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质量管理监控抽查用简表
06单病种脑梗死质量控制表格

A入院时下地行走B入院48小时内出院
C入院第二天末,患者能下地行走D入院第二天末,患者不能下地行走
7.2预防DVT治疗时间--请选择--A不需要做预防DVT治疗B48小时内给予预防DVT治疗C72小时内预防DVT治疗D72小时之后预防DVT治疗
D普通肝素ⅣE其他全量低分子肝素(重组水蛭素)F其他
3.4住院期间继续抗凝治疗A华发林(香豆素)B氯吡格雷C噻氯匹啶(Ticlid)
D普通肝素ⅣE其他全量低分子肝素(重组水蛭素)F其他
3.5出院时带药继续抗凝治疗A华发林(香豆素)B氯吡格雷C噻氯匹啶(Ticlid)
D普通肝素ⅣE其他全量低分子肝素(重组水蛭素)F其他
6.2评价方法选择--请选择--A临床床旁检查B床旁吞咽评估
C床旁吞咽功能评估的简单标准化(SSA)D减压吞水试验E简单的吞水试验
FX线视频透视G食管镜双重对比H内窥镜检查I测压法J放射核素研究
K其他
6.3未进行吞咽困难评价--请选择--A症状缓解B患者禁食
C吞咽困难无法评价,昏迷D其他
STK-7: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发病时间:年 月日 时 分
到达急诊科或门诊时间:年月日 时 分
或本院转入科时间:年 月日 时 分
*入院日期: 年 月日 时 分
*出院日期: 年 月日
过程质量
STK-1:卒中接诊流程
1.1 医师接诊时间 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医师接诊时间:年 月日 时 分
1.2 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 急诊首次评估值:分(评估值) 请输入数字
STK-4:入院48小时内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治疗
4.1治疗禁忌症(若有禁忌症,则直接进入STK-5)请选择
单病种评价表——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填表说明
(本表仅供抽查之用)
1、填表前必须仔细阅读住院病历,重点是针对6个时间点进行检查:分别为急诊、入院60分钟内、入院24小时内,(包含重症病人可以从急诊直接收入NICU)、入住48小时内、住院期间,出院日。
2
间点检查。
3、每一个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在相应的框内打“√”表示已经执行。
若是遇有禁忌症而不能执行,则可在此框“有禁忌症□”内打“√”后即可,本项指标同样视为通过。
如果某个检查项目在病历记录中对该检查项目没有描述其已执行,则应在框内“□”空白表示即可。
4、对于某种检查项目,可能需要在不同时间点检查,只要其中一个时间点满足就判定该项目为“是√”。
举例:对于“项目10:戒烟”,可以在住院期间进行,也可以在出院当天进行。
因此,只要在整个住院期间进行戒烟咨询/辅导即可。
5、为保持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每个项目决定打“√”时必须有可靠地依据/描述为证,并可为抽查复核时被再证实,宁可空项,而切不可采用比照或相似情况来替代,否则将整个病例调查结果认定为虚假信息。
6、在“1.2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评估值、Glasgow分值二者选一即可,在相应时段填入具体“数值”。
在“1.3完成头颅CT、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以“头颅CT”接受检查时间为准。
7、评价用的病例ICD-10 编码脑梗死ICD 10 I63。
急性脑梗死(住院)质量管理监控抽查用简表
住院号:急诊时间:外院转入□
有伴随疾病:
并发症:
治愈□、好转□、无变化□、死亡□
签名:
日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质量监控表

省人民医院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月份质控小结
主持者:
参加人员(签名):
记录者:
本次活动内容:
质控发现问题:
改进目标和措施:
结果评价(主要对上月质控活动改进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21
卒中健康教育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22
接受戒烟建议/戒烟治疗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23
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瞰格雷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24
脑卒中健康教育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25
出院时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是
否
26
出院时康复评价与实施
是
否
非适应症
27
出院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28
随访情况
是
否
质控医师签名:
是
否
6
就诊后3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
是
否
7
实施静脉溶栓应用评估(发病后4.5小时内就诊者)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8
应用静脉溶栓治疗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9
动脉溶栓治疗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10
动脉取栓治疗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11
就诊后48小时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TCD、血管彩超或CTA或DSA)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12
房颤患者的评估及抗凝治疗
是
否
非适应症原因
13
多学科联合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评分统计分析表)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评分统计分析表)___骨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评分统计分析表年份:______ 月份:______科室:____________ 科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1.重点疾病病种名称统计:序号病种名称总例数平均住院日死亡率 2周内死亡率 1个月内再住院率住院院费用122.重点手术病种名称统计:序号手术病种名称总例数平均住院日死亡率术后15天内死亡率再手术率非预期再住院率住院院费用123.麻醉相关指标统计:序号麻醉总例数镇痛并麻醉复苏麻醉并发症数发生率%14.医源性意外事件统计:序号输血/用药错误导致坠床发生率% 跌倒发生率% 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输液反应发生率% 术中医源性意外发生率% 15.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目标分值及实际分值与同期比变化: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分值实际分值同期比变化1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 100%2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3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4 三基三严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100%5 平均住院日≤12天6 二级手术率≥10%7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8 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同比下降或合理9 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同比下降或合理10 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及上报率 100%11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12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13 急危重症病人人次,抢救人次,抢救成功率14 治愈好转率≥85%15 病床使用率≥90%16 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 85-93%1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8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9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20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1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2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注意: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小幅度改写每段话。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表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表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汇总填报日期: 本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重点疾病名称例数死亡例数二周内再住院例数* 一月内再住院例数1. 急性心肌梗塞2. 充血性心力衰竭3. 脑出血和脑梗塞. 创伤性颅脑损伤5. 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6. 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7. 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 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0.结节性甲状腺肿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12.前列腺增生13.肾功能衰竭14.败血症(成人)15.高血压病(成人)16.急性胰腺炎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1.甲状腺切除术2.半月板摘除术3.子宫摘除术4.剖宫产术5.腹股沟斜疝修补术6.阑尾切除术7.乳腺手术* 这18种手术的具体ICD-9-CM-3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三)麻醉监测指标麻醉总例数1.麻醉总例数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数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4.麻醉复苏管理数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例数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类指标10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类指标并发症与安全事件发生率(%)* 严重程度1. 住院患者压疮2..医院内跌倒/坠床3.择期手术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4.产伤发生率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率6. 输血/输液反应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8.医源性气胸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第二诊断)* 在计算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时,分子和分母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的相关说明。
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

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STK-0.1:第一诊断(主要诊断名称与ICD-10编码)STK-0.2:第二诊断(次要诊断名称与ICD-10编码)0.1.1诊断名称:□A 入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B入脑前动脉栓塞引起的脑梗死□C入脑前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D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E大脑动脉栓塞引起的脑梗死口F大脑动脉为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口G其他脑梗死口H未特指脑梗死0.2.1 诊断名称:ICD-10(三位码):0.2.2 诊断名称:ICD-10(三位码):STK-0.3:诊疗基本信息STK-0.4:诊疗时间0.3.2 患者出生日期:年月日0.3.3费用支付方式:()A:公费医疗B:基本医疗保险C:商业保险D:自费E:其他0.3.4 收入入院途径:()A:门诊收入院 B:急诊收入院C:院内临床科室转来 D:从外院转来0.3.5到院交通方式()A:救护车 B:出租车或自家车 C:其他交通工具0.4.1 到达急诊(门诊)时间年月日时分0.4.2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0.4.3 或本院转科时间年月日时分0.4.4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0.4.5出院日期:年月日时分过程质量STK-1:卒中接诊流程:1.1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医师接诊时间:年月日时分1.2 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急诊首次评估值:分入院后首次评估:分口未查1.3 或选用: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急诊首次评估值:分入院后首次评估:分口未查1.4 头颅CT检查: 口45分钟内口45分钟内1.5 临床检验检查:口45分钟内口45分钟内1.6 ECG检查: 口45分钟内口45分钟内STK-2:组织纤溶酶激活剂(t-PA)应用的评估:。
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脑梗死

功再通人数
40
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 疗术中发生新发部位栓塞人数
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 41 疗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
人数
42
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 疗术后90天行mRS评估人数
口服抗凝剂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 班、依度沙班。
吞咽功能筛查工具包括洼田饮水试验、洼田吞咽功能障碍 评价、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视频 X 线透视 吞咽检查(VFSS)、显微内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 康复评估是指康复科、康复治疗中心、多学科组成的卒中 康复治疗小组或者康复专业人员给予的全面身体状况评估 。
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 43 疗并在术后90天行 mRS 评估达良好
神经功能预后人数
44
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 疗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人数
45
发病24小时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 疗术后90天死亡人数
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梗死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备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参照《中国脑血管病 临床管理指南》的中文翻译版本 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采用《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定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 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19
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脑 梗死患者数
20
使用抗凝药物治疗的合并房颤的住院 脑梗死患者数
21 合并房颤的脑梗死住院患者总数
22
进食、水前进行吞咽功能筛查的住院 脑梗死患者数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定义:单位时间内,入院时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的脑梗死患者数占同期
住院脑梗死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住院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的开展情况。 计算公式:
指标2: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30 min内完成头 颅CT影像学检查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病24 h内急诊就诊行头颅CT影像学检查的脑梗死患者中,30 min
内获得头颅CT影像学诊断信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及时检查评估的能力。
计算公式:
指标3: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急诊就诊45 min内临床实 验室检查完成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病24 h内到急诊就诊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凝血、电
解质、肝肾功能)的脑梗死患者中,45 min内获得临床实验室诊断信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
指标15:脑梗Biblioteka 患者住院7 d内血管评价率定义:单位时间内,脑梗死患者住院7 d内完善颈部和颅内血管评价的人数占同期住院脑
梗死患者的比例。
意义:反映脑梗死急性期规范化诊疗与评估情况。 计算公式:
指标16:住院期间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数占同期住院脑梗死患者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评估检查的能力。
计算公式:
指标4: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前影像学评估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术前行影像学评估人数占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人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术前规范化影像评估的现状。 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
单病种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表
NIHSS评分:患者姓名:住院号:评估时间:评估得分: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意识
清醒
倦睡
昏睡
昏迷
0
1
2
3
上肢运动
上举90°10s
90°<10s
<90°10s
不能抗引力
0
1
2
3
提问(月份、年龄)
均正确
1项正确
均不正确
0
1
2
下肢运动
□无禁忌症
□有禁忌症
□发病≤4.5小时
□发病4.5-6小时
评估
□
□
□
□
□
应用
□
□
□
□
□
3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
□无房颤
□
□
□
□
□
□禁忌
4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
□禁忌
□
□
□
□
□
/氯吡格雷
□
□
□
□
□
5
吞咽困难评价
□正常进食
□昏迷
□吞咽困难
评价时间
□
□
□
□
□
评价方法
□床旁吞水实验
□其他方法
评价结果
□吞咽困难
6
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
□
□
(正常行走
□是□否)
用药医嘱
□
□
□
□
□
□
9
康复评价与实
□
实施
□
□
□
□
□
□
10
卒中健康教育
实施记录
□
□
□
□
□
□
11
戒烟(吸烟史
□是□否)
指导教育
□
□
□
□
□
12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13
疗效评价
□治愈□好转□无变化□死亡
14
并发症/合并症
□无□压疮□脑梗死后出血
□深静脉血栓□其他感染
正常
轻度失语
重度失语
完全失语
0
1
2
3
忽视
无
视、听或触觉忽视
超过1项
0
1
2
G-CS评分:患者姓名:住院号:评估时间:评估得分:
睁眼反应
评分
语言反应
评分
运动反应
评分
自动睁眼
4
言语正常
5
能按吩咐动作
6
呼之睁眼
3
言语不清
4
对刺激能移位
5
疼痛引起睁眼
2
言语混乱
3
对刺激能躲避
4
不睁眼
1
言语难辨
2
刺激肢体屈曲反应
质量控制指标:
编码
质量管理措施项目
检查1
检查2
检查3
检查4
检查5
检查6
1
急诊记录
住院1h内
住院24h内
住院48h内
出院前1周内
出院日
卒中接诊流程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NIHSS评估值
Glasgow分值
接受头颅CT检查
□
□
□
□
□
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检查、心电图
□
□
□
□
□
2
组织纤维溶酶激活剂(I-PA)/尿激酶应用评估
3
不语
1
刺激肢体过伸
2
无反应
1
饮水试验(30ml水)患者姓名:住院号:评估时间:评估结果:
1级
一口饮下,不呛
2级
2口饮下,不呛
3级
3口饮下,偶呛
4级
多次饮下,频呛
5级
几乎不能饮下
1级正常,2级可疑,3、4、5级为异常。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管理指标监控抽查简表
一般情况:患者姓名:年龄:性别:ICD-10编码:
住院号:急诊号:门诊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到达医院急诊/或门诊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分。
既往史:卒中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
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肾功能衰竭;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血管病;风湿性瓣膜病。
抬起30°5s
30°<5s
<30°5s
不能抗引力
0
1
2
3
执行指令(握手、睁眼)
正常
1项正确
均不正确
0
1
2
感觉
正常
部分丧失
完全丧失
0
1
2
眼球运动
正常
凝视障碍
同向偏盲
0
1
2
共济运动
正常
1肢共济失调
2肢共济失调
0
1
2
视野
正常
部分正常
完全正常
0
1
2
构音障碍
无
轻度
不能被听懂
0
1
2
面瘫
无
轻瘫
部分
完全
0
1
2
3
语言
评价时间
□
□
□
□
□
他汀类药
□
□
□
□
□
LDL值
□<2.6□>2.6
7
血管功能评价
评价方法
TCD
□
□
□
□
□
颈部血管B超
□
□
□
□
□
CTA
□
□
□
□
□
MRA
□
□
□
□
□
DSA
□
□
□
□
□
CT灌注成像
□
□
□
□
□
TOAST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小动脉闭塞性□其他原因□不明原因
8
预防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