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分析及护理
脑梗急性期的护理措施

脑梗急性期的护理措施脑梗急性期是指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卒中的急性期,这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的疾病。
为了避免脑梗急性期引起的并发症和加重患者的病情,我们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脑梗急性期的护理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脑梗急性期的患者往往伴有意识障碍。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梗急性期的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咳嗽无力等症状,容易导致呼吸道堵塞。
我们应该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促进患者正常的排痰和呼吸。
3.预防并处理压疮脑梗急性期的患者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出现压疮。
我们应该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疮。
另外,需要注意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转换和使用合适的床垫,减少压力。
4.防止并处理尿潴留由于脑梗急性期患者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容易出现尿潴留。
我们应该定期帮助患者排尿,并给予尿管引流等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尿液滞留。
5.卧床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脑梗急性期的患者常常处于卧床状态,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
我们应该定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6.口腔护理脑梗急性期的患者因为吞咽困难等问题,容易导致口腔卫生问题。
我们应该定期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等,以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
7.饮食和营养对于脑梗急性期的患者,由于吞咽困难等问题,往往需要由鼻饲或胃管喂食。
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8.心理护理脑梗急性期的患者常常伴有认知障碍、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我们应该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关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态度和恢复信心。
以上就是脑梗急性期的护理措施,对于脑梗急性期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和关怀,以促进他们的康复。
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护理路径
住 院
执 行 医 嘱
1、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2、应用脱水、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脑代谢药物。
3、酌情复查血常规、血细胞凝集、生化、二便。
第七千四天
护理与健康指导
1、监测:T、P、R、BP。
2、观察病情,给予护理。
3、介绍翻身的方法并教会家属。
1、监测:T、P、R、BP。
2、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脑卒中再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言语障碍者的沟通方法,满足生理 需求。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护理路径
住 院
执 行 医 嘱
1、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2、应用脱水、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脑代谢药物。
第 六 天
护理与健 康指导
1、监测:T、P、R、BP。
2、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脑卒中再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言语障碍者的沟通方法,满足生理 需求。
住院第五天
护理路径
执 行 医 嘱
1、执行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2、遵医嘱应用药物。
3、协助^血液检查,无出血倾向者继续降纤治疗。
护理与健 康指导
1、监测:T、P、R、BP。
2、讲解疾病知识,使,^了解脑卒中再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言语障碍者的沟通方法,满足生理 需求。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住院第六天
护理路径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住院第十五~二十天
护理路径
执 行
嘱
1、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2、11级护理。
3、酌情复查血常规、血细胞凝集、生化、二便。
护 理 与 健 康 指 导
1、监测:T、P、R、BP。
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分析及护理

缺损评分标准[] J.中华神经科杂志 ,9 6 2 ( ) 3 1 8 1 9 ,9 6 :8  ̄3 3 [] 朱炯端 , 3 谭国据 , 陈志健 .低分子肝素治疗椎基 底动脉系统进 展性
脑梗 死 的疗 效 观察 [] J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0 7 l ( ) 9 ~ 2 0 ,O 1 :1
本 文 将 2 0 —2 040 我 院 收治 的 1 2例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0 10  ̄2 0 -2 4
伴 有 发 热 患者 的 护 理 分 析 总 结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 资料 . 本 院 于 2 0—2 2 0 —2 收治 可 供 分 析 的 0 10 ~ 0 40 共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1 1 7— 10 2 0 )30 2—2 文 6 35 1 ( 0 7 0—1 30 可 逆 的 梗 死 区 转 化 , 而 导 致 梗 死 体 积 扩 大 。其 次 , 温 升 高 可 从 体
导致 兴 奋 毒 性 和 氧 自 由 基 产 生 显 著 增 多 , 而 损 害 脑 组 织 。 从
9 2 ( 收稿 2 0 一12) 0 7o-9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发 热 的分 析 及 护 理
程 爱 琼
浙 江温 州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温 州 3 5 0 2 00
【 键 词 】 脑梗 死 ; 热 ; 染 ; 理 关 发 感 护
【 图 分 类 号 1 R4 3 7 中 7.4
叶 梗 死 4 例 , 质 下 梗 死 3 例 , 干 及 小 脑 梗 死 6例 , 脑 梗 1 皮 3 脑 丘 死 4例 。 多发 性脑 梗 死 1 例 。 4 12 方法 . 对病例资料进行 整理登 记 , 录病 人发热 期 间 C 记 T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1.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D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⑶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D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绎,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总结分析优化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其解决思路与措施(2022)一、临床资料中风又名卒中。
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血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中风病临床表现与西医的脑血管病相似,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型。
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参考中风辨证诊治。
中经络可分为风痰阻络、肝阳暴亢、阴虚风动、气虚血瘀四型,分别应用脑脉通1-4号治疗。
我科在2022年1月一2022年12月共收治中风病人405人,其中中风急性期386人,中风恢复期19人,中风住院人数占内科总住院人数39%。
其中男198例,女207例;年龄最小者51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67.5士5.3)岁。
二、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其中风痰上扰型共128人,占31.6%;肝阳暴亢型共56人,占13.8%;阴虚风动型占105人,占25.9%;气虚血瘀型占116人。
占28.6%。
在总疗效判定方面,四种证型总有效率均在89%以上,中医证侯疗效均在90%以上,实验室指标改善的疗效在85%以上。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在中风的治疗中,在按照西医(脑梗死)诊疗指南处理时,加用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认为中风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为基本病机,治疗以袪风化痰、平肝潜阳、滋阴熄风、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方法。
但以活血通络贯通始终。
风痰阻络型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加用丹参,当归,川芎,鸡血藤,地龙等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如下:陈皮12g 、半夏15g、茯苓15g、天麻20、丹参30g 、当归20g、胆星12g、鸡血藤30g、白术15g、炙甘草15克、川芎12g 肝阳暴亢型用脑脉通2号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亦加丹参,当归,地龙等以活血通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粥样 硬化 闭塞 改 变 。右 足 X线 片 跟 骨 退 行 讨 论
性改变 。诊断 :2型糖尿病 、右下肢动脉
病 例 总 结 : 以 上 2例 患 者 的 共 性 是
粥 样 硬 化 闭 塞 症 、 糖 尿 病 足 (Vagner 2 均是 2型糖 尿病 ,肥胖 。生 活方式 干预
悲 观抑郁 12,理 :脑卒 中一般会 造成 j 现实 ,顽强与疾病作斗争 。
后大 脑左前半 球 的功能受损 ,这可 能会
强化 入 院宣教 :患者 人 院后 护士应
脑 梗 死 (cI)又 称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导致 抑郁 。此外 由于患者 在发生脑 卒 中 及 时 进 行 患 者 的 心 理 状 态 的评 估 ,根 据
的 发病 率 110/10万 , 占全 部 脑 卒 中 的 则会 将大量 的负面 情绪积 聚在心里 ,无 : 佳 效果 。
60% ~80% ,脑 卒 中示 导 致 我 国 人 口死 ; 法释 放 出来 ,久而 久之 ,患者常会 变的
加 强疾病 知识 的宣教 :应指导病人
亡 的三 大病 因之一 ,具 有高发病 率 、高 烦躁 ,焦 虑 ,心情 低落 ,甚 至发生 严重 ; 和家属 了解疾病 的基 本病 因、主要危 险
12,理历程 。过重 的心理 负担会导 致病情 ; 者进 行照料 和护理 时 ,应特 别注意 其情 的因素。
的恶化 和愈后 的疗 效 ,因此调整 患者心 绪 的 变 化 ,即使 是 一 些 微 小 的 情 绪 反 ; 增加 护患 沟通 ,建立 良好 的护患关
理情绪对于愈后 的生活质量非 常重要 。 应 ,也 应 当引起重视 ,及 时对 患者进行 系 :疗效取 决于患者 的重视程度 ,首 先
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

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约占70%)。
脑卒中发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特点:高发病及高死亡率。
一、病例介绍1 现病史患者徐某,男,73 岁,以「突发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2 小时28 分」入院。
2 既往史20 余年前曾患「脑梗塞」;平素未规律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
3 过敏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4 家族史家族中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病史。
5 查体T:36.6 ℃,P:85 次/分,R:19 次/分,BP:148/81 mmHg,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尚居中,无舌肌震颤,咽反射存在。
右侧肢体肌力5 级,左上肢肌力 5 级,左下肢肌力 4 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尚稳准。
左下肢针刺觉稍减退,颈无抵抗,布氏征、克氏征阴性,NIHSS 评分 4 分,mRS 评分二级。
6. 影像学报告颅脑CT+CTA:1. 脑动脉硬化,右侧大脑中动脉M1 段重度狭窄,远端分支显影浅淡。
2. 右侧颈内动脉较左侧显影浅淡,双侧颈内动脉岩段、海绵窦段、眼段及交通段管管腔局限性轻-中度狭窄。
3. 左侧大脑中动脉M1 段、右侧大脑后动脉P1 段轻度狭窄及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管腔局限性轻度狭窄。
4. 右侧枕叶脑梗塞5. 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脑内多发腔梗灶。
颅脑MRI+DWI+SWI:1. 右侧颞叶、放射冠散在新鲜梗塞灶。
2. 脑内多发腔隙性梗塞灶,两侧放射冠及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颅内超声造影:1. 高阻型脑血流改变;2. 双侧大脑中动脉M1 段狭窄……脑颈部血管彩超:多处狭窄、动脉斑块。
1. 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增厚伴斑块(多发);2. 双侧颈总动脉远段狭窄7. 实验室异常化验结果:心肌酶三项+血脂四项+甲功三项+同行半胱氨酸H C Y +甲状腺抗体二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70 mmol/L。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发病2周以内。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2风阳上扰证:头晕耳鸣,突然口眼歪斜,舍强语蹇,半身不遂。
舌质暗淡,舌质红苔黄,脉弦。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腰酸,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少苔或无苔,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二)中脏腑: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
2.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3.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混合奶、米汤等,保持口腔清洁。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二)半身不遂1.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给予中药涂擦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3.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注意患肢保暖防寒。
4.协助康复师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三)眩晕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避免诱因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分析及护理【关键词】血管疾病
我国是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高发地区之一,其中急性脑梗死占了很大比例,发热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来有大量文献资料表明[1,2],脑梗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发热,即使程度较轻微,也可以使脑缺血所致的神经损害显著加重。
本文将2001年2月~2004年2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脑梗死急性期伴发热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2月~2004年2月共收治可供分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96例,其中脑梗死急性期伴发热142例,男105例,女37例,年龄47~82岁,平均63.3岁。
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认。
其中基底节梗死63例(单侧54例,双侧9例),脑叶梗死41例,皮质下梗死33例,脑干及小脑梗死6例,丘脑梗死4例。
多发性脑梗死14例。
1.2 方法
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登记,记录患者发热期间CT显示的梗死体积,所有患者均在新入院7天内常规测量腋温,连测3天,其体温平均值>37.2℃者为发热;医源性输液反应的发热不入选。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原因
本组496例患者并发急性期发热的有142例,发生率为28.63%;感染性发热137例,占96.48%;均有临床阳性体征或细菌学阳性结果证实。
其中呼吸道感染102例,尿路感染21例,皮肤口腔黏膜感染14例,非感染性发热5例(3.52%)。
2.2 脑梗死面积与发热关系
脑梗死面积以发热期间CT检查为标准,按Adams方法:<1.5cm为腔隙梗死;1.5~3.5cm为小面积梗死;>3.5cm为大面积梗死。
脑梗死面积大小与发热关系:梗死面积越大其体温异常发生率越高。
见表1。
表1 脑梗死面积大小与发热关系(略)注:脑梗死面积不同之间体温异常,P<0.001 3 护理对策
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是脑梗死急性期发热的重要原因,本组病例中,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占全部感染病例的89.9%,因此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除嘱安静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眼球位置和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及加强心理护理外,还应防治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其护理重点如下:(1)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及时吸痰并吸出口咽部分泌物。
(2)做好呼吸道护理,护理中应注意翻身拍背,对病情严重者取侧卧位或俯侧卧位,口角放低,每2~3小时翻身1次,掌握正确叩背方法,以利于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流出。
(3)对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应给予鼻饲,以免患者因吞咽呛咳、误吸而引起感染。
(4)体温与脑组织耗氧量及脑血流量成正相
关,体温每下降1℃,脑组织耗氧量和血流量平均降低6.7%[3]。
对发热患者应用酒精擦浴及冷水敷或给予物理降温,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以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及代谢率。
(5)及时协助医生做好分泌物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对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并做相应处理。
(6)对于严重缺氧者,应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改善脑部缺氧,减轻脑水肿,有利于意识障碍恢复。
(7)泌尿道护理应注意会阴部清洁,对留置导尿患者,注意保持密闭的集尿系统,每5~7天更换尿管1次,每天进行膀胱冲洗,如病情好转,应及时拔除导尿管,以消除感染途径。
由于脑梗死患者多以年老体弱为主,对于长期卧床应进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注意热量及蛋白质的摄取量。
保持衣服、床褥的干燥平整,预防褥疮发生。
脑梗死伴发热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及预后,长时间的发热将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因此在脑梗死急性期针对发热的防治进行重点护理,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 讨论
急性脑梗死常合并发热,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5%~60%。
本组有28.63%的患者出现发热,其中142例为感染性发热,发热可加重脑梗死的程度。
机制如下[4]:(1)高热可能通过增加乳酸堆积和缺血去极化,抑制蛋白激酶,干扰脑代谢以及激活Calpain引起细胞骨架降解等途径,加速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死亡,促使可逆损伤但具有潜在性还可能的半暗带向不可逆的梗死区转化,从而导致梗死体积扩大。
(2)体温升高可导致兴奋毒性和氧自由基产生显著增多,从而损害脑
组织。
Wang等[5]通过对501例急性卒中患者所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入院时体温在最终的高元回归分析模型中为预测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的一项独立危险(OR=1.4),入院时体温每升高1℃,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就增高3.9倍。
本组资料分析亦显示,体温高组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体温正常组,两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参考文献】
1 张洪,梅元武,孙圣刚,等.脑缺血与发热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5):305.
2 成钢卫,李远钢,李清美.发热对急性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9(6):374.
3 王成荣,许子莲.急性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中原医刊,2004,31(13):64.
4 Ginsberg MD,Busto bating hyperthermia in acute stroke.A significant clinical concern.Stroke,1998,29:529-534.
5 Wang Y,Lim LL,Levi C,et al.Influence of admission body temperature on stroke mortality.Stroke,2000,31(2):404-409.。