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王洋

合集下载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一、引言土壤和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土壤和土地资源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的实习成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壤类型和质量:通过野外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量状况,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的布局和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为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3. 评估土地资源保护现状:了解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状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我们选择了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的样地进行野外调查,记录土壤质地、颜色、湿度、pH值等指标,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土壤采样。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的分析,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 调查问卷:通过编制调查问卷,与当地居民和农民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土壤和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情况。

四、调查结果1. 土壤类型和质量:经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发现砂质土壤较多,适用于蔬菜和果树种植;部分地区的土壤酸碱度较高,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需要加强有机肥料的使用。

2. 土地利用现状:大部分土地被用于农田和城市建设,而森林和草地等生态环境较少;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过度利用和破坏的现象,导致土壤侵蚀和资源浪费。

3. 土地资源保护现状:一些农民缺乏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同时,城市建设扩张使得农田面积减少,造成土地资源的丧失。

五、问题分析与建议1. 土壤质量改善:加强土壤调理和改良,适时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

土壤调查实训总结报告

土壤调查实训总结报告

土壤调查实训总结报告土壤调查实训总结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深入了解土壤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训过程1. 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校园内的三个不同地点进行土壤采样和调查。

通过观察和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湿度等特征,初步了解了土壤的基本性质。

2. 实验分析: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我们使用了pH试纸和甲醛试剂分别测试了土壤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

同时,还进行了养分分析,通过加入不同的试剂并观察变色反应,确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

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三个地点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第一个地点的土壤酸碱度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第二个地点的土壤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第三个地点的土壤酸碱度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

在养分含量方面,三个地点的土壤中均富含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但含量有所差异。

三、实践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我个人的实践心得: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自参与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仅凭理论知识是无法真正了解问题本质的,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

2. 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本次实训要求我们在小组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与同学们的密切配合,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与人沟通和协调团队工作,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3. 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土壤调查和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地点的土壤性质也存在差异,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到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四、改进建议在本次实训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对于实训的一些建议:1. 实践环节可以更加充实: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中,我觉得有些环节比较简单或重复,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

2022年最新土壤专业实习报告范文5篇

2022年最新土壤专业实习报告范文5篇

2022年最新土壤专业实习报告范文5篇实习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立业观,适应市场,顺利就业。

通过实习,大学生能提前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最新土壤专业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最新土壤专业实习报告范文1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

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

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

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

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

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

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2022年最新土壤专业实习报告范文2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情况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情况报告

实习情况报告我于2023进行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土地资源调查、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等工作。

通过实习,我对土地资源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进行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地图阅读、野外调查技巧和数据采集等。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土地资源调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土地资源调查的流程和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实际工作。

我和团队成员一起,深入农村和农田,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我们查看了农田的土壤质量、作物种植情况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并与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土地利用需求和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我深刻了解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管理的复杂性。

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开始进行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的工作。

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将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制作了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在报告中,我详细描述了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壤质量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这项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写作能力。

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参与了实习总结和报告答辩的环节。

在总结会议上,我与其他实习生分享了实习经验和收获,并接受了导师的指导和反馈。

在报告答辩环节中,我向导师和同学们展示了实习成果,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我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地资源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也了解到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土地质量退化等。

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土壤调研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土壤调研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土壤调研社会实践报告总结一、前言土壤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土壤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状况,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我们开展了一次土壤调研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使用各种调查工具和技术,对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并在实地调查中了解了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具体情况。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对土壤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土壤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3个徒步之旅识别了土地利用方式和调查了土壤质量,并调查了农村社区村民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看法。

我们的调查目的如下:(1)了解土壤的基本状况(2)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状况的影响(3)认识村民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认知(4)深入了解土壤保护和治理的具体情况(5)总结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次调研活动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土壤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社会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三、调研方法和步骤3个徒步之旅使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和步骤,以确保调研工作的全面和准确。

1. 土壤采集和分析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使用了相关工具和仪器,对不同地段的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并运用土壤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微生物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地段的土壤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跟进观察我们还对调研地点进行了跟进观察,以了解不同地段土壤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情况和土地利用方式,从而分析不同因素对土壤状况的影响。

3. 问卷调查为了了解村民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认知,我们设计了相应的问卷,并对当地村民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社区居民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态度和看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调研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土壤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总结和建议:1. 土壤质量普遍较差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段的土壤质量较差,存在着严重的酸化或碱化现象,部分地段土壤中存在着过量的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

土地实习报告【四篇】

土地实习报告【四篇】

⼟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能⼒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和意义。

本⽂是为⼤家整理的⼟地实习报告【四篇】,仅供参考。

⼟地实习报告【⼀】 ⼀、实习⽬的 ⼟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地的⼟壤所组成的⼀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物质能量的交换。

⼟壤是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壤与⼈类关系⼗分密切,⼈类⽣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部分来源与⼟壤,故了解⼟壤,分析⼟壤,创造良好的⼟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长发育,是提⾼⼈类物质⽂化⽣活⽔平的重要⽅⾯! 野外教学实习是⼟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壤剖⾯性状观察的⽅法,了解⼤明⼭和弄拉⾃然保护区主要⼟壤类型的分布、成⼟条件、剖⾯特征及改良利⽤措施和实现⼟壤的可持续开发利⽤。

⼆、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明⼭⾃然保护区、弄拉⾃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x⽇到xx年x⽉x⽇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剂、软卷尺、⽐⾊卡、⼟⼑、标杆、蒸馏⽔等。

4、实习⼈员:⼴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共120⼈和指导⽼师2⼈。

5、指导⽼师:周兴⽼师、罗献宝⽼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壤剖⾯形态观察分析 ⼟壤剖⾯是指从地⾯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坑,⼟坑深度按实际需要⽽定,标准剖⾯要⼀⽶宽两⽶长,⼀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为观察的⼀⾯,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壤。

观察剖⾯时,应先从上⽽下划分若⼲层次(⼀般以层颜⾊、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主要有:⼟层厚薄、颜⾊、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践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前言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

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土壤资源是一种具有脆弱性的非再生资源(人类的时间尺度上)。

因此,了解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土壤资源可续发展的前提。

为了较全面的理解胶东土壤资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进行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野外实习。

通过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桐木岭主要土壤资源的现状,农业利用和肥力水平以及存在的生产障碍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使我们在更好地掌握土壤调查与评价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认识土壤,野外调查土壤的知识与方法。

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大,土地结构差,土壤肥力弱,生产力不强。

加上人口众多,为了人民生活需求,化肥施用量越来越大,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土地严重退化。

土地资源减少。

所以在现在开展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势在必行。

区域概况:桐木岭地处花溪区城市中心南片区,东抵花孟社区,南接青岩镇,总面积为15.39平方公里,总人口3930人,其中少数民族3140人,占总人口的80%,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寨。

大学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大学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土壤资源是一种具有脆弱性的非再生资源(人类的时间尺度上)。

因此,了解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土壤资源可续发展的前提。

为了较全面的理解胶东土壤资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进行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野外实习。

通过胶东主要土壤资源的现状,农业利用和肥力水平以及存在的生产障碍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使我们在更好地掌握土壤调查与评价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认识土壤,野外调查土壤的知识与方法。

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莱阳市大夼镇属丘陵地带,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北部、东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属低山丘。

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

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

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年平均气温11.2 ,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

实习第一站为大夼镇牟格庄(位于莱阳市东南部)地势相对于实习第二站刘家庄村高一些(刘家庄村位于大夼镇东南方向),大夼镇牟格庄位于丘陵的上端以种植玉米为主,自然产量较低,一年一熟。

沿着大夼镇向山坡下面走,种植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种植玉米逐渐演变成种植设施蔬菜。

大夼镇牟格庄土壤分层为A-层结构:A层:0-15 PH=6 ,通体无石灰反应,为粉壤土土壤结构,粒状植物根系较多;土壤较松散动物蚁穴较多,土壤孔隙度大,土壤为深紫色(当地人称黑土)层: 15以下,PH=6.8 通体无石灰反应;为粉壤土结构;石粒植物根系无,土壤较紧实,无动物蚁穴,土壤孔隙度小,土壤颜色为紫色,母质为深色玄武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专业班级: 2012级土地资源管理五班学号: 033120512姓名:王洋指导教师:霍习良王殿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5年8月1日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观察不同地貌类型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

2.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

3.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4.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5.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

二.实习准备1.工作底图、调查工具、交通、经费的筹备2.实习动员会:安排各项工作3.资料及业务准备三.实习地区概况1 白洋淀: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

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

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

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

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

面积336平方千米。

白洋淀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干燥度1.40),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大陆度64.3)。

四季分明。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2.易县2.1气候条件: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平原区年均温11.4~13.5℃,≥10℃的积温4065℃,无霜期186天,年降水量564mm;山区平均气温9.4~9.7℃,≥10℃的积温3880.7℃,无霜期160天,年降水量668mm。

2.2地形地貌: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1813~32米,大地貌有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西部为山地,有五大山脉:摩天岭、云蒙山、五迴岭、五峰寨、狼牙山,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

本测区属丘陵区,基地海拔80多米,有些丘陵,地形主要有河床、河漫滩、阶地、黄土台地、山地(山脊、山坡、山麓)、母质和土壤,其利用方式也不同。

2.3植被条件:山地有些乔木,主人工林,像松、柏、槐、杨、柳等,较高山有栎、桦树等,草本主禾本科,如白草、菅草、黄背草,灌木有酸枣、荆条,长势阴坡好于阳坡。

阶地大部分被利用,主种植粮食作物,台地以旱作为主母质,没水浇条件,低阶地有水浇条件,种植一些高产作物,除此之外有些田间杂草和乔灌木。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瓜果类。

2.4母质类型:主要分布有碳酸盐类岩石(沉积岩),还有岩浆岩、变质岩、碳酸盐主要燧石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岩浆岩,岩浆岩有安山质凝灰岩,变质岩有花岗片麻岩,其母质有残坡积物、洪冲积物,还有黄土(新黄土和老黄土)等。

2.5经济状况: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限制,工农业基础薄弱。

过去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单靠种植业,人民生活不富裕。

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较快。

特别是河北农大太行山开发,给这里农民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

如今,农业不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交通、通讯不断完善,矿产、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人民生活迅速得到提高。

四.白洋淀地区实习路线:1.保定—白洋淀:地形由山麓平原区向冲积平原区过渡,地势越来越低,主要观察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的变化。

测区土壤类型为潮土,主要的土壤亚类有湿潮土,沼泽土等。

2.保定—西陵林场:地形由山麓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势越来越高,地下水水位逐渐加深,使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减弱,直至不参与土壤的成土过程。

由于地形的变化,太阳辐射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五.清西陵地区工作步骤: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

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3.评土比土;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六.西陵区的土壤调查:1.从保定出来一路向西,满城测区为山前平原的上部,母质类型是河流冲击物,不算台地。

地下水对土壤的影响逐渐减小,看不到氧化还原层。

主要是看褐土的亚类,典型褐土的上部HCL的反应微弱,下部较强;碳酸盐褐土整体反应很强或是上强下弱,主要影响因素是母质;潮土褐土在1m以下出现氧化还原层,有锈纹锈斑;褐土性土不长农作物。

满城测区黄土台地,基岩是石灰岩,新黄土的质地轻直立性结构明显并有大量的假菌丝出现和砂姜,质地粘重,盐酸反应强烈。

老黄土基本上无盐酸反应(判断新老黄土主要是看其质地是否均一,是否夹有碎石)。

古风化壳:颜色更深,石灰岩的上层,土体颜色发红,夹杂碎石,滴盐酸后基本上不冒泡。

植被:酸枣、荆条、草本植被类型。

2.从实习基地出来向九龙山方向出发,经过了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定土类时,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

然后是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

3.西陵测区属清朝皇陵区,人为因素对土壤影响较大,有些土壤经过人为扰动,破坏了土壤的典型性。

七、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1)气候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气候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时,也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

(2)地形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

(3)母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

(4)植被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

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5)时间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

(6)人为活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人为活动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2.土壤分布规律:(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部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

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刨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

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为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

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

北易水河测区本该有河漫滩,由于改造的大,未被利用的地方是冲积土,土层薄,下层沙质无层次,成土年龄短。

大面积是潮褐土,有锈纹锈斑出现,有少许潮土。

(2)高阶上分布有潮褐土(山区最好是耕地),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即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内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为1米以下(潮土为土层30-40cm)。

九龙山测区海拔110m,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

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

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

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

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

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

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

(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八、测区各主要土壤类型(土种)的特点及改良利用:1. 主要土壤类型(土种)的特点:(1)褐土性土:成土年龄短,土层发育差,土层较薄,只有两个剖面层即A--C剖面。

一般分布在山顶或是山体阳坡。

土质粗,多含沙砾和砾石,多为砂壤或轻壤。

盐酸反映微弱。

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的残破积物。

(2)典型褐土:土地构型::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

上面盐酸反映微弱,下部反映强烈。

母质为残坡积物。

所处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深,不参与成土过程。

新生体有砂姜和假菌丝。

(3)碳酸盐褐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阶地和盆地的边缘。

主要发育在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

母质中含有大量的钙。

黄土母质多为轻壤--中壤,质地均一,土层深厚。

(4)潮褐土:分布在山麓平原中下部,洪冲积扇末端的指状缓岗上。

母质层中出现锈纹锈斑。

母质为河流洪冲积物,质地为轻壤到中壤。

(5)潮土:分布在冲积平原岗地向洼地过度的倾斜平地上,山区的沟谷处也有零星分布。

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

母质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多为中壤----重攘。

无盐酸反应。

理化性状:①有机质含量0.6%-0.1%②碳酸钙含量8%③质地多变,从砂壤到中壤,质地剖面复杂④钾含量丰富,速效钾含量120mg/kg以上,速效磷缺乏,缺氮少磷。

(6)冲积土:分布在河漫滩地区,母质是河流的洪冲积物,无明显指示植被,多为田间杂草,剖面呈A-C剖面,土壤成土年龄短,层次不明显,几乎无明显的诊断层。

砾石含量多,质地粗,几乎无盐酸反应。

土种的确定:有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之分。

自然土壤:按土层厚度划分:薄层<30cm;中层30-60cm;厚度>60cm。

耕作土壤:按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划分(表土质地: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及粘土。

土体构型:夹砂或砾石层,腰砂或砾石层,体砂或砾石层,底砂或砾石层,夹粘层,腰粘层,体粘层,底粘层)。

2. 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

(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

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