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件
合集下载
资源调查与评价PPT课件

若缺乏质量分级的明确规定,则可以本地区较 成熟的公认的有关资源质量分级的成果,如草 场分级、耕地分级等作为评价的标准值应用。
25
精品课件
2020/4/18
五、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序
不同类别的资源评价,其评价目的、内容与方 法不同,其工作程序有别。但总体而言,其评 价程序大体相似,一般可划分为室内准备(准 备阶段)、野外调查与制图(中间阶段)、室 内成果整理(最后阶段)三个阶段,其中每一 阶段又包括若干个工作环节。
利
土地潜 野 林
牧用
农用
用
力评价 生 业 限 中 优 限 中 优 特
限
选
制等
制等
优
制
择
Ⅰ
与
的
障
自
Ⅱ
碍
由
Ⅲ
性
与
Ⅳ
增
适
Ⅴ
加
应
Ⅵ
性
减
Ⅶ
少
Ⅷ
图 3.2 土地资源潜力评级图
10
精品课件
2020/4/18
二、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一)资源评价目的
评价目的:从整体上揭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提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建议,为充分发挥 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中 间 阶 段
B
最 后 阶 段
有关的土地用途
土地评价单元的确定及其性质
不同土地用途对土地条件的要求
土地评价单元的有关土地质量
针对土地评价单元的土 地质量情况对土地利用 的调整
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与 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的 比较(比配)
土地评价单元不良土地 质量改良的价值内涵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
29
精品课件
25
精品课件
2020/4/18
五、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序
不同类别的资源评价,其评价目的、内容与方 法不同,其工作程序有别。但总体而言,其评 价程序大体相似,一般可划分为室内准备(准 备阶段)、野外调查与制图(中间阶段)、室 内成果整理(最后阶段)三个阶段,其中每一 阶段又包括若干个工作环节。
利
土地潜 野 林
牧用
农用
用
力评价 生 业 限 中 优 限 中 优 特
限
选
制等
制等
优
制
择
Ⅰ
与
的
障
自
Ⅱ
碍
由
Ⅲ
性
与
Ⅳ
增
适
Ⅴ
加
应
Ⅵ
性
减
Ⅶ
少
Ⅷ
图 3.2 土地资源潜力评级图
10
精品课件
2020/4/18
二、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一)资源评价目的
评价目的:从整体上揭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提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建议,为充分发挥 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中 间 阶 段
B
最 后 阶 段
有关的土地用途
土地评价单元的确定及其性质
不同土地用途对土地条件的要求
土地评价单元的有关土地质量
针对土地评价单元的土 地质量情况对土地利用 的调整
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与 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的 比较(比配)
土地评价单元不良土地 质量改良的价值内涵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
29
精品课件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第9页/共156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2章-土地利用概论ppt课件

…
…
…
…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j=1,2,3,…,n,Zj 是Zi的转置矩阵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Xi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平衡表表明:要想获得高产出,就必须高投入;掠夺性经营,即少投入或不投入,是很难获得高产出的。
100%
=
投
资
收
入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总
收
入
投
资
总
额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3)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100%
=
投
资
收
益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纯
收
投资总额
入
(或利润)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4)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总额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在中国利用土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3.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什么?
农业的能量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输入物质能量转化为输出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从广义来讲,农业投入能量包括自然投入能量和人工投入能量。产出物能量是指成熟后的农作物所含有的生物产品能量。
…
…
…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j=1,2,3,…,n,Zj 是Zi的转置矩阵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Xi
…
′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平衡表表明:要想获得高产出,就必须高投入;掠夺性经营,即少投入或不投入,是很难获得高产出的。
100%
=
投
资
收
入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总
收
入
投
资
总
额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3)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100%
=
投
资
收
益
增
长
率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纯
收
投资总额
入
(或利润)
×
(%)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4)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总额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在中国利用土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3.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什么?
农业的能量投入产出,是指农业生产中输入物质能量转化为输出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从广义来讲,农业投入能量包括自然投入能量和人工投入能量。产出物能量是指成熟后的农作物所含有的生物产品能量。
土地评价与管理课件

土地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评估、土地适宜性评估、土地利用限制因素评估等。
土地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对象可分为
农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评价、未利用地评价等。
按评价目的可分为
定级评价、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等。
按评价范围可分为
区域评价、地块评价等。
土地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 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定量分析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土地进行评价和预测,如土地适宜 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估等。
综合分析
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对土地的综合评价结 果,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土地评价的完成阶段
编写评价报告
根据分析阶段的结果,编写土地评价 报告,对土地进行评价和总结。
成果应用
制定土地利用目标和计划,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实施和监测等环节,以 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以实现土地资 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权属确认
明确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等权 属关系,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土地管理的目的
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土地管 理的目的是保护耕地、维护土地权益、规范土地市场、保障民生用地等。
土地管理的法律制度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土地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 障,包括宪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
土地评价还可以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 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评估、土地适宜性评估、土地利用限制因素评估等。
土地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对象可分为
农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评价、未利用地评价等。
按评价目的可分为
定级评价、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等。
按评价范围可分为
区域评价、地块评价等。
土地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 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定量分析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土地进行评价和预测,如土地适宜 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估等。
综合分析
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对土地的综合评价结 果,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土地评价的完成阶段
编写评价报告
根据分析阶段的结果,编写土地评价 报告,对土地进行评价和总结。
成果应用
制定土地利用目标和计划,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实施和监测等环节,以 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以实现土地资 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权属确认
明确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等权 属关系,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土地管理的目的
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土地管 理的目的是保护耕地、维护土地权益、规范土地市场、保障民生用地等。
土地管理的法律制度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土地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 障,包括宪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
土地评价还可以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 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全国土地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PPT课件

、相互转换、检查印证的规律
遥感影像、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供应、城镇规划、地
形图、国情普查、城镇建设等数据,当前可以使用1980西安
坐标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
对转换精度进行分析评价
7
基础资料7-1
城 市 正 射 影 像
8
基础资料7-2
城 市 地 籍 数 据
9
基础资料7-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 公用设施用地(0809)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 公园与绿地(081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 公园与绿地(0810)
特殊用地(09)
其他特殊用地(09-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 河流(1101)等
交通运输用地(10)
1公7路用地(1002)
城市土地利用框架
范围,划定村庄土地调查工作边界
调查方法
已完成村庄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的区
域,在村庄地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转换、抽取等方法,
对照遥感影像,转绘调查区内的公用道路(城镇村道路)、农
村居民点(农村宅基地)、水塘(坑塘水面)、林木(公园与
绿化)和其它土地利用图斑的位置、边界,判定和核查土地利
图斑关系检查
检查城乡土地利用图斑完整性、拓扑关系正确性,重点修正 几何拓扑错误,避免零碎图斑的产生
属性质量检查
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的数据结构和约束条件,检 查城镇村土地调查数据的属性结构和数据内容
数据核查修正
初步完成城镇村土地调查工作之后,应会同国土所(分局)、 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委会等部门对城镇村土地调查 成果进行核查,修正错误数据,必要时,应外业补充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

城乡建设用地
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但土地利用强 度高,环境压力大。
林地
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长 周期长,采伐需严格管理。
水域
水体清澈,生态功能强大,但易受污染和 环境变化影响。
草地
草本植物生长快,放牧效率高,但易受过 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影响。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耕地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我国 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土地资源调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优化 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招商引资
土地资源调查为投资者提 供了详细的土地信息和数 据,有助于吸引投资。
土地市场监管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 土地市场监管,维护市场 秩序,防止土地投机。
土地资源调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林地
覆盖着森林、灌木和 草地,是生态保护和 木材生产的重要资源 。
草地
用于放牧和草本植物 的生长,是畜牧业的 基础。
水域
包括湖泊、河流、水 库等水体,具有生态 、景观和资源价值。
城乡建设用地
包括城市、乡镇和农 村居民点,是人类生 活和生产的场所。
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耕地
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但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
土地资源调查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调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 供了基础数据和信息,有助于合 理规划城市、农业、生态等各类
用地。
土地权属管理
通过土地资源调查,确定土地权属 关系,为土地登记、发证等工作提 供依据。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支持土地征收 和补偿工作,保障被征收者的合法 权益。
《土地生态评价》课件

社会福祉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兼顾社会福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合理规划 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5 土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保护
01
确保土地资源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需求。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评价方法与技术
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技术手段
土地生态评价需要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 获取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和生态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02 土地生态现状评价
02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土地资源生态修复
03
对受到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
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平衡维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 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环境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 染,降低污染物排放,保 护环境质量。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其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的土地 利用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其生态和经 济效益。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价值
01 02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资源现状
01
02
03
土地类型与分布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兼顾社会福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合理规划 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5 土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保护
01
确保土地资源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需求。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评价方法与技术
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技术手段
土地生态评价需要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 获取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和生态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02 土地生态现状评价
02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土地资源生态修复
03
对受到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
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平衡维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 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环境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 染,降低污染物排放,保 护环境质量。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其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的土地 利用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其生态和经 济效益。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价值
01 02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资源现状
01
02
03
土地类型与分布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实习课件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实习课件
目录
• 实习概述 •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 土地资源规划与设计 •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 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
01
实习概述
实习目的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现状。
实习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地资源 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情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求,制定土地利用 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整治与保护
针对土地资源存在的退化、污 染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治措 施,提高土地质量,保护土地 资源。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影响
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土地退化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影响
水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案例
01
土地资源开发实践
02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03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案例
土地改良
1
土地资源开发案例
2
3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土地利用规划
02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土地资 源的上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城市用地 等。根据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可将其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等不同类型。
土地资源规划案例
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案例、某地 区土地整理案例等。
目录
• 实习概述 •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 土地资源规划与设计 •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 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
01
实习概述
实习目的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现状。
实习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地资源 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情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求,制定土地利用 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整治与保护
针对土地资源存在的退化、污 染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治措 施,提高土地质量,保护土地 资源。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影响
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土地退化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影响
水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案例
01
土地资源开发实践
02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03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案例
土地改良
1
土地资源开发案例
2
3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土地利用规划
02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土地资 源的上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城市用地 等。根据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可将其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等不同类型。
土地资源规划案例
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案例、某地 区土地整理案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包括本县行政区域形 成的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变化情况,进行外业调 绘时,本县所辖区、乡(镇)、场、村数; 2、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 水文地质等自然概况; 3、社会经济情况:包括全县辖区内乡(镇)村 集体经济组织、国营农、林、牧、渔场、工矿交 通等用地单位的分布,各类用地面积及所占比例 人口劳力、户数、人均耕地、各业生产水平、人 均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概况。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评价的特点 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 进行多因素分析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卫星遥感调查方法
卫星遥感调查法 卫星遥感调查法是利用卫星上的各种光电遥感
器感知目标的性质和状态,收集某些目标的电磁辐
射信息的一种方法。
Your site here
LOGO
卫星遥感调查方法
卫星遥感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特点 宏观性强 多时相重复、资料更新快 多波段性 多资料性 近于垂直投影 商业性强、价格低廉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TM影像解译标志 形状
整体上呈面积较小 的不规则的条、块 状 大小不等、形状各 异的斑块 不规则斑块 具有不规则边界的 雾状斑块 相连的积云状不规 则斑块 不规则斑块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三)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途径及建议
1、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程度、利用水平的分异状况 根 据土地利用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把全县划分成若干土地 利用区,分区叙述各种地类的分布、比例和利用状况。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根据调查结果,通过 人地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和农业内部各业用 地之间的比例与矛盾,分析各类土地历年增减情况,以 及土地利用情况的供需矛盾,提出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上 存在的问题。
根据行政界线、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和权属界线成果图件 ,综合叙述调查情况和成果。调查前存在哪些边界纠纷 ,调查后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遗留问题,并提出解决 存在问题的建议等。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 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 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 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 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 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 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 程。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的编写
(三)土地类型分类
说明土地类型的形成和演变、分异特征、土 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和命名。
(四)土地类型的分布与现状
包括土地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面积、形 态结构、和自然特征等,还包括土地类型的质量 评价。
(五)附图和附表
附图为经缩编后的较小比例尺土地类型图、 行政区划图等,附表为各类面积统计表。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3、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通过对各部门用地和农业内部各业用地 的分析、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合 理利用、整治保护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综合发展需 要的建议。
(四)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调查
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经过和方法,取得的
主要成果;资料来源的说明、准确性、现势性
说明。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的编写
(二)环境
• 社会经济概况。包括面积、人口、收入等。 • 气候。包括太阳辐射、年均温、积温、极端气温、降 雨量、降雨分布、蒸发量、降雨的强度特征和降雨与 作物生长季节的关系等。 • 地学特征。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地下水的水文地 质。以及地球化学条件等。 • 植被。包括植被类型、植被单元的描述和生态系统。 • 土壤。包括主要类型的剖面描述、各类土壤的物理性 状、肥力特征、分布规律等。 • 土地利用。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种植制度、土地管理 等。
Your site here
LOGO
面积量算方法
求积仪法 求积仪法是利用机械式求积仪或数字求积仪 量算面积。 计算机面积量算法 计算机面积量算法是利用数字化图中N个点 的坐标,引入计算面积方法,自动计算被测图型 面积。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 2007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 、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 理特性等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 进行统一分类。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 个,二级类57个。 国家标准科学、严谨、具有可操作性,为实现 城乡一体化提供分类依据,且与国际相接轨,解决 了对同一土地利用现状,不同部门统计数据不一致 的问题。
LOGO
土地构成要素的野外调查和分析
气候: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积温)、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 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强度)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状况 害 植被: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特种土宜植物 土壤: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障碍因素
土地资源调查为查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
某一单位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
而进行的量测、分析和评价工作。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资源调查目的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管理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
数据;
3、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检测的实现过程;
4、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
及对策进行详细的评述;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3、土地资源结构分析及利用特征 简要说明本县土地 利用的比例、结构,归纳本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着 重说明土地一、二、三级地类的数量、比重,并用图表 表示;还应对历次的调查与统计局的统计面积进行列表 比较,对土地类型动态化进行分析,揭示土地类型变化 规律和趋势;分别进行全县的土地综合评述和分区评述 、叙述的论点要明确、论据须充分,评述有力度; 4、未利用土地分布及其主要特征 包括宜农、宜林、 宜牧土地评价及可垦前景预测。
地类
耕地
色调
青色
影像特征
边界不清。内部青 蓝,色调均匀 色调均匀,不同斑 块疏密也不一致 色调不均匀,轮廓 不清晰 色调深重不均,大 致可看边界 沿路边延伸,与地 貌的相关性好 边界明显,轮廓清 晰 Your site here
林地
草地 沙地 裸地 其他用地
深绿色
浅绿色 白色 褐色 黑色
LOGO
Your site here
确 定 验 证 样 区
选 好 站 立 点
底 图 定 向 定 位
地 类 调 绘
补 绘 地 物
调 绘 整 饰
填 写 外 业 调 查 记 载 表
样 区 调 绘 验 证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资源调 查
土地构成要 素调查分析
土地类型调 查
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
专项土地资 源调查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LOGO
面积量算原则
图幅为基本控制 分幅进行量算
按面积比例平差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Your site here
LOGO土地资源调查报告来自编写一、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前言 说明调查地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工 作范围;任务的目的、由来;调查人员组成,
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 备、其他资料的收集、用品准备等
调绘前准备工作, 路线调查、制定土 地分类系统、室内预判
内业处理
资料整理分析、遥感图象转绘、面积量 算、编制专题成果图、编写调查报告和 技术总结报告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基本特特征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说明要简明
扼要,说明本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其分类依据,
对分类的特点要重点叙述;
2、各类土面积数量、分布特点 对各类土地的面积、
比例、分布、质量、利用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类型调查
主要内容
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
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
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任务:
(1)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 (2)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权属单位和行政 单位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 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