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团体标准
企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企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企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废物减量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管理体系和标准。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也被称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是现代企业必须要遵循和推广的重要经营模式。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企业循环经济标准架构。
企业在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前,首先开展企业内部的调研工作,建立循环经济标准架构。
这一步骤,围绕企业的主营业务,确定出企业的资源消耗情况,离不开零散的数据收集,还需针对该企业的产业特点和规模,开展诊断评估作业,为制定循环经济标准架构提供依据。
2. 确定循环经济标准目标。
企业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低碳无污染的工业经济发展。
在确定循环经济标准目标时,企业需考虑环保、节能、节水、减排等方面元素,将目标落实到生产经营,固化各项指标,在企业范围内明确标准化。
3. 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内容。
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内容,发挥标准的规范化和引领作用。
篇幅内容需要全面、准确、标准化,便于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操作,减少人为干预和主观误差。
4. 实施循环经济标准。
循环经济标准落地实施是循环经济标准建立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点之一。
实施循环经济标准,企业需要在组织架构、经营流程、生产管理、流程改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进,最终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更高效的经济模式。
5. 循环经济标准的效果评估。
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后,企业需要开展考核评估,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励、约束或者改进。
这样,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水平,推动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实现。
总之,企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推动环保产业和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企业可以依据体系建立步骤和方法,明确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在企业中的定位和作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1年以来公布的29项环保团体标准(2021.03)

12 秸秆焚烧污染控制技术指南(T/ACEF 023-2021)
13 秸秆焚烧污染控制要求(T/ACEF 022-2021)
14 民用燃煤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T/ACEF 021-2021) 15 建设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评估标准(T/CGDF 00001-2021) 16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文件编制指南T/GDAEPI 04-2021 17 农村供水站 一体化设备集成及安装规范(T/EERT 011-2021)
2021年3月1日 2021年3月1日 2021年2月18日 2021年5月18日 2021年2月18日 2021年5月18日 2021年2月18日 2021年5月18日 2021年2月18日 2021年5月18日 2021年2月8日 2021年2月8日 2021年1月18日 2021年2月1日 2021年1月18日 2021年2月1日
18 农村供水站 运行维护标准(T/EERT 010-2021) 19 污水处理专用活性焦应用技术规范(T/QGCML 083-2021) 20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指南(T/EERT 006-2021)
21 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T/GDACERCU 0018-2021)
22 废酸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制备水处理剂(T/GDACERCU 0016.1-2021)
序号
标准名称
1 污(废)水处理用碳源(T/CSTE 0001-2021)
2021年以来公布的29项
2 气体中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 气相色谱法(T/LCAA 005-2021)
3 废气处理规范标准(T/APEP 1014-2021)
4 环保管家服务规范(T/APEP 1013-2021) 5 高效稳定餐饮油烟净化系统 第1部分:设计安装及运维管理规范(T/GZBC 45.1-2021) 6 高效稳定餐饮油烟净化系统 第2部分:净化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T/GZBC 45.2-2021) 7 高效稳定餐饮油烟净化系统 第3部分:在线监测监控设备技术要求(T/GZBC 45.3-2021) 8 高效稳定餐饮油烟净化系统 第4部分:设备设施清洗维护规范(T/GZBC 45.4-2021) 9 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T/IPIF 0004-2021) 10 绿色再生塑料颗粒评价(T/CRRA 0303-2020) 11 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评价 通则(T/CRRA 0302-2020)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

GB/T 28397-2012
27
Q/GCXH JC1.27
机械产品再制造通用技术要求
GB/T 28618-2012
28
Q/GCXH JC1.28
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GB/T 28747-2012
29
Q/GCXH JC1.29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
23
Q/GCXH JC1.23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GB/T20008-2005
24
Q/GCXH JC1.24
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再使用及再生利用体系评价导则
GB/T 21474-2008
25
Q/GCXH JC1.25
市场、民意和社会调查服务要求
GB/T 26316-2010
26
Q/GCXH JC1.26
常用电学计量名词术语(试行)
JJF 1023-1991
22
Q/GCXH JC2.22
能源管理术语
QJ 1563-1988
JC3
符号与标志
1
Q/GCXH JC3.1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2894-2008
2
Q/GCXH JC3.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26989-2011
18
Q/GCXH JC2.18
再制造术语
GB/T 28619-2012
19
Q/GCXH JC2.19
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利用 术语
GB/T 29769-2013
20
Q/GCXH JC2.20
磁学计量常用名词术语及定义(试行)
JJF 1013-1989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章程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循环经济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奖章条例》和《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章程》,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科技奖”)的评选、颁发和管理。
第三条科技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在循环经济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单位,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循环经济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奖项设置第四条科技奖按照奖励的对象分为个人奖和团体奖。
第五条个人奖包括:(一)科技进步奖(二)优秀青年科技奖(三)突出贡献奖第六条团体奖包括:(一)科技进步奖(二)创新团队奖(三)突出贡献奖第七条各个奖项的评选标准和条件由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以下简称“评选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第三章奖励条件第八条个人奖的获奖者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条件(三)在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四)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积极投身循环经济事业第九条团体奖的获奖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条件(三)在循环经济领域具有重要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成果,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四)团队成员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积极投身循环经济事业第四章评选程序第十条科技奖的评选程序主要包括提名、初评、复评和评审。
第十一条提名阶段,候选人或单位由我国循环经济协会会员单位推荐或自荐,并提交有关申请资料。
第十二条初评阶段,评选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提名材料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和团队。
第十三条复评阶段,对初评合格的候选人和团队的申请资料进行深入评审,并进行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评审阶段,评选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委会对复评合格的候选人和团队进行终审,确定获奖名单。
ICS03010CCSZ71团体标准

ICS 13.030.10CCS Z71团体标准T/ZGZS XXXX-2021钛石膏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itanium gypsum(征求意见稿)2021-XX-XX发布2021-XX-XX 实施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发布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钛石膏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钛石膏综合利用污染物控制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钛石膏试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检验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制冷剂回收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制冷剂回收处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制冷剂回收处理技术规范》编制组二零二零年十月一、标准编制的依据、背景、目的、意义(1)立项目的意义2008年8月20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1987年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被认为有力的保护了臭氧层,并通过逐步停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物质从而防止了更大的气候变暖。
这些排放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是二氧化碳的双倍以上。
由于对空调和冰箱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制冷剂成为增长最快的温室气体,每年的增长速度在20-15%之间。
据推测,该修正案可以为防止全球气温作出重要贡献,有助于避免在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升高0.5摄氏度,并减少上千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2)立项的必要性废旧空调、冰箱中制冷剂的充注量在100g-2000g不等,制冷剂是否能完全回收不仅影响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排放,而且影响到拆解企业在拆解环节的资金扣减。
(3)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制冷剂回收处理技术不仅可以使业内所有拆解企业减少因制冷剂泄漏导致的扣减,同时可以推动我国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能力建设,截止到2019年3月,我国已经如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约28万吨,未来需要我们所有行业不断推动履约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对受控物质的监督管理,确保履约成效。
(4)希望解决的问题本标准旨在从废弃空调、冰箱的存储、制冷剂防泄漏的办法、制冷剂回收环节的注意点、收氟位置的选择等多个维度来确保在废弃空调、冰箱拆解过程中,不会因为制冷剂泄漏而导致消耗臭氧物质(ODS)的排放,同时帮助所有拆解企业规范回收作业,避免因漏氟导致的扣减。
二、标准编制的工作基础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标准编制的工作基础,以及在该领域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地位。
(1)现有工作基础标准编制工作组单位在制冷剂回收行业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对顺利完成标准的起草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标准制定经验,能够确保标准顺利完成。
李卫东会长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循环经济技术委员会(ISO

CTRA News44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CTRA 2024年 第 2 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协会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在了解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在新的一年更好地提供服务。
2024年1月20日至25日,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李卫东会长带队到湖南省和广东省对部分会员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协会副秘书长兼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刘渊、运营服务中心副主任奚丽君等一同参加。
在湖南省,协会先后走访了2家热裂解企业湖南奔骥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启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及1家再生橡胶企业邵阳市黑宝石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其中湖南启恒和邵阳市黑宝2024年2月20日,循环经济技术委员会ISO/TC 323 发起了ISO/FDIS 59004等 3项国际标准的FDIS 投票,李卫东会长以对口工作组成员身份,对三项标准反馈了投票意见并于23日下午出席线上会议参加投票讨论。
据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循环经济技术委员会(ISO/TC 323)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根据《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要求,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自荐、单位推荐、审核确定等程序,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循环经济技术委员会(ISO/TC 323)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
去年年末,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李卫东会长入选该工作组专家,任期三年。
本次投票是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有关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及投票工作的要求完成的一次成员履职工作。
李卫东会长表示,能够参与国际标准化事务并投身具体工作当中是我国轮胎循环利用行业更好执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体现。
李卫东会长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循环经济技术委员会(ISO/TC 323)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成员并参加相关国际标准投票工作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开启2024年会员企业走访调研工作。
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及技术综述

现代农业科技2024年第3期生态环境·农业气象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1807804)。
第一作者杜林峰(1983—),女,高级农艺师,博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土壤生态修复。
E-mail :149814257@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3-05-12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及技术综述杜林峰1,2王月玲1沈彦1*(1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摘要本文阐述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与技术的关系。
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更多倾向环境管理决策层面,包括一系列的管理框架、政策、评估技术以及技术应用实践;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则更多倾向于修复技术的落地实施。
在此基础上,对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和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绿色修复技术,以及生物材料、生物质基材料等绿色修复材料,并对未来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绿色修复技术;绿色修复材料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3-0124-04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4.03.02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 Review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Contaminated SoilDU Linfeng 1,2WANG Yueling 1SHEN Yan 1*(1CECEP Techand Ecology &Environment Co.,Ltd.,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d on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theory,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The theory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tends to be more focused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including a series of management frameworks,policies,evaluation techniques,an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practices;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tend to be more focu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Onthis basis,a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including physical remediation,chemical remediation,biological remediation and other green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as well as green remediation materials such as biomaterials and biomass-based material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green and sustainable soil remediation was also prospected.Keywords contaminated soil;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green remediation technology;green remedia-tion material土壤污染修复是指减少或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
一、概述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是由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制定的一项旨在推动并规范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已经成为了我国循环经济领域内的权威标准,对于指导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范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及促进资源高效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重要性
1. 规范产业链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是为了规范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各个产业环节的有序发展。
在循环经济领域内,涉及到的产业链是非常复杂和庞大的,而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则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来引导企业在生产、管理、流通等方方面面都能够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操作,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 促进技术创新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要求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在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方面的能力。
这也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服务企业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可以为企业提供经验总结和最佳实践,指导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中进行健康的发展。
标准的制定和落实也有助于降低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三、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未来展望
1. 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在未来将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吸取国际标准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的循环经济标准与国际接轨,也为我国循环经济产业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完善标准体系
随着循环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
3. 推动绿色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将继续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环保
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个人观点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是我国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
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准
的不断完善也将为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推动循环经
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能在未来的发
展中更加完善,同时也期待这一标准能够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全球的循环经济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对于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产
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益加剧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污
染问题下,循环经济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循环经
济协会将继续推动团体标准的建设,为推进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作
出更大的贡献,也为全球循环经济事业的发展贡献我国力量。
通过以上文章,希望您对于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
对于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和标准化建设,我们还有许多的探讨
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循环经济产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
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作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随着资源的日益紧张和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为循环经济产业的规范化发
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指引。
在当前全球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
制定,不仅有助于规范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也为我国的循环
经济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且,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
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将为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循环
经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展望方面,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将加强国际合作,吸取国
际标准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的循环经济标准与国际接轨,也为我国
循环经济产业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循环经济产业的不
断发展和变化中,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
另外,我国循环经济协
会团体标准还将继续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环保利用、减少污
染排放、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个人观点来看,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是我国在推动循环
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的
健康发展。
标准的不断完善也将为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有
助于推动循环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完善,同时也期待这一标准能够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全球的循环经济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总体上,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国循环经济协会团体标准的引领下,循环经济产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也为全球循环经济事业的发展贡献我国力量。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循环经济产业会迎来更加繁荣和健康的发展,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