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六章第二节 维生素DKE
厦门大学和中科院的真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历年考研试题分类整理6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

(a)循环的激素的快速失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b)鉴于激素如此快失活,那么在正常情况下,如何使循环中的激素保持恒定?
(c)有机体是通过什么方式使循环中激素的水平改变的?
(a)提供了一种改变激素浓度的方式。激素是一种化学信使,能将某种信息以化学的方式传递给靶细胞从而加强或减弱其代谢过程和功能活动。激素在体液含量甚少,但效果显著,这是因为级联放大作用,所以极少量的激素就可以引起整个机体的反应,若此反应持续发生,则对生物体本身起巨大危害,因此,激素在完成信息传递之后即快速被分解失活。
15.氯霉素可抑制肽基转移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08年)
16.甲基、甲烯基、甲炔基及亚氨甲基统称为一碳单位。(09年)
17.机体内甲基化反应中甲基的主要苴接供体是SAM(S-腺苷甲硫氨酸)。(10年)
18.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10年)
19.机体内与激素合成有关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和VD。(10年)
6.维生素D具有类固醇的结构,可分为VD3和VD2两种。(02年)
7.β-肾上腺素受体具有7次跨膜结构特点。(02年)
8.乙酰CoLeabharlann 进一步氧化需要生物素和硫辛酸作辅助因子。(03年)
9.辅酶Q 是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电子的载体。(04年)
10.肾上腺素主要生理功能为促进物质分解,尤其是糖代谢,其机制是通过cAMP激活PKA完成对靶细胞的作用。(04年)
青霉素杀伤细菌是通过干扰肽聚糖中多糖链之间的肽交联桥的形成,使细菌失去抗渗透能力
30.(F)所有激素具有三级调节水平体系。(02年)
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 (一)

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 (一)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生物化学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了解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及维生素缺乏症,就需要学习生物化学维生素。
一、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分两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和维生素C,它们在体内不易积累,可通过肾脏排泄。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它们可通过肝脏储存,过量摄入可导致中毒。
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1.维生素A:维护正常视觉、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
2.维生素D: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维护骨骼健康。
3.维生素E:对细胞膜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4.维生素K: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5.维生素B族: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包括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等。
6.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合成和抗氧化作用。
三、维生素缺乏症不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也不同。
例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和干眼症;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软骨畸形和佝偻病;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脚气病等。
另外,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吸烟者等,更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四、维生素摄入提高饮食中营养素的摄入是预防维生素缺乏最有效的方式。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种类的维生素。
例如,动物肝脏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鱼、蘑菇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绿叶蔬菜、豆类等食物富含维生素B。
五、结论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生物化学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及维生素缺乏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注重饮食多样化,摄取足够的各种维生素,避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维生素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维生素,作为常见的营养物质之一,在人类及其他动物的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常以微量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并在多种生物化学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
维生素的命名和分类方式源于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活性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然而,除了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外,维生素还与更深奥的生命化学过程相关联,并对细胞代谢和生物体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次被发现的维生素是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它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性质的分子。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其中之一是在与其他抗氧化剂合作时,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
维生素C还在胶原合成中发挥作用,帮助维持人体的结缔组织健康。
此外,维生素C还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促进铁的吸收,以维持红血球的健康。
与维生素C类似,维生素A也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A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是视黄醇和β-胡萝卜素。
视黄醇是一种能够分化为视黄酸的维生素A形式,而β-胡萝卜素则可以在体内转化为视黄醇。
视黄酸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视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维生素A还参与了细胞分化、生长和免疫功能的调节。
维生素D是一种与钙和磷代谢密切相关的维生素。
它在皮肤中被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然后经由肝脏和肾脏的生物转化过程变为活性形式。
活性的维生素D能够增加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和维持。
此外,维生素D还在免疫系统的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有助于抑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和调节炎症反应。
维生素E是一组具有抗氧化性质的化合物。
它们主要存在于食物中的油脂和种子中。
维生素E能够保护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此外,维生素E还参与了免疫反应和细胞信号传递的调节。
维生素K是一组参与血液凝固的维生素。
其中最重要的形式是维生素K1(叶绿素)。
K维生素通过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帮助血液在受伤时形成凝块,起到止血的作用。
此外,维生素K还在骨骼形成过程和心血管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维生素与激素化学

1.维生素B12的化学结构
VB12是一种
抗恶性贫血的 维生素。
又称为钴维
素、钴胺素, 它是维生素中 唯一含有金属 元素的。
2.维生素B12的功能
以辅酶方式参加各种代谢作用 :
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红细胞生成; 参与甲酰基转移反应; 参与变位反应;
3.维生素B12的来源与缺乏症
3.维生素B2的来源与缺乏症
(1)来源
自然界广泛存在
人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
(2)缺乏症
雏鸡生长发育受阻
细胞代谢失调,引起眼角膜和口角血管增
生、白内障、口角炎、眼角膜炎等。
三、维生素B3与辅酶A
1.维生素B3的化学结构
甲基丁酸和一分子丙氨酸缩合而成
CH3 OH O CH2 C CH C N H CH2 CH2 COOH O H CH3
2.维生素K的功能
参与凝血酶原的激活;
作为电子传递体系的组分,在氧化磷
酸化反应中作为电子受体;
3.维生素K的来源与缺乏症
(1)来源
绿色蔬菜都富含维生素K;
动物的肝脏、蛋黄中含量丰富;
人和动物肠道内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
(2)缺乏症
凝血时间延长;
本章总结
1.维生素的定义、命名和分类。
(1)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属固醇类化合 物,有D2、D3、D4、D5。
维生素D2
维生素D3
2.维生素D的功能
与骨骼的正常钙化有关
动物体内胆钙固醇转化成有活性的1,25-二羟胆钙固醇的过程
3.维生素D的来源与缺乏症
(1)来源 动物的脑、肾、肝、皮肤以及牛奶、卵黄 中含有; 植物体内不含; (2)缺乏症 儿童时期易发生佝偻病; 成人导致软骨病;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英语术语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英语术语*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protein 蛋白质amino acid 氨基酸peptide bond 肽键isoelectric point 等电点peptide 肽oligopeptide 寡肽polypeptide 多肽residue 氨基酸残基amino terminal 氨基末端(N-端)carboxyl terminal 羧基末端(C-端)peptide unit 肽单元α-helix α-螺旋β-pleated sheet β-折叠β-turn β-转角random coil 无规卷曲motif 模体primary structure 一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二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三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 四级结构domain 结构域molecular chaperone 分子伴侣protein family 蛋白质家族homologous protein 同源蛋白质cooperativity 协同效应positive cooperativity 正协同效应negative cooperativity 负协同效应allosteric effect 别构效应prion protein, PrP 朊病毒蛋白denaturation 变性renaturation 复性dialysis 透析*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nucleic acid 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脱氧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 核糖核酸nucleotide(,nt) 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 脱氧核糖核苷酸ribonucleotide 核糖核苷酸purine 嘌呤pyrimidine 嘧啶Adenine, A 腺嘌呤Guanine, G 鸟嘌呤Uracil, U 尿嘧啶Thymine, T 胸腺嘧啶Cytosine, C 胞嘧啶β-N-glycosidic bond β-N糖苷键phosphodiester bond 磷酸二酯键base sequence 碱基序列base pair, bp 碱基对kilobase pair, kbp 千碱基对anti-parallel 反向平行right-handed helix 右手螺旋major groove 大沟minor groove 小沟complementary base pair 互补碱基对complementary strand 互补链base stacking interaction 碱基堆积力telomere 端粒superhelix/supercoil 超螺旋结构chromatin 染色质chromosome 染色体nucleosome 核小体histone 组蛋白messenger RNA, mRNA 信使RNA open reading frame, ORF 开放(阅)读框codon 密码子transfer RNA, tRNA 转运RNArare base 稀有碱基stem-loop structures 茎环结构anticodon 反密码子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 ribosome 核糖体non-coding RNA, ncRNA 非编码RNA DNA denaturation DNA变性hyperchromic effect DNA的增色效应renaturation 复性annealing 退火heteroduplex 杂化双链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核酸杂交deoxyribonuclease, DNase DNA酶ribonuclease, RNase RNA酶*第三章酶enzyme 酶monomeric enzyme 单体酶oligomeric enzyme 寡聚酶multienzyme complex 多酶复合物multienzyme system 多酶体系multifunctional enzyme 多功能酶tandem enzyme 串联酶simple enzyme 单纯酶conjugated enzyme 缀合酶(结合酶) coenzyme 辅酶prosthetic group 辅基metalloenzyme 金属酶metal activated enzyme 金属激活酶active center 活性中心essential group 必需基团binding group 结合基团catalytic group 催化基团isoenzyme/isozyme 同工酶activation energy 活化能turnover number 转换数specificity 特异性/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绝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相对专一性proximity effect 邻近效应orientation arrangement 定向排列desolvation 脱溶剂化surface effect 表面效应general acid-base catalysis 酸-碱催化作用nucleophilic catalysis 亲核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共价催化electrophilic catalysis亲电催化maximum velocity 最大反应速率Michaelis constant, K m米氏常数turnover number 转换数optimum temperature 最适温度optimum pH 最适pHinhibitor 抑制剂irreversible inhibition 不可逆性抑制reversible inhibition 可逆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非竞争性抑制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反竞争性抑制apparent K m表观K mactivator 激活剂allosteric regulation 别(变)构调节allosteric enzyme 别构酶allosteric site 别构部位allosteric effector 别构效应剂covalent modification 共价调节zymogen 酶原*第五章维生素与无机盐vitamin 维生素lipid-soluble vitamin 脂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 水溶性维生素trace element 微量元素macroelement 常量元素*第六章糖代谢carbohydrates 糖(碳水化合物)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 GLUT 依赖葡糖转运蛋白glycolysis 糖酵解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乳酸发酵ethanol fermentation 乙醇发酵aerobic oxidation 有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无氧氧化hexokinase 己糖激酶glucokinase 葡糖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1, PFK-1 磷酸果糖激酶-1 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水平磷酸化phosphoenolpyruvate, 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yruvate kinase 丙酮酸激酶fructose-2,6-biphosphate, F-2,6-BP 果糖-2,6-BP citric acid cycle 柠檬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三羧酸循环oxaloacetate 草酰乙酸citric acid 柠檬酸succinic acid 琥珀酸Pasteur effect 巴斯德效应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磷酸戊糖途径glycogen 糖原glycogenesis 糖原合成primer 糖原引物glycogenin 糖原蛋白branching enzyme 分支酶glycogenosis 糖原分解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blood sugar 血糖insulin 胰岛素glucagon 胰高血糖素glucose tolerance 葡萄糖耐量第七章脂质代谢lipids 脂质lipoid 类脂triglyceride, TG 甘油三酯fatty acid 脂肪酸phospholipid 磷脂ceramide 神经酰胺cholesterol 胆固醇glycerol 甘油acyl CoA 脂酰CoAchylomicron, CM 乳糜颗粒acetyl CoA 乙酰CoApalmitic acid 软脂酸citrate pyruvate cycle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acetyl CoA carboxylase 乙酰CoA羧化酶fat mobilization 脂肪动员β-oxidation β-氧化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Ⅰ肉碱脂酰转移酶ketone bodies 酮体acetoacetate 乙酰乙酸β-hydroxy-butyrate β-羟丁酸acetone 丙酮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A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phosphatidyl choline, PC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PE 磷脂酰乙醇胺HMG-CoA reductase HMG-CoA还原酶squalene 鲨烯bile acid 胆汁酸lipoprotein 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低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载脂蛋白第八章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氧化oxidative respiratory chain 氧化呼吸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电子传递链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oprotein 黄素蛋白flavin mononucleotide, FMN 黄素单核苷酸coenzyme Q, CoQ, Q 泛醌;辅酶Q cytochrome, Cyt 细胞色素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水平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ATP synthase ATP合酶adenylate kinase 腺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ate, CP 磷酸肌酸第九章氨基酸代谢nitrogen balance 氮平衡nutr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 营养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 非必需氨基酸nutrition value 营养价值pepsin 胃蛋白酶pepsinogen 胃蛋白酶原autocatalysis 自身激活作用endopeptidase 内肽酶exopeptidase 外肽酶γ-glutamyl cycle γ-谷氨酰基循环putrefaction 腐败作用half time, t1/2半寿期ubiquitination 泛素化aminoacid metabolic pool 氨基酸代谢库transamination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se 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丙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 天冬氨酸转氨酶transdeamination 转氨脱氨作用α-keto acid α-酮酸glucogenic amino acid 生糖氨基酸ketogenic amino acid 生酮氨基酸glucogenic and ketogenic amino acid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alanine-glucose cycle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ornithine cycle 鸟氨酸循环urea cycle 尿素循环N-acetyl glutamic acid, AGA N-乙酰谷氨酸one carbon unit 一碳单位tetrahydrofolic acid, FH4 四氢叶酸S-adenosyl methionine, SAM S-腺苷甲硫氨酸methionine cycle 甲硫氨酸循环creatine 肌酸creatine phosphate 磷酸肌酸creatinine 肌酐第十章核苷酸代谢de novo synthesis 从头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补救合成途径phosphoribosyl pyrophosphate, PRPP 磷酸核糖焦磷酸ade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APRT 腺苷酸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HG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uridine monophosphate, UMP 尿嘧啶核苷酸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转化作用oxidation 氧化reduction 还原hydrolysis 水解conjugation 结合反应ethanol 乙醇bile 胆汁bile acid 胆汁酸heme 血红素hemoglobin 血红蛋白oxidative stress 氧化应激jaundice 黄疸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oxaloacetate, OAA 草酰乙酸adenylate deaminase 腺苷酸脱氨酶substrate cycle 底物循环key enzyme 关键酶multi-enzyme system 多酶体系feedback inhibition 反馈抑制covalent modification 共价修饰ubiquitin 泛素第十九章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cell communication 细胞通讯signal transduction 信号转导ligand 配体receptor 受体cross-talking 交叉调控signal transduction network 信号转导网络signal transducer 信号转导分子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adenylate cyclase, AC 腺苷酸环化酶protein kinase G, PKG 蛋白激酶Gprotein phosphatase, PP 蛋白磷酸酶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G protein 鸟苷酸结合蛋白,G 蛋白**被生物体直接用于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1.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甘氨酸Glycine, Gly丙氨酸Alanine, Ala缬氨酸Valine, Val亮氨酸Leucine, Leu异亮氨酸Isoleucine, Ile脯氨酸Proline, Pro2.极性中性氨基酸丝氨酸Serine, Ser半胱氨酸Cysteine, Cys甲硫氨酸Methionine, Met天冬酰胺Asparagine, Asn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苏氨酸Threonine, Thr3.含芳香环的氨基酸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酪氨酸Tyrosine, Tyr色氨酸Tryptophan, Trp4.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Asp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5.碱性氨基酸精氨酸Arginine, Arg赖氨酸Lysine. Lys组氨酸Histidine, His。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课件

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
维生素A的结构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二)生物学功能
1. 视黄醛参与视觉传导
视循环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2. 视黄酸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与分化 ➢ 关键物质:9-顺视黄酸 全反式视黄酸或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 ➢ 作用途径:与细胞内核受体结合,进而与DNA反应元件作用
3. 维生素K对减少动脉钙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 (无活性)
γ-谷氨酰羧化酶 (辅酶VitK)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有活性)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
(三)维生素K缺乏症
1. 缺乏症 ➢ 成人不易缺乏,新生儿可能缺乏 ➢ 脂类吸收障碍(如胰腺、胆管疾病) ➢ 缺乏的主要症状:易出血
➢ 脂溶性维生素(lipid-soluble vitamin) ➢ 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tamin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一)共同特点
➢ 均为疏水性化合物,易溶于脂类和有机溶剂,常随脂类物质被吸收 ➢ 在血液中与脂蛋白或特异性结合蛋白结合而运输,不易被排泄,在体内主要储存于肝,故不需每日供给 ➢ 不同种类脂溶性维生素执行不同的生物化学与生理功能 ➢ 脂类吸收障碍和食物中长期缺乏此类维生素可引起相应的缺乏症,摄入过多则可发生中毒
生物化学第六章维生素辅酶和激素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维生素、辅酶和激素一、是非题1.胡萝卜中含有的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
2.维生素A预防夜盲症是因为它可转变为视黄醛。
3.泛酸中含有β-丙氨酸。
4.维生素E又称α-生育酚,所以它与人的生育能力有关。
5.维生素K的存在是维持人和动物凝血因子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6.TPP是许多种脱氢酶如琥珀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等的辅酶。
7.作为氢的载体NAD+可以接受两个氢质子和两个电子。
8.在传递氢的过程中,NAD+和NADP+有严格的立体专一性。
9.NAD+和NADP+脱下的氢都是通过呼吸链交给分子氧生成水。
10.尼克酸(烟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含组氨酸丰富的蛋白质。
11.维生素和激素对人和动物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在体内的含量都非常少。
12.严格地说硫辛酸不属于维生素,因为它可以在动物体内合成。
13.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可以在动物体内合成,所以不能算做维生素。
14.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解毒作用。
15.GPT在血液中的含量是检查肝功能的指标之一,GPT实际上是一种转氨酶。
16.甾醇类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必定会有某种蛋白质的量在细胞内升高。
17.高等动物体内的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体细胞生成和分泌。
18.催产素和加压素的空间结构是其行使功能的必要条件。
19.下丘脑有调节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功能,它本身分泌的激素主要是促进或抑制其它激素的分泌。
20.肾上腺分泌的所有激素以及性激素都是甾醇类物质。
21.胰岛素是由β-胰岛的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转化来的。
22.对于富含葡萄糖的细胞来说,胰岛素的分泌可以看成是合成代谢的信号。
23.甲状腺肿大是由于缺少碘,生物体补偿发育的结果。
24.胰岛素受体含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与胰岛素结合后自动使受体磷酸化。
25.cAMP可以作为所有激素的第二信使。
二、填空题1.胡萝卜素有α,β和γ三种,其中转变为维生素A的效率最高。
2.维生素A的化学名称是,它的化学组成是聚合物。
《生物化学》维生素

Vit
又名
泛酸 生物素
叶酸
B12
钴胺素
C
抗坏血酸
辅酶形式
主要作用
辅酶A 生物素
FH4
酰基转移反应的辅酶 羧化酶的辅酶 一碳基团转移载体 甲硫氨酸合成酶
胶原中脯氨酰羟化酶、 多巴胺羟化酶等作 用时提供还原物
科学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住”在哪里?
• 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
食物来源
酵母。 谷类胚芽、种皮。 瘦肉、坚果、蛋类。
二、维生素B2
构成FMN和FAD
NH2 N
N
H2C
O
HCOH
HCOH HCOH CH3
O PO OH
O
N
P
O
CH3 O
N
OH
OH OH
H3C H3C
N
ⅢⅡ
N
Ⅰ 1C O
10
N
NH C
O
Vit B2 FMN
FAD
AMP
(二)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FMN及FAD是辅基,传递氢。
缺乏症
1. 脚气病
多发性神经炎。 周围神经末梢及臂神经丛均有发炎和退化现象,伴有 心界扩大、心肌受累、四肢麻木、肌肉瘦弱、烦躁易 怒和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丙酮酸脱羧作用受阻,乳 酸量大增,湿性脚气病伴有下肢水肿。
2. 中枢神经和肠胃糖代谢失常
中枢神经系统也同样受害。大脑所需的能量,基本由 血糖氧化供给,当糖代谢受阻时,神经组织也就发生 反常现象。
↓ 核酸合成障碍
甲硫氨酸
FH4 N5-CH3-FH4
(VitB12)
N5-CH3-FH4
转甲基酶
同型半胱氨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入不足
➢佝偻病 ➢软骨症
摄入过量
➢高钙血症、高钙尿 症 ➢高血压
•返回
2. 维生素E
来源:膳食摄入(植物油和绿叶蔬菜)
维生素E
生理作用:
过氧化自由基
多不饱和脂肪酸
链式反应
抗衰老、抗肿瘤、保护肝脏,促进受损细胞恢复
•返回
代谢 • 氧化作用
α-生育酚 过氧自由基α-生育酚醌(随尿排除);5,6-环氧 - α-生育酚醌;2,3环氧- α-生育酚醌
均加入2mmol/L乙酸铵及0.1%甲酸 • 梯度洗脱程序:0~4.5minA%为27%,
4.5min~6.2min为2%,6.2min后回到初始比例保 持至程序结束。
•返回
• 多反应监测模式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 在单反应监测(single reaction monitoring, SRM) 技术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返回
• 我国人体营养评价生化指标:25(OH)D2和 25(OH)D3
• 正常参考值 ➢ 我国:25(OH)D2、25(OH)D3分别为 36~150nmol/L, 50~100nmol/L
•返回
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钙、磷吸收 ➢促进骨细胞形成和 骨的钙化 ➢维持儿童及成人骨 骼健康 ➢减小自体免疫疾病、 肿瘤及心血管疾病。
联质谱法:
金标准
•返回
(一)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法测定血清中 25(OH)D3、25(OH)D2
➢ 原理:血清经甲醇沉淀母蛋离白子,进正行己二次烷裂萃解取,
产生子离子,根据子
25(OH)D3、25(OH)D2 ,离定高子量效碎分液片析相进行色定谱性分和离,四 级杆串联质谱检测,保留时间及特征离子对定 性,氘代内标法定量。
C3-差向异构
肾脏
肾脏
1,25(OH)2D3、1,25(OH)2D2
C3-差向异构
3-epi-1,25(OH)2D3 3-epi-1,25(OH)2D2
代 衰谢期产4~物8小多时,,25血(O清H前)D者生含物量半明衰显期高15于~2后0天者,,1因,2此5(O25H(O)2HD)半D 更适合作为评价人体维生素D是否缺乏的指标。
•返回
2. 样品处理 750µL血清→加入溶于甲醇-异丙醇混合溶
剂的内标d6-25(OH)D3→750µL正己烷→离心 →取正己烷层→挥干溶剂→甲醇-水溶液复溶 后测定
•返回
3. 仪器参考条件
• 色谱柱 C18柱(2.1mm×50mm,2.5µm) • 流动相 甲醇(B%)-水(A%)两相流动相中
✓ 原理:首先要能够检测到具有特异性的母离子,然 后只将选定的特异性母离子进行碰撞诱导 (collision-induced),最后去除其他子离子的干扰, 只对选定的特异子离子进行质谱信号的采集。
✓ 三重四级杆质谱(triple quadrupole system, TQS) 是进行单一质荷比扫描最灵敏的质谱系统
•返回
经小肠吸收, 与蛋白结合, 经血液循环, 部分分布到 脂肪和肌肉 组织,部分 在肝肾中代 谢
• 维生素D代谢(P75)
3-epi-25(OH)D3 3-epi-25(OH)D2
肝脏
维生素D3、维生素D2
C3-差向异构
25(OH)D3、25(OH)D2
24R,25(OH)2D3
24R,25(OH)2D2
R1 R2
有荧光:λ ex=298nm, λ em=325nm
有荧光
•返回
VK1(叶绿醌类) 无荧光
VK2(甲基萘醌类) 无荧光
•返回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1. 维生素D:
• 来源:膳食摄入和体内合成 膳食摄入:动物性食品 体内合成:2条途径
紫外线
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
紫外线
植物中麦角固醇→维生素D2
•返回
进入质谱的离子
四级杆协同作用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 Q1第一根四级杆;Q2:碰撞池;Q3:第二跟四级杆;检测器
•返回
• 检测离子对(母离子/子离子): 25(OH)D3为 (401.35/159.10),d6-25(OH)D3 ( 407.35/159.10), 25(OH)D2 (413.35/83.10)
•返回
4. 注意事项
(1)标准溶液同样需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 (2)该方法无法区分3-epi-25(OH)D和25(OH)D。 但3-epi-25(OH)D含量低,对结果影响小。来源:膳食和肠道细菌合成
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凝血(Vk为谷氨酸羧化酶的辅酶,将凝血酶原 前体蛋白转变为凝血酶原) ➢促进骨钙蛋白γ-羧化,从 而结合Ca2+
缺乏症
➢凝血时间延长 或出血
•返回
监测指标: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和骨钙蛋白 的未羧化率。
• Vk含量极低(100~4000pg/mL), 作为人体 Vk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有困难。且二者之间的 关系有待证实。Vk原型不适宜作为常规Vk营 养状况评价指标
D3(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
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各 无氧时对热稳定;对碱、紫外线、
有αβγδ4种异构体,α-生 铁盐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保护其
育酚活性最强
他物质不被氧化
维生 自然存在的VK1和VK2 素K
耐酸热,易被光和碱分解
•返回
HO
Vitamin D2
HO •返回
Cholecalciferol
• 非氧化作用 Ve 细胞色素P450 2-(2’羧乙基)-羟基苯二氢吡喃; α-2-(4’-羧基-4’-甲丁基)羟基苯并二氢吡喃(随 尿排出)
尿中代谢产物多,但与Ve营养状况关系不确定
•返回
• 评价指标:血清或全血Ve含量。测定方法 不区分异构体,结果为Ve的总量,以α-生 育酚作为标准物质定量
第二节 维生素D、E、K
理化特性 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测定
•返回
一、理化特性
1. 共性
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乙 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
2. 个性
存在形式
理化性质
维生 素D
维生 素E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对热氧碱稳定;光照和酸性环境缓 ergrocalciferol)和维生素 慢异构;过量辐射生成有毒化合物
•返回
三、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常规采集静脉血,采集时间可根据采 集目的调整
•返回
四、血清中Vd的检测
不能区分25(OH)D3和
蛋白竞争结合法
25(OH)D2,易受其他代
放射免疫法
谢产物影响,结果偏高
10%~20%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 同时检测Vd多种代谢
测器法
产物 ,Vd2含量低,不
高效液相色谱-二级串 易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