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合集下载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

亚洲季风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是指在亚洲大陆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气候类型,主要受到季风风系的影响。

亚洲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是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之一。

本文将从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形成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季风风系: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季风风系密切相关。

季风风系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周期性气流变化。

夏季,亚洲大陆上空温度升高,形成低压,海洋上空温度相对较低,形成高压,空气从海洋向大陆吹,带来潮湿的气流;冬季,情况相反,空气从大陆向海洋吹,带来干燥的气流。

2. 地形因素:亚洲大陆地势复杂,山脉、高原等地形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地形障碍了季风气流的传播,使得季风气候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 大洋因素:亚洲周边环绕着太平洋、印度洋等大洋,这些大洋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调节作用。

海洋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季风风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季风气候的表现。

二、特征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亚洲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季节性明显。

2. 降水丰富: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降水,使得亚洲季风气候地区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3. 温度变化大:亚洲季风气候地区温度变化较大,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严寒,昼夜温差大。

4. 气候分区明显:亚洲季风气候地区气候分区明显,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三、影响因素亚洲季风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是季风风系形成的基础,直接影响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展。

2. 地形因素:地形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山脉、高原等地形障碍了季风气流的传播,影响季风气候的分布和特点。

3. 大洋因素:周边大洋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季风风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季风气候的表现。

亚洲气候分布知识点总结

亚洲气候分布知识点总结

亚洲气候分布知识点总结1. 亚洲气候的总体特点亚洲地广人稀,地形多样,气候类型也很多。

总的来说,亚洲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东亚、南亚和部分中亚地区,其特点是明显的季风变化,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西亚和中亚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降水少。

此外,亚洲还有高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沙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地,由于高原地处于高海拔,气温低,日照强烈,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西南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潮湿。

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以及中国的新疆地区,年降水量极少,气温高,昼夜温差大。

2. 亚洲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亚洲气候分布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形、纬度、海洋和大陆性气候等。

首先,地形是决定亚洲气候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亚洲地形多样,有高山、高原、平原、盆地等地貌。

高山地区气温低,降水量大,形成高原气候;盆地地区则由于地形封闭,气温易升高,降水少,形成干旱气候。

其次,纬度也是影响亚洲气候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降水量也会有所变化。

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寒冷,而亚洲南部的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湿润。

此外,海洋和大陆性气候也对亚洲气候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而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

3. 亚洲气候的变化和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亚洲地区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气温不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

另一方面,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亚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亚洲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和气候适应政策,力求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亚洲的气候特征

亚洲的气候特征

亚洲的气候特征亚洲的气候特征属于复杂多样,其中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亚洲辽阔的地域,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热量带,加上亚洲各地地形复杂、距海距离远近不同,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

亚洲的气候特征:亚洲的气候特征的复杂性,包括多样复杂的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状况。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和冰原气候、高山高寒气候等气候都有分布。

亚洲缺少两种气候类型:一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因为在北纬40°至60°的亚洲西部并不沿海,所以没有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一种是热带草原气候,因为亚洲在分布热带草原气候的纬度范围内很少有陆地分布,所以就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

从气候类型的角度来看,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季风气候最显著的。

亚洲的气候的形成:亚洲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形成了显著的季风现象,加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使得亚洲拥有所有三种季风气候,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中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亚洲气候的另一个特性是大陆性气候显著,特别是亚洲的中亚地区,包括我国的新疆等地,一方面由于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另一方面由于地形封闭,高达的山地阻挡了水汽的深入,使得亚洲中部地区形成了冬冷夏热,年降水量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

亚洲的气候特征知识点:特点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成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大陆轮廓,面积: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高中地理亚洲地形气候特点亚洲的自然环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高中地理亚洲地形气候特点亚洲的自然环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亚洲的自然环境•亚洲:亚洲(Asia)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

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亚欧大陆的一部分。

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长期以来,亚洲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目前有大约42亿人居住在亚洲,占世界人口比例超过60%。

•亚洲地形特点:1.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2.平均海拔高,居世界大洲中第二位;3.大陆中间多为高山,四周多平原(中高四低);4.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亚洲气候特点: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影响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北亚,中亚,西亚和东亚的一些内陆国家。

•亚洲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doc

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doc

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内容,具体内容:亚洲位于太平洋西侧,所跨经纬度较大,气候类型丰富,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在本区有所分布,下面是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一、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亚洲位于太平洋西侧,所跨经纬度较大,气候类型丰富,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在本区有所分布,下面是亚洲各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一、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分布: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菲律宾群岛南部。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二、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特点:高温少雨分布:阿拉伯半岛,印度河平原三、热带季风气候成因:⑴ 西南季风成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由于经过印度洋空气湿润,带来大量降水。

⑵ 东北季风的成因: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故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来自亚欧大陆较干燥,形成干季。

特点: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高温多雨。

冬季盛行东北风,温和少雨。

故全年高温,但干湿季分明。

在季风条件下,多洪涝和干旱。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我国海南岛,西双版纳。

四、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成因: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特点: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冬季盛行西北风,低温少雨。

多洪涝和干旱。

分布: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台湾岛。

亚洲的所有气候

亚洲的所有气候

亚洲的所有气候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也是一片多元文化的大陆,分布着各种不同的历史和气候。


候是由温度和风向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决定的。

因为亚洲大陆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在这片
大陆上有各种各样的气候。

总的来说,亚洲的气候被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
以及亚热带气候,每种都有其特点。

首先,寒带气候季节性环流,温度波动大,雨量较少,夏季温度低,冬季温度更低。

东北
和西北亚洲分布着大部分的寒带气候地区,例如俄罗斯,中国和韩国等国家。

温带气候包括温暖的冬季和凉爽的夏季,是亚洲东部和中部中普遍的气候,如中国的长江
流域、日本和印度等。

它们的夏季很热,但是冬季是寒冷的,夹杂着一些暴雪天气。

热带气候分布在亚洲的西南部分,如印度马、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些地区常年
炎热,高温可达40 度以上,有雨季和干季。

除夕夜期间,一些地区会出现龙卷风或暴雨。

另一种气候是亚热带气候,它分布在日本、朝鲜、韩国、中国、泰国和印度等国家或地区。

这些地区有着湿润的夏季以及温暖的冬季。

这些地区的温度很热,但风温很宜人。

总的来说,亚洲的气候非常广泛和多样,其分布也是如此复杂多样。

寒带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以及亚热带气候都有分布在亚洲,每种都有它独特的特点。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生态环境恶化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 森林退化、水资源短缺等。
人类健康问题
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健康产生负 面影响,如热浪、洪水等导致的 疾病传播。
02
亚洲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Chapter
高原山地气候区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亚洲最大的高原,海拔高 、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 候。高原上的气候变化复杂,有时会 出现“一山有四季”的现象。
印度半岛
印度半岛位于南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半岛北部为高原地形,气候寒冷干 燥;南部为德干高原,气候温暖湿润;西部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03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特点
Chapter
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上,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北临北冰洋,西面与欧洲相连。这种特殊的地理位 置使得亚洲容易受到不同方向的气候影响。
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纬度位置
洋流
亚洲位于北纬10°到北纬60°之间,涵 盖了寒温热三带,因此具有多种气候 类型。
亚洲周围环绕着太平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不可忽视。
复杂的地形地貌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河流切割 、湖泊众多,这些地形地貌特征对气 候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洋性气候的分布与汇处,如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等。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导致季风 气候的形成。
季风气候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
亚洲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 、东南亚等地区。
特点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 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 大陆气流影响,降水较少。此外,季 风气候还具有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 特点。
大陆性气候的分布与特点

亚洲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

亚洲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亚洲的气候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2、大陆性气候分布广3、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

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

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

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

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亚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2 .特点:(1)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10种)。

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3. (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4. (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5. 成因:(1)地理位置:6. A.纬度位置:1o17 / N~77o43/ N7. B.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8. (2 )大陆轮廓,面积:9. 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10 . (3)地形:II. A.帕米尔一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12 .西亚: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13 .东亚: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14 . B.青藏高原一一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15 . (4)洋流:16 .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17 . (5)大气环流:18 .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19 .冬季: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20 .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21.影响亚洲的气团有:Pc (极地大陆性气团)、Pm (极地海洋气团)、Tc (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 (冰洋大陆性气团)、Am (冰洋海洋气团)、E (赤道气团)。

22 . 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23 .特点:(1)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24 . (2)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25. (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26. 成因:27. (1)地理位置:28. A. 纬度位置:37021 / N~34o51 / S29. B.海陆位置:西侧一一大西洋,北侧一一地中海,东侧一一大部分地区为印度洋,南侧一一隔海与南极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相连。

30. ( 2)地形: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31. (3)洋流:索马里洋流,实为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离岸流,呈寒流性质。

32. (4)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3. 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34. 特点:(1 )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35. (2)海洋性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6. 成因:(1)地理位置:37. A.纬度位置:36oN ~71oN,包括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38. B.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与行星风带相配合,使其可面迎西风环流。

39. (2)大陆面积和轮廓:1000万平方千米。

1/3是岛屿半岛。

40. A.面积不大,各地距海洋不远;41 . B.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42. C.海岸线曲折,大陆较破碎,有较多海湾深入大陆。

43. ( 3)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山地分布少。

向西开口的槽状地形(东一一乌拉尔山,北一一斯堪的纳维亚山,南一一阿尔卑斯山系),有利于西风进入内陆,使其深受海洋性气流影响。

44. (4)洋流:北大西洋暖流45. ( 5)大气环流:46. 三个气压系统:47. A.亚速尔高压(处在热带海洋上) B、冰岛低压C、蒙古高压48. 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49. 特点:(1 )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

气温:冬寒夏热,年较差大。

降水:量较适中,集中于夏季。

50. (2)类型多样,但不典型(共有11种)。

缺热带雨林气候。

51. (3)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中部气候类型按经向变化,西部沿海按纬度变化)。

52. 成因:(1)地理位置:53. A.纬度位置:7oN~72oN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气候。

54. B.海陆位置: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55. (2)大陆面积和轮廓:万平方千米。

56. 北宽南窄(尤其在30o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57. (3)地形:58. A.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

59. 太平洋沿岸: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60. 大西洋沿岸: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61. B.中部平原: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

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

62. 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63. (4)洋流:64. A.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40° 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65. (40° N 以北)66. B.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暖流(35° 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67. (40° N 以北)68. C.西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69. (5)大气环流:70. 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

71. A.太平洋沿岸: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

72. B.落基山以东:活动中心: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73. 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74. 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

75. C.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

76.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77. 特点:(1 )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8.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79.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80. 成因:(1)位置:81 . A. 纬度位置:56° S~12° No82. B.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83. (2)大陆轮廓:84. A.北宽南窄,在40 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 N~30 S范围内。

85. B.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86. (3)地形:87. A.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88. B.咼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89. (4)大气环流:90. A.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咼压中心。

91. B.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92. C.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93.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94. 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95. 特点:(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96. (2)干旱面积大97. (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98. (4)普遍暖热99. 成因:100. (1 )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101. A.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

102 . B.海陆位置: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103. (2)地形: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

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

104 . ( 3)洋流: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

105 . (4)大气环流:106 . A.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

107 . B.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108 .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109. 特点:严寒的冰原气候,风速很大,全年均温<0oG110. 成因:纬度高,地势高。

111. 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表现?112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113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114 .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115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

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116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

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117 .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118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

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119 .塔尔沙漠的成因?120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121 .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122 .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123 .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124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

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125 .撒哈拉沙漠的成因?126 .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127 .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128. (3 )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14. 纳米布沙漠的成因?15.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1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16•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

17•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18•本区域身居内陆,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17•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1 )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