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热词“中国式”英译的问题

合集下载

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浅析

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浅析

安徽文学ANHUIWENXUE 作者简介:熊彩霞(1982-),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翻译、跨文化交际;麻晓淼(1991-),男,浙江温州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浅析熊彩霞麻晓淼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文章从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对近几年颇具热度的汉语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分类,通过对译文对比,分析译文缺失,并提出新译文,力求在达意的基础上使目的语读者尽可能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感受。

关键词院交际翻译汉语网络流行语类型翻译策略语言新探★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YJJ2014038)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以词汇、短语或句子为载体出现的传播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新思想或新事物。

流行语作为效应明显的社会语言,折射了某个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

而网络流行语,就是最先出现在网络上、被网民广泛引用并赋予其特殊含义的流行语。

早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学者就已开始研究汉语流行语,但是针对汉语流行语“语码转换”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还很欠缺。

因此,从交际翻译的视角分析近几年热门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现存译文,对部分汉语网络流行语给出新译文,以期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最大化地感受与原文相同的“韵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一)按生成方式根据生成方式的不同,网络流行语可分为三类,即衍生新义的旧词或短语、全新词以及外来词。

1.衍生新义的旧词或短语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是“去刻板化”,旧词生新意,比如斑竹(版主)、稀饭(喜欢)、粉丝(fans )等。

而具有事件化特征的短语,既满足了受众的愿望,又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与“仿用”,达到多元语境共振传播之效果。

比如,2014年3月31日马伊琍在微博回复出轨事件时写道:“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随后网友疯狂效仿:“醒来虽易,起来不易,且行且珍惜”;“上班虽易,休假不易,且行且珍惜”等等。

网络词汇的英汉对比分析

网络词汇的英汉对比分析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网络词汇的英汉对比分析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冀美丽【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的伴随,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形式也在不断突破语言原有的固有模式,以其更具时代性、更接地气的形式出现。

而这些词汇的英文翻译也因其简单、明了等的特点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甚至被收录进英语词典中。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英文翻译 中式英语每天在我们周围中总会听到一些“给力,然并卵,浮云”等等一些网络流行语,这些网络流行语每天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成为我们必须接受的一部分。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语言的出现;哪些群体在痴迷使用这些语言;一些网络流行语在翻译成英语时有什么特点,翻译后的英文能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

一、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时代背景和使用群体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手机、电脑等各种通讯工具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份子,进而,网民的数量也在逐步上升,大到六十岁的花甲老人,小到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每天都在紧跟时代步伐,从网上获取大量信息,而且这一群体的数量还在继续呈上升趋势。

网络交际语言就应运而生,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网络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在不断的突破原有的语言模式,更多以简洁、方便、幽默等特点的语言形式出现,这种语言形式包括各种符号;表情符号;数字和简单的词语。

这些语言很受大众尤其是80、90后甚至00后的青睐,这部分人追求个性突出,寻求创新,喜欢挑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很多人甚至会把了解网络语言当做一种炫耀的资本或者是一种“时尚”的标志。

网络词汇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着,甚至有的还被收录进字典中,所以网络词汇这股新型的语言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网络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语言是英语;加之80、90后甚至00后在中小学大学接受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因此储备了较为丰富的英语知识,总之很多因素促使了中英文网络词汇的错综复杂关系。

因此分析探究一些中文网络流行语的英语释义意义深远。

对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探讨与研究

对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探讨与研究

对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探讨与研究口程水英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网民申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流传广影响大。

有的是随社会事停而起有的是随文化交流而生有的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彩成还有些是满足网络 交流逸捷与新奇需要的产物。

阙络流行语是一种时尚反映了“网络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不仅有助于扩大这些用语在全球的影响范臻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必要补充。

煮键词网络流行语。

荚译嘉专搌锄。

一兹黝‰一眺一 一 …”一一一……………《??”引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流传在网民尤其是年轻的网民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并成为…种风尚。

年轻人思想活跃追逐时尚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嘲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中的许多人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击 网络流行语‟饷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时效短网络世界可谓瞬息万变昨日的流行今日或者就销声匿迹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诸如年出现的“打酱油”、“俯卧撑”和年初轰动的“躲猫猫”都是因一些社会事件而生。

还有许多人熟知的“很好很强大”、“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大真”也都因某些热门话题而广泛使用。

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流行语还有来自一些名人小品段子或影视台词的表达如年春晚的“不差钱”年春晚的“你太有才了‟和各东北影视剧以及小品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方言词“忽悠”。

具有很强时效性的网络流行语虽然在提出的当时流传极广且关注度极高但由于与具体事件和特定环境相关联大多数町持续性不高。

受众广网络的连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交流也几乎没有障碍网络讯息的传播快捷而广泛上一秒发生的事件可以在下一秒为上亿人所知。

形式繁多的聊天工具如 、 、 、 、 、 等。

蕾理臁年月下旬刊等以及各类 都给全世界网民的交流提供极其便捷的服务信息畅通无阻。

网络流行语英译问题论析

网络流行语英译问题论析

向,受到 年轻人频频 使用 。因此 ,对 网络语言 的研 究和
翻 译可 以使 外 国人对 中 国的了解 同步 更新 ,了解 当今社 会 的潮流和变 化 ,加深 对我 国文化 的了解 , 同时 也可 以 减少 不必要 的误解 。 目前 网络 流行语 的翻 译有 需要 遵循 基本 的翻译 原则 ,但 是还是会 出现一些 令 国人捧腹 ,却 使 外 国人 一头雾水 的翻 译 ,所 以认真 负责的翻译 工作需 要各位前 辈和后来 者共 同探索。
地翻译 原作 品中的单词词 组,就无法 向读者传 达作 品最 深处 的内涵 。因此 ,在翻译文 学作 品的过程 中,翻译工 作 者 要 充 分 认 识 到 处 理 中英 文 之 间 的文 化 差 异 的 重 要 性 , 积极探 索处理这种 文化差异 的方法 ,从根本上 提高英语 文 学 作 品 翻 译 的 质 量 ,确 保 英 文 翻 译 的 有 效 性 。
利 用刨 造性 叛 逆 的手 段
【 摘 要 】网 络 语 言 主 要 是 指 由 网 民 创 造 的 、在 网 上 流 行 的 、 约 定 俗 成 的 表 达 方 式 , 涉 及 了 现 代 生 活 的 很 多 领 域 ,如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和 日常 生 活 等 。 同 时 , 它 的更 新 十 分 迅 速 ,大 量 网 络 新 词 随 时 涌 现 。 网 络 语 言 生 动 形 象 , 贴 近 生 活 ,反 映 了 中 国最 新 社 会 动 态 和 文 化走 向 , 受 到 年 轻 人 的 频 频 使 用 。 因 此 , 对 网络 语 言 的研 究 和 翻 译 ,可 以使 外 国人 对 中 国 的 了解 同步 更 新 , 了解 当今 社 会 的 潮 流 和 变 化 ,加 深 对 我 国 文 化 的 了解 , 同 时也 可 以 减 少 不 必 要 的误 解 。 【 关 键 词 1网络 ; 流 行语 ;翻 译 方 法 【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4 ) 0 2 . 0 0 3 7 — 0 3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

知识文库 第13期26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任思蕴 相克雅 岳松竹 崔欣涛一、引言网络文化随着21世纪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渐渐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每个人的24小时。

而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中国网络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也会伴随网络流行文化本身进入我们的生活,这在中国是十分普遍的。

而同样作为网络流行文化,外国的网络流行语也是相当盛行,但是相较于中国的网络文化流行语是有所差别的,但是就类别和内容而言又是十分相似的。

所以研究此课题,对中国网络文化流行语正确传导到国外的国家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1 汉语文化流行语英译内容在汉语文化流行语英译内容中,有其好的英译的精确性高的范例,但是同时所体现的英译不精确性甚至是差异大致体现在以下方面中:一、表达感情内容程度不够 二、表达内容完全不着边际三、内容一致但对流行语背景和出处一无所知 四、流行语中的情感色彩体现不出 2 汉语文化流行语部分英译实例英译翻译较有精准性的好的范例如下:positive energy 正能量tough girl 女汉子Save face 挽尊:挽救楼主尊严 I don’t know 不造 Chinese dream 中国梦 Is there any 有木有 buy buy buy 买买买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一下有一些摘自项目中的汉语文化流行语总结的实例来加以证明。

悲催 very sad火星文 Martian language 非主流 not the stream 囧 embarrass 欢型 fashionCheck it out 切克闹 Cut Cake 切糕三、汉语网络流行语存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在中外不同场合的大致状况 汉语网络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中国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内容上,包括其相关的来源出处,以及感情色彩方面。

相反,由于中国文化的地域限制性,致使很多英译的汉语流行文化尽管在意思上是对的,但是其感情色彩并不强烈,程度上也不够,甚至在内容上有所偏颇或者完全与内容不符。

浅析网络流行语英译问题

浅析网络流行语英译问题

2422018年04期总第392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网络流行语英译问题文/王哲先【摘要】网络流行语是基于网络由网民创造的,在网络中约定俗称的,流行的表达方式。

它涉及到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反映了中国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中外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网络流行语和新词的翻译成为外国友人进一步了解汉语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必将全球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英译【作者简介】王哲先(1980- ),男,汉族,辽宁海城人,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用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网络流行语英译研究》(项目编号:RWQN-1502)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网络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人们利用网络进行日常交际、商务活动、新闻获取、学习娱乐等活动。

网络流行语随之应运而生。

网络流行语指在网络流行的,约定俗称的网络语言,其涵盖了当代社会的很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娱乐等,负载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研究可以促进外国人对中国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网络流行语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广大网民所争相使用,并广为乐道。

其具有其它语言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一些语言特征:1.富有“创造性”。

网民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会突发奇想地使用一些新的方法来表达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看法,而这一表达方法被其他的网友不停地引用,渐渐地就成了一段时间的网络流行语。

比如用“驴友”(travel companions)借指一同出去旅游的伙伴,用悲催,杯具(a tear-inducing misery)表示令人心酸的事情,用数字“8147”表示不要生气等等。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并被大量人使用的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社交背景,直接翻译可能会失去原文的含义和幽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讨论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

正确理解流行语的含义是进行翻译的关键。

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往往与原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流行语的使用场景和上下文进行适当的分析,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需要考虑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因此同样的网络流行语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翻译方式。

翻译者应该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并在翻译中适当地调整和转换表达方式,以使翻译更容易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流畅性。

网络流行语往往以简短、有趣和易于记忆的方式表达,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这种特点。

长句和复杂的表达方式可能会丧失流行语的魅力和幽默性,因此翻译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长句和复杂的词汇。

在进行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时,有时候也会选择保留原文。

一些网络流行语在国际互联网上已经普及并被广泛理解和接受,因此直接使用原文可能会更有效和更具表达力。

这种翻译方式需要翻译者对目标读者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任务。

翻译者需要理解流行语的含义,考虑文化差异,保持简洁流畅的表达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式。

只有以这种综合的方式进行翻译,才能准确地传达网络流行语所包含的信息和情感。

浅析网络热词的汉译英

浅析网络热词的汉译英

翻译 的时候 根据具体所 表达 的意 思,用 e m b a r r a s s e d ,g l o o m y 或c o n f u s e d 代 替。又譬如 ,在中文 网络语言里用 “ 踝 ”来形容人很呆 , 很傻 , 很天真。 “ 霖” 在 古汉 语 中 间 “ 梅 ”, 但 由于 它 是 由两 个 “ 呆 ”组 成 ,故 成 为 形 容 人 比 呆还 呆 的 意 思 . 在英 语 中根 据 意 思 可 以 翻 译 成 “ N u t s /V e r y s i l l y o r s t u p i d ” 。

浅析 网络热词的汉译英
2 1 3 1 6 4 常州工程 职业技 术 学院 江 苏 常 州 余丽梅
接 要 :随着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 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新词越 来越多的进 ^^们的生活。而汉语作为全世界使用人数 最多的语言也正随着网络 的兴起 ,加速变 化着 。越来越多的网络热词出现在 互联 网中,将这些网络热词翻译成英语 ,使其既能达意,又能体现 网络文化的特点将有助 于两种文化间的交流。 关硅词 :互联 网 热词 翻译 方法
音译法是指直接 以发音 作为翻译代替意 思的方法。在英语中许 多来 自 汉 语的外来词就是通过音译法进入英语 中的, 比如麻将 ( M a h j o n g ) 、 豆腐 ( t o f u ) 、 功夫 ( K u n g F u ) 等。 例如前言中所提到 的“ 土豪” ——“ t u h a o ” 和大妈——“ d a m a ” 就音译法的代表。当然像这类音译 的新词是否真正能让英语国家的人理解并广 泛接受还有待考验 。 另外汉语拼音 “ 太 空” ( t a i k o n g ) 和希腊词 “ n a u t  ̄ s ”( 航 行者 )组成英语单词 t a i k o n a u t( 太空人 ),主要用来指 中国航 天员,现 已收 录牛津词典中。 四 、语 义 再 生 法 英语具有词根 ,词缀 的构词特征 ,这使许 多英语的网络词汇是 网民们根 据 拼 写 规 则 创 造 出来 的 。例 如 “网 民 ”— — “ n e t i z e n”这 个 词 在 英 语 中 是 由 n e t + c i t i z e n 合成的。网络名人在英语网络 中的单词是 “ c e w e b r i t y ”是有 w e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热词“中国式”英译的问题
【摘要】网络热词层出不穷的现象是网络通讯飞速发展的产物。

网络热词更新快,具有特定的背景文化,而对网络新词、热词的翻译则五花八门,本文将通过最新网络热词汉英译文的分析比较,探讨网络热词“中国式”英译的问题及其汉英翻译原则。

【关键词】网络热词;翻译理论;翻译原则
网络热词幽默又贴切地反映了时下最新、最热门的社会现象,调侃了大众关注的社会时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受到广大网民和年轻人的青睐。

网络热词不仅在日常交际中被广泛使用,而且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新词、热词。

同时,网络热词层出不穷的现象又是对英文译者的新挑战。

下面将从时下网络热词的特点对翻译的影响,并就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热词的汉英译文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网络热词“中国式”英译的问题及其汉英翻译原则。

一、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其对英译的影响
1.时效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传播信息量大,更新及传播速度惊人,传播媒介、交流平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网民频繁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实现交际等等都是网络新词、热词不断涌现、实时更新的影响因素。

例如:网络热词给国内出现的一些特殊的群体进行了颇带喜感的归纳。

从已经耳熟能详的“丁克族”、“月光族”、“啃老族”,“蚁族”到新鲜的“丁狗族”“草莓族”“向日葵族”“赖班族”“恐归族”,实时地归纳了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群体特点。

2.娱乐性。

网络热词中不乏幽默风趣,让网民在日常生活中缓解压力,释放情绪。

如:“亲”,“坑爹”,“你懂的”,“吐糟”等。

3.文化性。

网络热词反映着历史人文的方方面面,如:“杜甫很忙”,“元芳体”;某些针对社会时弊的网络热词更是颇具“中国特色”,反映网民们触觉敏锐,关注社会民生的热点时事,并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调侃某些社会现象,如:“拼爹”,“高铁体”,“校长撑腰体”等。

4.时尚性。

网络热词体现了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和对新事物的钟爱。

网络热词用语新颖,折射出年轻人的无穷智慧。

如:“高富帅”,“白富美”,“凤凰男”等词,既生动又形象的描述了人们心中特定的人群。

5.大众化。

网络热词还是高效、便捷的沟通表达方式,许多网络用语都采用数字、符号、缩略语的形式表示,使网民们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如:“9494”即“就是就是”的意思,要表示“等一等”直接用“= =”,“PS”表示顺带说一下的意思,“LZ”表示论坛楼主等等。

网络热词由于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更新速度快,有的带着浓浓的“中国味”,
是文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它不像规范语言有约定俗成的译文表达,所以网络上常出现多种译文版本,翻译效果良莠不齐,有的译文可以让国人会心一笑,却让外国友人不知所云,也达不到有效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目的。

对网络热词的翻译既要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内涵意义和文化背景,又希望尽量保留网络热词的俏皮和趣味,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是对英译者的一大挑战。

二、网络热词“中国式”英译的现象分析
由于对网络热词的翻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网络上出现的热词英译版本五花八门。

有的译者希望保留源语的娱乐性而采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再现网络热词,结果往往导致网络热词“中国式”英译的现象。

可是,如果网络热词英译的“中国特色”过浓,而译语读者又对中国文化背景不熟悉或从未接触新近的时事热点,根本无法理解网络热词的意思,更别说体会它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翻译的效果,不能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

以下将对新近网络热词的不同翻译版本进行分析比较,试图走出网络热词“中国式”翻译的误区,并探讨网络热词的翻译准则。

例1:“恐归族”的网络英译文主要有Festival reunion-phobic或者home-fear group。

恐归族是指那些在外地工作,由于工作、春运、花销大、被催婚等原因不愿意回家过春节的人的概称(百度百科)。

其中从home-fear group中,译文读者并不能了解到“恐归”的原因,造成理解困难,所以在《中国日报》中,对“恐归族”的翻译采用了解释法作补充说明:“In contrast to the mass enthusiasm for returning home for family union during the upcoming Spring Festival,there are some,becom ing known as the “home-fear group”,who have deep reservations about going back home.春节临近,很多人急切盼望着回家与亲人团聚,但与之相反,一些被称为“恐归族”的人们却对于回家有着深深的顾虑。

”显然,例句中用定语从句作了补充说明使译语读者更容易理解,而且上下文关于春节的情景介绍也让译语读者了解到一定的中国文化及该网络热词产生的背景。

例2:“打酱油”被翻译为get some soy sauce显然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生硬的翻译,恐怕只有源语读者能够领悟其幽默风趣的意味,却使译语读者不知所云。

其实“打酱油”一词来源于对一位广州市民的采访,当记者问到他关于一则报道的看法时,他说:“关我什么事情?我是来打酱油的。

”意思是“我路过,我不关心。

”所以,“打酱油”翻译为“It’s none of my business.”、“I’m just passing by.”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让译语读者理解
例3:网络上多把“凤凰男”翻译为“Phoenix man”,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译版本。

所谓“凤凰男”,就是指集全家之力于一身,发愤读书十余年,进城市后,娶了孔雀女(城市女孩的代名词),终于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一个家族蜕变带来希望的男性(百度百科)。

“phoenix”凤凰一词本有浴火重生的意思,容易让译语读者产生误解。

如果把“凤凰男”翻译为ugly duckling,丑小鸭,更能突出“凤凰男”从贫穷到富裕的蜕变。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网络热词的“中国式”英译现象引起了译者的思考。

在翻译的过程中,是追求保留源语的幽默风趣、文化背景,还是以传递信息,以更好地让译语读者理解网络热词的实际交际
意义为目的呢?
三、网络热词翻译原则的探讨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盲目的追求华而不实的语言风格会对信息传达产生不良的影响,给译语读者的理解造成障碍,不能很好的实现交际的目的。

通过对网络热词的英译翻译比较与分析,就网络热词的翻译原则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网络热词的翻译主要是为了交际需要,这符合网络热词从网络交际中来,又被众多网友通过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传播扩散出去的特点。

其次,网络热词用其特殊的方式反映我国的人文历史,时事热点,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所以对网络热词的翻译还肩负着传播文化的目的,如果只拘泥于形式上的对应,却让译语读者不知所云,显然不能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对于某些在特定背景下被创造的网络热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作适当的背景介绍,补充说明该词的来龙去脉,给译语读者理解提供便利。

最后,翻译网络热词还应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翻译。

上文提到的“打酱油”一词单独使用的时候可以翻译为“It’s none of my business.”,可是在其他语境中又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

例如:一个十分依赖客户提供内容和互动的网站会发现10个人里有9个都是打酱油的。

A site that demands too much interaction and content generation from users will see nine out of ten people just pass by.(有道词典)这时,打酱油则表示路过、围观、不参与互动的意思,所以翻译成“pass by”。

网络热词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从网络热词的起源和用途上看,到底是以交际为目的,不管是幽默、是讽刺、或者是调侃,都离不开传递信息这个目的,因此,在对网络热词进行英译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让译语读者更好的理解,而不是拘泥于字面意思和形式。

总的来说,网络热词的翻译应以交际为目的,以信息的准确传递为标准,为译语读者所接受的翻译版本才是合理的。

网络热词源源不断的涌现在网络上,译者应该实时地根据交际需要对网络热词进行准确合理的翻译,让译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源语意思,并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吕奇.从翻译目的论析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5(7).
[2]官煜瑜.网络热词的文化透视及英译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