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合集下载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共三篇文章:《沁园春•长沙》、《登高》和《再别康桥》。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如何读懂诗歌,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形式,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阅读技巧。

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学生熟知的诗歌《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懂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基本概念: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3. 诗歌形式:讲解诗歌的格律、韵律、节奏等外在形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外在特征。

4.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内在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诗歌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抓住诗歌的关键句子、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等阅读技巧。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的三首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讨论。

8.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诗歌基本概念2. 诗歌形式3. 诗歌内容4. 诗歌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沁园春•长沙》赏析答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创作的这首诗。

诗歌通过对长沙秋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征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百舸争流,急湍甚箭”象征人民的斗志昂扬。

整首诗歌情感激昂,格调高亢,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信念。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1、《诗经》三首一、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法,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3.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设想:1、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方法。

2、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

3、分析语言,体味神韵。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第一、二课时:学习《卫风·氓》【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粗通大意,概括《氓》的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

而《诗经》中的作品正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情真挚充沛,风格淳朴自然,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不愧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

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想纯正)’”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为:《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感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经》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一直到今天,《诗经》所开创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特色仍在不断滋润着我们民族文艺的生长,《诗经》的许多语言仍活跃在我们民族的现代语汇中,《诗经》所表现的民族情感和思想魅力仍奔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

让我们一起去探一探《诗经》这民族诗河的清新的源头、璀璨的诗空中的耀眼明星吧。

二、《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

高中语文《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两课时〕第一课时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X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出示诗歌字幕投影〕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师:这位诗人是谁?生同: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同: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生同:被贬浔阳。

〔关于作者和背景〕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

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某某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头像投影〕。

现在我们听录音,注意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重要字词〕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说说序言的作用给各段加标题《琵琶行》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二〕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下面请大家欣赏贝多芬的《命运》让音乐开启我们的智慧。

〔播放〕请说说你听了这音乐什么感受?〔指名回答〕这音乐使我想起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要扼位命运的咽喉〞,它使我看到一个人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上奋勇攀登的画面。

2021年高中语文《诗经 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2021年高中语文《诗经 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2021年高中语文《诗经三首》教案人教版第三册《诗经》三首教学指要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各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

《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最有思想艺术价值的国风,它们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教读《〈诗经〉三首》,应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写实精神;理解《诗经》的“六义”、重章迭句等特点。

《离骚》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会给鉴赏造成一定困难。

理解字词固然重要,但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艺术价值上。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及学习《无衣》《静女》,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要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公开课教案课题: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明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位置。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师先向学生分门别类地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接着向学生介绍评价思想内容的方法,最后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老师介绍的知识解决高考试卷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一〕、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

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浸淫而养成的。

难怪近几年来,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

出示2006年福建高考卷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鉴赏诗歌。

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提示:“闲居〞与诗中的“空床〞“寥落〞相应,写出了作者精神闲极无聊时的孤独与寂寞。

而“素秋〞那么创造出了凄凉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2007年重庆卷〕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3、出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高考考生说明明确规定,古代诗歌鉴赏考察的内容有如下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公开课教案:6琵琶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公开课教案:6琵琶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公开课教案:6琵琶行《琵琶行》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利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积累部分字词。

学习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读法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A部分一、导入两千多年前,一位文雅的学者和山中的一位樵夫父亲被音乐联系在一起;(于伯牙、钟子琪)一千多年前,一位作家、诗人、天涯海角的歌唱家,因为音乐,他们再次演绎了一位永远知己的杰作。

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旬阳河的长河流水,萧萧的秋风,冰冷的月光,飞扬的银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悲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用湿淋淋的线条走进了经典。

他的两行热泪浸湿了历史的脸,永远无法抹去。

白居易死后,唐玄宗李宸用诗句把它挂了起来,其中包括“少年会吟咏长恨歌,胡儿会弹琴”。

(互文性,儿童和呼儿可以诠释和演唱《长恨歌》和《琵琶章》),这表明《琵琶行》易于理解和广泛传播;一千多年后,它仍然是一颗璀璨的珍珠和玉石,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关于作者(见教学参考和练习本),这是江西九江琵琶亭上的一副对联:“戏水戏月,半入河半入云”。

(黑板书写)2。

作家作品与问题解决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晚年被称为香山人,名乐天。

中唐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当他年轻时,他的家庭很穷,他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苦难有了更多的接触和理解。

他学习如此刻苦,以至于舌头上长了疮。

平原上郁郁葱葱的草,一年凋谢一次,一年繁茂一次。

野火还没有烧灭。

春风又吹来了。

远处的芳侵古道,碧玉连接荒城。

它还把盛开鲜花的王孙送到了这个地方。

他拜访了京城一位伟大的诗人顾匡,受到了深切的赞赏。

29岁的中士金石,汉林学士官,左世毅,刑罚大臣。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主张“文章要写得及时,诗歌要写得有的放矢”。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古诗词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多种古诗词的选本和相关资料。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步骤二: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15分钟)1. 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等。

2. 分析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步骤三: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解释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如把握诗词的意境、审视诗词的修辞手法等。

2. 分析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3. 给学生展示几首经典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帮助他们理解和解读诗词的意义。

步骤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读几首古诗词。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练习,然后进行讨论和分享。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2. 组织古诗词鉴赏比赛或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总结诗歌阅读基本方法,学会从表达方式入手,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

2.理解《杜甫诗三首》中所寓含的杜甫的漂泊情怀。

3.联系杜甫的生平经历,朗读品味三首诗歌,着重理解杜甫诗中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背诵《杜甫诗三首》,并体味杜诗的整体风格——沉郁顿挫。

二、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整合法、概括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来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感受能力,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来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从小到现在你们学过多少首古诗词?这些诗词你都读懂了吗?你是怎么来读这些诗词的?大家能说一说有哪些都是方法吗?二、课堂讨论:诗词阅读方法结合学生体会,老师补充完善后展示:1、抓诗题,抓词句内容和注解,了解诗意;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相应情况,了解诗歌写作背景;3、借助想象进入诗人创设的情景;4、抓意象体会意境;5、从结构入手,根据起承转合或记事写景与议论抒情的转换来把握诗词内容;6、反复诵读。

在此基础上,老师拿出自己的读诗方法:从表达方式入手,把握诗句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赏读示例让学生在了解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后,赏读《秋兴八首(其一)》。

要求学生以联为单位确认诗句的基本表达方式,从而把握基本内容,进而分析思想情感,最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和艺术手法。

在学生赏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提醒补充完善,最后作如下展示四、自主赏析老师布置任务,参与学生活动,ppt展示内容五、自主赏析交流在学生充分赏读解析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分别就《咏怀古迹》《登高》两首诗进行课堂展示与交流探讨。

Ppt展示六、课堂小结从表达方式入手,将诗歌诗句内容进行切分,能帮助我们快捷方便地把握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会容易得多。

当然,如果再加上知人论世、意象意境分析、情景感受、结构分析,以及诵读,理解一首诗的题旨思想就难不住大家.七、课堂作业背诵这三首诗,选择感受最深刻的一首写一篇鉴赏短文.也可以就你最感兴趣的方面(如写景抒情布局谋篇炼字炼句等)进行比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人教版第三册
课题: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明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位置。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师先向学生分门别类地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接着向学生介绍评价思想内容的方法,最后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老师介绍的知识解决高考试卷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

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浸淫而养成的。

难怪近几年来,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

出示xx年福建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鉴赏诗歌。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提示:“闲居”与诗中的“空床”“寥落”相应,写出了作者精神闲极无聊时的孤独与寂寞。

而“素秋”则创造出了凄凉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xx年重庆卷)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3、出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
高考考生说明明确规定,古代诗歌鉴赏考察的内容有如下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离骚》。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

)、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恋。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的苍茫的江雨荷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的方法步骤。

1、读作者。

2、读序言。

3、读注释。

阅读辛弃疾《青玉案》,完成试题。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检测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两首诗中都有一个“独”字,请分别谈谈“独”在诗中不同的意蕴。

(2)两首诗在写景技巧上异中有同,试综合赏析并指出题目的相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