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综合课《古诗长廊》课堂教学教案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学习古诗《咏柳》、《题临安邸》、《竹石》等,让学生了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2. 第二单元:山水田园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望洞庭》、《宿建德江》等,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山水田园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3. 第三单元:友情相送学习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江南逢李龟年》等,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表达。
4. 第四单元:边塞军旅学习古诗《出塞》、《凉州词》、《从军行》等,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5. 第五单元:宫廷政治学习古诗《登幽州台歌》、《金缕衣》、《乌衣巷》等,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宫廷政治的反思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定期组织古诗知识竞赛和朗诵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安排1. 每单元安排2-3课时,共计10课时。
2. 每课时分为讲解、朗读、讨论、作业等环节。
3. 每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诗歌知识竞赛或朗诵比赛,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古诗苑漫步》2. 参考资料:古诗鉴赏辞典、古代文学史、相关论文和评论3. 多媒体资源:音频、视频、图片等4. 网络资源:相关古诗网站、论坛、博客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自然景观或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对每首古诗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等。
古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特设计本次古诗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诗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创作背景,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欣赏和创作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一)活动一:古诗基础知识学习1. 活动主题:《走进古诗的世界》2. 活动内容:- 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 讲解古诗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 分析古诗的韵律、平仄、对仗等修辞手法。
3. 活动形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观看视频等。
(二)活动二:古诗鉴赏与创作1. 活动主题:《古诗的魅力》2. 活动内容:- 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鉴赏,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 分析古诗的意象、情感、意境等。
- 学生分组讨论,对所选古诗进行个性化解读。
-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诗,可以是即兴创作,也可以是根据给定主题进行创作。
3. 活动形式: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诗歌朗诵、创作展示等。
(三)活动三:古诗与生活1. 活动主题:《古诗中的生活智慧》2. 活动内容:- 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古诗进行解读,如《悯农》、《江雪》等。
- 分析古诗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
-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对古诗中生活智慧的感悟。
3. 活动形式:课堂分享、小组讨论、撰写感悟文章等。
四、活动实施(一)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提前预习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 准备创作材料,如纸张、笔墨等。
(二)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朗诵视频或讲述古诗故事,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古诗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案

《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概述一、活动目的: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活动主题:古诗苑漫步三、活动对象:初中学生四、活动时间:10课时五、活动地点:教室、图书馆、户外第二章:活动准备六、教师准备:1. 筛选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作品,编辑成教学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等。
3. 设计活动方案和评价标准。
七、学生准备:1. 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作品,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2. 准备展示自己作品的PPT或手抄报。
第三章:活动实施八、活动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作品。
3.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事迹。
4.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和展示,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古诗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章:活动拓展十、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和默写。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古诗的短文,分享感受和理解。
十一、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古诗知识竞赛等,丰富学生的诗歌文化生活。
第五章:活动评价十二、评价标准:1.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和创新实践能力。
十三、评价方式:1.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和展示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十四、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十五、教学反思: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活动提供参考。
第六章:活动流程十六、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2. 第3-4课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作品。
古诗活动课教案

古诗活动课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节古诗活动课的主要目标是: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打印多份古诗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以供学生选择。
–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音频或观赏古诗配图。
–准备纸笔、画笔等用于学生创作古诗的工具。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纸笔、画笔。
–每个学生准备一句自己喜欢的古诗,可以是自己创作的,也可以是从教材中选择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古诗,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想法。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古诗音频或展示一些古诗配图,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古诗欣赏(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首经典的古诗,如《静夜思》。
•教师可以朗读古诗,并解释其中的词语和意境。
•学生可以跟读古诗,并通过发表个人观点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古诗创作(25分钟)•学生选择一句自己喜欢的古诗,可以是从教材中选择的,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
•学生用纸笔写下古诗,并在旁边画出自己对古诗的想象或联想。
•学生可以选择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一首古诗。
•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提高创作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4. 古诗分享(15分钟)•学生自愿将自己创作的古诗进行分享。
•学生可以朗读自己的古诗,并解释其中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评价和建议,共同进步。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
•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四、课后延伸•学生可以继续创作古诗,并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可以组织古诗朗诵活动,向校内外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的古诗,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学生可以参加古诗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本节古诗活动课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学生表现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欣赏古诗、创作古诗和分享古诗的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古诗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诗歌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等。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1. 古诗知识讲座(1)时间:1课时(2)内容: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等基本知识。
(3)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提问、讨论。
2. 古诗鉴赏活动(1)时间:2课时(2)内容:选择一首经典古诗,让学生进行鉴赏。
(3)方法: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鉴赏。
②每组学生轮流朗读古诗,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③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古诗创作活动(1)时间:2课时(2)内容:根据所学古诗的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3)方法:①教师讲解古诗的创作技巧,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②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古诗。
③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
4. 古诗朗诵比赛(1)时间:1课时(2)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诵比赛。
(3)方法:①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
②评委根据朗诵的表现进行评分。
③评选出最佳朗诵奖。
5. 古诗知识竞赛(1)时间:1课时(2)内容:组织一场古诗知识竞赛。
(3)方法:①学生分组,每组回答关于古诗的问题。
②根据回答的正确性进行评分。
③评选出最佳答题奖。
四、活动评价1.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2. 评价内容:(1)古诗知识掌握情况。
(2)古诗鉴赏能力。
(3)古诗创作能力。
(4)活动参与程度。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古诗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古诗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苑漫步的学习,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对古诗的欣赏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鉴赏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3. 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古诗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古诗作品,包括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和现代仿古诗歌。
2. 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诗歌鉴赏书籍、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b. 欣赏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c.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古诗苑漫步的教学进行总结。
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和赏析,写一篇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通过诗歌赏析文章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来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朗诵会,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2. 开展古诗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
3. 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古诗竞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更多关于古代诗歌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

综合性实践活动《古诗苑漫步》教案一、活动目的:1. 通过古诗苑漫步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文中的美景、美德和美好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活动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2课时四、活动地点:学校图书馆、教室五、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一些古诗文,了解作者、背景和内容,为活动做好铺垫。
2. 活动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苑漫步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活动一:赏诗文美景(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美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美的古诗文。
4. 活动二:悟诗文美德(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感受美德,如忠诚、孝顺、友谊等。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美德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美德的古诗文。
5. 活动三:品诗文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感受美好情感,如喜悦、悲伤、思念等。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美好情感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美好情感的古诗文。
6. 活动四:绘诗文画面(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画面感的古诗文,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画面感的古诗文。
7. 活动五:展诗文才华(1)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
(2)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每组认为最具才华的佳作,并简要阐述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出大家认为最具才华的佳作。
8. 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欣赏古诗文。
古诗综合课《古诗长廊》课堂教学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长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发展历程,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2.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的朗读、欣赏和分析。
2.教学难点:古诗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长廊的图片、古诗欣赏视频。
2.教学材料:古诗选篇、学生作品、教学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人及诗作。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古诗知识,如诗人、诗句等。
(二)古诗朗读与欣赏1.教师挑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三)古诗创作与分享1.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古诗。
2.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古诗创作。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古诗知识竞赛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古诗的问题,进行抢答竞赛。
2.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宣布竞赛结果,给予奖励。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
2.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提高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展示古诗长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发展历程。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古诗知识。
二、古诗朗读与欣赏1.教师挑选《静夜思》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静夜思》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古诗创作与分享1.教师给出主题“月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古诗。
2.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古诗创作。
二、古诗知识竞赛1.教师设计关于古诗的问题,进行抢答竞赛。
第三课时一、课堂小结二、作业布置1.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综合课《古诗长廊》课堂教学教案一、课前三分钟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先共同步入每周一次“与古人同行”。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看到这首诗,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先出示诗人画像,再出示诗作)生:王维。
师:对,这位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解说)师:了解了王维,让我们走近今天的第二位诗人。
(出示诗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杜牧。
师:对,这就是杜牧。
(出示画像,课件解说)师:让我们走近今天的最后一位诗人——苏轼。
(出示画像、诗作、课件解说)[点评:通过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二、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又了解了几位诗人,这其中的东坡先生有句诗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自从上学期我们开设了“每日古诗”以来,大家学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入“古诗长廊”,(板书:古诗长廊)让我们共同分享诵诗的乐趣,体味赏诗的意境,施展作诗的才华,领略祖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诵诗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此可见,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是学好古诗的前提。
(板书:诵诗)从上学期到现在我们背诵的古诗已经有100多首了,现在出示的就是其中的80首诗的目录,这些诗也是大纲中规定的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
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我出题目,大家一起背诵,准备好了吗?(随意点击2首《游子吟》、《长歌行》)生:(齐背诵)师:大家掌握得不错,“真金不怕火炼”,我们请台下听课的老师也来点两首诗,好不好?生:好!(台下老师现场点题《江雪》、《江畔独步寻花》)生:(齐背诵)师: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虽然我们展示的时间很短,但大家在课后下的功夫可真不少。
英雄自有用武之地,老师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呢!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画面,然后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播放录像《江南春色》)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迟日江山丽,春城花草香。
”生:“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师:你想到了黛玉的《葬花吟》。
生:“昨夜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你找到了《江畔独步寻花》的感觉。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看来这江南春景的确令人心旷神恰,不知下面的画面又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录像《沙场征战》)师:谁想来说说看?生:“将军战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
生:“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想到了作战的艰辛困苦。
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师:这是何其豪迈的气概!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这是曹植的《白马篇》,其中的“视死忽如归”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生:“视死如归”。
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你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生:《木兰诗》。
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师:领略了铁马金戈的豪气,让我们共同步入另一方神奇时空。
(播放录像:《高山流水》)师:你联想到了哪些诗句?生:“杨柳青青江水平。
”师:它的下一句是“闻郎岸上踏歌声”。
你想到了《竹枝词》。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九千仞岳上摩天。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师:由奇山秀水想到了滔滔黄河,真了不起。
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生:“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师:简直就是人在画中游,不过要注意一个字:是“趁chèn”而不是“cèn”。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能不忆江南?”师:看来以画想诗难不倒大家,下面老师提高难度,抛开画面,我说一句诗,请你说出所能联想到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这是一轮塞北的明月,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师:你想到了《春江花月夜》。
生:“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更深夜色半人家,北斗栏杆南斗斜。
”生:“不如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师:听了明月的诗句大家是对答如流,现在老师只出一个词,看看你是否也能说出相关的诗句:“美酒”。
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花既不解饮,影图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岁月沧桑香如故,莫道美酒不识君。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刚才大家的诵诗真称的上是过五关斩六将了。
难怪古人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看来大家的确是饱读诗书,“胸中有丘壑”。
四、赏诗师:如果说诵诗令我们受益匪浅,那赏诗就更其乐无穷了。
(板书:赏诗)我们都知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所以说,每首好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平时我们一起欣赏了不少好诗。
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幅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师:你能用这学期我们课内学过的一首诗来描绘一下吗?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对,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进一步从欣赏的角度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说说你是如何欣赏这首诗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谁先来谈一谈?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时写下的。
师:你为大家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
(板书:背景)你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么?生:在桃红柳绿、阳光明媚的阳春三月,老朋友告别了西边的黄鹤楼,顺流东下前往美丽的扬州。
小船扬帆而去,越走越远,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眼前只有一江春水,滚滚东去,流向天的尽头。
诗人目送老友,不忍离去;那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多像诗人绵绵不尽的思念啊。
师:听了她的发言,我们对诗的意思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诗意)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作者虽然和老朋友离别,但起初心情是愉快的,因为他们分别的季节和景色美极了,我是从前两句看出来的。
但当老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谊,这也是诗中表达的主要的思想感情。
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月共一轮。
师:看来我们欣赏古诗不但要理解诗的意思,而且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诗情)同学们看,这么丰富的内容,这么深厚的感情,作者仅仅用了二十几个字就表达出来了,可见诗歌的语言是多么精炼,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欣赏这首诗,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录像)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真是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假如你现在就是李白,你能诵读出对老朋友的那种依依惜别的情感么?谁想试试?师:读得不错。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诗人对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来诵读这首诗。
生:(齐声诵读)师:听了同学们的诵读,老师觉得同学们真的进入到这首诗的境界中了。
(板书:诗境)五、作诗师:看来赏析古诗真是让大家受益匪浅,如果能把赏析所得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更了不起了。
所以南宋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我们不但学会了诵诗。
赏诗,还学会了——作诗。
(板书:作诗)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想考考大家呢,课前给大家出了两个题目。
(板书题目:未来、小草)好,请大家按照古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吧,限时2分钟。
生:老师,作散文诗行吗?师:可以。
生:老师,作词行吗?生:作四言古风行吗?师:可以,只要能表达你的感情,什么诗体都可以。
(放音乐)教师巡视。
师:已经有同学完成了,请你仔细品读推敲一下。
师:(两分钟后)好,小诗人们请停笔。
好,谁先来诵读自己的大作?(出示投影)生:我作的是《未来》:“展翅高飞十万路,望至天涯身影无。
未来高楼拔地起,来时仙境去时苦。
”师:这是一首纵横古今的绝句。
刚才是才子,下面有请一位才女。
生:我作的是一首十六字令《草》:“草,春气芬芳满天飘。
绿如碧,衬饰春光好。
”师:真是清词丽句必为邻。
谁再来一展风采?生:我作了一首律诗《未来》:“展望新时代,鲜花朵朵开。
渐入高科技,儿童新时代。
人生亦幸福,万红涌心坏。
科技来致富,开心天天来。
”师:短短两分钟就作出一首律诗,真是功夫不浅。
生:我也写了一首十六字令《草》:“草,绿如碧丝异妖饶。
草衬花,颜容别样俏。
”师:真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还有吗?生:我作了一首散文诗《未来》:“她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她是一个久远的传说,她是一个可爱的童话,她是一个不变的承诺。
她是什么?她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她是一首饱含笑泪的歌,她在何处?她就在我们凝视的远方。
”师:真是美不胜收,再请一位。
生:我作了一首四言古风《小草》:“不比花香,不比树高。
苍天之下,青青小草。
”师:好,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不同形式与风格的诗作,下面让我们来点评其中的一至两首。
就让我们先来点评一下纪建辉的这首《未来》。
纪建辉,请你再诵读一下。
生:(读)老师,我想说一说我作的这首诗有个特点: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展望未来”。
师:真是风格独运。
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下面就请各位小诗人们海阔天空,尽情评析。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妙不可言。
第一句,写飞得高,看得远。
第二句,写通往未来的路长而远,“望至天涯”。
最后两句写未来的建筑和未来的科技,用词很精致。
师:你是从诗的意思方面来谈的,看得出你也是满腹经纶。
谁想再来谈谈?生:我认为他写得不错,但有一个字可以改:“路”,我认为改成“里”讲得通。
师:作者同意否?(作者考虑)其他生举手。
师:好,你来说。
生:我认为“路”好,“十万路”给人的感觉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到达未来。
生:可是“里”更好,我们本来就是刚迈出了十万里科技长征的第一步。
生:我同意“路”,这个字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尤其是“展翅高飞十万路”,给人感觉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到达,这种用法在古诗里常见,写出了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