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有答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共16张PPT)

• 1、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 闵凶” 概括自己坎坷命运。 “ , , , 。”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 2、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 , , ,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 茕孑立,形影相吊
7、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 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 “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 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 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 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 的句子分别 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 , , 而征一国者。 。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 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 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 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 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 。 10、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 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 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 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 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 11、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 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 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 是: , ,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 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 ?
• 10.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 句子是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 11.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 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 ; •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含答案

WOED格式高中语文(必修)背诵篇目情况默写必修一《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重视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望:“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2.表现诗人壮心壮志和广博胸襟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3.《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青时意气豪迈,激烈有力的两句是:书买卖气,挥斥方遒。
4.《沁园春?长沙》中表示在革命大水汹涌之时,年青人要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的三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5.《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词人歧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6.《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7.《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事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况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8.《再别康桥》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迷恋的句子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宁愿做一条水草!9.《再别康桥》中,使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斜阳照耀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是:那河边的金柳,是斜阳中的新娘。
10.我与康桥分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话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静静是分其他笙箫。
《荆轲刺秦王》11.《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家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衬着气氛,表现大方赴难、为国牺牲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3.《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论”这两句经过动作描绘表现了荆轲见义勇为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14.《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黯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思者和幸福者”表现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谈论。
1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绘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附答案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身欲言而语止,心欲辩而辩忘。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昔三百余岁,XXX断续;今五十余岁,诗赋已成章。
”3.《归去来兮辞》诗中XXX用“羡余昔之可怜,一旦俯首皆白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家书抵万金,但数十来纸;巧言令色,买卖千万贯。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XXX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归去来兮辞》中写XXX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7.《归去来兮辞》中XXX用“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山岛稍霁。
”两句用自然的形象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仕,对XXX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
8.《归去来兮辞》中XXX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归去来兮辞》诗中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归去来兮辞》中XXX“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1.《归去来兮辞》中XXX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12.《滕王阁序》当中用“登高望远,自以为是,眺望山河,瞻仰灵异,俯视人文,观览胜景。
”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13.《滕王阁序》中用“登封市饶颜色,鸡栖几度偏逢。
”,“黄发垂髫,少无适俗韵;性本爽直,情转深沉绵。
”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和宏伟气势。
14.在《滕王阁序》中,作者写道:“洪州之地,涌泉为竹,名流所居。
”描述了洪州地区名门望族众多的情况。
15.作者在《滕王阁序》中运用“秋水秋空,萧瑟万古之音;九华帐里梦魂惊,沧海月明珠有泪”的描写手法,将秋景与孤鹜融为一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情景默写练习

全国卷高考背诵篇目按篇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必修一)一、《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2、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二、《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7、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意近的句子是:,。
三、《离骚》(屈原)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1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 .3.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 .4、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四、《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必修1-5默理解性写答案

《劝学》1.学不可以已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望岳》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说》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赤壁》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夜雨寄北》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氓》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过零丁洋》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春望》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髙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_______________ ,”近观:"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仰视:“__________________” ;俯瞰:" _________________ ” O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o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o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__ , o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戴望舒)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徐志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o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乂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o10.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宇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宾客同仇敌倪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判“庸人”的句子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司马迁)1•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髙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