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项目介绍
上海世博会项目策划书3篇

上海世博会项目策划书3篇篇一《上海世博会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世博会作为展示各国科技、文化、经济成就的重要平台,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具备举办世博会的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
举办上海世博会将有助于提升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二、项目目标1. 展示全球科技、文化、经济的最新成果,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提升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3. 传播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三、项目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四、项目时间[具体举办时间]五、项目地点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园区六、项目内容1. 展览展示设立国家馆、国际组织馆、企业馆等展区,展示各国的科技、文化、经济成就。
举办主题展览,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设立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亲身体验科技、文化带来的乐趣和便利。
2. 文化活动举办开幕式、闭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展示各国的文化特色。
举办国际文化论坛、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组织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3. 会议论坛举办国际经济论坛、科技论坛、城市发展论坛等会议,探讨全球经济、科技、城市发展等热点问题。
组织企业洽谈会、投资推介会等活动,促进国际间的经贸合作。
4. 绿色环保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环保技术和理念,展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举办环保主题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点,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七、项目宣传1. 制定宣传方案,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2. 邀请国内外知名媒体记者参与报道,提高世博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装配式建筑项目案例介绍

装配式建筑项目案例介绍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将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的建筑方式。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境友好等优势。
以下是10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案例的介绍。
1.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中国首个大规模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级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大量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建筑的快速组装和安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2. 英国伦敦奥运会主体育馆伦敦奥运会主体育馆是一座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的标志性建筑。
主体育馆采用了大量钢结构构件和玻璃幕墙,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的方式快速完成了建筑的搭建。
3. 日本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村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村是一座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的大型综合体。
该项目使用了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
4. 新加坡Tampines GreenLeaf公寓Tampines GreenLeaf公寓是新加坡首个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的公寓项目。
该项目使用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和装配式墙板,实现了快速、高效的建筑施工,并且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 美国洛杉矶Wilshire Grand中心Wilshire Grand中心是洛杉矶市的一座摩天大楼,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建造。
该项目使用了大量的装配式钢结构和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实现了快速、高效的建设。
6. 澳大利亚墨尔本Docklands公寓墨尔本Docklands公寓是一座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的高层住宅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墙板和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
7. 韩国首尔城市铁路9号线首尔城市铁路9号线是韩国首尔市的一条地铁线路,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建设。
该项目使用了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和预制钢结构,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快速完成了地铁线路的建设。
上海世博会建筑分析——英国馆

题目:上海世博会建筑分析——英国馆*名:***学号: **********指导老师:***系别班级:09 建筑学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分析——英国馆孙旭晨学号:0911121030 专业:09建筑学摘要:世博会英国馆堪称标志性建筑,彰显出英国在创意和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展示英国在物种保护方面居于全球领导地位,以及英国在开发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
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展区中有“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圣殿”、“活力城市”和“开放公园”等景点。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梦想蒲公英“种子圣殿”1.引言世博会英国馆由年轻的天才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
它密布着的6万根透明亚克力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机玻璃杆),在管材的接近建筑主体的一端套有铜管作为支撑,而最靠外侧的一部分则是完全裸露在室外的细有机玻璃管。
在风中,这些神奇的管子甚至还可以随之舞动。
白天,光线随导管射入室内,而当夜色降临,奇妙的英国馆则会随之幻化出神奇的光影,吸引人们到来。
2.展馆外观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圣殿”——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
所有的触须将会随风轻微摇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
“种子圣殿”周围的设计也寓义深远,它就像一张打开的包装纸,将包裹在其中的“种子圣殿”送给中国,作为一份象征两国友谊的礼物。
世博会英国馆官方的介绍是这样的:“种子圣殿”———六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是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核心部分,它的周身插满约6万根透明的亚克力杆。
它们向外伸展,随风轻摇。
白天,光线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圣殿”的内部;晚上,它们内含的光源能点亮整个建筑。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09.9.9

场馆设置
• 国家馆按照该国所在洲的地理位置以“展 馆团”为基本单位,划定和布置办展单元, 共分三类: 第一类为自建馆; 第二类为租赁馆; 第三类为免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联合馆。
• A片区位于浦东世博轴以东、云台路以东、白莲泾以西, 集中布置除中国馆以及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馆。 • B片区位于A片区西侧、浦东卢浦大桥以东,包括主题馆、 大洋洲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及演艺中心 等建筑。 • C片区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西的后滩地区,规划布置布置 欧洲、美洲、非洲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在入口处布置一 处约10公顷的大型公共游乐场。 • D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西,拟保留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 发源地江南造船厂大量历史建筑群的特色,改造设置为企 业馆。在其东侧利用原址内保留的船坞和船台,规划室外 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场所。 • E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东,新建独立企业馆,设立最佳 城市实践区。
破土而起——世博中心
• 位置:卢浦大桥东侧世博园区B片区滨江绿 地内 • 面积: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 后续利用:永久保留并转型成为国际一流 的会议中心 • 开工时间:2007年6月7日 • 计划竣工时间:2009年10月 • 现状:建设中
• 世博中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建筑布局充分利用沿江景致,通过合理设 计,使建筑的大部分功能空间能获得最佳的景观视野,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全景建筑。世博中心的建筑造型揉合了现代建筑视觉理念,在排 列方式上由西向东高低错落,表达出一种既有整体循序而又不失变化 的韵律美。设计师充分利用沿江景致及世博园区宝贵的景观资源,形 成晶莹通透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同时体现节能和生态要求,也将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一座充满智慧的建筑
• 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斗冠” 造型以及表面覆以“叠篆文字” 的主题构思,将无数中国人对于 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寄托在了独 特的建筑语言之中。 •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 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 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 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 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国家 馆高63米,层叠出挑,形成城 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 地区馆高14米,水平展开,延 伸城市肌理,形成建筑物稳定的 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 间。
上海世博会赏析和导览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出了蒸汽机、起重机。 1853年纽约世博会奥迪斯向人们展示了安全电梯。 1855年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了混凝土。 1862年伦敦博览会上展出了缝纫机、印刷机和火车。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展出了贝尔发明的电话。 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
国际展览局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xposition 国际展览局(简称BIE)是依据《国际展览公约》成立的 国际公约性组织,其成员国为缔约国政府,总部设在法 国巴黎。截至2019年8月,国际展览局共有154个成员 国。按照《国际展览公约》的规定,只有加入国际展览 局成为其成员国以后才有资格申请举办世博会。 中国于1993年正式加入国际展览局。 2019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9年世博会。 2019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9年上海世博会的主 办权。
E D
A B C
A片区
B片区 C片区 D片区 E片区
世博会展馆分布
中国国家馆及各省区市馆 外国国家馆(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 主题馆群(城市生命、城市人、城市星球)
东南亚和大洋洲部分国家馆 国际组织馆 世博文化中心
外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馆(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
企业馆
企业馆 城市足迹馆、城市未来馆
世博博物馆 城市最佳实践区
世 博 中 心 南北宽约140米,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世博中心作为世博
永久性场馆中最重要的场馆之一,在世博会期间,将承担世博 会庆典会议中心、新闻中心、论坛活动中心等功能。
世博文化中心位于世博浦东园区北端,紧临黄浦江,世博轴以东。
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世博文化中心内含以大型中央舞台为
海翼上海世博会项目集锦

被 誉 为 “ 洲 的 十 字路 口” “ 沙 尼 亚 电子 首 府 ” 欧 、爱 的塔 林 带 来 了 无 与 伦 比的“ 子生 活 方 式 ” 电 子政 务 、 电 ,
电子银行 、 电子学校 、 电子支付 、 电子医疗等服务已覆盖
社 会 的每 一 角 落 , 大 地 改 变 着 人 们 的 生 活观 念 , 正 极 真 做到足不出户 , 享绿色环保 、 尽 高效 便 捷 的生 活服 务 。 馆 内人 性 化 的 数 字 互 动 体 验 活 动 ,经 过 海 翼 H— W 品 牌 专 业 音 频 设 备 的优 化 配 置 ,储 蓄 罐 ” 边 际 “ 的
效 应 发 挥 到 最 大 。 国 H— T品牌 是 专 业 视 听行 业 的 美 wi
委 内 瑞拉 馆 用 “ 比斯 环 ” 莫 展现 “ 莱 因瓶 ” 环 持 续 理 念 克 循
知 名 品牌 ,大 量 的 应 用 案 例 验 证 了 H W i 品 质 保 — T的 证 , 起海翼与参观者的互动高潮。 掀
爱 沙 尼 亚 馆 “ 蓄 罐 ”: 明 天 储 蓄 智 慧 储 为
委 内 瑞 拉 馆 采 用 “ 比斯 环 ” 表 现 手 法 , 三 维 莫 的 其 立 体 结 构 被 称 为 “ 莱 因瓶 ” 意 为 一 个 没 有 边 界 的 、 克 , 连 续 的 闭合 曲面 , 面 与 内面 相 融 会 , 环 线 结 构 极 大 增 外 循 强 了空 间 的整 体 感 。 U IA 声 嘉 音 频 系 统 着 意 于 “ A DC / 以 小 见 大 ” 用 小 设 备 、 系 统 , 造 宏 大 、 阔空 间感 , , 小 塑 壮 在 委 内瑞 拉 馆 的应 用 中 , U IA声 嘉 M C Oi A DC / I R l e线 性 n 音柱音箱功不可没 。
2010上海世博会

2010上海世博会简介: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同时超越7000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
举办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会期:2010.5.1—10.31,共184天。
吉祥物:海宝。
展会类别:综合类。
共240个参展方数。
会场面积:5.28平方公里,形象大使:成龙,朗朗,姚明上海世博会之最:上海世博会已有13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5、主题馆墙面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为5000平方米。
10、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
13、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申办历程: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00年3月17日,中国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时任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
2001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2002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并作申办陈述。
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组织委员会(Organization Committee):主任委员王歧山,国务院副总理。
第一副主任委员俞正声,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副主任委员韩正,上海市市长。
万季飞,中国贸促会会长毕井泉,国务院副秘书长高虎城,商务部副部长刘结一,外交部部长助理展会会徽(Expo Emblem):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在2004年11月29日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揭晓仪式”上公布,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人合臂相拥,好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广义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世博会上海馆建筑介绍

世博会上海馆建筑介绍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该馆的建筑外观造型独特,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而屋顶则模仿了“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颇显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魅力。
世博轴西侧的B片区是中华艺术宫的所在地,它紧邻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的中华艺术宫站,占地约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万平米,包括地上8万平米和地下万平米。
建筑高度约米。
以上是世博会上海馆的部分建筑介绍,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上海世博会项目规划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地点(Location):上海中心浦江两岸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4.10.29---2010风格(Style):体现更好的城市,更好的风格。
规模(Size):528公顷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吴志强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管理公司(Managed by):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单位(Designed unit):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英国APUP & Rogers 公司、美国Perkins Eastman公司、法国Architecture Studio公司、日本RIA & 黑川纪章事务所联合体、加拿大Bing Thom事务所等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吴志强(图片1)规划师简介(Chief planner brief introduction):吴志强,男,1960年生于上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
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群规划设计》(图片2)、《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城市设计》(图片3)、《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规划设计》(图片4)等。
一:总述(Context)1.1上海世博会的目标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博会。
它的目标是:展示全球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时代”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对城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交流和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健康的城市化道路,交流城乡互动经验与范例;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
1.2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核心思想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城市,首先要充分认识城市自身的系统和发展规律,认识人与城市,以及城市与地球未来之间的关系。
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
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
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扩展。
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在未来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3上海世博会主题内容结构为了给主题演绎的各项策划工作提供切实的依据和路径,组织者基于核心思想,构建了主题演绎的“主题内容结构图”。
该结构由纵向的时间轴和横向的空间轴组成。
在横向轴上分布着三个概念领域,按尺度由小到大排列为“城市人”、“城市”和“城市星球”,三者层层递进,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在纵向的时间轴上除了代表现在的中心区域外,下有代表过去的“足迹”,上有展望未来的“梦想”两个概念领域。
二:场地分析(Site Analysis)2.1区位概况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
(图片5)为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
共有行政区16个,面积约为6340.5平方公里。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边缘(图片6),地区交通条件极为理想。
世博会的用地范围主要在黄浦江两岸,在浦东部分的白莲泾直接汇入黄浦江,使世博会场地具有十分明显的亲水特征(图片7、8)。
世博会的周边地区是以居住为主的城市建成区,局部地区为工厂和铁路站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
2.2 世博会外围地区交通现状世博会外围的南浦大桥、打浦路隧道、浦东南路目前基本达到或接近交通饱和状态,中山南路、上南路、东方路、耀华路的交通饱和度也已达到0.8 以上,道路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世博会的召开将无疑对周边地区的网络带来更大的压力。
另外,世博会周边地区路网的不完善、容量的不足也将给世博会客运交通的组织带来困难。
2.3用地规划上海世博会的场地位于浦江两岸,其规划区内是遗留下来的大面积的工业用地,其中还有一些居住用地,市政用地,公共用地等。
因此面临的是对工业用地大面积的改造,对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为世博会打造很好的基垫。
(图片9、10)2.4景观资源分析上海世博会选址选在浦江两岸,其周边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
绍兴公园、外滩十八号、东方明珠塔、世纪公园、同期打造的后滩公园、龙华寺、上海植物园等(图片11)。
三:项目背景和历史变迁(Project Background and History)上海世博会场地所在地区是早期工业发展地区,用地现状包括工厂、仓库、码头、堆场和住宅,是上海城区中迫切需要改造的重点地区。
浦江两岸连绵20km长,分布着大量的工厂建筑和工业构筑物,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150年的发张历程。
因此,在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本着“提升生活质量”为宗旨,将世界目光聚焦到浦江两岸,这将成为跨江“缝合”两岸的一个契机(图片12、12、14)。
会址区域的浦东一侧有污染严重、准备拆迁的钢铁厂、造船厂、化工厂、港口机械厂、码头仓库,将要拆除的危棚简屋和工人新村;而浦西一侧则包括:计划搬迁的造船厂、电厂、待改建的水厂以及计划拆除的危棚简屋和工人新村。
世博会的介入可以迅速完善之一地区的产业结构。
在5.28平方公里的园区红线范围内,包括工业厂房与民宅38万平方米的建筑被纳入保护范围;在3.28平方千米的围栏区内,25万平方米的现有工厂改造为企业馆、联合馆、未来探索馆、休闲广场等。
四.设计、发展和决策过程(Design,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Process)4.1选址理由上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城市繁华,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具有承办世博会的物质财力基础;上海交通便利,更有利于游人的往来及疏散;上海地理优越,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
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又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黄浦江两岸地区保留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老城厢、外滩和陆家嘴等重要城市空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上海世博会场地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突出景观价值,能够充分地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4.2世博会面临的交通压力上海世博会在开放期间将要面临客流量大、高峰日明显,而且客流量组成复杂,对外交通的不完善使得交通规划势在必行,但是如何进行交通规划,必须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和长远的规划设计。
4.3对旧场地的改造上海世博会的基址将要面临的是大面积的工业废弃地和旧的工厂,因此,是大面积的拆迁还是大面积的改造是设计者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五.方案内容(Program Elements)5.1交通规划就上海市内交通而言,我们将确立公交优先格局,建成中心城公交专用道网络(图片15)。
一方面,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2010年前建成约4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包括经过世博会及周边地区的轨道交通4、6、7、8号线;另一方面,基本完成中心城区道路改善工程,快速路和主干路总长度约800公里,建成越江通道15处。
依托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上海的轨道交通将连结东西两个机场,南北两个铁路枢纽站,初步形成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上海在2010年将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包括经过世博会及周边地区的4、6、7、8号线。
同时建设世博会专用轨道交通13号线,轨道交通将成为世博会期间服务于浦西、浦东两个片区客流联系,以及从浦西方向进入园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图片17)。
为配合世博会和城市发展需要,上海将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路及相应支路共同组成的市域道路网(图片16)。
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路网一体化,将加强浦东国际机场与虹桥国际机场之间、上海与江浙两省之间的集疏运配套路网建设,预计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700公里,同时也将加快越江隧道等工程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环线工程、越江隧道、一批高速公路、城市骨干道路、各类换乘枢纽和停车场等。
同时充分发掘黄浦江水上交通潜力,世博会规划了水上交通线路,打开水门,设置水上入口,提供通过水上交通工具达到世博园区的交通方式(图片18)。
在浦东和浦西分别设立两个水上入口,并设立三个和两个轮渡水上巴士码头码头。
5.2主次出入口根据上海世博会周边的城市主干路网和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位置,遵循交通分散和均匀分布的组织原则,在浦东部分设置三个主要游客出入口和两个次要游客出入口,在浦西部分设置一个主要游客出入口和两个次要游客出入口。
同时,还要在黄浦江两岸设置3处水上游客出入口(图片19)。
为了缓解世博园区的出入口可能出现的拥堵状况,游客可以在市区其它指定地点购票并搭乘世博专线公共汽车直接进入世博会的围栏区。
5.3规划结构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综合步行适宜距离、人体尺度和参观者的认知度等因素,提出了“园、区、片、组、团”5个层次的结构布局。
其中在片区规划中分为A、B、C、D、E五个片区(图片20),每个片区都有独特的场地规划。
A片区用地面积54.9公顷,位于浦东世博轴以东、云台路以东、白莲泾以西的A片区集中布置中国馆和外国国家馆;B片区用地面积87.8公顷,位于A片区西侧、浦东卢浦大桥以东,包括了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和演艺中心等建筑。
世博轴西侧布置主题馆和公共活动中心;C片区用地面积104.3公顷,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西的后滩地区,规划布置外国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D片区用地面积为49.7公顷,位于浦西世博轴以西,原址主要是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的江南造船厂,其厂址留存了大量的工业建筑和工业设施。
为延续城市工业发展脉络,根据保留建筑群的历史特色,改造设置为企业馆。
在其东侧利用原址内保留的、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船坞和船台,结合广场和世博轴的开放空间规划室外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场所;E片区用地面积为25.1公顷,位于浦西世博轴以东,新建独立企业馆。
5.4绿地系统结构世博园区绿地总体结构以“一核、一轴、两带、多楔”为主(图片21),由黄浦江向两侧城市空间延伸,突现“蓝绿相依,绿网交织,绿楔深嵌,绿链相接”的生态网络系统结构特征。
根据指导规划设计和养护工作的需要,主要依据功能布局和景观特征,将规划范围内绿地分为滨江绿地、活动绿地、景观绿地、道路绿化和广场绿化5 种类型(图片22、23、24、25)。
一核——世博公园。
世博公园是全园最主要的公共活动区域,位于世博园中心滨江区块,是一处大型生态型游憩公园,也是园区的绿色核心。
一轴——世博大道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