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合集下载

案例学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案例学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案例学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作品地点:上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后滩公园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铺江沿岸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中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世博后滩公园坐落于上海世博会铺东地块C片区西南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与世博公园紧邻,它北靠黄铺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

划总面积约14.2ha、岸线长约1.7km,该区城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城。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广房、码头等工业遗存。

为此,土人针对设计面临的场地文脉延续、湿地恢复和重建、会时人流等候与疏散、防洪标准与湿地的高差、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的运用等六大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如下六大对策: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三带一区建构提地基底、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

本设计方案的主要特色是“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蓝带是指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

三带一区滨江芦获带:场地北侧是由芦苇和获草构成的生态滨河岸线,由布道穿越,自然而亲切。

内河净化湿地带:场地中部形成内河湿地,通过过滤渗透层与黄浦江相通,建立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将河水净化,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

与经济作物,田埂为径,辟乔木林荫空间。

梯地禾田带:利用千年一遇防洪堤与湿地的5m高差,形成高差错落的梯田,植五谷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吸引鸟类栖息。

而四种文明分别是“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规划来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场地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察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城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并由它们的叠加形成总平面的总体功能布局。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上海世博会展馆群中一处景点,位于黄浦江畔,占地面积约600
多万平方米。

作为世博会的遗产,后滩公园是上海市政府借助世博会机遇开展城市更新的
重要项目之一。

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公园规划创新,结合了传统、
现代、自然和文化元素,展示了上海在世博会期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公园内有不少纪
念碑和雕塑,如五星红旗和上海世博会会徽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后滩公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极具观赏性。

公园内有多个主题花园,如中国园、国际园、城市生态园等,每个花园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公园内还有一座露天音乐喷泉,每天晚
上都有音乐喷泉表演,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后滩公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

公园内有一个大型运动场,足球场
和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供市民进行各类户外运动。

公园内还有迷宫花坛、游乐设施和露天
剧场,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后滩公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公园内缺乏一些基础设施,如厕所和餐饮店等,给
游客带来了不便。

由于公园规模较大,游客往往需要长时间步行才能够游览完整个公园,
给游客的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公园管理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
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遗产,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极具观赏性的建筑
景观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

虽然公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
相信后滩公园将会成为上海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成为举办世博会的地点,是一个以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它囊括了独特的生态景观、创新科技展示和城市休闲娱乐功能,成为了上海市民和游客们的休闲胜地。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特色和魅力。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生态景观而闻名。

公园内有大片的湿地和芦苇荡,还有多处人工湖泊和小溪。

这些自然景观成为天然的生态屏障,起到了调节城市气候、防治风沙、净化空气的作用。

公园内还有植被茂盛的草坪和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郊游健身的理想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舒适,远离繁忙的城市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还是一个集科技创新展示和体验交流为一体的场所。

公园内建有世博馆、科技馆和公共科技服务中心,这些展馆和中心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无论是科技展览、科普活动、还是科技产品体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尤其是在世博馆,游客们可以通过互动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全面了解世博会的理念和精神,感受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一个集城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公园。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和湖泊,供人们散步、垂钓、骑行、草坪野餐等各种休闲活动。

公园还有专门为孩子们设置的儿童乐园、亲子活动中心,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游乐空间。

在公园的音乐喷泉和露天舞台,还时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无论老少,无论是夏日的炎炎烈日,还是秋风乍起,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休闲乐趣。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生态景观、科技创新展示和城市休闲娱乐功能而备受市民和游客们的喜爱。

公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游客量过大时公园管理不足等等。

但相信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公园管理的不断完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会变得更加美好,成为更多市民和游客们的“城市绿肺”和“休闲胜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上海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建立的公园之一,也是上海现代化城
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该公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十分重要的地带,紧邻黄浦江,总面积
达到了50万平方米,其中30万平方米的绿地面积,成为了上海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首先,该公园的设计可圈可点,不仅与上海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更体现了现代城市的
趋势和创新。

公园总体采用了分区分级的设计,中央为花园式公园,以“生态、人文、艺术、科技”为特色,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公园在观赏性、参与性以及服务性等方面更为完善。

其次,公园的景观设计也相当出色,不同的景点设计了独特的主题,如“梦幻之境”、“流连之湖”、“享悠之处”、“百草之谷”等。

除此之外,公园内还有各种花卉、草坪、灯光等配套设施,其中以宽广的湖泊和一个瀑布为特色的景观极具观赏性,让游客可以尽
情感受城市的魅力和自然风光。

再看公园服务,公园的服务主要包括游乐设施、商业餐饮和演出娱乐等,这些都能让
游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为了满足人们对健身锻炼需求,公
园还特别设有跑步道、健身广场等健身设施,满足各种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需求的人们。

最后,该公园将生态环保考虑在内,植被种植以及各种设备的运作都把环保放在了首位,大大提高了公园的环保意识。

总之,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不仅是一个城市公园,更是上海现代城市建设成果的体现。

其景观设计、服务、环保等方面的高质量,赋予了游客一个欣赏城市美景、享受自然和休
闲娱乐的绝佳场所,也是上海市民和游客的不可错过的一个重要景点。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个大型城市公园,位于上海世博园区的东部,占地面积达到1000多亩。

作为上海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以其宽广的绿地、丰富多彩的植被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玩观光。

公园内有各种各样的场馆和设施,包括游乐设施、运动场地、湖泊和人工河流等,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晨6点到晚上10点,入园免费,非常适合全家人或朋友一起前来游玩。

由于公园内绿化率极高,春季到来时,桃花、樱花、玉兰花等各种花卉竞相绽放,香气四溢,游客可在花海中尽情徜徉,享受盎然的春意。

夏季时,公园内的草坪成为了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人们或踏青或野餐,或在湖边嬉戏,感受大自然的清凉。

秋季时,公园内的树木叶子变红,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走在林荫小道上,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在冬季,公园会有冬令营地和滑冰场等活动,让游客在这个季节也能尽情享受户外乐趣。

公园内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雕塑和艺术作品点缀其中。

在湖畔树林间,游客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精美雕塑,这些雕塑或是传统的中国风格、或是抽象的现代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公园内还设有多个主题花园,如月季园、菊花园、牡丹园等,每到花开季节园内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公园还设有许多适合家庭亲子同乐的游乐设施,如旋转木马、蹦床、攀岩墙等,让孩子们能够在玩乐中锻炼身体,享受快乐。

在公园内,游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休闲运动场地,如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供市民进行运动锻炼,也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还设有成年人健身区和老年人健身区,供市民进行身体锻炼,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身着运动服的人们在晨练、跑步、打球,也可以看到老年人们在花园里悠闲地散步,享受舒适的生活。

公园内的人工湖泊和河流也是公园的一大亮点。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的艺术考察报告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的艺术考察报告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的艺术考察报告一、前言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是一处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本报告旨在对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内的艺术元素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公园。

二、景观设计1. 湿地花坛在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内,有许多花坛点缀其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湿地花坛。

这些花坛采用了湿地植物进行布置,不仅美观大方,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 互动艺术装置在公园内还有许多互动艺术装置,例如“水母”、“蝴蝶”等。

这些装置都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设计制作,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注入了现代时尚感。

游客可以通过与这些装置互动来感受到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3. 水景公园内的水景设计也非常出色,例如“水墨长廊”、“水下花园”等。

这些设计都充分利用了水的特性,通过形态和流动展现出了不同的意境和美感。

在这些水景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三、艺术表演1. 音乐喷泉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内最著名的表演便是音乐喷泉。

每到夜晚,游客们便会聚集在音乐喷泉前欣赏这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喷泉根据音乐旋律变换不同颜色和形状,配合灯光效果呈现出绚烂多彩的画面。

2. 舞台表演公园内还有许多舞台表演,例如街舞、杂技、魔术等。

这些表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公园增添了不少生气。

四、文化历史1. 世博遗址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是上海世博会的遗址,保留了不少世博会的建筑和装置。

这些建筑和装置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人类智慧,也是上海城市文化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滨江文化公园位于黄浦江畔,是上海滨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园内可以看到许多与滨江文化相关的景观和建筑,例如“龙舟”、“渔船”等。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上海滨江文化。

五、总结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是一处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旁,是2002年世博会的遗址。

该公园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上海市内最大的城市滨水公园之一。

它以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城市居民。

世博后滩公园的设计非常引人注目。

公园在改造之前是一个废弃的码头,通过设计师用心创造,将过去阴暗沉闷的景观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绿色和美丽的公园。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花坛和竹林,让人感到亲近大自然。

公园还拥有一个人工湖和几座小桥,与周边的建筑物和绿树形成了互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世博后滩公园的景观非常美丽。

公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坛,四季都会有花儿开放。

每当春季来临,公园内的樱花盛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夏季,公园里的荷花池中荷花盛开,景色宜人。

秋季,公园里的枫树叶变成金黄色,是拍照的好时机。

冬季,公园里也有一些花朵和绿色的景观,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世博后滩公园都能给人带来美丽的景色和愉悦的心情。

世博后滩公园的设施完善,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娱乐和休闲方式。

公园内有一条宽阔的环湖长廊,游客可以在此散步或慢跑。

公园还有一个儿童游乐区,供孩子们玩耍。

公园内还有一些文化设施,如艺术展厅和音乐喷泉,为游客提供了一种艺术和文化的体验。

而公园周边还有一些商业设施和餐馆,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世博后滩公园是一个适合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公园内有许多长椅和露天座位,游客可以坐下来休息,享受美丽的景色。

公园内还有一些户外健身器材,供游客锻炼身体。

公园内没有大型游乐设施和游客密集区域,所以相对较为宁静,适合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大自然。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美丽的景观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城市居民。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欣赏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无论你是想散步、跑步、娱乐还是休闲,世博后滩公园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平常日还是周末,这里都值得一去。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一座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世博园区附近的大型城市公园,占地面积约108.9公顷。

它于2010年世界博览会期间开园,是为了世博园区的永久保留而设计建造的。

作为上海市的重要城市绿地之一,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和文化艺术体验的场所。

该公园以其独特的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氛围和多样化的活动项目而备受瞩目,深受人们喜爱。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景观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整个公园的建设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大量的植被和草坪被保留和种植,形成了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景观。

公园内还有多个主题花园,如中式园林、日式庭园等,通过精心布置的植物、景观、建筑和装饰艺术展现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闲庭,感受不同的风情和景致,享受身心愉悦的放松时光。

尤其是在春季,各种鲜花竞相绽放,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踏青,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理想去处。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文化氛围浓厚。

公园内设有艺术雕塑、文化展览和演艺活动等多种文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在公园内随处可见的雕塑作品,或是传统、或是现代,或是抽象,或是写实,无不展现了艺术家的智慧和创意。

公园内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演出,如民乐演奏、书画展览、戏曲表演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和学习艺术的平台。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公园的内涵,也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增强社会文化的软实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活动项目。

公园内设有玩耍的儿童乐园、健身器械的户外健身区、自行车道和跑步径等,为不同年龄层的人们提供了各种锻炼身体和娱乐休闲的设施和场所。

尤其是在假日和节假日,公园内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儿童文艺表演、亲子互动游戏、户外体育比赛等,吸引了大批家庭和游客前来参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成为了市民和游客进行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亲子互动的理想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甲方:上海世博局
规模:14 公顷
地点: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
状态:2010年建成
特色: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位于黄浦江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8公顷。

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

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

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后滩公园不但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得生态净化水系统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自我循环净化,让自然做功,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成功的样板。

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黄浦边的原有4公顷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自然植被。

同时,整个公园的植被选用适应于江滩的乡土物种,芦笛翻飞,乌桕成林,更有群鱼游憩,白鹭照水,一派生机勃勃,实现了“滩”的回归。

在江滩的自然基底上,选用了江南四季作物,并运用梯田营造和灌溉技术解决高差和满足蓄水净化之功效,营造都市田园。

春天菜花流金,夏时葵花照耀,秋季稻菽飘香,冬日翘摇铺地,无不唤起大都市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是土地的生产功能的以展示,并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

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

巨大的工业厂房之钢构得以保留,并演绎为立体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原临江码头被保留,并设计成生态化的水上花园和观景台,遥望浦西高楼林立,仿佛置身尘外世界;一条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长卷,写就无数沧桑记忆。

它隐约起伏,漂游于水岸平台之上,或蛰伏于地面而成为铺地,逶迤而远去,或翘首于空中而成为雨棚、景窗,巧取园中美景。

作为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实验,公园的核心是一条带状、具有水净化功能人工湿地系统,它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通过沉淀池、叠瀑墙、梯田、不同深度和不同群
落的湿地净化区,经过长达1公里的流程,而成为三类净水,日净化量为每天2400立方。

净化后的三类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做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世博公园与后滩公园自身的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需要。

除大量使用乡土物种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外,设计充分利用旧材料、节约造价、倡导低成本维护等生态理念,包括旧砖瓦的再用,黄浦江护岸的生态友好型设计、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以及可降解竹材作为会时大面积铺地,以满足同时考虑赛时和赛后的人流需要,等等。

在上述场地的四层含义之上,便是人的休闲、娱乐、审美和启智。

设计者在公园布置了一个狭长的幽谷空间,在巧妙地解决了防洪问题的同时,启承开合,委婉流动,长近2公里,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和穿梭于植被中的步道网络。

始于西端的跌瀑水墙和层层梯田,而止于彩色翻涌的金属帷幔,游走其间,或潜谷底探水,葭蒹苍苍,青蛙绕足;或登高台临渊,芦笛茫茫,彩蝶翻飞;或入山中探路,丛林夹道,竹巷幽深,洞府围合;或上坦荡田野,荷叶田田,稻禾灿灿。

后滩公园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负碳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利用自然的调节和净化能力来治愈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

通过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后滩公园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
作者: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发表:《domus》2010,014(上海
世博第二季):60-61[评论]
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位于黄浦江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8公顷。

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

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

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黄浦边的原有4公顷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自然植被。

同时,整个公园的植被选用适应于江滩的乡土物种,芦笛翻飞,乌桕成林,更有群鱼游憩,白鹭照水,一派生机勃勃,实现了“滩”的回归。

后滩公园的水上花园
在江滩的自然基底上,选用了江南四季作物,并运用梯田营造和灌溉技术解决高差和满足蓄水净化之功效,营造都市田园。

春天菜花流金,夏时葵花照耀,秋季稻菽飘香,冬日翘摇铺地,无不唤起大都市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是土地的生产功能的以展示,并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

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

巨大的工业厂房之钢构得以保留,并演绎为立体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原临江码头被保留,并设计成生态化的水上花园和观景台,遥望浦西高楼林立,仿佛置身尘外世界;一条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长卷,写就无数沧桑记忆。

它隐约起伏,漂游于水岸平台之上,或蛰伏于地面而成为铺地,逶迤而远去,或翘首于空中而成为雨棚、景窗,巧取园中美景。

从水上花园俯瞰湖面
作为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实验,公园的核心是一条带状、具有水净化功能人工湿地系统,它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通过沉淀池、叠瀑墙、梯田、不同深度和不同群落的湿地净化区,经过长达1公里的流程,而成为三类净水,日净化量为每天2400立方。

净化后的三类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做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世博公园与后滩公园自身的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需要。

除大量使用乡土物种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外,设计充分利用旧材料、节约造价、倡导低成本维护等生态理念,包括旧砖瓦的再用,黄浦江护岸的生态友好型设计、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以及可降解竹材作为会时大面积铺地,以满足同时考虑赛时和赛后的人流需要,等等。

空中花园
在上述场地的四层含义之上,便是人的休闲、娱乐、审美和启智。

设计者在公园布置了一个狭长的幽谷空间,在巧妙地解决了防洪问题的同时,启承开合,委婉流动,长近2公里,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和穿梭于植被中的步道网络。

始于西端的跌瀑水墙和层层梯田,而止于彩色翻涌的金属帷幔,游走其间,或潜谷底探水,葭蒹苍苍,青蛙绕足;或登高台临渊,芦笛茫茫,彩蝶翻飞;或入山中探路,丛林夹道,竹巷幽深,洞府围合;或上坦荡田野,荷叶田田,稻禾灿灿。

后滩公园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负碳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利用自然的调节和净化能力来治愈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

通过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后滩公园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