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雕刻心得
论核桃雕刻技艺之“相核”

审美需求 , 那么就进行下一步 的“ 相核 ” 。反之则放弃原先 的
想象题材重新“ 相 核” , 重新 确立 创作题材 。如果满意 , 那 么 继续“ 相核” 。在所有想象 出的螃蟹基础 上 , 把剩下的核桃如
艺术传媒
论核桃雕刻技艺之 “ 相核 ”
李
( 【 1 】 中盐安徽 红 四方 【 2 ] 重 山核 雕 工作 室
中图分类号 : J 3 1 4 . 2 文献标识码 : A
绩
安徽 ・ 合肥 安徽 ・ 合肥 2 3 0 0 0 1 ; 2 3 0 0 0 1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 1 3 — 0 1 3 6 — 0 2
桃表面具体纹路造型 、 走 向、 厚 薄。利用想象 、 夸张、 变形 , 结 合 自身对具体形象包括生活形象 、 文学形象 、 历史形象 的理 解相互融合 , 在核桃表 面首先确立主体造 型。例如 , 经过“ 相
核” , 在核 桃表面纹路 中想象 出一 只螃蟹 的形象 , 那 么在脑
核为原料 的杏核雕等等 。与其他种类 的核雕不同 , 核桃雕刻 由于其 自身 材质 的独特 性使 得我们 不得 不单 独拿 出来 探 讨。 与其他果核相比较核桃果核表面纹路最为复杂。 另外其 果壳 的厚度既薄且不均匀。从横截面来看又有许 多不规 则
关 键 词 相 核 核 桃 雕 刻 想 象 力
On a Wa l n u t Ca r v i n g Te c h n i q u e : ” Xi a n g h e ”/ / L i J i
关于传承核雕文化的作文

关于传承核雕文化的作文
哎呀,说起核雕文化,那可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一门绝活啊!四川的兄弟伙们,你们晓得不?核雕,就是用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雕刻成的工艺品,精细得就像个芝麻大点的世界!
咱陕西的老少爷们儿,你们还记得小时候爷爷手里那串儿核桃雕吗?那时候,坐在炕头上,听爷爷讲古,手里捻着那核桃雕,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那时候的核雕,不仅仅是件玩意儿,更是咱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记忆。
北京的哥们儿,你们就更不用说了,皇城根儿下长大的,啥没见过?但说到核雕,那还得提提咱老北京的手艺人。
他们手下的核雕,那可真叫一个绝!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仿佛每个核雕都有自己的故事。
如今啊,这核雕文化可是越来越受重视了。
不只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它承载了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
年轻人也开始对核雕感兴趣了,他们学习雕刻技巧,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
咱说,这核雕文化啊,就得靠大家一起来传承。
四川的兄弟伙们,你们那细腻的手艺,得好好发挥;陕西的老少爷们儿,你们那悠久的历史感,得融入到核雕里;北京的哥们儿,你们那大气的风格,也得体现在核雕艺术上。
这样,咱们中华的核雕文化才能越来越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核雕文化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咱们得好好保护它,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论核桃雕刻技艺

பைடு நூலகம்
桃果核 在所有核雕果核 中表面积 最大 , 更 有利 于表 现宏大 的
题材 , 能够 完整地记 录国家 、 社会 、 人 民生活的一个个动人场 面, 弘扬 民族 文化 , 展现社会 正能量。其二 , 核桃表 面 的纹理 最 为复杂 , 自然天 成, 无规律 可循 , 给创作 者提 供 了发挥想象
力 的 空 间 。 创 作 者 能充 分 调 动 自 己的 艺 术 想 象 , 把 适 合 表 现
的题材和核桃表面 的纹 理合理地结合 , 运用抽象 、 变形手法 ,
艺 术工作者脚踏 实地探 索, 多看 、 多学 , 博学 多思 出智 慧。核 雕 艺术工作者只有提高 自身文化修 养 与内涵 , 在面对 一枚 小
随 着 国 家经 济 的繁 荣 , 文化 、 艺术 也得 到 空 前 的大 发 展。为 了能够为艺术的繁荣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 出贡
献, 当代 的艺术 工作者有 义务研 究、 发 掘核桃雕 刻这类 核雕
艺术 。与其 他核雕种类相 比, 核桃雕刻有 以下优 点: 其 一, 核
练, 并要符合排列组合 的规律 , 达到运 动的 自然流畅 , 准确表 达 事物 的结构 与轮 廓。 其六 , 技 法 。在技 法 的运用 上 要适 当, 根据题 材 与材 料选择适 当的技 法。如 , 有 的材质或 题材 使用镂 空雕 或高浮雕更能突 出主题 , 让作 品更具 有视觉冲击
下恐怕连 一个 小时不到就要开裂。 从创 作角度看 , 雕 刻一件优秀 的核桃雕 刻作 品应该注 意 以下六 点。其一 , 材 料种类 。核 桃种 类繁 多, 可 以称 为文玩
果核雕刻:巧夺天工的核雕神技

果核雕刻:巧夺天工的核雕神技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桃核、杏核、橄榄核)到了微雕师的手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
古代,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
特别在江浙地区,传统手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
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一种用果核雕刻的艺术可谓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
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
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
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
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
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
我长期关注收藏明清核雕作品,多年来走南寻北觅集了数十枚明清及近代核雕精品,并常随身携带,垂挂于腰间;也常盈握在手,摩挲把玩和欣赏。
由于手掌间常年反复的磋磨,这些核雕小品包浆日渐熟亮,气息更显古相雅致。
一枚枚核雕上的人物山水和瑞兽祥物,犹如一幅幅微型画卷,一尊尊立体的雕塑在手间徐徐展开,小中见大,精中见宏,常常令人赞叹之余浮想联翩。
这种常伴于身的赏玩乐趣是其他古董雅玩无可相比的。
桃核雕刻,一种蕴藏在桃核里的艺术,细微之处见功夫

桃核雕刻,一种蕴藏在桃核里的艺术,细微之处见功夫
如今,核雕已逐渐成为社会上流行的饰品,尤其是在收藏品市场内更是成为新宠,不少人都在手腕上或颈上带着核雕手链或项链,如此古朴的风格饰物彰显了佩戴者独特的生活品味。
而用桃核雕刻的作品更受欢迎,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
不管是哪种形状的核,都要更多地注重自然。
若是雕刻人物,就得神态逼真;雕刻山水,就得灵动秀美。
此外,雕刻作品是否成功,核雕的选料和画样至关重要。
画样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要在纸上试笔,画出作品的样稿,这被称为纸样;
第二步是在橄榄核子上面画样,也叫勾样;然后是成型,按照果核上面的画样进行雕刻,创作出整件作品的大体轮廓,这一步骤被称为成型。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轮廓,比较细腻的东西还没有体现出来,还要进一步加工。
雕刻是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主题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将完成整个核雕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完成后,一件作品比较完整的轮廓就形成了。
之后就是细致的打磨。
再就是抛光、点油、上蜡和打磨,这样核雕作品会更加光泽温润,不仅能充分呈现橄榄艺术品的神韵,而且更方便保养与收藏。
核桃工艺品艺术欣赏800字

核桃工艺品艺术欣赏800字轻轻地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浓烈而厚重的文化气息。
我顿时穿越到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大家族,被包裹在了这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之中,接受它们热情而隆重的招待。
剪纸,茶艺,京剧……数之不尽。
不过我今天要重点介绍的是中国汉族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核桃工艺品。
核桃雕刻工艺品发展了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早在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中就写到过,他描写的是王叔远雕的一个拇指大的核舟,上有三个小人站着驻望,船身雕刻得很是精细,就连窗上的小窗都能灵活打开。
文中是这样描写的:“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他将核桃雕刻工艺品的精粹描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仿佛这情景就在眼前。
到现代,这门技术被传承下来了。
一次偶然,我见到了这门手艺。
那是一个老婆婆,正在雕刻十八罗汉,我便问她:“这么小的一个核桃,能雕刻得下十八个人吗?”她却笑着回答,“能,当然能!”那神情充满了自信。
我不禁佩服起她来了,一名老人,雕了一辈子的核桃雕刻工艺品,却还在坚持着,这是一份多么可贵的.工匠精神啊!最重要的是,她还有传承精神,她们全家,不论男女老幼,全都在做这门手艺。
听她说,雕刻一个完整的核桃雕刻工艺品最少得花一个月时间,我真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这些精心雕刻好的作品了。
猛然间,一个工艺精细的十八罗汉撞进了我的目光。
罗汉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啸风,或双掌合十,或开怀大笑,神情姿态各不相同,手法老道,粗狂处勾勒刚劲,细腻处线条柔绵。
意到手到,挽云天雾的十八罗汉聚于一核。
老婆婆走过来说,这个作品是她爷爷雕的,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雕刻出这种水平了。
走出她家的门,我感到老婆婆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是呀,这种技艺还有多少人会去学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浅谈桃核雕刻的选才与构思

浅谈桃核雕刻的选才与构思作者:刘军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5期核雕,顾名思义,是利用各种坚果核进行工艺雕刻的一种技艺。
在我国,核雕的主要材料为桃核和橄榄核、杏核、松子等为雕刻原料。
核雕在我国历史悠久。
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宋代,到明代核雕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达官贵人视其为宝物,作为佩戴的装饰品风行一时。
明宣德皇帝更是酷爱核雕,并极为赏识核雕圣手“夏白眼”的高超技艺。
天启年间,核雕更为盛行,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士大夫,很多人对此爱不释手。
明熹宗不仅喜欢收藏核雕,甚至还亲自操刀雕刻,他创作得“五鬼闹判”被视为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在民间,著名核雕艺人王叔远创作的“苏东坡泛舟赤壁”成了后世核雕的经典。
核雕经过上百年的几度兴衰,在改革开放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核雕等到空前的发展。
我从事核雕十几年来从桃核到橄榄核又回到桃核上来,历经曲折,为认为还是桃核雕刻能出精品而且每件都是孤品,更能体现出核雕的价值和内涵。
下面主要谈谈这几年桃核的雕刻心得:桃核雕刻在最初构图设计还是到最后的细部处理都比任可一种核都具有挑战性,每件作品都是不可复制。
但是桃核能雕出精品不是一般的工匠所能达到的,不但要有娴熟的雕刻技艺,而且自身要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一件好的核雕作品首先看作品的内涵,其次看雕工。
我们在评价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时,就题材而言应看其是否立意新颖,构图是否合理,是否包含了某种值得回味的意韵,所体现的文化和意境。
所以题材本身就代表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件立意高远,题材新颖的艺术品,其价值无法估量。
如《苏轼夜游赤壁》核舟之所以被人们崇仰至今,是因为除其刻工的精美外,更重要的是作者王叔远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题材。
其次看刻工和布局。
一件核雕上品,在刻工上往往线条清晰流畅,刀法自然,深浅恰当,精细入微。
而劣质品的刀法往往拖泥带水,模糊不清。
在布局上,优秀作品一定是符合恰当的比例关系,特别是人物作品,头、躯干、手足的比例关系准确,人物之间要有互动。
浅谈桃核雕刻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17神州文化浅谈桃核雕刻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孙东波中国人自古喜欢桃木文化,潍坊青州就曾出土七千年前的桃园文化旧址,桃木崇拜风俗在商周就有,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实物表现形式,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桃的各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功用,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山海经》在西汉时的《典术》中曰:桃者五木之精也,今之作桃符着门上压邪气此仙木也,桃木列于五木之精,其种子“桃核”自然是精中之菁,故桃核可驱邪避鬼,它的存在不仅成为一种文化的承载,在民间流传中桃核更是驱邪消灾的护符佳品。
除此之外它也是中华民族寄托美好愿望和憧憬美好生活的载体,《诗经·国风》有:桃之夭夭,烁烁其华,就是最好的依据。
谈及核雕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核舟记》并被世人所津津乐道,深感其技艺的鬼斧神工,岂不知潍坊的核雕发展,也经历过一段苦苦坚守的岁月。
潍坊桃核雕历经几百年,过去只是做为一个民间艺术糊口谋生的技能,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先人前辈们在桃核雕这门技艺上以一个普通匠人的精神苦苦坚守着。
随着1915年桃核雕《马拉轿车》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最优等奖牌而名四方,揭开了潍坊核雕的光辉序幕,展示出了其独有的魅力。
做为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桃核雕,需要好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所谓传承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融合共性的关系,传承必须建立于传统的艺术之上,再把当今的审美观念通过创新融合其中,才能体现现代核雕的创作精华。
所谓创作是一种经验和各种文化修养的积累,而非技术的复制,每一次的核雕创作都是从零到一的创作,拿到手的每一颗桃核都有其特定的纹路,在既有主题的前提下,雕刻要时刻根据桃核纹路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所以说桃核雕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拥有一定的模版套路,而是需要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寻求。
自古,当一个民间技能上升到艺术时,其魅力是无穷的,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要师古不泥古,在继承中求发展。
如何良好的发展是摆在我辈面前的课题,好的作品首先需要美学的理论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核雕刻心得
桃核雕刻心得篇5
桃核雕刻心得
自从来到核雕培训班,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在这期间我学会了如何将核桃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这期间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而且对核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核雕不仅仅是刻下文字或图案,而是要将其精雕细刻,使其变得非常珍贵。
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好的核桃,以及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来雕刻不同的图案。
此外,我也学会了如何抛光和打磨,使核雕更加光滑和亮丽。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核雕,因为它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耐心和细心。
我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和创意融入到核雕中,使其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核雕是一项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核雕,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将核桃变成艺术品,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相信,核雕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