争利弊的句子是:以乱易整,不武。
(二)《荆轲刺王》1.《荆轲刺王》里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 《荆轲刺王》里表现同仇敌忾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荆轲刺王》里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壮气氛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三)《鸿门宴》(四)《诗经•卫风•氓》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表明女子打算结束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五)《诗三首》1.操《短歌行》中比喻人生短促的诗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操《短歌行》中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句子: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难遣,靠酒来排解心中忧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试题必修一XXX《沁园春长沙》情景默写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近观:“。
”仰视:“,”俯瞰:“。
”总结:“。
”2、《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
3、《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XXX《记念刘和珍君》情景默写1.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来洗涤旧迹。
2.沉默呵,沉默呵。
XXX《荆轲刺秦王》情景默写1、《荆轲刺秦王》XXX诀别中,XXX悲壮的唱词是。
2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必修二XXX《采薇》情景默写1.《采薇》中以XXX写哀情的诗句是。
XXX《短歌行》情景默写1《短歌行》中运用化用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XXX对贤才渴求之情的诗句是。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
2、《短歌行》中描绘贤才汇集,欢饮畅谈的诗句是。
3、《短歌行》XXX用典故表达XXX渴望贤才不再犹豫未定,投靠本人的诗句是。
XXX《归园田居》情景默写1.《归园田居》中描写农村景象的诗句。
XXX十余亩。
暧暧远人村。
虚室有余闲。
12.《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XXX和自由的向往。
这两句诗是。
3.所思在远道。
长路漫浩浩。
XXX《诗经•氓》情景默写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方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外一说,用桑叶富强比方男子情绪兴旺之时的句子是。
3.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6、写女子不肯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8.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9.《氓》中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情景式名句默写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情景式名句默写1. 《氓》>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⑤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⑥三岁为妇,靡室老矣。
> ⑦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 ⑧三岁为妇,靡室老矣。
2. 《离骚》> 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⑤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3. 《孔雀东南飞》> ①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 ②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③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④磐石无转移,蒲苇纫如丝。
> ⑤努力加餐饭,屠苏送大荒。
4. 《兰亭集序》>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⑤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5. 《登岳阳楼》> ①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③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①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 ④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 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 《雨霖铃》>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8. 《渔家傲》>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同学少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青年志士搏击时代风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再别康桥》
1、《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1.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论语》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论语·为政》中““,。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支以利害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的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0、《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
”自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13、《论语·为政》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4、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论语.雍也》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孔子和学生谈话时说到了自己的志向,这三句话表现了孔子博大的仁爱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7、孔子在《论语》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确地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荆轲刺秦王》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荆轲蹈死不顾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屈原列传》情境默写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1.(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
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5.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6.《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7.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8.其文约,其辞微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0.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0.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1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
13、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屈原列传》)1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鸿门宴》
1、《鸿门宴》樊哙劝阻刘邦不必向项羽告辞的句子是,。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记念刘和珍君》
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