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第1课时)

合集下载

《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执教时间:2010年4月22日执教班级:墩头镇中心小学六年级(3)班执教老师:包信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互动:孔子知识擂台赛。

1、出示孔子图像2、简介孔子师:同学们,对于孔子你们课外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汇报一下你课外劳动成果?生1: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他即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

生2:孔子及其弟子言论都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生3:孔子共有三千多名弟子,其中出名的有七十二贤,最为出名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3、孔子名言知多少师: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论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迪,课外你们你们又了解了多少呢?生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2: 子曰:“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4: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

师:课前我们了解了孔子这个东方的大教育家,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将走近西方的孔子——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与这位哲学大师对话,触摸他的灵魂,感受他的心灵,聆听他的教诲,领悟他的思想。

生:齐读课题。

师: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题目中的意思呢?生:突出“最大”。

(生再读课题)师:课外同学们一定对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的哲学大师有所了解,大家对他又了解了多少呢?谁能用一句话说说?(生交流有关苏格拉底的相关知识。

)生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生2: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了解文中的词语。

3、仰仗言语文字了解课文,掌握课文中的内容。

4、以读为经线,训练先生的感悟才干为纬线,贯串整个课堂,从而提高先生的读书才干。

[教学进程]一、名言引入,激起兴味1、出示名言:这句名言通知我们什么?时机是每团体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2、你们对苏格拉底有哪些了解呢?(先生汇报搜集的资料)3、师说:象这样的名人很多,苏格拉底就是其中的一个。

(提醒课题,齐读。

)明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做一次愉快的肉体旅游,去倾听2500年前哲学巨匠苏格拉底怎样教育他的弟子们掌握时机。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这篇课文共有490个字,其中只要2个生字,我置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先生自在读课文,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不懂的中央做上记号。

(教员巡视指点)3、反省读书效果。

(重点指点苏格拉底的三次讲话)(1)反省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定夺衰老摇晃如梦初醒麦垄讪笑追求错失良机(2)选一段来读给同窗们听。

评议读的状况。

(3) 你能说出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吗?提示: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了解或文章的局部外容。

指名说,师酌情指点、也可质疑。

(4) 结合板书给课文分段。

(1节)要求摘;(2~6节)经过中受劝导;(7节)悟出道理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本第一段:1、自在读苏格拉底的话想一想你以为该用怎样的说话语气?可以填上什么词?(严肃、不容质疑)2、假设你是苏格拉底你会怎样要求你的弟子们?谁来试试!第二段:1、自在读一读,他们摘到了吗?从哪里知道的?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有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讪笑他们。

(点拨:〝这时〞指什么时分?该怎样读苏格拉底的话?(老而高))2、从这里可以想象出弟子们的心境怎样呢?(该如何来读?)3、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前后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番:能否将弟子摘麦穗的进程演得给大家看一看?4、一人读一人扮演。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1、学生准备(1)读几遍课文,尽量做到正确通顺。

(2)对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等办法解决,对不理解的句子做个记号。

(3)通过网络、图书和请教别人,尽量多了解一些关于苏格拉底的情况,并概括的写下来。

同时了解一下世界的文明古国有哪些。

2、教师准备多媒体中设计苏格拉底的图片和课文中的相关文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这堂课,老师将带你们去旅游,去做一次精神旅游。

我们将要到一座精神殿堂,与25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汲取他的营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浅谈体会,引导质疑过渡:按我们的习惯,拿出你手中的训练单,小组内学习。

开始!1、小组学习,检查预习。

(10分钟)2、汇报交流,全班展示过渡:刚才每一个小组都进行的井然有序。

哪一组愿意展示一下。

请看大屏幕。

(1)出示词语,指一小组进行汇报。

(2分钟)沉甸甸定夺苍老洪钟嘲笑摇晃追求麦垄如梦初醒不失时机错失良机(2)请一小组来汇报读课文。

(3分钟)过渡:词语掌握的很好。

老师还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要求读正确流利,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发表评价(读课文)(3)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学生汇报了解的内容)师小结:非常感谢组的同学,你们预习的真好!老师还没讲呢,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知识,我真的很佩服你们。

来,为自己喝彩!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要想谈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必须要能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可以将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下面再仔细读读课文,看谁能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读文,提问题(2)展示小组训练单,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5、小组内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筛选提炼:(1)周围到处都是大麦穗,弟子们为什么到头来两手空空?(2)为什么说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3)这个故事,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潜心读文,对话交流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那片金黄的麦田,听苏格拉底说话——多媒体课件:(“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2、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读一读。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1):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 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部分(§2-6):弟子们在麦地里挑 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苏 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 第三部分(§7):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 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的 人生道理。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天,他带领几 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 边。那正是收获的季 节,地里满是沉甸甸 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 们说:“你们去麦地 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 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 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 人。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 的机会。 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 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才突然明 白过来。近义词:恍然大悟
麦垄 惋惜 沉甸甸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东张西望 错失时机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分 为哪几部分?每段讲了什么?
最大的麦穗
“麦穗”是我们常见的事 物,可是文章的题目却用“最 大的”来限制、修饰。读了题 目,你有什么样的疑问?
苏格拉底是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 学的奠基者。他长期靠教育 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 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 方式来进行教育。
最优秀的人 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
麦垄 惋惜 沉甸甸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沉甸甸(diān)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东张西望 错失时机
金灿灿 白茫茫 喜洋洋 眼睁睁 绿油油 黄澄澄 慢腾腾 孤零零
甸(diàn):郊外,多用于地名,如 《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
lǒng
垄: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 30公分左右,萝卜、地瓜等这些作物就种 植在这样的地垄上。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1(PPT)3-3

六年级语文最大的麦穗1(PPT)3-3
要标志,即开始起垄培土,若培土过迟,就会在培土过程中损伤小薯而影响产量。现蕾后天左右开始开花,地上部茎叶生长进入盛期,叶面积迅速增大。盛 花期是地上部茎叶生长最旺盛时期,此后,地上部生长趋于停止,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 [] ⒋块茎的形成 多数品种是在现蕾期块茎开始膨大,但通 常马铃薯到开花盛期,叶面积最大,制造养分的能力最强,所以开花后天左右块茎增长的速度最快,而后随着地上部茎叶的逐渐衰退,输入块茎的养分也相 应地减少,一直到茎叶完全枯死,块茎才停止增大。此时块茎皮层加厚,进入休眠期。 [] 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与浆果的形成,在养分分配上是有矛盾的,因浆 果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基本上同期进行的。植株上浆果愈多,对块茎产量影响愈大,一般要减产%~%,多者可达%以上。所以如果不是为了采收种子,应 对那些结果较多的品种及时摘花、摘蕾,以免浆果与块茎争夺养分。 [] 生长条件 马铃薯种植地 马铃薯种植地 ①温度: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日 平均气温℃~℃为适宜。 [] ②光照: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和作用强度高,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较高。 [] ③水分:马铃薯的蒸腾系数在~之 间。如果总降雨量在~mm之间,且均匀分布在生长季,即可满足马铃薯的水分需求。 [] ④土壤:植株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以表土层深
苏格拉底—— 对弟子说:“你们 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ຫໍສະໝຸດ 不许退,我在麦地 的尽头等你们。”
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同内,温度愈高,出苗所需时间愈短。提早播种,因土壤温度过低,幼根和幼芽生长缓慢或停止而延长出苗期。 [] 种薯 发芽出苗除受土壤温、湿度影响外,还与贮藏期的温度变化有关。播前贮藏温度低于8℃,块茎播种后发芽较慢,所以播前应将低温下贮藏的种薯移至℃以上 条件下晒种。这样出苗速度快,芽苗; 空包网 ; 健壮。 [] 块茎上不同部位的芽眼发芽快慢也不同,一般是顶部芽眼发芽 早,出苗快,生长也最旺盛。相反,愈近脐部的芽眼发芽愈迟,出苗慢,生长较弱。 [] ⒊植株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的植株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根、茎、叶三部 分密切配合,高度协调下生长发育的。从幼苗出土,其绿色茎叶即开始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发育良好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和无机元素,以供 植株各部分生长利用。随着植株中养分的分配和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才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直到开花达到植株最大繁茂。 [] 一般在出苗后天左右, 地下各节的匍匐茎就都长出,并横向伸长。出苗后一个月左右,植株开始现蕾,与此同时,匍匐茎的顶部开始膨大形成小块茎。现蕾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重

最大的麦穗教案合集五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合集五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最大的麦穗教案合集五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教学重点】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质疑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

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2、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这段话,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指名说)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语。

【设计理念:上课伊始,以这样的开头直入课题,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走进文本。

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突出重点】二、解读第一句话课件演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评议。

2、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指名说。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①想想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呢? 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
②文章该如何分段,段落大意 又是什么?
③小组交流。
④时间:3分钟。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 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 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 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 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最大的麦穗
1.读准字音
麦垄(lǒng) 麦穗(suì) 尽(jìn)头
沉甸甸(diān) 摇晃(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g)
2.理解词意
定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1.为什么要以《最大的麦穗》的为题? 2.前面还有更大的麦穗,我们应该怎么办? 3.摘麦穗的用意是什么? 4.第七小节加引号的麦穗具体指什么? 5.如果眼前的麦穗是小的,要不要摘?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静思默想这些问题: ①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②“只许进不许退”是什么意思呢
③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 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3)小组交流。 (4)时间:5分钟。

《最大的麦穗》教案范文

《最大的麦穗》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最大的麦穗》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最大的麦穗》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眼前的机会,做一个有远见的人。

教学重点:1. 课文《最大的麦穗》的主要内容及其寓意。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寓意。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最大的麦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章氛围。

3.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问题示例:课文中的“最大的麦穗”象征着什么?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没有抓住眼前的机会?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分享心得: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寓意,即珍惜眼前的机会,做一个有远见的人。

6. 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要求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富有寓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阅读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最大的麦穗》文本及参考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

4. 学生作业本。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写作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珍惜眼前机会”的作文。

2. 开展班级辩论赛,辩论主题:“现实生活中,机遇是否只留给有准备的人?”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或文学作品,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课文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谢谢!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理解词语
麦垄
垄: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30公分左右,萝卜、地瓜等这
些作物就种植在这样的地垄上。麦垄:麦田中间高出的可以走路的地方。
但麦子不是种在垄上的,文中麦垄只是形容一行行的麦子罢了。
理清课文脉络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第一段( 1 ):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 2—6):写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未必( 肯定 ) 苍老( 年轻 ) 准确( 错误 ) 追求( 舍弃 )
错失良机( 不失时机 )
理解词语
埋头:专心,下功夫。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洪钟:大钟。也指撞击大钟发出的声音。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麦垄:麦田中间高出的可以走路的地方。文中指一行行的麦子。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挑挑拣拣:挑选。
5、分小组讨论,交流:
(1)苏格拉底对他的弟子提出了什么要求? (2)他的弟子最后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我会读
cháo lǒng suì
嘲 垄 穗
嘲笑 麦垄 麦穗
我会做
mái
埋伏
埋头
埋葬

mán
埋怨 似乎 埋人 相似 恰似


shì 似的
我会做
垄( 麦垄 ) lǒng 拢 ( 拉拢 ) 腊( 希腊 ) là
手空空,苏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
第三段( 7 ):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机遇,不 要错失良机的人生道理。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填一填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 借事说理 的散文。文章叙述了古希腊的学者 苏格拉底 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 最大的麦穗 结果 ,弟子们挑挑拣拣,
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 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长期
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 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 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辣( 辣椒 )
选择正确的读音
• • • • • • • • • • • •
尽 ( jǐn jìn )头 埋 ( mái mán )头 似 ( sì shì )的 脑 ( lǎo nǎo ) 袋 苏 ( sū shū )醒 熟 ( sú shú )悉 嘲 (cháo cáo ) 笑 麦垄 (nǒng lǒng ) 希腊 ( là nà ) 颗粒 ( lì nì ) 麦穗 (shuì suì ) 沉甸甸(diàn diān )



√ √


√ √

√ √
我会读
麦穗 扔掉 苍老 追求
诞生 机会 洪钟 摇晃
尽头 定夺 麦垄 嘲笑
埋头 必要 惋惜 成熟
古希腊 沉甸甸 摇摇头 不满意
苏格拉底
颗粒饱满
挑பைடு நூலகம்拣拣
不失时机
如梦初醒
错失良机
填一填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带领( 率领 ) 摇晃( 摇摆 ) 苍老( 衰老 )
定夺( 决定 ) 嘲笑( 讥笑 ) 判断( 判定 )
两手空空 的故事,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
在地抓住 眼前的机遇 ,而不能 东张西望 , 错失良机 。
精读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些什么? 1、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 们已经到头了。” 3、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 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精读课文
第一次: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格拉底的话对弟子们提出几点要求? 1、去麦地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2、只许进不许退。 从苏格拉底“只许进不许退”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1、弟子们只能往前走,没有重新回头选择的机会。 2、苏格拉底的口气非常严肃。 用严肃的口气读一读苏格拉底的这句话。
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经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
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近大师,领略他的风采,共享 他的智慧。请打开课本,我们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 快的精神之旅。
最大的麦穗
名人简介
苏格拉底 是著名的古
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
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